王杰成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近日,深圳某知名中學公布了2019年擬聘教師名單。35 名新聘的教師均為碩士以上學歷,其中20人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1人畢業(yè)于哈佛大學。這份“豪華版”的新聘教師名單一經公布,立即引發(fā)社會的廣泛關注。網友們紛紛發(fā)出“清華、北大畢業(yè)生去哪兒了? 原來是去深圳教書了”“本科畢業(yè)的我,看見瑟瑟發(fā)抖”之類的調侃。
某中學高三年級將以“頂尖名校畢業(yè)生去中小學教書算不算大材小用”為話題進行辯論比賽,請你為正方或反方的一辯寫一篇辯論詞。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作文題目選用時事新聞,引發(fā)考生思考“材”與“用”之間的辯證關系,分析職業(yè)選擇與人生價值之間的有機聯系,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對學生的成長、成材具有引領、示范作用。作文要求“為正方或反方的一辯寫辯論詞”,寫作時應化身為辯論賽的一辯,在真實的活動情境中立論、闡述。真情境、大任務,是這篇作文設置的寫作邊界與思維導向,是寫作時應高度關注的問題。具體寫作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文體為辯論詞(符合一辯要求),受眾為高三年級學生;話題是“頂尖名校畢業(yè)生去中小學教書算/不算大材小用”;立場是反方或正方中的任意一方,不可騎墻,態(tài)度要鮮明;不可寫成一般議論文,要頂格寫稱謂語,可不用問候語,不要像書信一樣寫落款。
②要注意辯論的思路、語勢,要有對話感、代入感、現場感、說服力;辯論的邏輯要絲絲入扣,不給對方可趁之機。
③因為是考場作文,所以應該有題目,不建議以“頂尖名校畢業(yè)生去中小學教書算/不算大材小用”為標題,應該對辯論內容高度概括,凝煉有力。
①分工:
團體辯論賽一般為四個人,分別為一辯、二辯、三辯、四辯。
一辯:陳述,統(tǒng)領整個論點;
二辯:補充一辯,負責主攻,對對方一辯的觀點提出質疑;
三辯:防守,負責自由辯論,雙方在自由辯論的時候,三辯一定要占大部分比例;
四辯:總結陳詞。
②一辯陳詞具體要求:
開篇要立論,奠定本方整場辯論賽的基礎?!傲⒄摗币鞔_本方立場及本方論點,是整場辯論賽的理論核心,要有很強的邏輯性;“立論”所用事例一定要典型、簡短、精煉,闡述道理要有說服力?!傲⒄摗辈灰笋g斥他方觀點。
一辯稿一般先陳述現象或事實,爭取引起聽眾共鳴,再論證本方論點,陳述事例,闡述道理,從價值層面、社會效應等層面引申、擴展,最后重申觀點,加深印象。
常規(guī)角度:
正方——頂尖名校畢業(yè)生去中小學教書算大材小用:頂尖名校畢業(yè)生是國家重點培養(yǎng)的人才,應投身于國家急需的高、精、尖行業(yè)或領域。
反方——頂尖名校畢業(yè)生去中小學教書不算大材小用:中小學教育是國家發(fā)展基礎,優(yōu)質人才投身于基礎教育,可夯實國民教育的基礎。
核心角度:
正方——頂尖名校畢業(yè)生學識豐富、專業(yè)精深,應在相應領域深耕精耘,不負時代重任,祖國重托。反方——基礎教育至關重要,集中優(yōu)質資源方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創(chuàng)新角度:
正方——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職業(yè)選擇的標準應是竭盡己能,為國擔當。
反方——“材”無大小,立足崗位,為國為民,盡心盡力,即為大“用”。
竭盡吾能 為國擔當
范 琛
尊敬的評委老師、對方辯友、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正方一辯。憑一份“豪華版”新聘教師名單,深圳某中學成功登上熱搜??稍诨馃岬馁潎@之下,我們應冷靜思考:頂尖名校畢業(yè)生去中小學教書,對于社會而言,真的有很大價值嗎? 我方的觀點是:頂尖名校畢業(yè)生去中小學教書是大材小用,是令人惋惜的資源浪費。
首先,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毋庸置疑,頂尖名校的畢業(yè)生,享受著大數人未曾擁有的寶貴資源,接受了大多數人未曾擁有的精深教育,可能具有普通人難以企及的視野、才能,甚至在某些領域造詣頗深,因此,肩上的擔子理應比他人更加沉重。當下,我國雖然經濟、科技、軍事等領域都在快速發(fā)展,但一些高新技術、尖端科研,與發(fā)達國家尚有一定差距。如何追趕、超越這些國際一流水平,實現質的飛躍? 嫦娥四號設計團隊中,正是那些畢業(yè)于清華、北大等頂尖名校,平均年齡三十多的年輕人,用辛勤汗水將嫦娥四號送入太空,讓中國科技領先世界。這才是年輕有為,這才是頂尖名校畢業(yè)生的榜樣!
