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皇室宗廟文化在朝鮮半島的歷代傳承及現(xiàn)狀

2019-09-25 04:59:20娟,高
關(guān)鍵詞:祭禮宗廟永寧

董 娟,高 超

(1.山東理工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山東 淄博 255000;2.淄博職業(yè)學(xué)院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學(xué)院,山東 淄博 255314)

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自身文化發(fā)展的歷史,文化尋根熱潮方興未艾。祖先崇拜和禮樂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穩(wěn)固和發(fā)展的精神紐帶,而皇室宗廟是宗廟的最高形式,是中國祖先崇拜和禮樂文化傳承的核心場所?;适易趶R祭祀、禮樂都凝聚了中華文化祖先崇拜的精髓,皇室宗廟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jù)著獨特地位[1]11。

我國周朝已有“左祖右社”的興建國都規(guī)范,皇室宗廟一直是中國統(tǒng)一王朝帝都營建不可或缺的部分,這一規(guī)范后來傳到朝鮮半島,朝鮮半島自三國時代(1)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時間為公元前57年至668年。開始建立王室宗廟,之后歷代王朝都修建宗廟供奉王室祖先,大部分朝代按照藩國的禮制奉行五廟制。在之后的歷代傳承中也不斷受到中國唐、宋、明等朝代的影響。如今位于韓國首爾的宗廟建筑與祭禮、祭禮樂仍保存得較為完整,1995年宗廟建筑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2001年宗廟祭禮和祭禮樂入選“人類口述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一、宗廟在朝鮮半島的發(fā)展歷史

在朝鮮半島,宗廟初建于其三國時代。據(jù)《三國史記·祭祀》中記載,新羅南解王3年(公元6年)修建了始祖赫居世廟進行四時祭,至惠恭王時代確定了五廟。宗廟依據(jù)《周禮》“建國時,以宮闕為中心,左宗廟,右社稷”的規(guī)范,象征著王朝的根基。依據(jù)《禮記·王制》中“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的規(guī)制,通過宗廟展示王朝的威望[2]20-21。

宗廟祭禮作為吉禮被確定為儒教禮制是在高麗時代。高麗王朝通過王室的祖先崇拜,提倡孝道、確立儒教倫理秩序,在成宗7年(988)根據(jù)儒教國家統(tǒng)治理念,整頓圓丘壇、社稷壇,以及宗廟制度。當(dāng)時在諸侯五廟的原則下,首次按王的在位順序確定為太祖、惠宗、定宗、光宗和景宗五廟。

高麗時代(918—1392)雖然名義上提出了諸侯五廟的宗廟祭祀原則,但隨著不斷有兄弟繼承王位,宗廟的室數(shù)也有所增加。而且顯宗繼侄子穆宗之后登上王位,王的在位順序和血緣順序錯綜復(fù)雜,宗廟的昭穆及有限的室數(shù)成為問題。在反復(fù)的昭穆討論中,毅宗時期將惠宗和顯宗定為不遷主(世室),確立了維持二昭二穆的9室宗廟祭[3]3。對外稱王,對內(nèi)稱帝的高麗王朝實際實行著宗廟9室,諸侯五廟或者天子七廟的宗廟祭。

高麗成宗時代(981—997)開始實行禘祫祭?!豆沤裨敹ǘY》中記載,每三年進行一次祫祭,10月舉行;每五年進行一次禘祭,4月舉行。規(guī)定舉行禘祫祭的當(dāng)月不行時享之禮。四時祭享、臘享、朔望和寒食等祭祀,在宗廟內(nèi)不移神主,只是從室內(nèi)朝南進行祭祀[4]3。據(jù)記載此時的宗廟儀禮采用中國的《大唐開元禮》,說明朝鮮半島在引入宗廟祭禮后,其禮制也不斷受中國各朝代禮制的影響。

朝鮮王朝時期(1392—1910),根據(jù)諸侯國的地位,以太祖一神主為首,建造以供奉二昭二穆的四代五廟制宗廟,追封太祖的四代祖先為穆祖、翼祖、度祖、桓祖,按西上制加以供奉。到了世宗年間(1397—1450),供奉定宗于宗廟,為了祭奠超過四代的穆祖,依照宋朝的別廟制,在正殿西側(cè)建立了寓有“祖孫平安”意義的永寧殿,至此之后,只要超過四代親,便把祧遷的神主供奉于永寧殿東西兩側(cè)的夾室內(nèi)。永寧殿是供奉太祖四代祖先的別廟,于春、秋兩季進行祭祀。

