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燕
什么是“第11 個小時”呢?在傳統(tǒng)鐘表的盤面上,有12 個刻度,時針轉完一圈為12 個小時,“第11 個小時”即時針從11 走到12 的這最后1 小時。因此,“第11 個小時”有最后時刻的意思。十幾年前,美國有個導演拍了一部環(huán)保主題的電影《第11 個小時》,就用該意思給人類敲響警鐘,我們對地球的破壞幾乎到達極限,再不保護地球,離最后滅亡就只有1 個小時了。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警醒??!但當下,新詞“第11 個小時”指向的不是環(huán)保,而是當代人普遍擁有的一種病——拖延癥。
很多同學有這樣的經(jīng)驗:放暑(寒)假了,天天只顧玩,到臨開學前幾天,才拼命趕暑(寒)假作業(yè)。趕作業(yè)的幾天,即“第11 個小時”。同學們的這種行為,是明明知道有必須完成的作業(yè)可就是不愿意馬上去完成,還特意將自己不喜歡的學科的作業(yè)推到更后面,非得等截止時間要到了才“臨時抱佛腳”,明顯犯了拖延癥。也別不好意思,很多人都有拖延癥,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如果你的拖延癥較嚴重,那一定要注意,因為它會對你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產(chǎn)生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地自我否定、貶低自己,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
“第11 個小時”確實是很重要的1 個小時,但我們千萬不能什么都等到這個小時去完成,否則花兒也真要謝了。為此,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做好以下三步,嘗試去克服它:第一,確立目標,分化任務,加強時間管理,把需要完成的作業(yè)分割到多個時段去完成;第二,轉變認識,調整心態(tài),分析拖延帶來的利弊,適當給自己完成小目標以鼓勵;第三,即刻行動,邊做邊思,莫用“三思而后行”當借口,讓自己“開弓沒有回頭箭”,準時完成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