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中國古代哲學(xué)思想的偉大智慧

2019-10-15 12:36李迎新
絲綢之路 2019年2期

李迎新

【摘要】歷來的思想家對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之“危”釋義為危險、險惡之意,本文以“?!钡谋疽狻案摺背霭l(fā),另辟蹊徑,從哲學(xué)、政治、社會和個人四個維度闡釋了十六字心法(箴言)的深刻內(nèi)涵和時代意義:即天人合一的哲學(xué)智慧,明德親民的政治智慧、推己及人的社會智慧,以及正心修身的個人智慧,給予中國古代哲學(xué)思想以特有的時代內(nèi)涵。

【關(guān)鍵詞】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據(jù)說這是儒學(xué)乃至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著名的十六字箴言(也稱十六字心法),是堯舜禹禪讓制的故事。當堯把帝位傳給舜,以及舜把帝位傳給禹的時候,所托付的天下與百姓的重任,是華夏文明的火種,而諄諄囑托代代相傳的便是以“心”為主題的“十六字心法”。

“十六字心法”最早出現(xiàn)在《尚書·大禹謨》中。后來在《荀子·解蔽篇》也有過記載:“《道經(jīng)》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微危之幾?,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故人心譬如盤水,正錯勿動,則湛濁在下,而清明在上,則足以見鬢眉而察微理矣。微風(fēng)過之,湛濁動乎下,清明亂于上,則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心亦如是亦?!保?)朱熹在《中庸章句集注序》如此釋義:“蓋嘗論之:心之虛靈知覺,一而已矣,而以為有人心、道心之異者,則以其或生于形體之和,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為知覺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難見耳。然人莫不有是形,故雖上智,不能無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雖下愚,不能無道心。二者雜于方寸之間,而不能所以治之,則危者愈危,微者愈微,而天理之公卒無以勝夫之欲之私矣?!保?)

荀子作為性惡論者,自然認為“人心”是險惡的、危險的。朱熹的大意也是說,人心險惡莫測,道心微妙居中,人們只能真誠的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以不改變、不變換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這樣的解釋是不是堯舜禹代代相傳“心法”的原意?要弄清這個問題,先得從“危”字的本意來著手?!墩f文》如此解釋:“危,在高而懼也?!保?)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钡谋疽馐歉?,因在高處而懼怕、而危險。也就是說“?!钡牡谝灰馐歉?,懼怕、恐懼、危險等是第二意,是由高引申出來的。

既然“危”的本意是高,危險、恐懼等是由高引申出來的,可以推斷,堯舜禹作為中國杰出的帝王和政治家,其“十六字心法”中的“人心惟?!敝拔!笔紫犬敗案摺眮砝斫猓欧媳疽??!叭诵奈┪!敝拔!保c“道心惟微”之“微”,前者指高遠,后者指微小,都是指看不見、摸不著,難以名狀的客觀存在,也就是指那個“道”。

對于這樣一種解釋,可以在《中庸》中找到佐證?!吨杏埂烽_篇道:“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呻x者,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見乎微。故君子必慎其獨?!保?)在這里,子思明確告訴人們,天命、性、道都是一回事,只是不同的叫法而已,皆指看不見、摸不著,難以描述的客觀真實存在。人生在世,須臾離不開這種客觀真實存在的“道”?!澳姾蹼[,莫見乎微”,其中的“隱”,便是指高遠難以把握的人心;其中的“微”,便是指微妙幽深難以揣摩的道心。對于這種難以把握的“道”,君子所持的態(tài)度是“戒慎”和“恐懼”,既要小心謹慎地去追尋和把握,又要充滿敬畏之心,絲毫不能馬虎。這里的“恐懼”,更多的是一種敬畏,并非是危險和害怕。荀子所謂:“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幾,唯有明君子而后能知之”,強調(diào)君子的天職,是對道的追尋和把握。在這一點上,與《中庸》的意旨是一致的。

由此可知,“人心”就是“道心”,“人心”與“道心”在本質(zhì)上是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如此一來,“十六字心法”的內(nèi)涵比朱熹的釋義要深刻的多。那么,堯舜禹的“十六字心法”究竟包含著怎樣的智慧?

