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馬力”探源

2019-09-29 13:50黃河清
中國科技術語 2019年4期
關鍵詞:馬力漢語功率

摘 要:功率單位“馬力”這個概念傳入中國是在19世紀中期,這個詞的出現差不多也是在這個時期。它應該是英語horsepower的仿譯。大約過了三四十年,“馬力”在漢語中已經基本定型,不但在科學著述中使用,在普通文獻中也經常能見到。后來“馬力”還傳到了日本。

關鍵詞:馬力;仿譯詞

中圖分類號:O3;N04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9.04.013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Traceability of “mali”//HUANG Heqing

Abstract:The concept of power unit “horsepower” entered China in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the Chinese word “mali” (horsepower) appeared almost during this period. It should be a loan-translation of the English horsepower. After about three or four decades, “mali” has been basically stereotyped in Chinese. It is not only used in scientific writings, but also often seen in ordinary texts. It is both a scientific term and a daily word. Later, “mali” also moved to Japan from China.

Keywords:horsepower; loan-translation

馬力(horsepower)是個功率單位,1馬力等于每秒鐘把75千克的物體提高1米所做的功,其功率相當于0.735千瓦。在英語中,horsepower原指馬的拉力。大約在18世紀末,蘇格蘭發(fā)明家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1819)開始用這個詞來表示蒸汽機的輸出功率。但是瓦特當年所謂的horsepower,其計算方法與現在是不一樣的。他所確定的horsepower是指一匹馬每小時轉半徑為12英尺的磨盤144次,這是1馬力。后來瓦特又將每分鐘產生33 000英尺磅定為1馬力。但英國工程師斯密頓(John Smeaton)則將每分鐘產生22 916英尺磅定為1馬力,法裔英國工程師德札古利埃(John Desaguliers)則將每分鐘產生44 000英尺磅定為1馬力,等等。一直到20世紀才慢慢采用現在這個標準。當然那時horsepower的使用范圍也廣了起來,它不但可以用來指活塞引擎的輸出功率,也可以用來指電動機、汽輪機等的輸出功率[1]。

那么,horsepower這個概念是什么時候介紹到中國的?漢語中用來表示功率單位的“馬力”是什么時候出現的?等等,這些問題正是本文所要討論的。

“馬力”在漢語中原指馬的力量。例如《荀子·哀公》:“歷險致遠,馬力盡矣?!彼蚊穲虺肌镀qR》詩:“當須量馬力,始得君馬全。”[2]那么,什么時候開始,“馬力”作為英語horsepower的對應詞,當成功率單位來使用了?《漢語大詞典》在“馬力”的這個義項中所舉的書證來自巴金的作品[2],顯然這個詞的產生不會這么晚。

18世紀末,瓦特開始用horsepower來表示蒸汽機的輸出功率,也就是說,那時已經有了馬力這個概念了。那么它是什么時候傳入中國的,這是我們所要關注的。很顯然,我們的注意力是要放在18世紀末以后這段時間里,而且傳教士的漢語著作是關注的重點。但是,在早期的新教傳教士的著作中我們未能找到有關馬力的蛛絲馬跡。在馬禮遜(Robert Morrison,1782—1834)的《華英字典》(1822)中還沒有horsepower這個條目。在《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1833—1838)、《美理哥合省國志略》(1838)中,在可能出現馬力概念的地方,也未見有關詞語。這些書刊在介紹火車、輪船時,一般講的都是這些交通工具是如何的快捷,只講時速,未提功率。例如,1835年,《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道光乙未年六月號,其中有一篇專論火車的文章,叫《火蒸車》,里面是這樣介紹的:“駕火蒸車一個時間,走九十里路,如鳥之飛。”[3]又如,1838年,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1801—1861)在《美理哥合省國志略》中也介紹過火車和輪船,書中是這樣說的:“火車火船,若速行,每點余鐘可行五六十里,慢行每點可行三四十里?!盵4]這可能是由于功率比較抽象,難以描述,而時速比較具體,介紹起來也比較容易,讀者理解也不成問題。

但事物總是在逐步深入,十多年后,終于有傳教士開始向中國人介紹馬力這個概念了。馬禮遜的女婿合信(Benjamin Hobson,1816—1873)著有一本《博物新編》(1855)。合信在該書的初集《熱論》中第一次向中國人介紹了horsepower這一概念[5]:

