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實,趙學(xué)榮,李寶群,趙亮,周健,畢紅東,龐沖,郭娜娜
(1.承德醫(yī)學(xué)院藥理學(xué)教研室,承德 067000;2.承德醫(yī)學(xué)院免疫學(xué)教研室,承德 067000)
缺血性腦卒中屬于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占腦血管疾病的60%以上,近年來發(fā)病率逐漸升高,給患者的家庭和生活質(zhì)量帶來了嚴重的影響[1]?;颊吣X缺血后引起的炎癥反應(yīng)、自噬、細胞壞死、鈣超載等多種原因進而導(dǎo)致腦損傷,加重病情并影響患者的預(yù)后[2]。腦缺血過程中自噬具有雙重作用,適度自噬清除受損、衰老細胞,對神經(jīng)細胞主要起保護作用,過度自噬則導(dǎo)致細胞死亡增加,加重腦損傷[3]。Beclin是一種特異性的自噬調(diào)節(jié)基因,可與配體結(jié)合激活自噬活性[4]。研究報道自噬與凋亡兩種細胞死亡方式存在相互調(diào)節(jié)作用,B細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等凋亡蛋白可結(jié)合beclin蛋白激活自噬活性,調(diào)控細胞的自噬[5]。黃連素(berberine,Ber)是從黃柏等植物中提取出來的生物堿,具有抗菌、抗心律失常、抗腫瘤等多種作用,對腦缺血、老年癡呆、焦慮等神經(jīng)細胞具有保護作用[6]。然而關(guān)于黃連素對腦損傷中細胞自噬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通過制備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模型,觀察黃連素對大鼠神經(jīng)細胞的保護作用及對細胞自噬的影響,以期探究黃連素的可能保護機制。
1.1.1 實驗動物
SPF級雄性SD大鼠108只,8周齡,體重200 ~ 260 g,由鄭州大學(xué)動物實驗中心提供【SCXK證號2017-0002】,在承德醫(yī)學(xué)院動物實驗室進行實驗,所有實驗動物均嚴格按照動物飼養(yǎng)規(guī)則喂養(yǎng),本研究中經(jīng)河北省承德市動物倫理委員會批準(zhǔn)同意,批號為IACUC-01(20180917)。
1.1.2 主要試劑及儀器
黃連素原粉(哈爾濱三精制藥廠,中國);尼莫地平(Nimodipine,NMDP)注射液(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10 mL/2mg,中國);2,3,5-苯氯化四氮銼(2,3,5-triphenyl-2H-tetrazolium chloride,TTC)溶液(Amresco公司,美國);Bcl-2、Bax、caspase-3兔抗鼠單抗(R&D Systems公司,美國);Beclin單抗(Abcam生物公司,英國);羊抗鼠IgG二抗(北京博奧森公司,中國);蘇木素、伊紅染液(Sigma公司,美國);RNA提取試劑盒、逆轉(zhuǎn)錄試劑盒(大連寶生物工程公司,中國);BCA試劑盒(上海經(jīng)科化學(xué)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尼康SMZ745光學(xué)顯微鏡(尼康株式會社,日本);蛋白電泳儀1659001、CFX96 PCR儀(Bio-Rad公司,美國);GIS-500凝膠成像儀(杭州米歐儀器有限公司,中國)。
1.2.1 動物分組與給藥
1.2.2 藥物的配置和使用
0.5% Tween80溶解黃連素,配置成10 mg/mL的混懸溶液;于再灌注后30 min腹腔注射給藥。
1.2.3 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大鼠制備
大鼠分組后禁食12 h,10%戊巴比妥鈉(3 mL/kg)腹腔麻醉,參照馬賢德等[7]制備方法制備右側(cè)大腦中動脈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仰臥位固定,頸正中部位消毒、切口,暴露右側(cè)頸總,頸內(nèi)、頸外動脈,結(jié)扎頸外動脈,在殘端插入0.24 mm單絲尼龍魚線,插入栓線約18 ~ 20 mm,縫合皮膚,固定尼龍魚線尾部于皮膚上,大鼠缺血2 h后小心抽出栓線8 mm左右,即形成MCAO模型。
1.2.4 大鼠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
參照Longa等[8]的分級法對蘇醒后大鼠進行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分別在大鼠清醒后6、24、48 h進行評分:無神經(jīng)功能缺損記0分,提尾時大鼠雙上肢可伸展;1分,對側(cè)前肢不能完全伸展;2分,行走出現(xiàn)向?qū)?cè)旋轉(zhuǎn);3分,行走出現(xiàn)向?qū)?cè)傾倒;4分,意識喪失,不能自發(fā)行走;5分,死亡。得分為1 ~ 3分即造模成功。造模完成后,大鼠隨機分組。
1.2.5 TTC染色觀察大鼠腦梗死面積
