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圣義 李榮蘭
指標一:多環(huán)芳烴。致癌物多環(huán)芳烴被認為是目前地溝油安全風險中已被證實的最大危害成分。多環(huán)芳烴是食用油加熱如炒、烤、炸、煎等后產生的含多個苯環(huán)的芳香族化合物,屬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根據北京的檢測方法,地溝油經過人為特殊處理后,檢測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地溝油樣品都含有多環(huán)芳烴。
指標二:膽固醇。因為地溝油中可能含有動物源性成分,所以檢測人員推斷,如果檢出膽固醇并超過一定范圍,可懷疑該油脂為“地溝油”,但這也只能檢測出動物性脂肪源的地溝油。
指標三:電導率?!暗販嫌汀庇捎趽诫s了大量金屬離子而產生導電性,電導率較高??蓹z測泔水油,但對老油、口水油無能為力。泔水油也摻入好油,稀釋到符合標準。
指標四:特定基因組成?!暗販嫌汀笔嵌喾N不同來源的廢棄油脂混合而成,往往含有動物油脂,檢測人員根據分子生物學基因鑒定方法,鑒定油脂中的動物基因。但這成本太高,操作性低,而且地溝油各有不同,想找到一個可行的比率,是難以操作的。
指標五:酸價(脂肪中游離脂肪酸含量的標志)。據國家規(guī)定,食用油的酸價在3以內,但不法商販可以將地溝油和正常食用油進行勾兌,經過勾兌后,酸價降低,色澤很好,還省去脫色、脫酸工藝。進口的食用油因為酸價低,往往成為用來中和地溝油酸價的原料。
地溝油難于檢測,是因為缺少檢測方法,缺少檢測方法是因為聞所未聞。當遍尋他國先進技術時,發(fā)現(xiàn)地溝油檢測成了自己的特色,既無先例也無人想要對此進行研究。事實上檢測地溝油也僅僅是防范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不從源頭監(jiān)管抓起,不從回收環(huán)節(jié)杜絕地溝油流向餐桌,檢測地溝油無異于在千瘡百孔的圍墻內一次次進行所謂的亡羊補牢。
因此,從目前科技手段來講,對于地溝油,與其事后難于檢測不如事前嚴于監(jiān)管。
究竟誰該為地溝油產業(yè)的產生和泛濫負責?是私買泔水廢油、敢用再生地溝油的餐館?還是聞著臭氣舀廢油的底層勞動者?還是地下油料作坊?因為他們見小利而忘大義,我們大可把他們視為貽害人民健康的“兇手”,并且檢討和推理出整個社會誠信體系缺失的根源和危害。
筆者始終認為,地溝油的治理并非檢測手段或標準所能決定的,關鍵還在于政府管理。尤其是在目前油品檢測科技手段滯后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毫無疑問,目前要消除地溝油在餐桌泛濫,政府管理才是關鍵,是根本。
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許圣道曾算過這樣一筆賬:每1萬人每天可以產生1 t食品垃圾,而這些食品垃圾在經過洗滌、蒸餾、脫色、脫臭等加工流程后,又可以產出130 kg地溝油,當它返回到農貿市場出售時,價格是普通食用油的一半。那么綜合統(tǒng)計結果顯示,國內地溝油一年的總利潤能達到15億~20億元。
然而在餐廚垃圾的處理上,我國卻長期處在“無政府”狀態(tài),這就給某些不法商販提供了一個規(guī)模龐大的“灰色產業(yè)”空間。因此許圣道教授的設想是,“必須由政府集中收購處理餐廚垃圾,從源頭上杜絕地溝油”。
為消除地溝油在餐桌泛濫,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有所行動。比如,自今年起,武漢三鎮(zhèn)武昌、漢口、漢陽將分別建造一座餐廚垃圾處理廠。在處理垃圾的同時,每天還能生產25 t生物柴油和40萬m3沼氣;鄭州市政府也采取了相似的舉措,回收地溝油作為生物柴油的原料;山東省在嚴厲打擊地溝油在餐桌泛濫的同時,正在研究利用回收的地溝油提煉航空飛機用燃油;南陽市政府指導化工企業(yè)利用地溝油生產洗化劑,等等。如果地溝油都能夠再生利用為化工原料和運輸燃料,那么,地溝油流向餐桌的擔憂想必可以壽終正寢啦。
