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祺祺 - 程俊俠 - 王 琦 王浩鵬 -楊 娜 郭俊彤 - 邵紅軍 -
(1. 陜西師范大學(xué)食品工程與營養(yǎng)科學(xué)學(xué)院,陜西 西安 710119;2. 陜西省綠色食品制造與安全控制實驗室,陜西 西安 710119;3. 陜西省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站,陜西 西安 710043)
抹茶是采摘覆蓋遮陰栽培的優(yōu)質(zhì)鮮茶葉,經(jīng)蒸青、烘干和研磨而成的超細綠茶粉末[1]。相對普通綠茶,栽培期間的遮陰處理有利于茶葉中葉綠素和茶氨酸的積累,改善其風(fēng)味品質(zhì)。加之蒸青和低溫研磨處理,使得抹茶具有獨特的感官品質(zhì)和營養(yǎng)保健功效[2]。如Weiss等[3]報道,抹茶中高活性的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含量是高品質(zhì)綠茶的137倍,比文獻報道的其他綠茶也高出2~3倍。這與抹茶以鮮嫩葉為加工原料直接相關(guān),鮮嫩茶葉的EGCG含量比老葉的高,經(jīng)遮陰處理的葉片也比未經(jīng)遮陰的含有更多的茶多酚[4]。已有研究[5-7]表明,抹茶具有改善血液流動、改善心血管疾病、緩解壓力、降血糖和降血脂等作用。因此,近年來抹茶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受歡迎的程度和關(guān)注度不斷上升。
抹茶作為天然食品添加劑廣泛應(yīng)用于冰淇淋、奶茶、面條、餅干和蛋糕等高端食品加工[8-10],其直接飲品在中國的消費量也逐年增加。與茶葉多次沖泡取茶湯飲用方式不同,抹茶通常用水沖泡之后形成茶湯和茶粉整體攝入,實現(xiàn)了從“飲茶”到“吃茶”的轉(zhuǎn)變。一般認為,抹茶的這種攝入方式可最大化地利用茶葉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包括膳食纖維等大分子和與之結(jié)合的多酚等小分子物質(zhì),但有關(guān)抹茶粉各類物質(zhì)在加工及攝入后的消化過程中變化研究甚少。就茶多酚而言,研究[11]表明不同茶葉成品形態(tài)及沖泡條件對其生物可及性以及生物利用度有重要的影響,如相同沖泡條件下袋泡茶比散茶葉的茶多酚更易溶出,從而具有更高的生物可及性。但抹茶作為粒徑為10~32 μm的超微茶粉,其茶多酚的溶出情況和抗氧化活性等尚未明確。
試驗擬通過分析抹茶湯pH值、可滴定酸、色差、VC等理化指標及感官品質(zhì),利用UPLC分析多酚組成和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為抹茶營養(yǎng)功能的全面認知和深度開發(fā)提供理論依據(jù)。
抹茶:宇治抹茶(YZM)、曹老爺抹茶(CLM)均購于陜西西安華潤萬家超市,置于密閉容器中并于4 ℃避光保存?zhèn)溆茫?/p>
沒食子酸(GA)、沒食子兒茶素(GC)、表沒食子兒茶素(EGC)、兒茶素(C)、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咖啡因(CAF)、表兒茶素(EC)、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GCG)、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CG)標準品:純度為98%,美國Sigma-Aldrich公司;
無水乙醇、碳酸鈉、氫氧化鈉、過硫酸鉀、氯化鐵: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
福林酚試劑:分析純,西安晶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2-二苯基-1-苦基肼基(DPPH)、2,2-連氮雙-(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 (ABTS)、2,4,6-三(2-吡啶基)-s-三嗪(TPTZ)、VE(Trolox):純度>98%,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電熱恒溫水浴鍋:HH-S6A型,北京科偉永興儀器有限公司;