治療24 h后,每組隨機選取6只大鼠取腦,冰生理鹽水沖洗,切除額極、枕極,沿冠狀切面切為5片,迅速置于2%TTC磷酸鹽緩沖液中,37℃恒溫水浴鍋中避光孵育30 min,每5 min翻動一次,染色均勻后,放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24 h后拍照,采用Image pro軟件進行分析,計算大鼠腦梗死面積百分比。計算公式:腦梗死面積=全腦梗死面積/全腦片面積 × 100%。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對各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biāo)準(zhǔn)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數(shù)據(jù)以率(%)表示,兩組比較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1.2.6 HE染色觀察大鼠腦組織病理學(xué)變化
治療24 h后,每組隨機選取6只大鼠,取腦組織后4%多聚甲醛固定,制備石蠟切片;常規(guī)二甲苯,乙醇低度脫水,蒸餾水沖洗;蘇木精染色10 min,流水沖洗; 0.7% 鹽酸乙醇5 s,流水沖洗;伊紅染色復(fù)染5 min,梯度乙醇脫水2 min,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脂封片,顯微鏡下觀察切片。
1.2.7 RT-PCR法檢測腦組織中Bcl-2、caspase-3、Bax mRNA的表達
治療24 h后,每組隨機選取6只大鼠處死,取大鼠缺血側(cè)腦組織,根據(jù)RNA提取試劑盒說明書提取總RNA,參照逆轉(zhuǎn)錄試劑盒說明書反轉(zhuǎn)錄為cDNA,以cDNA為模板進行RT-PCR,反應(yīng)體系為20 μL: 2× SYBR Mix 10 μL,引物各0.5 μL,10× cDNA 1 μL,ddH2O 8 μL。反應(yīng)參數(shù)設(shè)置為:95℃ 5 min,95℃ 10 s、60℃ 30 s,72℃ 2 min,40個循環(huán),72℃ 10 min。引物序列見下表1。以β-actin作為內(nèi)參基因,根據(jù)2-ΔΔCt法計算Bcl-2、caspase-3、Bax mRNA的相對表達量。
表1 RT-PCR引物序列Table 1 RT-PCR primer sequences
1.2.8 Western blot檢測腦皮質(zhì)中 Bcl-2、caspase-3、Bax、Beclin-1蛋白表達
采用Western blot檢測腦組織中Bcl-2、caspase-3、Bax、Beclin-1蛋白表達量,RIPA 裂解液裂解組織,勻漿腦組織樣品,提取總蛋白;BCA法測定蛋白濃度;配制10%分離膠、5%濃縮膠,等量蛋白樣品(50 μg/孔)上樣;濃縮膠設(shè)置電壓80 V,分離膠設(shè)置電壓120 V,電泳后將目的蛋白轉(zhuǎn)膜至PVDF膜上,TBST清洗;5%脫脂奶封閉1 h,一抗(Bcl-2、caspase-3、Bax、Beclin-1)1∶500稀釋后4℃孵育過夜,TBST清洗3次/5 min;二抗1∶5000稀釋后室溫孵育1 h,TBST清洗3次/5 min,滴加ECL顯影液,凝膠成像系統(tǒng)觀察蛋白表達,以β-actin為內(nèi)參進行灰度值比較。
所有大鼠缺血前生命體征正常,處于清醒狀態(tài)。模型大鼠缺血后四肢僵直,角弓反張,活動能力消失,眼球顏色由鮮紅色轉(zhuǎn)為灰白色;再灌注后,眼球顏色恢復(fù),瞳孔活動,灌注約1 h后可自主活動,表明造模成功。
在大鼠缺血再灌注后Sham組無行為學(xué)改變,MCAO大鼠在24 h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腦缺血損傷表現(xiàn),再灌注6、24、48 h分別對各組大鼠進行神經(jīng)功能Longa評分,Sham組無神經(jīng)功能缺損,I/R組6、24、48 h 3個時間點的神經(jīng)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Sham組,24 h的神經(jīng)功能評分最高;與模型組比較,BBR處理組和NMDP組24 h、48 h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顯著降低(P< 0.05),且NMDP組作用效果更顯著(P< 0.05)。見表2。
表2 腦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經(jīng)功能評分的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s of the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注:與Sham組比較,*P< 0.05;與I/R組比較,△P< 0.05;與BBR-L組比較,#P< 0.05。
Note. Compared with the sham group,*P< 0.05. Compared with the I/R group,△P< 0.05. Compared with the BBR-L group,#P< 0.05.