因壬辰倭亂(1592—1598),宗廟毀于大火,于是在貞陵洞的沈連源居所臨時設(shè)宗廟,供奉神主。光海君即位當(dāng)年再次重建11室的宗廟,此時在宗廟重建過程中對神主方向和神位供奉進行討論,商議將向東的神主改為向南。商議中提到:

“明朝的太廟制度中,后為寢室,前為殿堂,在寢室中,太祖在正中央朝南,昭的神主在左邊,穆的神主在右邊,以此為序橫向排列,坐向皆朝南,以中為上。在殿堂中,只有太祖向南處于尊貴之位,昭和穆東西相對,按順序向南排列……。雖未避免同堂異室制,但其意尚有區(qū)分,且為時王制,今四方仰望,以法為度,應(yīng)以藩國遵行為禮。”[3]20

討論提到應(yīng)依據(jù)明朝太廟制,神主不遵西上制,而以昭穆制來供奉。由此可見,朝鮮王朝時期的宗廟禮制受到明朝的影響,并且遵行藩國的宗廟禮制。

大韓帝國成立后(1896,建陽元年),高宗作為皇帝即位,把宗廟制度改為天子七廟祭。在純宗元年追封真宗為真宗昭皇帝,追封憲宗為憲宗成皇帝,追封哲宗為哲宗章皇帝。但是從1908年開始宗廟祭禮將除臘享外的四享和告由祭限定為二次[5]500-503。

隆熙元年(1907)高宗被強制退位,1910年由于日本帝國主義統(tǒng)治,朝鮮王室成為日本皇室的一支,但是作為王室固有活動的宗廟祭禮在“李王職”的主持下持續(xù)進行。1919年正月駕崩的高宗于1921年被祔廟于宗廟正殿第18室,而莊祖則被祧遷于永寧殿。

1907年7月,由于日本帝國主義占領(lǐng),大韓帝國的純宗皇帝從“純宗孝皇帝”被貶為“昌德宮李王”。1926年4月25日駕崩的純宗在1928年7月6日被祔廟于宗廟正殿第19室[3]23-24。這時,在“李王職”的主持下,宗廟祭禮雖然一年舉行四次,但由于祭官和預(yù)算不足等原因,簡化了祭祀用品的擺設(shè)和禮儀,只在形式上舉行。

朝鮮半島擺脫日本統(tǒng)治后,由于朝鮮戰(zhàn)爭等原因,宗廟祭禮一度被廢止,1969年,在全州李氏宗親會(社團法人,全州李氏大同宗約院)的努力下,一年舉行一次宗廟祭禮。1970年,全州李氏宗親會決定將英親王的神位供奉在永寧殿第16室,1989年4月30日,將懿愍皇太子妃的神位祔廟于永寧殿第16室[6]15。至此宗廟正殿19室里供奉著19位王和30位王后, 詳見表1。永寧殿16室中,中央太室供奉著穆祖、翼祖、度祖、桓祖,西夾室供奉著定宗、文宗、端宗、德宗、睿宗、仁宗,東夾室供奉明宗、元宗、景總、真宗、壯祖、懿愍皇太子等16位王和18位王后。

表1 宗廟正殿供奉的神主[3]39

1室太祖高皇帝神懿高皇后 韓氏神德高皇后 康氏2室太宗大王元敬皇后 閔氏3室世宗大王昭憲皇后 沈氏4室世祖大王貞熹王后 尹氏5室成宗大王恭惠王后 韓氏貞顯王后 尹氏6室中宗大王端敬王后 慎氏章敬王后 尹氏文定王后 尹氏7室宣祖大王懿仁王后 樸氏仁穆王后 金氏8室仁祖大王仁烈王后 韓氏莊烈王后 趙氏9室孝宗大王仁宣王后 張氏10室顯宗大王明圣王后 金氏11室肅宗大王仁敬王后 金氏仁顯王后 閔氏仁元王后 金氏12室英祖大王貞圣皇后 徐氏貞純皇后 金氏13室正祖宣皇帝孝懿宣皇后 金氏14室純祖素皇帝純元素皇后 金氏15室文祖翼皇帝神貞翼皇后 趙氏16室憲宗成皇帝孝顯成皇后 金氏孝定成皇后 洪氏17室哲宗章皇帝哲仁章皇后 金氏18室高宗太皇帝明成太皇后 閔氏19室純宗孝皇帝純明孝皇后 閔氏純貞孝皇后 尹氏

如表1所示,現(xiàn)在宗廟正殿從西邊開始,依次供奉著包括不遷主的王和朝鮮最后一個王——純宗皇帝等19位王和30位王后,共49個神主。其中包含太祖在內(nèi),從正祖到純宗在大韓帝國時期被追封為皇帝。