高速離心機:HC-3018型,安徽中科中佳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
酸度計:PB-10型,賽多利斯科學(xué)儀器(北京)有限公司;
色彩色差計:CM-350D型,日本Mionha公司;
酶標儀:Multiskan GO型,美國熱電(西安)公司;
真空冷凍干燥機:LGJ-18C型,北京四環(huán)科學(xué)儀器廠;
高效液相色譜儀:U-3000型,美國Thermo Fisher公司。
1.3.1 樣品制備 根據(jù)文獻[12],修改如下,稱取宇治抹茶及曹老爺抹茶各1.0 g與100 mL、80 ℃蒸餾水混合,水浴保溫30 min后離心、收集上清液定容至100 mL。與一泡方法相同,茶渣用80 ℃蒸餾水重復(fù)浸提兩次,從而得到二泡、三泡茶湯,置于4 ℃冰箱中保存?zhèn)溆谩?/p>
1.3.2 理化指標測定
(1) pH值:酸度計測定。
(2) 可滴定酸:氫氧化鈉滴定法[13]。
(3) 色差:色差儀測定。
(4) VC:碘量法[14]。
1.3.3 感官評分 由10名感官品評員組成評價小組,對上述沖泡的抹茶湯進行感官質(zhì)量評定。品評員培訓(xùn)及實驗室要求參照GB/T 16291.1—2012和GB/T 13868—2009相關(guān)要求,抹茶感官審評方法參照GB/T 23776—2018并稍作修改。評定項目包括湯色、香氣和滋味,滿分100分,取10人評分的平均值作為評分結(jié)果,評分標準見表1。
表1 抹茶湯的感官評分標準
1.3.4 總多酚含量測定 根據(jù)文獻[15],略作修改。吸取50 μL茶湯與50 μL福林酚試劑混合、搖勻,然后再加入800 μL 蒸餾水,充分搖勻,室溫下靜置8 min后加入7.5% Na2CO3溶液800 μL,搖勻后于室溫下避光放置1 h,然后在765 nm下測其吸光度A,以沒食子酸制作標準曲線并計算樣品茶多酚的含量??偠喾雍勘硎緸楹量藳]食子酸當(dāng)量每克干重,即mg GAE/g ·DW。
1.3.5 UPLC分析 色譜柱:C18柱,150 mm×3 mm,3 μm;流動相A:0.1%甲酸水;流動相B:100%甲醇;洗脫程序:0~2 min,18% B;2~5 min,18%~34% B;5~8 min,34%~35% B;8~16 min,35%~38% B;16~17 min,38%~60% B;17~22 min,60% B;22~24 min,60%~18% B;24~26 min,18% B。流動相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280 nm,柱溫30 ℃。
1.3.6 抗氧化活性
(1)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參照Celep等[16]的方法,略作修改。準確吸取500 μL濃度為2×10-4mol/L的DPPH工作液與100 μL待測茶湯樣品溶液混合搖勻,室溫下避光反應(yīng)30 min,于517 nm下測定混合反應(yīng)液吸光度A1。樣品對照組用無水乙醇代替DPPH工作液測定其吸光度A2;空白組用無水乙醇代替樣品液測定吸光度A0,按式(1)計算DPPH自由基清除率。
(1)
式中:
K——DPPH自由基清除率,%;
A1——樣品吸光度值;
A2——樣品對照吸光度值;
A0——空白對照吸光度值。
以不同摩爾濃度(2.0×10-5~2.0×10-4mol/L)的Trolox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作標準曲線,以清除率為縱坐標,Trolox摩爾濃度為橫坐標。根據(jù)回歸方程計算待測茶湯樣品的Trolox當(dāng)量抗氧化能力,結(jié)果表示為微摩爾Trolox當(dāng)量每克干重,即μmol TE/g ·DW。
(2) 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根據(jù)劉薇等[17]的方法,略作修改。取7 mmol/L ABTS溶液和2.45 mmol/L K2S2O8溶液各5 mL,混合均勻,于避光處放置24 h。使用前用無水乙醇稀釋使A734為(0.70±0.20)即可。然后準確吸取750 μL ABTS工作液與100 μL待測茶湯樣品溶液混合搖勻,室溫下避光反應(yīng)6 min后,于734 nm處測其吸光度A1,同時用無水乙醇代替樣品液作為對照測定其吸光度A0,按式(2)計算ABTS+自由基清除率。