Longa評分顯示,24 h神經(jīng)功能評分最高,對24 h的各組大鼠進行TTC染色檢測腦組織梗死面積,均一紅色為正常腦組織,大小不等、蒼白色為梗死灶;Sham組無肉眼可見梗死組織;與Sham組比較,I/R組梗死面積百分比為(36.45 ± 4.44)顯著升高(P< 0.05),與I/R組比較,BBR-L組、BBR-M組、BBR-H組和NMDP組梗死面積分別為(20.50 ± 3.34)、(15.28 ± 0.28)、(12.34 ± 0.25)、(8.23 ± 0.19)顯著減少(P< 0.05)。見圖1。
HE染色顯示Sham組大鼠神經(jīng)細胞呈層狀排列,形態(tài)規(guī)則,細胞核圓且核仁明顯;I/R組大鼠神經(jīng)細胞明顯減少,排列紊亂,細胞核固縮,多數(shù)細胞壞死;BBR治療組大鼠神經(jīng)細胞也有減少,少部分細胞結(jié)構(gòu)不完整,出現(xiàn)核固縮現(xiàn)象,隨著BBR濃度的增加壞死細胞數(shù)量減少;NMDP組神經(jīng)細胞排列較整齊,壞死細胞較BBR治療組減少。見圖2。
圖1 各組大鼠梗死面積TTC染色圖Figure 1 TTC staining of the infarct size of rats in each group
圖2 各組大鼠腦組織的病理學(xué)改變(HE染色)Figure 2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brain tissues of rats in each group(HE staining)
與Sham組比較,I/R組Bcl-2、caspase-3、Bax mRNA水平均顯著升高(P<0.05);與I/R組比較,BBR治療組和NMDP組Bcl-2 mRNA水平均顯著升高,caspase-3、Bax mRNA水平均顯著降低(P< 0.05),呈劑量依賴性;與Sham組比較,I/R組Bcl-2/Bax比值顯著降低(P< 0.05);與I/R組比較,各治療組Bcl-2/Bax比值均顯著上升(P< 0.05),且呈劑量依賴性,BBR-H組與NMDP組無顯著差異(P> 0.05)。見表3。
表3 黃連素對各組大鼠腦組織凋亡相關(guān)基因mRNA表達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berberine on expression of apoptosis-related genes in brain tissues of the rats in different n=6)
注:與Sham組比較,*P< 0.05;與I/R組比較,△P< 0.05;與BBR-L組比較,#P< 0.05;與BBR-M組比較,&P< 0.05。
Note. Compared with the sham group,*P< 0.05. Compared with the I/R group,△P< 0.05. Compared with the BBR-L group,#P< 0.05. Compared with the BBR-M group,&P< 0.05.
Western blot檢測結(jié)果顯示,與Sham組比較,I/R組Bcl-2、caspase-3、Bax蛋白水平均顯著升高;與I/R組比較,BBR治療組和NMDP組Bcl-2蛋白水平顯著升高(P< 0.05),BBR-H組與NMDP組無顯著差異(P> 0.05);caspase-3、Bax蛋白水平顯著降低(P< 0.05)。見圖3。
注:與Sham組比較,aP< 0.05;與I/R組比較,bP< 0.05;與BBR-L組比較,cP< 0.05;與BBR-M組比較,dP< 0.05。(下圖同)圖3 各組大鼠凋亡蛋白表達比較Note. Compared with the sham group, aP< 0.05. Compared with the I/R group, bP< 0.05. Compared with the BBR-L group, cP< 0.05. Compared with the BBR-M group, dP< 0.05.(The same in the following figure)Figure 3 Comparison of the expression of apoptotic proteins in the rats of each group
Western blot檢測結(jié)果顯示,與Sham 組比較,I/R組Beclin-1蛋白水平升高(P< 0.05);與I/R組比較,BBR組和NMDP組Beclin-1蛋白水平顯著升高(P< 0.05)。Bcl-2/Beclin-1比值顯示,與Sham組比較,I/R組Bcl-2/Beclin-1蛋白水平升高(P< 0.05);與I/R組比較,BBR組和NMDP組Bcl-2/Beclin-1比值均降低,且BBR-M組、BBR-H組、NMDP組Bcl-2/Beclin-1無顯著差異(P> 0.05)。見圖4。
圖4 各組大鼠Beclin-1蛋白及Bcl-2/Beclin-1比值比較Figure 4 Comparison of Beclin-1 protein and Bcl-2/Beclin-1 ratio in the rats of different groups