汽質既能以鐵筒束之使縮,汽力又能以火熱加之使大,彼火輪、舟車安得不快駛如鳥飛如魚躍乎?是故火輪船有二百力、三百力、一千力等號。二百力者,如駕二百馬之力;一千力者,如駕一千馬之力。英國火輪船之大者,自艏至艄長約三百二十五尺,闊約四十三尺,深約三十二尺(俱以番尺計)。其快如駕一千二百馬力,每一時辰能行一百零六里。曾在英國駛行埃及國,歷一萬二百里,只九日耳。李白之“千里江陵”,視此猶為慢程。

合信將horsepower譯作“力”,解釋為“二百力者,如駕二百馬之力”,“一千力者,如駕一千馬之力”。這些話雖然很簡單,但是已經把馬力基本的含義講出來了。在后面我們還見到一句:“其快如駕一千二百馬力”,在這里出現了“馬力”,不過它不是一個詞,不能當成horsepower的譯詞,它和前面的文字是個整體,不能分割。這句話仍在解釋horsepower這個概念。后來,合信的這段話,常被別人引用,如郭連城在《西游筆略》(1859)說[6]:

火輪船之快者,如駕一千二百馬之力,曾在英國駛行厄日多國,歷一萬零二百里,只九日耳。李白之“千里江陵”,視此猶為慢程。

郭連城的這些話雖然來自合信的《博物新編》,但在客觀上講,這對馬力概念的傳播也是有作用的。我們注意到,在上述這些話中都還沒有出現表示功率單位的“馬力”一詞,不過這種解釋方法還是很有意義的。它通過horsepower的拆分,用“馬”(horse)和“力”(power)這兩個字(確切地講是兩個詞)解釋了horsepower這一概念,為后來“馬力”一詞的出現做了鋪墊。

盡管從理論上講,“馬力”一詞的出現已經具備了條件,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一年之后,出現了一個十分令人困惑的詞。1856年,《遐邇貫珍》第五號上有一篇題為“貨船圖解”的短文,文中介紹了英國建造的新貨輪[7]313 :

英國近日新造貨船,身長三百三十五尺,闊四十一尺有半,深二十六尺有半??裳b貨二千七百二十頓,每頓重十六擔八十斤。船帆用布一萬五千尺?;疠喼捎卸俅a,每日用煤二十二頓。有風則揚帆而駛,無風則借火以行。若風火相濟,則一點鐘內能行五十四里。惜乎中國無人搆造此船。

這里有個詞:碼。從上下文理解,應該是指馬力。而且從短文下面所配的這艘新船的圖畫也能證明這一點。貨船有三桅,船后還有一高一矮的兩支煙囪,說明這確實是以風和蒸汽機為混合動力的輪船。但為什么將horsepower叫作“碼”呢?有點難以理解。《遐邇貫珍》一共用過兩次“碼”,另一次是在此之前,即1854年第八號,也是在介紹西方的輪船時用到“碼”字[7]97:

其帆用布九千七百六十碼(每碼中土二尺四寸)。

這里的“碼”指的是yard。當時這種用法已經很普遍了,馬禮遜在《華英字典》中首次將yard譯作“碼”以后,很快流傳,葉鐘進在《英吉利國夷情記略》(1834)、梁廷枏在《海國四說》(1846)都使用了這個詞[8]。所以當時“碼”用來指yard應該已經是一種主流的用法了。那么為什么“碼”突然用來指horsepower?這是筆者難以破解的一個謎。

用來指horsepower的“馬力”這個詞最終是怎么產生的?對此意大利學者馬西尼(Federico Masini)有過研究,他說,“馬力”最早見于滿族官員斌椿的一部使西游記《乘槎筆記》(1866年)[9-10]:

二十九日,陰,微雨。往織布大行遍覽。樓五重,上下數百間。工匠計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始開。由彈而紡,而織,而染,皆用火輪法??傒営兴陌倨ヱR力(置長軸于樓屋最高處,分布小輪于各屋,均以韋條系于軸。軸總終日轉,則萬軸隨轉,無少停。輪下各設幾案機器,工匠司之。紡紗織布,無慮千百人。機器震耳,覿面語不能聞也)。

