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歷史性研究學習主要是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然后以圍繞特定的問題,通過采用互聯網圖書館等多種途徑和手段,以類似科研的方式去獲取相關的歷史知識。在當前我國高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對學生開展研究性的學習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的把握好以下幾點內容。
關鍵詞:高中歷史;歷史研究性;歷史學習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6-0059-02
一、歷史研究性學習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教學的新要求
隨著我國時代的發(fā)展和教學方式的不斷更新,我國現在主要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來作為重要內容,然后在對學生不斷地進行深入的素質教育,以期可以在新一輪的國家教育課程改革工作中能夠將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指定的必修課。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是由四個內容組成: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技術教育。在這其中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我國教育實驗與研究工作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熱點。在我國一些省市所實行的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實驗中所取得的基礎上,研究性學習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所有好評和肯定,所以現在已經成為高中在未來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方向[1]。
二、歷史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學習發(fā)展的需求
我國的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為學生傳授基本的歷史知識,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從而教會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在過去傳統的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般偏向于將教學內容來作為定論去傳授給每一位學生,然后每一位學生再進行被動的記憶和消化,而這種教學方法只能解決學生對一般歷史知識的掌握,而無法適應當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用這種學習方式去分析歷史知識和解決新的歷史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中學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要著重去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從而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2]。
三、在開展歷史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我們應當要注意以下幾點
(1)我們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要明白這種學習方法并不是針對部分優(yōu)等生而設定,它主要面向全體中學生,然后通過不斷地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內在潛力,讓其可以自由地發(fā)揮和學習。研究性學習最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每一位學生參與的感覺,同時可以讓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和興趣愛好去選擇適當的課題來進行研究和學習,最終達到個人的研究目標。當然在研究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礎是各有不同的,所以教師在指導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每一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論。否則無法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達到最初的學習目標。
(2)研究性學習主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亦不可忽視。根據實踐表明,研究性的學習方法給我國當代的教師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和標準,需要教師不斷豐富和完善自我,強化教學質量。教師要想能輕松駕馭研究性學習的方法,那么首先要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與此同時,由于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所以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的發(fā)揮將會直接影響到研究性學習的結果。
(3)研究性學習和歷史學科的教學之間無法做到相互排斥,也無法做到相互取代,他們之間的關系更是一種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方式。一方面來說,研究性學習主要是以學科知識來作為基礎內容,每一門學科都有其相對獨立和完整的知識體系,而這些基礎內容都是每一位中學生所必須掌握的,因此我們歷史學科的教學體系不能夠被削弱。而另一方面,研究性的歷史學習方法雖然不能讓所有學生都能夠熟練地掌握系統的知識,但是卻打破了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而創(chuàng)新精神是我國未來對人才需求的重要內容,也就彌補了學科教學的不足之處。
四、開展歷史性學習方法的具體步驟
1.選題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選題的問題來源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是由教師來進行提供,也可以是學生自己進行選擇,還可以是歷史教材有關內容的拓展,或是對社會現象的關注??梢允菃我坏膯栴},也可以是綜合性的跨學科問題等。所以一旦確定選題,我們就要進行不斷的研究和挖掘,所以說選題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2.動員和組織
動員和組織學生學習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和環(huán)節(jié),很多的人可能都不太了解,因此我們在開展研究性學習之前,教師作為管理者和組織者,應該以各種講座或者主題活動等示范的形式向學生講述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目的和意義,同時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詳細學習計劃,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一位學生明白和清楚自己應該干什么。
3.學習形式
(1)撰寫歷史小論文。學生撰寫歷史論文是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來完成的,學生要圍繞某一個特定的問題然后搜集與其相關的歷史資料,然后把最終的研究結果以小論文的形式進行體現。例如對歷史人物的分析和評價“評拿破侖”,對歷史現象的評價“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社會發(fā)展的影響”等類似的內容。
(2)辯論會。辯論會主要是圍繞某一個比較中性的問題然后把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然后以辯論賽的形式來進行組織和實施。在選擇辯題的過程中要注意可變性以及適中性,要以學生比較關心和感興趣的問題來作為主要的辯論內容。如秦始皇修長城的功與過等。
(3)撰寫歷史題材的社會調查報告。社會調查報告主要是讓學生圍繞某一個歷史問題,采用實地考察的方式去搜集相關的資料,然后將最終的結果以調查報告的形式來進行表現。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生活變化等[3]。
(4)試教法。試教法主要是指采用角色交換的方法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去扮演教師走上講臺,變學為教。在教的過程中不斷學習,然后教學結合。具體得說就是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去扮演教師的角色,把教師所指定的教學內容去傳授給其他的同學,在傳授的過程中去教研和學習。
五、結語
在中學歷史的教學過程中實施研究性的教學方法是無法一日就達到效果,這需要每一位學生和教師以及家長的共同努力才可以慢慢地實現,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要積極地鼓勵學生,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丁永章.在研究性學習中實現教師自身轉變與更新[J].上海教育,2014(10):52.
[2]徐慧麗.中學歷史研究性學習中的教師角色定位[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4):86-87.
[3]張華民.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角色的轉變[J].成人教育,2016(9):46-47.
作者簡介:吳水華(1981—),男,廣東四會人,中學歷史一級教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