第一,“天人合一”的哲學(xué)智慧。“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xué)的基本特征,其貫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綿綿歷史長河之中。中國文化,不論是道家追求的自然之美,還是儒家追求的人性之美,都是以“天人合一”為最高境界的。從孔子的“不怨天不尤人,下學(xué)而上達”?(5),到孟子的“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保?)再到王陽明的“致良知”,都是要人們通過認識自我,進而認識世界,最終達到人與宇宙世界的和諧、同一,即“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這是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之處。西方的認識論將人置于世界之外看待世界,人與世界是對立的,割裂了人與世界的關(guān)系;中國文化則將人融入世界之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你中有我,我只有你,人和世界不能彼此孤立而存在。宋朝張載在《西銘》中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蓖蹶柮髟凇洞髮W(xué)問》中則說的更為透徹:“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保?)不論是張載的“民胞物與”,還是王陽明的“一體之仁”,都是中國哲學(xué)“天人合一”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如此云:“必使道心常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聽命焉?!保?)這種說法明顯背離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宗旨,硬生生將人與世界割裂開來,使人失去了應(yīng)有的個性和尊嚴。為了補偏救錯,王陽明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即理”的哲學(xué)命題。王陽明的思想無疑與“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脈相承。“道心”即是“人心”,二者在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使二者合一的工夫是“惟精惟一”,方法是“允執(zhí)厥中”。

“十六字心法”更具現(xiàn)實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有這樣的描述,我們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fù)興”?(9)。在這里,“為中國人民謀幸?!笔恰叭诵摹?,“為中華民族謀復(fù)興”是“道心”,二者在本質(zhì)上完全一致,個人的幸福與國家民族的強盛緊密相連,不可分割。同時,報告中提出的“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論斷,與“民胞物與”、“一體之仁”的儒家思想十分吻合。這一切,無不印證了中國“天人合一”哲學(xué)思想的強大生命力。

第二,“明德親民”的政治智慧。如果將“人心”與“道心”理解成一件事的兩方面,那么“十六字心法”體現(xiàn)出來的最大政治智慧就是民本思想。《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爾舜,天之歷數(shù)在躬親,允執(zhí)其中”等,都是最早中國帝王親民思想的體現(xiàn)。堯舜禹之后,商湯、文武、周公,以及孔孟等代代將這一思想傳承了下來。荀子的“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孟子的“民貴君輕,社稷次之”等,都說明一個問題,統(tǒng)治階級要治理好一個國家和社會,順應(yīng)民意、人心向背是至關(guān)重要的。如果按照朱熹的解釋,“人心”是險惡的、危險的,那就是要時刻防備人民,從而造成統(tǒng)治階級與人民的對立和離心離德。堯舜站在國家民族政治的立場上,顯然是不可能如此說話的。《道德經(jīng)》云:“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眻蛩磸膫€人德性的修煉上毫無疑問達到了圣人的高度,順應(yīng)民意、按照黎民百姓的所思所想制定國家政策和大政方針,理所當然是他們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在這種意義上說,“人心”就是“道心”。

同時,只有將“人心”與“道心”合二為一,使國家意志與人民的意志完全一致,才能形成全國上下同心同德、萬眾一心的局面??鬃又苡瘟袊瑹o非是游說君王們以德治國,“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比绻幵谏衔坏木跄芤缘轮螄?,將公平、公正的正義福利施與黎民百姓,百姓莫不歡欣鼓舞和心向往之的。“人心惟?!敝拔!?,不是要統(tǒng)治階級害怕百姓、防范百姓,而是要君王面對天下黎民蒼生,心中當存有敬畏之情?!爸未髧缗胄□r”,治理國家和社會是一種神圣事業(yè),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智慧和勇氣。這里的智慧就是“惟精惟一”和“允執(zhí)厥中”,這里的勇氣就是“戒慎”和“恐懼”?!拔┚笔莿罹珗D治、事必躬親,“惟一”是理想宗旨,即“人心”與“道心”的合一?!霸蕡?zhí)厥中”就是中庸之道、辯證法和權(quán)變思想。孟子所謂“仁政”、“仁者無敵”,即實行仁政的君王,必然能夠贏得民眾的擁戴,上下一心,眾志成城,無敵于天下?!洞髮W(xué)》開篇道:“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薄懊髅鞯隆本褪侵傅滦匀鐖蛩凑?,“親民”,就是君王治理國家的民本思想和事必躬親的引領(lǐng)風(fēng)范。“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一個社會風(fēng)氣的好轉(zhuǎn),上層人物的德性修煉和率先垂范將起到?jīng)Q定性作用。

當下,“十六字心傳”所蘊含的政治智慧依然沒有過時。以毛澤東為代表共產(chǎn)黨人,把建立共產(chǎn)主義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提出了“為人民服務(wù)”的宗旨,其所堅守的人民立場是毋庸置疑的。鄧小平曾經(jīng)驕傲地說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他將自己置身于人民之中,其所開創(chuàng)的改革開放事業(yè)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福祉,理應(yīng)受到人民的尊重。當下,以習(xí)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了革命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鄭重地宣告:“我們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fù)興?!边M一步印證了“人心”就是“道心”的政治智慧。習(xí)近平總書記還在不同場合說,“把人民群眾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人民群眾的意愿就是我們的最大動力”,“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等等,無不表達著一個意思,那就是“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10)的人民立場,那就是“人心”就是“道心”的政治智慧。

