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媖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提高學生的道德感和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三觀,以此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教學措施;方式方法
一、導入新課的生活化方法
導入新課時注重生活氣息,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主動去學習。要從現實生活入手,把學生身邊的例子引入課堂,導入教學。如在講"珍視生命"時,上課鈴聲一落,教室里一片安靜,教室多媒體放映著南方某旅游景點纜車墜落事故的驚險過程,哭聲震天的畫面,再配以雄渾沉重的畫外音,強烈地震憾著每一個學生的心。突然,畫面和聲音嘎然而止。緊接著,教師很有感情地開啟新課導入:"這一案例,讓我們觸目驚心,然而痛定思痛,我們應該怎樣避免這種悲劇的重演?這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這種情境的導入,借助電視臺主持人的感人的解說詞,使課堂氣氛顯得莊重嚴肅,這樣,就能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使師生在雙邊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緊密結合,開啟了學生情感的閘門,引發(f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進行思考,為上好本節(jié)課埋下了伏筆。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新教材編寫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教材中不乏社會事件的展示,不乏生活實例的列舉,但還是難以趕上社會時事的瞬息萬變。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以依據課程目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資源作取舍,可以選用當前有針對性時政熱點作為素材,可以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又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素材來替換、改造教學資源,也可挖掘自身的資源,“現身說法”。盡可能使抽象內容具體化,學習內容生活化。尤其可以選用當地學生生活情景或現象作為教學資源,更能感同身受。比如在“價格變動的影響”教學中,不必機械照搬教材中的探究活動設計??梢赃x用的生活的具體素材很多,因為學生自己也是消費者,也會遭遇某些商品價格上漲,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為素材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問題的興趣。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首先,在講課過程中,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景就是利用了德育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利用這種方法能夠使學生在在具體生活實際中,對相關的思想道德建設有良好的認識,同時也能夠加強學生對實踐事例的分析,在分析過程中不斷獲取相關知識,有助于學生的道德水平提高。比如說具體講解“父母的愛”,可以有效地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給學生播放一些相關的視頻。可以播放一些在地震中,父母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了孩子,結果父母死亡而孩子很好地生存了下來的視頻。通過這樣一個具體的實例,再加上老師的正確引導,能夠使學生正確認識父母對子女的愛,這樣也會促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與父母多交流,多體諒父母。通過這樣的實際應用,能夠促進學生與具體的實例產生共鳴,會受到相關的情感感染,這樣就會促進學生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感激之情以及具體的感恩之
四、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
教師通過幫助學生建立模擬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身臨其境的去體味、去嘗試。例如,在講解法律知識之后,可以建立模擬法庭,讓學生分別扮演法官和原告、被告,然后對于一些情況進行討論。在思想道德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公交車的場景,然后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身份的人乘坐在同一輛公交車中,繼續(xù)發(fā)展故事。教師既可以設定固定的情節(jié),讓學生進行演繹,也可不設定情境,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主的設定情境,展開教學。初中階段學生年齡尚小,參與意識、表現意識還較為強烈,采用這樣的場景模擬,能夠將教材中枯燥的文字轉化為一幕幕短劇,讓學生參與其中的感悟體驗,啟發(fā)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措施進行處理。此外,教師可以盡量選擇近來的熱門話題,讓學生討論,能夠體現他們的參與性及建設性等。
五、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信任并引導學生自我發(fā)展的潛能與自我完善的積極性,能使學生在獲得充分肯定與鼓勵理解的基礎上,實現自身更好的發(fā)展,有利于提高其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應當深入體會學生的內心世界,包容與理解其生活或學習當中的弱點與不足,并及時地進行適當的提醒;鼓勵學生開拓思維,積極發(fā)表意見或想法,自由溝通交流;虛心聽取學生經過思考總結后具有深刻意義的獨特見解,增添教學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六、積極開展實踐活動
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睂τ谌魏沃R的學習,學生都要從日常生活入手,從自我實踐入手。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并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家后幫父母打一盆洗腳水或者幫父母洗一次腳,或者要求學生回家后自己動手打掃一次家里的衛(wèi)生。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能親身經歷一些事情,并學會照顧別人,他們會從心底里意識到父母的辛苦,從而學會感恩,在家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掌握了有關感恩的知識,而且通過親身實踐,提高了道德修養(yǎng),對其今后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有利于學生法治觀念的加深,而在實際教學實踐過程中,為充分實現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成效,教師需要有效地控制自身的生活化設計,使得學生可以在此教學模式下學到相應的知識,在幫助他們打下牢固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基礎的同時,也充分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志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6(10).
【2】張美貞,曠新華.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