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云
摘要:筆者十多年的課改實踐,耳聞目睹了許多教師的成功與喜悅,也經歷了不少困惑與失敗,切身體會到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一門真正的哲學,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能為教師的課改實踐提供許多有益的指導。
關鍵詞:教師;課改實踐;馬克思主義哲學
課改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牽涉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我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聯系觀指導課改實踐:懂得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這就要求我們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善于把握事物因果聯系,整體和部分的聯系,學會系統(tǒng)分析的方法;善于根據事物內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創(chuàng)造條件,構建有利于事物發(fā)展的新的聯系。課改能否順利推進,離不開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也需要學校層面的密切配合和家長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教師個體的微觀創(chuàng)新和團隊合作,每一個影響因素都不可小視。只有將各個要素有機結合起來,課改工程才能更順利實施。我們欣慰的看到,教育部根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所確定的基礎教育培養(yǎng)目標,按照《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要求,已順利完成國家統(tǒng)編課程的宏大工程。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否定觀告訴我們:事物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肯定和否定,克服和保留的辯證統(tǒng)一。課改并不是對傳統(tǒng)課堂的全盤否定,而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它既需要我們具有革命批評精神,敢于向傳統(tǒng)挑戰(zhàn);也需要我們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善于和時代接軌。在教師的課改實踐中,不要盲目地照搬某地的教學模式,不要追趕所謂的時髦而忘記了教育的初衷。習總書記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教誨,對廣大教師同樣有深刻的教育意義??鬃拥挠薪虩o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仍然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瑰寶。無論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還是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都可以拿來為我所用。
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告訴我們:實踐出真知,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屬,實踐也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當今時代,課改理論方興未艾,層出不窮,只有在教師的課改實踐中才能辨別真?zhèn)?,糾正謬誤,才能出真知,結碩果。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要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課改實踐的主導是教師,主體是學生。教師在課改實踐中要堅持以人為本,要相信學生的智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課堂成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重要載體,獲得幸福體驗和生命快樂的主渠道。教師在課改實踐中要主動作為,在深入鉆研新教材、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大膽探索適合本地校情,本班學情的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近年來,我校教師勇于實踐,開展了課堂“新三維”模式的嘗試,已初顯成效。對各類考試試題試行“五步追問法”,效果明顯。
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告訴我們:世界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這就要求我們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要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全面推進課改實踐既要結合學校實際,又要符合學科特點,更要符合學生實際。不能千篇一律,不能搞“一刀切”。課改要有正確的理念,要在尊重課堂教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課改要求真務實,與時俱進。實踐證明,許多在其它地區(qū)、其它學校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卻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學校,或者不適合自己的班級,自己的學生。無論是學校還是我們的教師,都要走具有學校特色的課改之路。
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告訴我們: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對實踐有指導作用。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用正確的課改理論給自己“充電”。要始終牢記黨的教育方針的核心內容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那樣:“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A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先導性地位,必須把握好定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教師在自己的課改實踐中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就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克服重視知識輕視能力培養(yǎng)的錯誤思想,摒棄重視智育忽視德育教育的錯誤觀念,讓愛國主義在潛移默化中浸透到學生的靈魂,讓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浸透到學生的血液里。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作為教師,應該率先認真貫徹落實,特別是要落實到自己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幾個月來,讓所有有良知的中國人都痛心疾首的香港暴亂,給內地教育敲響了警鐘,愛國主義教育一刻也不能松懈,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容不得半點偏差。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深深地領悟到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我們生命的靈魂,它開啟了我們的心靈之門,智慧之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看到了課改的美好前景;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智慧,教師的課改之路會更平坦。
參考文獻:
[1]劉麗紅.新時期新課改對教師的新要求[J].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7(4):37-38.
[2]孫濱杰.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J].上海教育,2013(30):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