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近日,我國多地開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其實,人類對付垃圾的歷史幾乎和城市的起源一樣古老。那么在古代,人們是如何對付垃圾的呢?
大約1萬年前,人類放棄了游牧生活,建立起了更多的定居地。那時,人們將廢棄物丟棄在居住地的地面上,當臭氣變得令人忍無可忍時,人們會再弄來一些新的泥土蓋在這些垃圾上,或者任由家中的豬、狗、鳥類以及嚙齒類動物分吃垃圾中殘余的有機物。
大約5000年前,希臘克里特島上的人們挖了一個很大的坑,他們把垃圾一層一層地埋進去,然后在上面鋪上泥土。這種垃圾處理的方式很粗糙,但直到今天仍在使用,也就是填埋法。
大約4500年前,在印度河流域的摩亨約·達羅城內(nèi),根據(jù)當時的規(guī)劃,房屋內(nèi)部開始建有垃圾斜槽和垃圾箱。
公元前2100年,在埃及的赫拉克利奧波利斯城內(nèi),貴族區(qū)的廢棄物開始得到收集,但處理的方式是將其中大部分倒入尼羅河。
大約自公元前1600年起,猶太人必須將廢棄物掩埋在遠離住宅區(qū)的地方。那時的耶路撒冷可以利用的水源非常有限,但《塔木德》(僅次于《圣經(jīng)》的典籍)規(guī)定,耶路撒冷的街道必須每天沖洗。
公元前5世紀,雅典堆滿了亂七八糟的垃圾,威脅著市民的健康。于是,古希臘人開始統(tǒng)籌設置城市垃圾場。古希臘雅典出臺了最早的垃圾處理法案,創(chuàng)建了西方第一個市政垃圾場所,要求人們必須把垃圾扔到離城邦至少1.6千米的地方,并禁止人們將垃圾扔到街道上。
約公元200年,古羅馬建立了第一個有記錄在案的環(huán)衛(wèi)部門,聘請專門人員在街道上清理垃圾,把垃圾收集到馬車上帶走處理。
整個中世紀,歐洲城市的衛(wèi)生系統(tǒng)相比于古羅馬時期嚴重倒退。如果我們穿越回到歐洲中世紀的城市街道,要擔心屎尿從天而降—當聽到有人喊“樓下小心”的時候,就必須立即避開,以免遭遇不測。每天都有大量的糞便和垃圾被這樣隨意地扔到街上。由于中世紀的城市街道大部分都沒有鋪上磚塊或石板,街上也幾乎沒有公共廁所,因此滿地都是各種不堪入目的污穢和混雜在一起的爛泥。
那時,倫敦沒有很好的排水設施,10萬人的生活污水、糞便直接就流到大街上、小溪里和泰晤士河。當時的政府也曾頒布法令,禁止把垃圾扔到街道上,違者罰款40個便士,但處罰實行起來難度很高,所以法令的作用微乎其微。于是,環(huán)衛(wèi)工人應運而生,他們把垃圾用馬車或者小船運往城外。但在當時,這可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也被戲稱為“史上最惡心的工作”之一。他們不但要清掃垃圾,還負責清理污水坑和廁所。直到1388年,英國議會開始禁止在溝渠和公共水道傾倒垃圾。1874年,第一個垃圾焚化爐在英國諾丁漢建成,垃圾焚燒開始成熟,成為現(xiàn)代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之一。1875年,英國制定《公共衛(wèi)生法案》,規(guī)定每個家庭必須將每周的垃圾存放在“可移動容器”中,以便處理,這是現(xiàn)代垃圾箱的雛形。
世界上最早推出垃圾分類制度和設立公共垃圾桶的國家是法國。公共垃圾桶的出現(xiàn),為現(xiàn)代城市的清潔工作帶來極大的改善。
1884年,新上任的法國上塞納省(當時首都巴黎也屬于該?。┦¢L歐仁·布拜耳目睹巴黎市容的臟亂差后實在忍無可忍,下令在街道兩旁設立公共垃圾桶,室內(nèi)出租屋必須為每個租戶提供至少3個分類垃圾桶,分別盛裝紙張布料、玻璃陶瓷廢料和生活垃圾?!盀榱撕葱l(wèi)市容,我向所有的戶主下令:必須要為租客提供3個40~120升的盒子分類盛裝生活垃圾。一個用來裝易腐爛的廢物;一個用來裝紙和破布;還有一個裝的是玻璃、陶瓷和牡蠣殼?!?/p>
盡管此時的垃圾處理相對而言還算簡單,但大部分巴黎人并不理解其中的意義,對這個決定非常不贊同,并產(chǎn)生了一系列矛盾:房屋業(yè)主趁機增加新的收費項目,門衛(wèi)有了更多的額外任務,就連拾荒者們也因為垃圾被分類整理后面臨生存威脅而抗議……媒體更是冷嘲熱諷,1884年法國《費加羅報》將公共垃圾桶稱為“布拜耳的箱子”,久而久之,公共垃圾桶的法語名字就變成了“布拜耳(poubelle)”。
盡管布拜耳的垃圾分類構(gòu)想因配套不完善未能全部實現(xiàn),但他的確是公共垃圾桶和垃圾分類的首創(chuàng)者。他頂住外界壓力將這項政策一直堅持了下去。1892年和1894年,他又成功處置了霍亂疫情和房屋的下水道問題,還說服房東們支付廢水處理的成本。這一系列舉措極大改善了巴黎的衛(wèi)生狀況?!岸?zhàn)”后,這些舉措得到大規(guī)模推廣,各大城市普遍使用垃圾桶,并由市政府定期處理垃圾。
日本被稱為世界上最干凈的國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垃圾”已經(jīng)成為今天日本的驕傲。每年,世界各地政府到日本垃圾處理場進行考察的人絡繹不絕,正是日本在這方面成功的佐證。為什么日本民眾愿意接受垃圾分類帶來的麻煩呢?
