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原
摘 要: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問世開始,許多學者就一直在研究這本著作里孤獨的真正含義,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瘪R爾克斯在作品中講述了一個沉浸在孤獨中的家族,每個家庭成員都用自己的人生經歷詮釋著一種與眾不同的孤獨,使這個家族的歷史成為孤獨的歷史。筆者從人物個性特征為出發(fā)點,《百年孤獨》中最吸引人的在于小說用時空輪回的方法,將每個人的情感和宿命與孤獨緊密聯系在一起,孤獨是小說中每個人的宿命,情和愛不能根除孤獨,卻能暫時撫慰孤獨。正因如此,孤獨不但是每位小說人物最顯著的特征,而且是人物情感與宿命的高度融合。
關鍵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人物個性;情感與宿命;孤獨
馬爾克斯筆下的《百年孤獨》,圍繞著布恩迪亞家族與馬孔多一百年的興衰榮辱,將一段悠長的家族恩怨史講述給讀者聽,隱隱約約中映襯著拉美社會近一個世紀的的波譎云涌?!叭魏螙|西都是有生命,關鍵在于怎樣喚醒它們的靈性。”這是《百年孤獨》中讓人記憶深刻的一句話。于刀光劍影、戰(zhàn)火紛飛和兒女情長的期期艾艾與冤冤孽孽中,折射出一幅地道的拉美文化及社會人倫道德的畫卷。正如全書結尾處寫的那樣:這個注定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
在一篇文章里看過這樣的介紹“作為馬爾克斯魔幻現實主義的經典代表作,書中充斥著大量作者運用夸張修辭手法后的痕跡(尤其是那場一連下了四年的雨和一掛就十年的艷陽,還有那兩百多節(jié)運送尸體的火車。浪漫主義的氣息隨處可見。)伴以各種或鮮明乖張,或沉郁頓挫,又或是幽默詼諧的文字,于潛移默化中就牢牢吸引了讀者的眼球,讓人欲罷不能,恨不得一口氣就將整本書讀完。”選修了外國文學名著導讀,終于可以讓自己在一個喧囂的環(huán)境里,強迫自己定下心來,讀一本看過無數片段,卻從未完整讀過一遍的書。書中隨著情節(jié)的推移流動,作者巧妙地運用多種修辭和表現手法,尤其是寓情于景——作者通過時不時對景物的細致描寫,不知不覺中調動了讀者的所有感官,使讀者擁有身臨其境之感,為烏爾蘇拉的勤勞勇敢而心生敬意;為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沉浮的人生與戰(zhàn)爭宿命而唏噓不已;為麗貝卡的食土情懷與孤獨終老而深深震撼;為費爾南達的保守虛偽而啼笑皆非;為梅梅激情卻無果的愛情而久久留戀……馬孔多前的小溪從原先的清澈見底到香蕉公司時的“色彩繽紛”再到奧雷里亞諾?巴比倫眼中的渾濁蕭瑟,馬孔多一百年來的風雨瀟瀟,即是無情的輪回,也是自得其理的發(fā)展。若談孤獨,則必然離不開每個人物的情感和宿命,從每個鮮活人物而言,孤獨是情感與宿命的高度融合。
一、人性、理想與道德、現實的沖突是產生孤獨的根源
只有站在每個鮮活人物的個性特征上,才能深刻領會到情感生活里孤獨的多樣性和隱含性。在馬孔多這個神秘的村莊中,整個布恩地亞家族被孤獨的氣氛所籠罩,每個成員往往都陷在孤獨的泥潭里難以自拔。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fā),小說中的人物面臨的兩難問題都是其孤獨感迸發(fā)并且愈演愈烈的根源。書中很多有很多典型,有為追求真理而孤獨的霍賽?阿卡迪奧?布恩地亞,有為家族命運而孤獨的烏蘇拉,也有為愛情而孤獨的雷培卡和阿瑪蘭妲,等等。下面將選取幾個大家都熟悉的人物來說明。
(一)親情的孤獨感——奧雷里亞諾上校
親情的缺失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奧雷里亞諾上校出生后便被母親發(fā)現總是沉浸于自己虛無縹緲的玄想中。隨著年齡增長雖然“變得沉默寡言、孤獨入骨,恢復了呱呱墜地時流露出的執(zhí)著眼神。不可否認,他從出生開始便是孤獨的。父親何塞?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對于未知事物的瘋狂求知,母親盡力阻止卻無法抗拒的無力,在奧雷里亞諾上校的認知里,他便自然而然的會產生孤獨感,父愛的缺乏與母愛的單一使他對于情感的認知也是單一的。通過他整夜在實驗室準備給母親的禮物可以看出,他仍然有著人情世故中最淳樸的愛。但這種愛無法抹平他成長里親情缺失的孤獨,從人生道路上來看,沒有一個人是和他人同路的。每個人,自出生的時候要走的路就已經不同于他人了。但是每個人走在路上,也許方向不同,但是總是可以望見左右的人。但是奧雷里亞諾上校,他驕傲,自負,總是在追尋著什么東西,認為沒有人可以和自己同路前行。這種自負感更多來源于成長過程中親情的缺失產生了單獨前行的孤獨感。