其次,國家設立不同等級的學校,初衷是為了對未來的人才做了一次初分配。國家甚至國際的頂尖名校培養(yǎng)的,當然是被寄予重望、肩負時代使命的一群人。享受著最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畢業(yè)后卻甘于平凡、平靜度日,這不僅破壞了社會分工的秩序,而且浪費了國家寶貴的資源! 某些名校畢業(yè)生選擇平凡職業(yè)、平靜的生活,不過是缺少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和使命擔當而已。憑著一份高文憑,找一個輕松簡單而又收益可觀的工作,看似是個人私事,實際是被眼前的利益所誘惑,放棄遠大志向的短視行為。選擇職業(yè)固然要關注薪酬、城市,但應以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為先,正如藺相如所言,“先國家之急”。并非我們選擇不自由,而是責任要求我們竭盡所能,為國助力。新時代的青年,不應被紛亂的云霧遮斷眺望遠方的視線。民族復興的接力棒已經傳遞到我們手上,我們應當義無反顧。遇見深林,辟成平地;遇見曠野,栽種樹木;遇見沙漠,開掘井泉:竭盡所能,為國盡才,是我們的不二選擇!
最后,這種“大材小用”的現象與當今社會上一些扭曲的意識形態(tài)相關聯。追求優(yōu)質的教育質量,打造優(yōu)秀的教師團隊,本是學校無可非議的工作措施。但隨著社會惡俗風氣的蔓延,學校間惡性競爭,花大價錢買進高等人才,提升學校知名度的現象屢見不鮮。試問,讓這些高端人才到中小學教書,真的能讓這些學校有多么與眾不同,多么卓越不凡嗎? 我想,答案已在各位心中。難道,我們要為這不良的社會風氣推波助瀾嗎?
綜上所述,我方堅決認為“頂尖名校畢業(yè)生去中小學教書是大材小用”!
【點 評】
作為正方一辯,必須闡述“頂尖名校畢業(yè)生去中小學教書是大材小用”的觀點?!绊敿饷.厴I(yè)生”未必是“大材”,“去中小學教書”未必是“小用”。其實,辯論中,正方施展拳腳的空間極其有限?!按蟛男∮谩钡恼f法,不容易為在場的老師、同學所欣然接受。因此,說服對方辯友,爭取評委老師、同學們的支持,必須越過這道門坎。作者冰雪聰明,不在“大材小用”上做文章,而是轉換角度,著眼于“用”來下功夫?!敖弑M吾能,為國擔當”的論點很巧妙、很高明。這個觀點的立論基礎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嫦娥四號設計團隊中頂尖名校畢業(yè)生舉足輕重的作用,使這一立論基礎不可撼動。接著,作者從個人與社會兩個層面剖析產生“大材小用”現象的深層原因,一是只顧及個人利益的短視,二是學校間的惡性競爭。這兩點原因來自生活,源自現實,眾人有目共睹,容易引起共鳴。最后,文章水到渠成地發(fā)出吶喊:我們還要為這不良的社會風氣推波助瀾嗎? 如此反問,力逾千鈞,激發(fā)評委與聽眾迅速與對立觀點、錯誤做法劃清界限。
以優(yōu)學從教之名激尊師重教之情
姚欣怡
尊敬的評委老師、對方辯友、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反方一辯,我方堅定地認為“頂尖名校畢業(yè)生去中小學教不算大材小用”?,F在請允許我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第一,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賡續(xù)千年。春秋晚期,禮制崩潰,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四處游學,開辦私學,于是有了七十二賢人的佳話,有了國粹《論語》的誕生。