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輝
【摘要】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重視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改變原來的教學方式、教學態(tài)度,真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對小學教育來說意義非凡。將教育與勞動技術相結合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勞動,養(yǎng)成勤勞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得到素質教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以后成為社會上有能力的人才。
【關鍵詞】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實踐策略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只注重如何向學生傳授文化理論知識,讓其盡快地掌握和領會知識要點,以便在考試中奪得高分。這樣的一種教育形式實際上是在考試指揮棒的指揮下實行的一種應試教育,這樣的學生很難適應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只有要求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素質教育才能符合全球化發(fā)展的需要。 一個人的素質應該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兩方面,素質教育則是培養(yǎng)和提高這個綜合體的教育。小學素質教育是整個素質教育的基礎,是決定整個素質教育成敗的關鍵。 現(xiàn)如今小學生大部分衣來張口、飯來伸手,勞動觀念越來越淡薄,長此以往必將成為素質教育取得成效的一大阻礙,本文立足學科教材,對小學階段的勞動與技術教育結合的具體實踐展開了以下探究思考。
一、培養(yǎng)學生主動勞動的意識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人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很多學校也因為經濟收益的上升而聘用了很多打掃清潔的人員,這些人員同時也參與到校園環(huán)境的維護和勞動中,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的參與,他們在學校只需要肩負著學習的任務,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勞動意識,也不致力于主動去參與勞動。因此,學校應該將一些必要的勞動教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的建設和保護過程中,使學生能夠逐漸養(yǎng)成主動勞動的意識,真正的參與到勞動中。
二、開發(fā)特色種植課程
為了更好的打造教育與勞動技術相結合的教育體系,我校特意開發(fā)了特色的種植課程,有種植園區(qū)、谷類、蔬菜、瓜果等,而對學生的勞動教育也可以很好的通過種植活動來實現(xiàn)。這些種植活動課程可以讓全校的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其中,讓學生在種植瓜果蔬菜、植樹造林、除草施肥的過程中得到良好的勞動教育。
三、構建多彩的實踐課程體系
為了充分的實現(xiàn)勞動技術與教育相結合的教育體系還可以致力于打造多彩的時間課程體系,這些課程體系可以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我們學校在勞技校本課程就設置有創(chuàng)意拼貼、手工編織、趣味易拉罐、彩泥、趣味籃球、足球、舞蹈、書法、繪畫等課程。其中創(chuàng)意拼貼、手工編織及趣味易拉罐作為重點課程。
四、言傳身教,充分利用榜樣作用
在學校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教師,教師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帶給學生很多的影響,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發(fā)揮教師的榜樣作用,讓教師在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可以言傳身教。為學生講解勞動的重要性,督促學生積極地勞動,對學生做的不好的地方加以批評和指導,將學生引上正確的道路中。同時,如果只說不做就會顯得很蒼白,所以,教師需要適當?shù)募右詫嵺`,親自為學生示范如何去進行瓜果蔬菜的種植等,讓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身上學到更多,從而向教師看齊。
五、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
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無處不在的充斥著勞動的因素,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所以,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要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實踐,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勞動中,而作為校方可以適當?shù)慕M織評優(yōu)評先,可以對學生的所作所為予以直接的評價,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督促學生主動去進行勞動。
六、鼓勵家庭勞動教育
學生的勞動教育并不是一個短期的目標,所以,應該給學生灌輸社會勞動理念,讓學生在社會中去努力的勞動,成為一個勤勞的人。如果有可能,讓學生幫著家里做點農活、做家務、打掃家庭衛(wèi)生等,這些都可以讓學生逐漸成為勤勞的人,成為一個干凈利索的人。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從小事做起,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實現(xiàn)勞動技術與教育相結合的目的。
七、定期社會勞動教育
教育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脫離了社會的教育是不切實際的,這樣的人才也不一定能夠適應社會。所以,要想更好的將勞動技術與教育相結合,就必須要增加學生社會勞動教育,讓學生定期的去社會中勞動,如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為環(huán)保做貢獻,緊跟時代的步伐,還能讓學生在植樹的過程中得到身心的鍛煉,讓學生真正的投身于勞動。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的教育工程。它要求全社會各個領域、各部門、各階層形成一致的共識,通力合作。對人的素質培養(yǎng)方法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勞動去培養(yǎng)人的素質更不可忽視。社會或者個人的所有成果都是通過勞動獲得的,如果一個人想要不勞而獲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就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勞動的意識和能力,將勞動技術與教育相結合,這種新的創(chuàng)新育人方式可以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讓學生能夠變得更加勤勞,能夠主動的勞動,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程實施現(xiàn)狀及對策的研究[D]. 遼寧師范大學, 2011.
2.楊玲. 例談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創(chuàng)新性[J]. 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 2009(7):57-59.
3.肖金良.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框架下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現(xiàn)狀及其思考[J]. 新課程研究(上旬刊), 2010(6):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