這是斌椿參觀英國一家紡織廠的記錄。19世紀,蒸汽機已在英國普遍應用。當時在工廠里,常常是用一臺蒸汽機為原動力,然后通過皮帶傳動,帶動車間內的各種機器。如果樓上也有機器,那么樓下的蒸汽機就通過皮帶將動力傳到樓上的主軸上,然后主軸再通過皮帶將動力分配到各個機器。斌椿看到的就是這樣的場面。所以這里有“總輪有四百匹馬力”一句。這個“總輪”就是該工廠的原動力,而“馬力”就是這臺蒸汽機的功率。

但這里有個問題。“馬力”是一個科技術語,它首次出現怎么會在一本普通的游記中,而且寫游記的這個人又是科學的門外漢?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似可以做出這樣的解釋:“馬力”這個詞在當時已經在使用了,斌椿只不過是也用了這個詞而已。按照這樣的思路去分析的話,“馬力”這個詞的首次出現應該在有關科學的文獻上。所以我們應該把目標鎖定在《博物新編》刊印的1855年至《乘槎筆記》刊印的1866年期間所出的一些科學書刊上,而事實證明這樣的定位是合理的。

1859年,英國傳教士艾約瑟(Joseph Edkins,1823—1905)和李善蘭合作翻譯了《重學》一書,該書卷十六在論述人畜力量時,有這樣一句話[11]7頁陰面:

馬力能于一分中舉五百五十斤,過四十尺,即二萬二千斤過一尺為馬力之率。

這里的“馬力”顯然就是指功率單位horsepower,而馬力的計算方法所依據的應該是斯密頓的標準?!吨貙W》在這里引入“馬力”這一概念以后,接著又出了一道計算題[11]8陽面:

假如風抵力火輪器,方柱空徑九十寸,推機路九尺,一分中進退九次,所程之功較馬力多若干倍?

這實際上是一道計算蒸汽發(fā)動機功率的題目,但這里的“馬力”與上例中的“馬力”還是有些不同的。這里的“馬力”是指1單位的馬力,即1馬力。所以題目的意思是,這種蒸汽發(fā)動機的功率與1馬力相比,要多幾倍?后來書中計算的結果是,這種蒸汽發(fā)動機的功率是1馬力的95倍還強。

對于《重學》中“馬力”這詞的產生,有這樣幾種可能:1.“馬力”是將合信對horsepower拆分解釋的一種合并;2.“馬力”是horsepower的仿譯;3.“1”與“2”兼而有之。《重學》中的這兩段話,可以看作是漢語文獻中“馬力”這詞首次出現的例子。自此以后,“馬力”這詞就使用開來了,上引斌椿的那些話就是一個例子。當時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很多,例如:

1873年張德彝《隨使法國記》:“英國‘柏的莫城明輪船,長二十余丈,寬三丈五尺,馬力九百?!盵12]

1874年《中西聞見錄》第28號:“機器之有數千馬力,可代數萬人工作?!盵13]

1876年傅蘭雅輯《格致匯編》第一冊《汽機要說》:“所謂一馬力者,為度汽之力,有一定之數,即一分時內能起重三萬三千磅高至一尺?!盵14]

大約到了19世紀末,“馬力”這個詞基本上已經成為一個正式的物理學名詞被大家采用了,不但一些教科書用這個詞,有的物理學著作還將它編入中西術語表,作為horsepower的標準譯名被確定。1894年的《格物質學》是一部很有影響力的物理學著作。該書在后面有一個《中西名目錄》(Glossary),里面列有700余條英漢術語,其中就有“Horse-power,H.P.,馬力”這樣一條。[15]后來“馬力”不但在專業(yè)書里作為標準術語被使用開來,在普通工具書里也被當作標準術語來設立條目,當時頗具權威的百科性辭書《辭源》就是一個例子[16]。

雖然“馬力”作為horsepower的標準譯名,已經基本上被確定了下來,但這并不表示人人都接受。例如,在王云五主編的《英漢對照百科名匯》里,我們見到了“馬工率”這一名稱:“Horsepower,馬工率;馬力”[17]。這里將“馬工率”列于“馬力”之前,表明編者推薦“馬工率”為horsepower的第一譯名,而“馬力”只能作為第二選擇。我們認為這并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將horsepower中的power譯成“工率”,要比譯成“力”似乎更準確,更專業(yè)。當然,這個詞后來沒有流傳開來,它還是無法與“馬力”相抗衡。所以一個詞語被廣泛使用,有眾多因素,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而“馬力”之所以能流傳開來,我們認為它有以下幾個原因:1.與原詞horsepower的結構相符合;2.用字通俗,能見詞名義;3.為雙音節(jié)詞,符合現代漢語的特征。所以,“馬力”具有了很強的生命力,而且成了一個標準術語。