從此,私學興起,老師在思想啟蒙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自身的價值因此而彰顯。新中國偉大締造者之一毛澤東同志,曾在恩師徐特立先生八十大壽之日寄去親筆信,表達學生對老師的思念,語氣謙遜恭敬。中國歷史,如此尊師重教的例子數不勝數,所以,知識分子投身于教育事業(yè),正是對傳統(tǒng)精神的回應,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其二,在現代社會教育資源分配較不合理的情況下,“他們”的選擇是回報社會的一種主動表達。“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永遠不僅僅是上課、批改作業(yè)那般簡單,而應發(fā)揮“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吹蕩另一朵云”的精神力量。作為清華、北大畢業(yè)生,他們是祖國培養(yǎng)的優(yōu)秀人才,是可以流動的能量無窮的知識“種子”。當他們選擇扎根中小學,會為后輩的成長提供更有價值的引導、更有內涵的教育。他們將自身寶貴的學習、生活經驗分享給“祖國花朵”,引導他們健康成長,中國的人才將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優(yōu)秀?;A教育,關乎國家發(fā)展,關系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頂尖名校畢業(yè)生投身于基礎教育,正是物盡其用,又談何大材小用呢?
第三,立足世界形勢,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光審視。與世界上發(fā)達地區(qū)和國家相比,我國的教育體系不夠完善。網上爆料,眾多的清華、北大等高校畢業(yè)生偏愛于經濟領域,師范大學往往成為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們的無奈選擇。試想,從師的人不真心愛自己的職業(yè),就容易怠慢知識,誤導學生,貽害無窮。深圳某知名中學能成功吸引優(yōu)秀人才從教,這是現代社會急需人才、重視知識、重視教育的深情召喚。那些年輕老師們盡己所能,各顯其長,定會創(chuàng)造出現代教育的新天地。其實,我們應跳出慣性思維,用更寬的胸懷,更高的格局,去分析所謂的“大材小用”。難道所有的頂尖名校畢業(yè)生都應投身于高端科研工作或是操控金融、叱咤風云嗎? 果真如此,那么,耶魯村官秦玥飛放棄高薪職位,扎根農村,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又為何被國人紛紛點贊呢? 果真如此,那“仙鶴姑娘”徐秀娟放棄讀研深造的機會,繼續(xù)拾起兩代人未竟的守鶴事業(yè)的故事,又何以感動眾人呢? 于小我,這是他們的夢想,是他們的個性選擇;于大我,這是他們放棄更有“前途”的未來,填補國家急需的無私奉獻。哪有什么“大材小用”,只不過是我們未能走出慣性思維,用狹隘的認知觀察這個世界的產物罷了。
古人“學而優(yōu)則仕”,今人“學而優(yōu)則教”,今人勝過古人何其之多! 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那些畢業(yè)于頂尖名校的年輕老師們,不僅會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我,而且會成為激蕩全社會尊師重教的先進力量。頂尖名校畢業(yè)生去中小學教書不是大材小用!
我的辯論結束了,謝謝大家!