宗廟大祭每年舉行一次,1975年被韓國指定為第56號重要無形文化財。2001年王室祭祀儀式的價值得到肯定,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通過考察宗廟在朝鮮半島的發(fā)展歷史可以看出,朝鮮半島的宗廟禮制源于中國,依據(jù)《禮記·王制》而建,在大部分歷史朝代中遵行藩國之禮,按諸侯禮制供奉五廟,在歷代傳承中也一直受中國歷代皇室宗廟禮制的影響。

二、宗廟祭禮的種類

依據(jù)《禮記》《周禮》《公羊傳》《雨雅》等有關(guān)規(guī)制,朝鮮半島宗廟祭禮包含春、夏、秋、冬四個大享(在永寧殿舉行春秋祭祀),也有臘享、春節(jié)、中秋等俗節(jié)祭,還有陰歷初一、十五的朔望祭,國家有重大事宜時有禱告或稟告的祈告祭,將當(dāng)月收獲的糧食水果上供的薦新祭等。除此之外,還有祈雨祭、祈雪祭、祈晴祭、慰安祭等。

宗廟中最大的祭祀是禘祫祭,禘祫祭是將宗廟和其他廟中各室的神主都請到太祖廟進行祭享的儀式。高麗時代從成宗開始,每五年孟夏舉行一次禘祭,每三年孟冬舉行一次祫祭。但是“只有王才能進行禘祭,古者天子禘祭,祭所自出之帝於始祖之廟。王配享始祖,諸侯只對太祖祭祀”[7]60-70。禘祭被看作是天子的禮節(jié)。

因此,朝鮮初期只把祫祭設(shè)為宗廟祭禮,在《世宗實錄·五禮》中稱為“親祫宗廟儀”和“祫享宗廟攝事儀”,每三年舉行一次祫祭,在孟冬的時享祭之后進行。此時神主是在戶外從西向東排列,穆祖、度祖、太祖朝南,翼祖、桓祖的神主朝北。但高麗時期的禘祫祭行晨祼禮時只倒郁鬯酒灌池,而朝鮮時期實行三上香、灌池、奠幣。獻爵時,高麗時期在各室再叩首后行飲福禮,與此不同,朝鮮時期在三獻、七祀和配享功臣配食后,只有初獻官行飲福禮[3]26。朝鮮王朝后來認為把已祧遷于永寧殿的太祖四代祖神主請到太祖廟進行祫祭不合適,便沒有再進行祫祭。

朝鮮王朝隨著禘祫祭的缺失,宗廟中最大的祭祀被認為是四時及臘日時舉行的五享。在《世宗實錄》中提到了祭享的不同名稱:《禮記·王制》和《禮記·祭統(tǒng)》中春季祭享稱為春礿,夏季祭享稱為夏禘,秋季祭享稱為秋嘗,冬季祭享稱為冬蒸。但在《周禮》《公羊傳》《雨雅》中春季祭享稱為春祠,夏季祭享稱為夏礿(也作禴),秋季祭享稱為秋嘗,冬季祭享稱為冬烝,四享的名稱不同。以上宗廟祭享在宋朝時加上臘享被奉為五享,在明朝的《大明集禮》中只稱為四享,但《明史·禮志》中又稱作五享[7]65-80。朝鮮半島從高麗時代就進行五享,朝鮮時代也把五享寫入儀注。

五享在春夏秋冬4個孟月的上旬占卜吉日和臘日舉行,殿下親自參加稱為親祀,由王世子或領(lǐng)議政代為參加時稱為攝祀。祭祀的程序和內(nèi)容大致相同,但根據(jù)親祀還是攝祀不同,祭祀官的品階和人數(shù)會變化,或行禮內(nèi)容和祭品數(shù)量會有差異。特別是親祀時除了引導(dǎo)殿下的禮儀使之外還安排進幣瓚爵及奠幣瓚爵等輔助殿下的執(zhí)事者。配享功臣時如果是親祀就配食,如果攝祀則只在冬季配食。在七祀堂如果是親祀就祭祀,如果是攝祀則根據(jù)季節(jié)不同,區(qū)分不同的七祀神進行祭祀。春季祭祀司命與戶,夏季祭祀灶,秋季祭祀門與厲,冬季祭祀行,土旺日祭祀中霤。

除了俗節(jié)祭祀,還有每個月出現(xiàn)新糧食水果后向宗廟上供的薦新祭。薦新祭不是親祭而是攝行,由正三品的奉常寺正擔(dān)任。每月的供品原來在《國朝五禮儀》(2)《國朝五禮儀》是朝鮮成宗時申叔舟、鄭陟等奉王命編制的規(guī)定朝鮮時期基本的五個禮儀及其程序(吉禮、嘉禮、殯禮、軍禮、兇禮)的書。中共31種,《大韓禮典》(3)《大韓禮典》大韓帝國成立時改編《國朝五禮儀》等之前的禮制,使之符合獨立帝國的身份和規(guī)格而制定的禮典。增加到71種,最后在日本占領(lǐng)期減少到41種[8]156-160。根據(jù)新祭物出現(xiàn)的早晚舉行薦新祭,新祭物及時上供,不受月令限制,如果與朔望重合,就與朔望祭一同舉行。