缺血性腦卒中是我國居民死亡率和致殘率最高的腦血管疾病,以往治療腦缺血主要采用溶栓的方法,但易引發(fā)缺血再灌注損傷,加重病情的發(fā)展,因此探究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病理機制,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是目前的首要任務(wù)。研究報道,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涉及多種病理過程,如細胞自噬、凋亡、炎癥反應(yīng)等[9]。缺血再灌注損傷中Beclin、Bcl-2在細胞凋亡和自噬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但關(guān)于黃連素對腦缺血再灌注的保護作用是否涉及Beclin、Bcl-2的研究較少,故本研究分析黃連素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基于Bcl-2/Beclin的保護作用,以期為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治療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chǔ)。
細胞凋亡是細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種,主要是清除體內(nèi)損傷細胞,維持機體存活。腦缺血再灌注后可同時激活體內(nèi)凋亡與抗凋亡過程,其中caspase-3、Bax發(fā)揮促凋亡作用,Bcl-2發(fā)揮抗凋亡作用[10]。caspase-3在正常組織中以無活性的形式存在,在腦組織損傷時去磷酸化轉(zhuǎn)變?yōu)橛谢钚缘腸aspase-3,促進神經(jīng)細胞的凋亡[11]。Bcl-2可通過減少凋亡誘導(dǎo)因子、與促凋亡因子Bax結(jié)合、拮抗凋亡蛋白酶等發(fā)揮抑制凋亡作用。研究報道,Bcl-2可通過抑制caspase的激活阻止細胞的凋亡[12]。Bcl-2、Bax均屬Bcl-2家族,研究顯示Bcl-2/Bax比值對凋亡有決定作用,Bax降低、Bcl-2增強,Bcl-2/Bax比值增加,可抑制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細胞凋亡[13]。本研究顯示黃連素治療組Bcl-2表達增加,caspase-3和Bax的表達降低,Bcl-2/Bax比值增加,提示黃連素可減少細胞的凋亡,對神經(jīng)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張童等[14]報道,黃連素預(yù)處理可減輕心肌損傷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積,使心肌損傷得到明顯改善。本研究中黃連素治療后,大鼠腦梗死面積顯著減少,神經(jīng)細胞凋亡減少,提示黃連素對缺血再灌注腦組織具有保護作用,高濃度黃連素效果與尼莫地平效果相似。
細胞損傷過程可同時促進細胞的凋亡與自噬過程,細胞自噬的發(fā)生可延遲或者對抗細胞凋亡。Beclin-1也稱為自噬相關(guān)蛋白-6(autophagy-related gene-6,ATG-6),可以引導(dǎo)自噬蛋白定位于自噬小體[15]。研究表明,缺血條件下,Bcl-2、Bcl-xL等也可誘導(dǎo)自噬的發(fā)生,Bcl-2/Bax比值增加,促進自噬的激活[16]??沟蛲龅鞍譈cl-2在調(diào)控Beclin-1中發(fā)揮重要作用,Beclin-1存在BH3結(jié)構(gòu)域,Bcl-2、Bcl-xL、Bcl-w等能夠與Beclin-1蛋白的BH3結(jié)構(gòu)域結(jié)合抑制Beclin-1誘導(dǎo)的過度自噬作用[17]。研究報道,大鼠心肌缺血時可激活自噬,再灌注階段過度自噬會損傷心肌,適當(dāng)抑制自噬可保護心肌,因此可通過調(diào)節(jié)自噬水平發(fā)揮心肌保護作用[18]。研究報道,自噬與凋亡具有密切聯(lián)系,Bcl-2與Beclin-1之間的平衡對細胞的存亡具有重要作用,Bcl-2/Beclin-1復(fù)合體是評價自噬的重要指標(biāo),可通過維持適當(dāng)?shù)淖允伤剑铚蜃允梢鸬募毎劳鯷19]。研究報道,Bcl-2/Beclin-1復(fù)合體水平減低可對腦梗死大鼠具有神經(jīng)保護作用[20]。本研究顯示應(yīng)用黃連素治療后,Beclin-1表達量升高,提示黃連素可增強神經(jīng)細胞自噬蛋白的表達,減少神經(jīng)細胞凋亡,BBR-H組和NMDP組的Beclin-1水平處于一定范圍,使得自噬作用維持一定范圍,以免過度自噬引起細胞死亡,且治療組Bcl-2/Beclin-1比值降低,提示黃連素對神經(jīng)細胞具有保護作用,與上述研究結(jié)果一致。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姜黃素可激活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經(jīng)細胞自噬作用,且可維持Bcl-2/Beclin-1水平,減輕過度自噬對細胞的損傷,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chǔ),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未對自噬的具體作用機制進行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