(二)愛情的孤獨感——阿瑪蘭妲、阿瑪蘭妲
愛情的缺失使孤獨感愈演愈烈。阿瑪蘭妲年輕時和母親的遠房表親麗貝卡爭奪意大利鋼琴技師皮埃特羅,卻始終無法阻止皮埃特羅迎娶麗貝卡。終于在婚禮舉辦前夕,阿瑪蘭妲意欲毒死麗貝卡,卻一經失手毒死了自己尚是少女的嫂子?;槎Y被迫延緩時,麗貝卡開始愛上了阿瑪蘭妲的大哥,皮埃特羅也發(fā)現自己漸漸愛上了阿瑪蘭妲。情況應已如阿瑪蘭妲之意,可阿瑪蘭妲卻始終以“我們不再是當年那個繡花寫詩的少女和撫琴奏曲的少年”為由拒絕皮埃特羅,以致皮埃特羅以自殺結束生命。阿瑪蘭妲痛心不已,燒傷自己的右手,纏上黑紗,任大好青春年華如煙消逝。雖有馬爾克斯上將的苦苦追求,卻依然得不到阿瑪蘭妲對他的真愛。但阿瑪蘭妲帶著處女之身為自己織起了壽衣,結束了自己的百年孤獨。作為少女的阿瑪蘭妲本對于愛情有著自己的渴望與想象,然而皮埃特羅與麗貝卡的訂婚和烏爾蘇拉?伊瓜蘭對于她尚是懵懂的心留下了創(chuàng)傷,當她使用罪惡的手段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的時候,阿瑪蘭妲才是真正的孤獨,她想要的愛情已經不是最初愛情的樣子,最后她的選擇的也是終生不嫁,孤獨終老的方式去彌補自己的罪過。也許在孤獨感中,才能暫時包裹她那種對于自己罪惡感暫時的隱藏和撫慰。
二、家族宿命的注定使孤獨循環(huán)往復,代代相承
(一)家族宿命與孤獨感
家族宿命決定家庭成員間無處不在的孤獨感。母親烏爾蘇拉?伊瓜蘭活了一百多歲,經歷了整個家族的大起大落。烏爾蘇拉是整個家的脊柱,她在丈夫沉迷于各種發(fā)明當中時撐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靠著賣糖果小動物的生意使整個家的節(jié)奏逐漸明快起來,把整棟房子翻修擴大裝飾得非常漂亮,而在家里最困難的時候沒有過一絲的退縮。她堅強,公正,理解家里每一個人,可以為了自己的親人跟別人拼命,也能為了無辜的人教訓自己的兒子。烏爾蘇拉與這個家合為一體,在家人都在投身于各自千奇百怪的理想中時,只有她一直守護在那里。她隨著家族衰敗而慢慢老去,家族的命運隨著她的死去也慢慢透露出消亡的氣息。從丈夫發(fā)病的那天起,她就成了整個家族的支撐力,也從此注定了這個家族的發(fā)展與走向,在那個時代里,女人的作用對于帶動整個家族的發(fā)展微乎其微。烏爾蘇拉也會在樹下向自己丈夫抱怨,但是卻無法使這個家族更加團結,無法化解成員之間的孤獨,一代又一代的人,連孩子的名字都是一樣,生活同樣是伴隨著戰(zhàn)亂,人倫關系的混雜而一代一代相傳,這似乎是家族間的宿命,成員之間的孤獨感在生活的每個角落無處不在,同時又缺少一個能真正去消除成員間的孤獨感和隔閡感的人,最終家族的宿命只能在遺憾中匆匆結束。
三、結語
正如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所寫:“即使以為自己的感情已經干涸得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我們畢竟不是生來就享受孤獨的?!痹谧哌M這本書,細細去品讀故事虛幻的情節(jié),分析人物性格的特征的同時,我們也許能體會到孤獨背后情感和宿命的種種因果聯系。馬爾克斯通過魔幻的藝術手法,描述出閉塞停止的拉丁美洲大陸上一個家族的百年興衰史,而人物孤獨焦慮的內心及對前途的不斷探索又無功而返的歷程和命運,暗示出“
拉丁美洲的孤獨”處境。拉丁美洲地理環(huán)境的封閉,西方現代文明像刀子一樣切入,使歐洲發(fā)達的現代科技文明與印第安部落古老的認知雜陳一處,造就了“拉丁美洲的孤獨”
參考文獻:
[1]王鳳儀.近三十年來《百年孤獨》在中國的研究綜述[J]中華少年.2016.
[2]陸璇璇.試論《百年孤獨》中的女性形象[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15.
[3]周笑盈.靈魂深處的孤獨——論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M]天水師范學院2009.
[4]邵駿鵬.關于《百年孤獨》中孤獨意蘊的剖析[J]寧夏大學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