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包( 劉建春/ 攝)
某些年代,最好的廚師并不在宮廷里,而在揚州鹽商的后廚里,美食制作的暗戰(zhàn)無處不在。
在揚州,喝早茶的習俗不僅保存至今,且深入尋常巷陌。
《揚州畫舫錄》第一卷就專門辟出一個章節(jié)說茶館。作者李斗是一位愛喝茶的揚州人,他說,揚州的茶肆甲于天下,茶館跟園林一樣漂亮,有樓臺亭舍,有花木竹石;杯盤碗筷,無不精美絕倫。
揚州早茶的知名度,很大一部分是茶食貢獻的。茶食,即佐茶的各種點心。這些點心,除了滿足口腹之欲,最大的功能就是消磨時間。
揚州的早茶有兩種,一種是素茶,一種是葷茶。素茶就是清茶一杯,不帶茶食的,現(xiàn)在很少見了;現(xiàn)在說的揚州早茶一般指葷茶,是帶各種各樣茶食的。
揚州茶食的巔峰之作,是大煮干絲。這是一種最普通最家常的食材,經(jīng)藝術加工,不經(jīng)意之間成了經(jīng)典,體現(xiàn)的是刀工、調(diào)味、搭配、造型的藝術。某些年代,最好的廚師并不在宮廷里,而在揚州鹽商的后廚里,美食制作的暗戰(zhàn)無處不在。大煮干絲就是挑戰(zhàn)人工極限之作,小小的一塊豆腐干,要人工切成約1000根、比火柴梗還要細的絲,再加上雞絲、火腿絲、開洋絲、蛋皮絲等,再用雞湯烹煮,那種醇香與鮮美,堪比山珍海味。
歷史上,揚州的茶館很多,一家茶館必定有一樣茶食是揚州城最頂尖的,燒賣誰家第一,菜包誰家第一,蒸餃誰家第一,春餅誰家第一……老茶客都心如明鏡,今天吃東家,明天吃西家,幸福極了。揚州坊間也有“富春的包子,冶春的干絲,共和春的餃面”之俗語。
揚州大碼頭的茶食博采眾長,鎮(zhèn)江的肴肉來了,天津的麻花來了,北方的餃子和南方的面條一相逢,就產(chǎn)生了化學反應,揚州茶食誕生了嶄新品種——餃面。
為防止一下子吃飽,揚州茶食個頭一般很小。袁枚在《隨園食單》里記錄,揚州附近的儀征南門外有個蕭美人,制作的饅頭、糕餃之類,小巧可愛?,F(xiàn)在你去揚州喝早茶,會發(fā)現(xiàn)翡翠燒賣、海鮮餃、千層油糕都小巧精致,而蟹黃湯包,一籠只蒸一個。
個頭雖小,花色品種卻繁多。包子就有肉餡兒的,蟹肉餡兒的,筍肉餡兒的,菜餡兒的。朱自清回憶自己十幾歲在揚州吃菜包子的時候說,細嚼慢咽,還能嚼出一點橄欖味呢。巴金50年代到富春喝茶,最難忘的就是那只香菇菜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