(2)
式中:
K——ABTS+自由基清除率,%;
A1——樣品吸光度值;
A0——空白對照吸光度值。
以不同摩爾濃度(4.0×10-5~1.6×10-4mol/L)的Trolox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作標準曲線,以清除率為縱坐標,Trolox摩爾濃度為橫坐標。根據(jù)回歸方程計算待測茶湯樣品的Trolox當(dāng)量抗氧化能力,結(jié)果表示為微摩爾Trolox當(dāng)量每克干重,即μmol TE/g·DW。
(3) FRAP法測定總抗氧化能力:參考Zhou等[15]等的方法配制FRAP工作液,將pH 3.6醋酸緩沖液、20 mmol/L FeCl3·6H2O和10 mmol/L TPTZ溶液按比例(10∶1∶1)均勻混合。取900 μL FRAP工作液與100 μL一系列FeSO4·7H2O標準溶液(1.0×10-4~6.0×10-4mol/L)或者樣品液混合,搖勻,37 ℃下孵育30 min后,于593 nm下測定吸光度A,結(jié)果表示為微摩爾FeSO4當(dāng)量每克干重,即μmol FE/g·DW。
所有試驗重復(fù)3次,結(jié)果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偏差)。使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其差異顯著性(P<0.05)。
由表2可知:
(1) 兩種市售抹茶湯的pH值在(5.98±0.01)~(6.43±0.02),與已報道[18]綠茶茶湯的pH值一致。同時隨著沖泡次數(shù)的增加,pH值略有升高,可能與沖泡過程中茶堿逐漸溶出和可滴定酸的含量逐次降低有關(guān)[19]。
(2) 隨著沖泡次數(shù)的增加,L值逐漸增加,一泡茶湯的明亮度顯著低于二泡、三泡茶湯,二泡和三泡茶湯的明亮度無顯著差異,可能是一泡茶湯水浸出物的茶多酚氧化產(chǎn)物迅速浸出,增加了茶湯的濁度,但隨著沖泡次數(shù)的增加,茶湯內(nèi)含物減少,明亮度增強。a值無顯著變化,b值逐漸降低,即黃度逐漸減弱,說明茶湯中呈現(xiàn)黃色的兒茶素和黃酮類物質(zhì)隨著沖泡次數(shù)增加溶出減少[20]。
(3) YZM和CLM兩種抹茶的一泡茶VC含量分別為(10.45±0.95),(13.3±0.95) mg/100 mL,而二泡、三泡的茶湯中未檢測到VC。
由表3可知,3次沖泡抹茶湯的審評總評分在72.8~95.2,兩種抹茶一泡茶湯感官評分得分最高,均在90分以上,其茶湯色彩鮮艷,香氣呈現(xiàn)為嫩香型,滋味醇厚甘爽,易被審評人員接受。隨著沖泡次數(shù)的增加,茶湯感官評分逐漸降低,色澤、香氣和滋味相應(yīng)地變差。三泡茶湯評分最低,具體表現(xiàn)在色澤較差、香氣老火、滋味濃澀和有顆粒感。
由圖1可知,不同沖泡次數(shù)的茶湯多酚存在顯著差異(P<0.05),一泡茶湯的多酚含量最高,隨著沖泡次數(shù)的增加,茶多酚含量急劇減少,二泡茶湯中茶多酚含量幾乎為一泡的1/2。說明茶多酚隨沖泡次數(shù)增加而溶出減少,與魏雪等[21]的結(jié)果一致。從釋放的總多酚來看,YZM和CLM兩種抹茶湯含量無顯著差異,分別為(203.48±5.91),(210.38±1.49) mg GAE/g·DW,與Tontul等[22]對土耳其綠茶粉總多酚的報道(214.9~232.4 mg GAE/g·DW)一致。實際飲用過程中抹茶通常通過1次沖泡后茶湯和茶粉整體攝入,而試驗發(fā)現(xiàn)1次沖泡多酚含量約占3次沖泡抹茶茶湯總多酚含量的66%。說明有相當(dāng)比例的茶多酚仍存在于抹茶粉中,可能與茶粉基質(zhì)中難溶的多糖和蛋白質(zhì)等大分子一同進入機體,其在消化過程中的釋放情況有待進一步研究。
表2 沖泡次數(shù)對抹茶湯pH、色差、可滴定酸和VC的影響?
? YZM-1表示一泡,YZM-2表示二泡,以此類推;同列字母不同表示差異顯著(P<0.05)。
表3 沖泡次數(shù)對抹茶湯感官品質(zhì)的影響?