【點 評】
反方一辯闡述的觀點是“頂尖名校畢業(yè)生去中小學教不算大材小用”。辯詞開篇表明觀點,直截了當,簡明扼要。具體說理時,辯詞從三個方面入手,認為頂尖名校畢業(yè)生去中小學教書,一是傳統(tǒng)的賡續(xù),二是回報社會的主動表達,三是對教育貢獻巨大。三個方面依次從傳統(tǒng)、現實、未來三個角度展開,視野開闊,思維靈活,結構上層次分明,邏輯上縱深推進,便于聽眾接受,引起聽眾共鳴,進而一起思考、感奮。本文語言深刻,富有哲理,具有極強的感召力,如“哪有什么‘大材小用’,只不過是我們未能走出慣性思維,用狹隘的認知觀察這個世界的產物罷了”,認識之睿智,思考之深刻,令人拍案稱奇。再如,“學而優(yōu)則教”化用古語,既準確概括事實,又巧妙表明自己的立場,語言雅致,情感飽滿,富有感染力。
“大材”何曾“小用”
儲 寅
尊敬的評委老師、對方辯友、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辯,我方認為“頂尖名校畢業(yè)生去中小學教書”不算大材小用。且聽我娓娓道來。
首先,不得不承認的是,這35名新聘的教師的確是標準意義上的人才,他們曾堅持不懈、奮力拼搏,用無數個日日夜夜換來他們絢麗的“名片”,獲得國內外一流大學的培育,擁有過強的知識本領和過硬的專業(yè)技能。但他們在畢業(yè)以后,放棄所謂更遠大的事業(yè)和更高的職位,選擇去深圳某中學教書。這難道是因為他們“傻”嗎? 在年少時做出正確選擇,發(fā)奮讀書,進入理想學府,卻在成年之際,“頭腦發(fā)昏”,安于平凡一生? 不,恰恰相反,我認為,他們只是一直在做自己認為正確的選擇,只是不亂于情,不念過往,不畏將來,忠于內心。
其次,我想就“小用”這個說法闡明自己的觀點。何為“小用”? 也許把科學家和普通教師聯系起來,有人會認為教師是“小用”;把職業(yè)白領和普通工人進行對比,有人也本能地認為工人是“小用”。這就恰恰歪曲了社會正確的價值觀。因為這不是“用人”,這只是在錯誤地劃分人才的尊卑等級。一個人,無論學歷高低,能力大小,只要從事了自己熱愛的事業(yè),愿意為之投入一腔赤忱,堅守自己的職業(yè)坐標,那么他就是“大材大用”。
最后,我想就職業(yè)選擇問題談幾點看法。
第一,我們要樹立自主就業(yè)觀和職業(yè)平等觀,要堅決摒棄職業(yè)歧視。各種職業(yè)都是社會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都有存在和發(fā)展的道理?!叭ブ行W教書”,恰恰是國家發(fā)展大計中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恰恰平凡又無尚光榮。第二,《西游記》中說,“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青年人應胸懷堅定的理想,腳踏實地專注于自己熱愛的職業(yè),無所畏懼,大步向前。一腔熱忱,無私奉獻,平常中會綻放精彩,平凡里也不乏偉大。第三,孫中山曾說,“青年應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摒棄世俗雜念、物質誘惑,立志干一番問心無愧的大事業(yè),應是青年學子的不二選擇。于漪,全身心投入平凡的中學教育,不也成長為“人民教育家”、國家功勛人物?
魯迅先生教導我們,“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我是社會的一份子,社會哺育我成長,因此,反哺社會,義不容辭! 我們敬佩北京大學的宋璽投身軍營追尋自己的遠方,我們佩服哥倫比亞大學的李雨晗走向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我們也同樣祝福名校畢業(yè)生去教育領域追尋遠方的光。相信他們會用熱血和努力證明他們的選擇無比正確,祝福他們大有作為、夢想成真!
綜上所述,我方認為“頂尖名校畢業(yè)生去中小學教書不算大材小用”,謝謝大家!
【點 評】
作為反方一辯,辯詞開門見山,陳述本方觀點“‘頂尖名校畢業(yè)生去中小學教書’不算大材小用”,旗幟鮮明,立場堅定。辯詞從三個方面來闡述觀點,首先肯定這35名新聘教師的選擇是忠于內心的清醒的選擇,接著駁斥世俗對“小用”的錯誤認識,并順勢提出“大材大用”的做法,最后,陳述關于職業(yè)選擇的思考,倡導職業(yè)平等、愛崗敬業(yè)、立志做大事。文章觀點鮮明,層次明晰。在闡述道理過程中,先破后立,破立結合,說理透徹。援引的名言、事例典型精當,使文章有理有據,具有無可辯駁的說服力。難能可貴的是,整篇辯詞沒有絲毫咄咄逼人之勢,而是春風細雨,“娓娓道來”,語氣委婉、沉靜,態(tài)度親和,富有感召力,能輕松獲取評委老師與同學們的認可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