“二戰(zhàn)”后,受到戰(zhàn)爭重創(chuàng)的日本經(jīng)濟,在經(jīng)歷了10年左右的短暫恢復期后,立刻進入高速發(fā)展時代。但與大量生產(chǎn)、大量消費相伴而來的,則是大量廢棄垃圾。除了垃圾量的增長,垃圾種類的增加也不可小覷。其中最為顯著的是不可燃垃圾的激增。在緊鄰東京的靜岡縣,有一座小城叫作沼津,垃圾處理方式和其他地方一樣,無非是填埋和焚燒。垃圾填埋不僅散發(fā)出沖天的惡臭,還引來老鼠、烏鴉等動物,居民們苦不堪言。1973年10月,忍無可忍的沼津市民們掀起反對垃圾填埋場的運動,史稱“沼津500日垃圾戰(zhàn)爭”。一直以來,沼津市的垃圾都是簡單地分成可燃和不可燃兩類??扇祭\去燒掉,不可燃垃圾運去填埋。清掃工人們和市民志愿者們一道對垃圾的構(gòu)成進行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在不可燃垃圾中,60%以上都是可以作為資源利用的瓶子、罐子等。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種浪費。據(jù)此,從1974年開始,以沼津市的西條地區(qū)為示范區(qū),開始對資源型垃圾進行收集和分類。從沼津開始,垃圾分類方法很快被推廣到整個日本。
中國最早關(guān)于垃圾的處理源于商朝,在《韓非子》一書當中這樣記載:“殷之法,棄灰于道者斷其手?!边@里的“灰”,就是指垃圾,說的是如果百姓隨手把垃圾扔在街道上,就會受到斬手的刑罰。這一立法一直延續(xù)到了秦朝。
到了唐朝,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產(chǎn)生的垃圾數(shù)量也不容小覷。據(jù)《唐律疏議》記載,在街道上扔垃圾的人,會被處罰60大板。如果執(zhí)法者縱容市民亂扔垃圾,也會被一起處罰。在唐朝,不僅律法嚴明,他們更有完善的垃圾處理流程,他們會在城市里面設立垃圾的指定傾倒位置,而且那時候可沒有什么工業(yè)化學制品,垃圾完全可以二次利用。在那個時候,就已經(jīng)有人利用垃圾發(fā)家致富了。據(jù)《太平廣記》記載:“河東人裴明禮,善于理業(yè),收人間所棄物,以此家產(chǎn)巨萬?!?/p>
宋朝時專門成立了一個機構(gòu),叫作“街道司”,很像我們現(xiàn)在的環(huán)保部門?!敖值浪尽笨梢哉惺窄h(huán)衛(wèi)工人,每個人給予“二錢”的月工資。他們的職責和現(xiàn)在的清潔工差不多,也是負責清潔道路,疏通積水,為整理市容做好工作。而且早在宋朝就已經(jīng)有“灑水車”了。據(jù)《清波雜志》記載:“舊見說汴都細車,前列數(shù)人持水罐子,旋灑路過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路上塵土飛揚。
明清時期,城鄉(xiāng)垃圾處理形成了產(chǎn)業(yè)鏈。以垃圾糞便為例,就有專人在城市回收垃圾糞便,再運到鄉(xiāng)村出售,用于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