不管怎樣,在目前情勢之下,筆者認為,治理地溝油,關鍵是要堵疏結合、積極作為、真抓實干。地方政府可以制定政策統(tǒng)一收購地溝油,建立地溝油轉化為生物柴油的生產體系,并促進生物柴油在城市公交運輸中廣泛應用。同時,對不法地溝油加工、銷售和使用者予以嚴懲,確保地溝油從老百姓的餐桌上消失。這是民眾的期待,這是政府的責任。
一看:看透明度,純凈的植物油呈透明狀,而地溝油在生產過程中由于混入了堿脂、蠟質、雜質等物,透明度會下降;看色澤,純凈的油為無色,而地溝油在生產過程中由于油料中的色素溶于油中,油才會帶色;看沉淀物,其主要成分是雜質。
二聞:每種油都有各自獨特的氣味??梢栽谑终粕系我粌傻斡?,雙手合攏摩擦,發(fā)熱時仔細聞其氣味。有異味的油,說明質量有問題,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溝油;若有礦物油的氣味更不能買。
三嘗:用筷子蘸一滴油,仔細品嘗其味道??诟袔嵛兜挠褪遣缓细癞a品,有焦苦味的油已發(fā)生酸敗,有異味的油則可能是地溝油。
四聽:取油層底部的油一兩滴,涂在易燃的紙片上,點燃并聽其響聲。燃燒正常無響聲的是合格產品;燃燒不正常且發(fā)出“吱吱”聲音的,水分超標,是不合格產品;燃燒時發(fā)出“噼叭”爆炸聲,表明油的含水量嚴重超標,而且有可能是摻假產品,絕對不能購買。
五問:問商家的進貨渠道,必要時索要進貨發(fā)票或查看當?shù)厥称沸l(wèi)生監(jiān)督部門抽樣檢測報告。
中國現(xiàn)行的有關食用油安全標準的法律法規(guī)都已將使用多年,但一些指標相比國際標準明顯偏低,比如《食用油國家安全標準》自2005年施行以來,就再沒修正過。事實上,其他國家并無特別的地溝油檢測標準,但很少出現(xiàn)同樣的食品安全問題。這得益于他們對于地溝油的監(jiān)管和回收政策。
當中國因“地溝油”引起人們種種不安時,同為食用油消費大國的日本卻無“地溝油”事件。日本把在烹飪以及食品加工中產生的廢棄食用油,以及由于超過可食用日期等原因而廢棄的食用油都定義為廢棄食用油(used cooking oil)。按照日本政府要求,作為廢棄食用油的主要生產者——餐飲以及食品加工行業(yè),其所產生的廢棄食用油必須完全被回收。
日本政府于1970年制定了《關于廢棄物處理和清掃的法律》,該法律明確規(guī)定了廢棄食用油的回收、搬運和加工處理等一系列具體事宜,并于2008年進行修訂。按照該法律的規(guī)定,食品加工等企業(yè)產生的廢棄食用油被規(guī)定為產業(yè)廢棄物,作為產業(yè)廢棄物的廢食用油的排放、搬運和加工處理,都必須在該法律規(guī)定的產業(yè)廢棄物的范圍內,在政府的嚴格監(jiān)管下運行。為此,日本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中,都設置了環(huán)境政策局。該局負責管轄區(qū)內的各種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甚至細化到廢食用油的回收據點的設立和運營。
加拿大人的餐桌上同樣沒有“地溝油”,因為廚余廢油不但不會立即被排入下水道,還會經過一系列處理“再生”成為生物燃料、肥皂和潤滑油等產品,這得益于加拿大從廢油的源頭到終端所建立的一條完整產業(yè)鏈和監(jiān)管系統(tǒng)。政府為保證“地溝油”能再生利用,制定了生物燃料法規(guī),為餐館和家庭提供上門回收廢油服務,環(huán)保機構也會從中擔當中介和科普的角色。如此成熟的產業(yè)鏈條讓這些“地溝油”得以變廢為寶。(連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