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瓏 張宏國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歸根結底是兒童自主的學習活動過程。顯而易見,兒童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實踐證明,教學效果主要取決于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取決于學生學習該學科的動力。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運用科學的方法,采取多種有效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并在參與中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孩子;成為;學習;主人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如何注重教學有效性,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一種有效的本位課堂的教學策略,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的探討:
一、 參與質疑
“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學習也是如此?!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可以說,教學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見疑問、質疑和釋疑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實際上就是參與教學的過程。學生質疑,既是他們積極思維的結果,又是他們深入認識的前奏。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精心組織,不僅要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質疑,還要鼓勵中下生敢于提問題,善于提問題。如在《冬眠》這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接著提出自己在閱讀中不明白的地方。學生從字、詞、句、段中提出不少的質疑,如“什么叫冬眠?”“冬眠是不是冬天睡覺?”“夏天把刺猬放在冰箱里,它也會睡覺嗎?”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妥善處理,對一些與學習課文無關的問題,可留到課后解決。對一些跟課文內容有關的問題則要及時組織討論釋疑,并鼓勵學生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既保護了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從教師處理提問的方式上逐漸抓住提問的要點,學會善問。這樣學生間的互補性得到發(fā)揮,并防止某些學生的思維惰性,培養(yǎng)學生不茍同他人意見的精神,使學生有權主動思考,真正把自己的思維融入學習之中。
二、 參與設計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應是認識的過程,教師應讓學生自主把握學習的方向,讓學生參與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目標的設計要盡可能創(chuàng)造出讓每個學生都能表現(xiàn)自己的氛圍,讓學生在閱讀、思考、質疑、釋疑、練習和活動中實現(xiàn)自己的學習目標。例如,在教《我們家的貓》時,課前,先讓學生預習課文,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通過分析題目,找出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共同制訂本課的學習目標,再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匯報,最后師生共同評議歸納。這樣,學生對學習目標明確了,對課文的學習就會相應地輕松自如,甚至連課后的小練筆(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在模仿本課的寫法時也顯得得心應手。
三、 參與板書
板書是課文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它是課文重點、中心的表現(xiàn),長期以來一直是教師的“專利品”。為了教會學生抓住課文重點,在教學中,我常有意識地讓學生來板書或師生共同完成,從一些容易理解的課文入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例如,《電腦管家》是一篇閱讀課文,根據(jù)閱讀課文的特點,教學時指導宜粗不宜細,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指導學生運用在講讀課上學到的讀書方法把課文讀懂。因此,課堂上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兩遍,然后請六位同學以“參觀者”的身份向大家介紹所見到的情況,并板書主要內容,如個別“參觀者”走馬觀花,漏了些內容,則讓其他學生在評價板書時補充完整。在這種板書、評價相結合的參與過程中,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板書之余,學會自我評價、自我完善,不僅讓學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還打破了長期以來由老師板書、評價的教學模式。
四、 參與朗讀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边@句話道出了讀書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我把一半以上的時間用來指導學生讀書。形式上主要有個人讀、小組讀、分男女生讀、分角色讀、自由讀、競賽讀等。讓學生通過讀,讀準字音,在讀中學詞學句,在讀中悟理,在讀中體情。例如古詩《尋隱者不遇》的教學,課前先請學生背自己喜歡并且是學過的古詩,接著讓學生回憶并總結以往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1. 初讀,知詩人,釋詩題;2. 細讀,正字音,釋字詞;3. 賞讀,解詩句,想詩境;4.
誦讀,明詩意,悟詩情。然后按此方法進行學習。先由學生自己讀,再由教師或學生介紹詩人的生平及所處的時代背景,然后引導學生從“尋”字人手,理解題意,接著讓學生再讀,找出詩中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如“問”、言、只、云深等。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詩句理解字詞的真正含義,進而理解詩句的意思。跟著讓學生賞讀,想象詩中的意境,并以同桌互答的方式讓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還把自己想到的情景用簡筆畫板書在黑板上。最后配上音樂讓學生背誦,通過吟誦詩句,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在學生逐漸熟悉詩意,體會詩情的基礎上,又以四人小組的形式,將整首詩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上臺表演。這樣可以發(fā)揮他們互相合作、協(xié)調的精神。通過思維碰撞,使他們在討論、表演過程中,對詩意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在各小組匯報表演后,注重從學生的評價引導全班學生進一步理解詩人當時的起伏的心情。
學生通過參與朗讀,在朗讀中不僅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還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的時間并不多,更多的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質疑,參與設計,參與板書,參與朗讀,參與評價,課堂上不僅氣氛活躍,還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使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作者簡介:
張鶴瓏,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蘇武鎮(zhèn)西湖小學;
張宏國,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蘇武鎮(zhèn)新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