? YZM-1表示一泡,YZM-2表示二泡,以此類推。
由圖2可知,兩種抹茶湯的化學(xué)輪廓相似,8種兒茶素成分和咖啡因均有檢出。總體上看,CAF、EGCG、EGC、EC和ECG為茶湯中含量相對較高的5種化合物。其中YZM和CLM兩種抹茶茶湯3次提取的EGCG總含量分別為(14.84±0.61),(30.44±1.24) mg/g·DW,與Weiss等[3]結(jié)果相比,其EGCG含量比綠茶含量[(0.42±0.05) mg/g·DW]高,但比甲醇提取的抹茶湯含量(57.4 mg/g·DW)低,可能與所用提取溶劑等條件不同有關(guān)。此外,抹茶茶湯中CAF含量也比一般綠茶含量高[2],而GA、GC、C和GCG含量相對較少,其范圍在1~3 mg/g·DW。
字母不同表示差異顯著(P<0.05)
由圖2還可知,9種有效物質(zhì)的含量在3次沖泡茶湯中逐次降低。林春芳等[20]進行了白茶中酚類成分的提取動力學(xué)分析,結(jié)果顯示在某一特定溫度下,提取時間對酚類成分的釋放有顯著影響,各物質(zhì)的提取速率在前50 min明顯較快。而試驗中,3次沖泡茶湯各物質(zhì)差異較大。以CLM為例,一泡30 min沖泡茶湯中,9種有效成分全部檢出,其含量順序為:CAF>EGCG>EGC>EC>ECG>GC>GCG>GA>C,其中CAF含量高達(28.34±1.03) mg/g·DW;二泡茶湯中9種有效成分雖均被檢測到,但各物質(zhì)的含量顯著低于一泡茶湯(P<0.05),其中GC含量由(2.40±0.10) mg/g· DW減至(0.17±0.02) mg/g·DW,EGC含量由(19.61±1.05) mg/g·DW減至(1.11±0.02) mg/g·DW,C含量則由(1.17±0.05) mg/g·DW 銳減至(0.15±0.02) mg/g·DW;隨后在三泡茶湯中,GC、EGC和C均未檢出,其他物質(zhì)含量也低于二泡茶湯。YZM和CLM兩種抹茶茶湯3次沖泡釋放總酚類化合物含量分別為68.10,106.60 mg/g·DW,稍低于Yang等[23]報道的不同粒徑范圍綠茶粉的總兒茶素含量[(156.39±2.90)~(162.57±1.17) mg/g·DW],而高于Zaiter等[24]報道的綠茶粉的總兒茶素含量(20.0~33.5 mg/g·DW),可能與不同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原料差異有關(guān)。
1. YZM 2. CLM
以YZM和CLM兩種抹茶的3次沖泡茶湯為樣品,分別測定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和FRAP法測定總抗氧化能力,綜合評價體外抗氧化活性,結(jié)果如圖3所示。
由圖3(a)可知,YZM和CLM兩種抹茶一泡茶湯對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較高,分別為(915.65±11.03),(1 128.45±115.96) μmol TE/g·DW,說明抹茶茶湯多酚對DPPH自由基有較強的清除能力。與韓衛(wèi)娟等[25]對柿葉茶、杜仲雄花茶、綠茶和紅茶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結(jié)果相比,一泡抹茶茶湯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比上述4種茶的能力都強。但隨著沖泡次數(shù)的增加,二泡茶湯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別減少了762.40,964.93 μmol TE/g·DW,三泡茶湯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為二泡茶湯的1/2,與多酚含量變化趨勢一致。由圖3(b)可知,3次沖泡茶湯對ABTS+自由基也具有清除活性,且三者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一泡茶湯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仍最強[分別為(680.23±57.82),(779.82±121.51) μmol TE/g·DW],為二泡茶湯的8倍,三泡茶湯的20倍。由圖3(c)可知,F(xiàn)RAP法測得抗氧化活性大小為一泡>二泡>三泡,該結(jié)果與上述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一致??傮w而言,抹茶湯具有較高的體外抗氧化活性,多酚含量與其抗氧化能力存在明顯的正相關(guān)。
字母不同表示差異顯著(P<0.05)
試驗系統(tǒng)分析了宇治抹茶和曹老爺抹茶3次沖泡抹茶茶湯的pH、可滴定酸、色差、VC、總酚、兒茶素、咖啡因的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并進行感官審評。結(jié)果表明,兩種抹茶間品質(zhì)差異不顯著,其活性成分均隨沖泡過程逐漸地溶出,3次沖泡茶湯間存在明顯差異。其中,一泡茶湯的色香味感官品質(zhì)最優(yōu),總多酚和兒茶素等單體的含量也最高,其主要組分為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咖啡因和表沒食子兒茶素;同時表現(xiàn)出明顯的DPPH、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總抗氧化能力。然而,實際飲用中抹茶通常是1次沖泡整體攝入,研究表明1次沖泡茶湯中的多酚含量僅占3次沖泡抹茶茶湯總多酚含量的66%,說明實際飲用中抹茶粉中仍有相當(dāng)比例的茶多酚未能溶入茶湯,可能與茶粉基質(zhì)中難溶的多糖和蛋白質(zhì)等大分子一同進入機體,其在消化過程中的釋放情況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