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岳三十六景》,是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晚年的作品之一,描繪了從日本關東各地遠眺富士山時的景色。初版只繪制36景,因為大受好評,葛飾北齋后來追加創(chuàng)作了10景,最終此系列共有46景。
在這些畫作中,除了少數(shù)的幾幅以外,富士山幾乎都是一個遠遠的背影,畫面的主題大多是一般百姓的生產(chǎn)和生活場景,充滿了濃濃的人文關懷,用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充實著富士山的意義——既是精神上的圖騰,也是生活中的陪伴。
葛飾北齋結合日本浮世繪的風格以及西洋版畫的繪畫技巧,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渡衲未_浪里》中,他采用了西方版畫中的線性透視法,將遠處比例較小的富士山作為背景,襯托出前面的驚濤駭浪。整幅畫的視角被刻意描繪成了從低視角向上看的樣子,從而加深海浪的洶涌感。巨浪的連貫弧線與浪尖細碎跳躍的短線條形成強烈反差,使畫面疏密有致,張弛有度。
與此同時,他在主版的三十六圖使用了普魯士藍墨水進行描畫,鮮艷的色彩迥異于以往顏料的含蓄效果,即便只用一種藍色刻畫晴、霧、山、水、林、屋,仍然將畫面中的層次變化表現(xiàn)分明且依然生機勃勃。日本服裝品牌優(yōu)衣庫,從這些經(jīng)典的浮世繪作品中得到靈感,將獨特的“北齋藍”和極具視覺沖擊感的印花融入進T恤的設計中,藝術美感十足。
葛飾北齋帶著濃厚的內(nèi)心情感,描繪出的富士山威嚴雄偉,而且很有力量感,既表現(xiàn)了富士山在藝術中的高度,也揭示了富士山之于日本人民的美感與情懷。
風和日麗的下午時分,潮漸漸退下去,一條沙洲道露出了水面。豆點大的人群,有徒步的,有騎馬的,有手提肩挑的,都想趕在漲潮之前,從沙洲道前往江之島。
路上的行人,被一陣突如其來的強風吹得東倒西歪,本能地用各種姿勢保護自己。只有遠處巋然不動的富士山,靜靜地注視著狂風肆虐的田野。
早春時節(jié),山坡狀的犬目崖邊鋪滿了綠絨,旅人們一鼓作氣,向山頂攀爬著。田野里滿眼的綠色泛著翠黃,讓人感受到新綠滿園雁南歸的春意。
巍峨險峻的身延山,犬牙交錯的巨石,裂紋凄冽的褐色山肌,深山里飄蕩繚繞的云海,將富士裸露于險峻山峰之間。高山下的身延川,水面浪花翻滾,浪聲直入耳際。
淺灘上樹立著大小兩個鳥居,孩童們在小鳥居下面奔跑玩耍,斜面正好對著遠處的富士山。孩童的稚氣與“巨人”的單純對比,精妙地突出了富士山的人格特征。
7.東海道程谷
成排的松林之間,可以看見富士和與它相連的山。透過松樹的樹葉,前方的空間更為寬廣。抬轎的、騎馬的,往來于東海道的旅人們,表現(xiàn)出豐富的人情風俗,帶來充滿意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