第三,“推己及人”的社會智慧?!笆中姆ā辈粌H是哲學(xué)思維和政治智慧,也是一種社會學(xué)思想?!叭诵摹本褪恰暗佬摹边@一命題告訴人們,在處理各種社會關(guān)系的時候,一定要有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人生態(tài)度和思想觀念。人們在彼此相處中產(chǎn)生這樣那樣的一些矛盾和誤解,大都是不能從對方的角度出發(fā),僅從自己的立場看問題。《道德經(jīng)》的“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孫子兵法》的“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皆在強調(diào)要從事物的兩個方面看問題,“偏聽則暗,兼聽者明”。這些樸素的辯證法無不來源于我國古代的哲學(xué)思想?!叭诵奈┪!本褪且藗儼盐蘸谩叭诵摹边@個道,并將“人心”提高到“道心”的高度,使兩者合二為一,即是將“明明德”與“親民”合二為一,只有將兩者合二為一,做到知行合一,就達到了“至善”。“至善”是一種公心,而非私心。在這個程度上,“人心”就是“道心”,也就是王陽明所說的“心即理”,天理就是人心。

“人心”就是“道心”,也告訴人們,在處理各種社會關(guān)系的時候,要有一種與人為善的思想。“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辭讓之心,人皆有之,羞恥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11)儒家認為,善端是每一個人固有的,是上天賦予人的本分。孔子“己欲仁則仁”,孟子“不學(xué)而獲,良能也,不慮而有,良知也,”“人人皆可以為堯舜”,這一切皆在說明,與人為善是人的天性,人們只要愿意并通過力,都可以成為一個善良者。孔子告訴學(xué)生說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堅守并奉行,那就是“恕”。反過來,如果按照朱熹的解釋,“人心惟危”之“?!笔请U惡、危險之意,那就不是與人為善,而是與人為惡了。

第四,“正心修身”的個人智慧。堯舜禹的傳世心法,不僅是治國理政和管理社會的寶典,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準則。人作為萬物之靈,不獨要做萬物的尺度,還要做自己的主人。一個人學(xué)習(xí)為人之道是從正心修身開始的??鬃又?,其學(xué)生以及后世的儒家都是沿著這條途徑,不斷探索和豐富著“十六字心法?!痹鴧⒌摹洞髮W(xué)》是一篇最能反映“十六字心法”的作品。因為“人心”確實像人們說的那樣,有時候并不是那么美好。所以,曾子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保?2)一個想將自己偉大思想發(fā)揚光大于天下的人,必須“齊家治國平天下”,要“齊家治國平天下”,必先“誠意正心修身”,要“誠意正心修身",必先“格物致知?!边@里面,“誠意正心修身”是中間環(huán)節(jié),也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其中“正心”是關(guān)鍵中的關(guān)鍵。“身之主宰即為心”,心不僅是身的主宰,也是意的主宰,心同時要管好意和身兩個方面。心管不住意識,任由意識像脫韁的野馬、泛濫的江河狂奔亂突、東流西蕩,最終導(dǎo)致人在精神出問題,輕則是精神偏執(zhí)抑郁,重則是精神分裂。同樣,心管不住身,也會出問題,一種是以喜怒哀樂為表象的五臟等器官疾病的產(chǎn)生;一種是以喜好犬馬聲色為特征的過分追求欲望、名利、地位等?!拔逡袅钊硕@,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鼻塞,五谷令人口爽,打獵馳令人心發(fā)狂”,這就是身不由心的表現(xiàn)。

由此可見,正心是很重要的。如何才能達到正心的目的?《大學(xué)》提出了一個求證心法的原則:即“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13)這里必須明白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準確含義和所要做的事情。七證是一個正心的過程,需要做很多事情,必須弄清楚“知、止、定、靜、安、慮、得”這幾個字的涵義。“知”是開啟心志,做一個明白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樣的人生;“止”是目標追求,自己人生的最高峰,需要停下腳步進行思考的地方;“定”是決斷,也是定力,不僅是心的堅定,也有行的強大,針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靜”是淡定、心靜,將自己的心態(tài)調(diào)整到入靜的狀態(tài),也就是“耳不聞,目明心開志先”的境界;“安”是心靜之后的安然,將自己的心安放在“里仁”的位置,“我心安處是故鄉(xiāng)”,只有心安,才有可能理得;“慮”是心處在正道之后的所思、所想,即對道的追尋和把握,道無一刻不在,慮也無一刻不停,生命不止,問道不已;“得”是得道,“文王望道而未見”,道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內(nèi)心深處已經(jīng)感受到了道的存在?!暗玫馈笔乔懊鎺讉€求證環(huán)節(jié)的最終結(jié)果。

正心的過程,既是誠意的過程,也是修身的過程。誠意是內(nèi)明,修身是外明,修身比誠意更為關(guān)鍵,是“明明德”之后的“親民”,也是人自立(內(nèi)圣)之后的立人(外王)。修身與誠意相比,更為艱難和不易,所以曾參才說:“吾一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正心修身是每一個人所要做的功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