“馬力”還進入日本,大約在明治前后出現在日語文獻中。日本學者惣郷正明和飛田良文將該詞收錄在《明治のことば辭典》中,據他們研究,用來表示horsepower的“馬力”(ばりき)最早見于慶應三年(1867)的《和英語林集成》[18]。

不過后來,除了horsepower外,又出現了另一個功率單位watt,而且它還逐漸取代了horsepower。1960年,在國際度量衡局召開的第11屆度量衡大會上,正式決定將watt作為功率單位列入國際單位制(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并規(guī)定1 watt等于1秒鐘做1焦耳的功。watt和horsepower之間的換算關系是735 watt為1 horsepower[19]。此后,horsepower成了一個非法定的計量單位。這樣一來,使用的人就少了起來。同樣,在漢語和日語中,“馬力”和“馬力”基本上也被“瓦特”(簡稱“瓦”)和“ワット”(watt)取代了。

雖然,現在horsepower([漢]馬力、[日]馬力)已是一個非法定的功率單位了,用的人也少了,但它在科學發(fā)展的進程中曾起過重要的作用,這在科學史研究中是不能遺缺的內容。同樣,我們現在研究漢語中的“馬力”這詞也具有類似的意義。因為對于漢語科學名詞的詞源探索,不僅可以了解它們的發(fā)展源流,而且從中還能了解西方近代科學在我國傳播的一些史實,這對于構筑中國近代科學史無疑是很重要的材料。

參考文獻

[1]Wikipedia.Horsepower[DB/OL].(2018-06-01)[2018-06-09].https://en.wikipedia.org/wiki/Horsepower.

[2]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十二卷[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3:760.

[3]愛漢者.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道光丁酉年十二月[J]. 北京:中華書局,1997:186.

[4]高理文.美理哥合省國志略[J].劉路生,點校.近代史資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92):18.

[5]合信.博物新編:初集[M].上海:墨海書館,1855:21頁陽面.

[6]郭連城.西游筆略[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23.

[7]松浦章,內田慶市,沈國威.遐邇貫珍(附解題·索引)[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

[8]黃河清.近現代辭源[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510.

[9]馬西尼.現代漢語詞匯的形成:十九世紀漢語外來詞研究[M].黃河清,譯.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228.

[10]斌椿.乘槎筆記[M].長沙:岳麓書社,1985:119.

[11]艾約瑟,口譯.李善蘭,筆述.重學[M].上海:積山書局,1896:7頁陰面.

[12]張德彝.隨使法國記[M].長沙:岳麓書社,1985:493.

[13]丁韙良,等.中西聞見錄:二十八號[J].北京:施醫(yī)院,1874:51.

[14]傅蘭雅.格致匯編[J].上海:格致書室,1876:40.

[15]史砥爾.格物質學[M].潘慎文,譯文;謝洪賚,筆述.上海:美華書館,1894:4.

[16]陸爾奎.辭源:辰集[M].上海:商務印書館,1915:亥一.

[17]王云五.英漢對照百科名匯[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1:194.

[18]惣郷正明,飛田良文.明治のことば辭典[M].東京:東京堂,1986:456-457.

[19]Wikipedia.Watt[DB/OL].(2018-11-29)[2018-11-30].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tt.

猜你喜歡
馬力漢語功率
學漢語
『功率』知識鞏固
功與功率辨
追本溯源識功率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說說“馬力”
做功有快慢功率來表現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行攝藏地
兰坪| 宁强县| 西昌市| 仁怀市| 修武县| 太仆寺旗| 剑河县| 白玉县| 平泉县| 景东| 通州区| 土默特左旗| 镇原县| 江西省| 民县| 台山市| 西畴县| 中江县| 富民县| 平昌县| 城固县| 武鸣县| 东阳市| 涞水县| 尼勒克县| 石柱| 裕民县| 兰考县| 维西| 鹤壁市| 芦山县| 岫岩| 荔浦县| 襄垣县| 桐城市| 开封县| 禄丰县| 岳普湖县| 佳木斯市| 尉犁县| 陇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