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霞
歷史是一門古老的社會學科。自古以來,一提到“歷史”這個詞,都會給人一種沉悶、凝重、呆板之感,在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上,教師僅僅是把基本的歷史知識、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傳授給學生,沒有任何的情感交流和人生感悟,所以歷史課堂一向是死氣沉沉的,沒有任何生機?,F(xiàn)代素質(zhì)教育給歷史課堂注入了一劑清泉,讓信息技術走入了歷史課,信息技術的聲形并茂、情景交融,的確也讓歷史課堂“熱鬧”起來了,但是在這些看似“熱鬧”的課堂背后,歷史就真的賦予時代感了嗎?我想回答是否定的,因為學生在這“熱鬧”的課堂中,只看到了“熱鬧”的歷史,而沒有在歷史的學習中感悟到人生發(fā)展中需要汲取的經(jīng)驗教訓,也就失去了歷史學習的真正意義。
1 產(chǎn)生的問題
1.1 歷史課堂不“活”
歷史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歷史課也是這樣。當我們教師在講臺上夸夸其談時,我們的學生是否聽進去了嗎?學生對我們的傳授感興趣嗎?學生從我們的傳授中得到了什么嗎?這是我們歷史工作者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1.2 歷史課堂不“變”
歷史課堂所傳授的都是離學生很久遠的知識,有許多歷史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根本不知道,或者也無法去理解。而我們教師卻在課堂上仍然是照著文本進行“不變”地傳授,雖然課程標準要求我們的歷史教學要賦予時代感,但現(xiàn)行的評價體制使得多老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記憶歷史知識上了,試問這樣的課堂學生感興趣嗎?課堂有生機嗎?學生有新的思維迸發(fā)嗎?
2 策略及方法
2.1 以生為本,讓歷史課活起來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和諧統(tǒng)一體。教學中只有教師的教,課堂就成了一潭死水,毫無生機。現(xiàn)代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改革都要求我們要從“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和發(fā)展需要”進行設計教學活動,信息化教育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能夠科學、合理、正確地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可以讓課堂“活”起來。我的策略是:讓信息貫穿于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序中。也就是說,將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在課前,我將所任教班的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小組都有負責人,全班由課代表統(tǒng)一安排管理各小組課前應用信息化學習歷史知識。各小組主要是通過網(wǎng)絡將本組的學習任務進行搜集、整理、匯總形成材料,為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做充足的準備,二是在課中,在歷史知識的學習中,我主要以師生共同交流探究式為主要教學方式,教師在整個課堂中只是一個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在課的開始,由課代表組織各小組進行匯報后,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學生引入學習中,學生在各小組的組織下發(fā)現(xiàn)本節(jié)課要探究的問題并將問題用幻燈片的形式呈現(xiàn)給大家,經(jīng)師生共同整理后,學生進行探究,在匯報中各小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配樂、播放視頻、展示作品,最終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歷史課堂,讓歷史課堂“活”起來了。
2.2 精心設計教學,讓歷史課“變”起來
學生歷史知識的學習不應該只是教師通過教師的“口”傳授的,而更多的是應該通過體驗而獲得的。那么如何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讓歷史課堂改變,變得多元化呢?我的策略是:精心設計教學,豐富課堂教學活動,讓歷史課多元化。其方法騍這樣的:在課前,我根據(jù)不同的課型,布置所任教班的各小組進行表格繪制、地圖臨摹、情境劇表演等,各小組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WORD編輯、電腦繪圖、視頻錄制,在完成后,又將成果展示在歷史交流群中,學生通過課余時間的觀摩學習,將自己獲得的知識和感受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教師由學生的已有知識結構和未解決的問題為切入點,設計課堂學生活動會更科學、合理和符合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在課堂上,各組學生也可以隨時申請運用多媒體來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思想,在課下,教師會選取具有很強研究性的作業(yè),讓各小組完成后在QQ群或微信群進行研討交流。通過這樣的設計,歷史課堂變了,學生也真正從歷史學習中獲得了知識,提升了能力,歷史課堂也多元化起來!
3 經(jīng)驗感悟
3.1 信息技術應該貫穿于歷史課堂教學的始終
現(xiàn)行的很多歷史課在應用信息化時,僅僅是注重了某一環(huán)節(jié)的生動再現(xiàn),目的是旨在達到生動、形象、直觀,讓學生易于接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是一個“局外人”,沒有真正體會到信息技術應用的快樂。而要想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發(fā)揮它最大的效果,就必須將其貫穿于歷史課堂的始終,無論在課前、課中、還是在課后,教師都應該積極、科學地引導學生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學習知識、展示思想、拓展能力的環(huán)節(jié)呈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在整個歷史教學過程中,不再是一個“看客”,而是以一“小小體驗家”的身份走進歷史課堂,在運用信息技術展示自己的同時,獲得了更多的技能,提升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3.2 信息技術應該貫穿于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
以往的許多看似“熱鬧”的課堂,僅僅是在某個環(huán)節(jié)上,教師精心設計了多媒體課件,因此在進行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學生的積極性被空前調(diào)動起來了,而完成后,學生又恢復了“平靜”??梢娺@樣的課堂沒有真正體現(xiàn)出信息技術的獨特魅力。所以我認為信息技術要貫穿于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將信息技術融于整個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的學習空間拓展、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方式轉(zhuǎn)變。
4 結束語
隨著現(xiàn)代信息化水平越來越高,我們歷史教師應該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掌握更多的信息化技術手段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為社會服務,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讓歷史課在信息化技術充滿生機!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農(nóng)墾九三管理局嫩北農(nóng)場子弟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