薦新祭時,于前一天將新谷物擺放于奉常寺典祀廳,薦新官至典祀廳察看,薦新祭日將籩豆擺放于尊所床,盛滿新物。到了行禮時間,薦新官至規(guī)定位置四拜、盥洗后,通過阼階至尊所。執(zhí)事者把新物交給薦新官,薦新官按次序至各室神位前跪坐上供,俯伏而起,平身下至原位,四拜后離開。廟司(執(zhí)事者)收起供品關(guān)門退場[9]43。

還安祭與告由祭作為祁告祭被歸為別祭,禮儀程序和俗節(jié)祭、朔望祭相同,只是此時沒有飲福禮。永寧殿的告由祭及還安祭也是如此。

此外還有春秋受命舉行的展謁儀。儀式與宗廟祭禮的望廟禮相同,只是在望廟禮中殿下要在東正門外版位前四拜、奉審,而展謁儀則是殿下通過東正門,至阼階前方東側(cè)備好的版位,向西四拜后奉審各個神室。

陰歷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除了朔望祭外還進行奉審,在初一、初五、十五、二十日廟司拉開神位前的帷帳進行檢查,在初十和二十五在屋內(nèi)進行檢查。

宗廟祭禮在隆熙2年(1908)7月依據(jù)勅令第50號享祀厘正,廢除了臘享祭和俗節(jié)祭。一年四次的四享和告由祭被限定為二次,朔望祭也只行焚香禮[9]117。1910年以后,七祀堂的祭祀也被廢除。20世紀40年代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舉行宗廟祭享,永寧殿只在立春和立秋時舉行祭享。此時雖然在李王職的主管下舉行四時祭享,但因為祭官的不足和祭品的不完備等,儀程很簡略,祭享時間也進行了調(diào)整,宗廟祭祀為前一天下午7點,永寧殿為第二天下午7點。光復(fù)后,由于韓國戰(zhàn)爭宗廟祭祀一度被廢止,從1969年開始每年5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正殿和永寧殿舉行一次大享。

通過考察朝鮮半島宗廟祭禮的種類,可以發(fā)現(xiàn)其與中國皇室宗廟祭禮的禮制都源于《禮記》《周禮》《公羊傳》《雨雅》等有關(guān)內(nèi)容,并且可以找出其與中國歷史朝代皇室宗廟禮制的聯(lián)系。

三、韓國宗廟祭禮的傳承現(xiàn)狀

朝鮮半島的宗廟祭禮隨著封建王朝的沒落而衰落,原本五享,隨著1908年臘享祭被取消變?yōu)樗南?。光?fù)后宗廟祭禮曾一度被取消。1969年,在社團法人——全州李氏大同宗約院的努力下恢復(fù)祭享。1975年5月3日被韓國定為第56號重要無形文化財,并指定傳承人。宗廟祭禮保存會于2005年獲得法人許可,受韓國體育觀光部管理,在全州李氏大同宗約院活動。目前宗廟祭禮保存會由藝能傳承人、傳授教育助教、進修者、傳承人等數(shù)百名會員組成。平時進行宗廟祭禮傳承教育,使宗廟祭禮得以保護傳承。

目前每年5月第一個星期日宗廟祭禮保存會組成大祭執(zhí)行委員會進行祭享。祭官中有全州李氏及29個王妃姓氏的門中后代共同參與。另外,保存會每周三進行宗廟及社稷祭祀傳承教育。1995年宗廟建筑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2001年宗廟祭禮和祭禮樂入選“人類口述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四、結(jié)語

通過考察皇室宗廟文化在朝鮮半島的歷代傳承及現(xiàn)狀,探尋出朝鮮半島王室宗廟與中國皇室宗廟的聯(lián)系,以期對我國更加重視保護傳承皇室宗廟文化起到借鑒作用。

中國的皇室宗廟文化在朝鮮的三國時代傳入朝鮮半島,其開始建立宗廟,之后歷朝歷代通過宗廟展示王朝的威望,象征國家或王朝本身,并在大部分朝代遵藩國之禮,循諸侯五廟制,宗廟祭禮種類源于我國《禮記》《周禮》《公羊傳》《雨雅》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歷代傳承中也不斷受到我國唐、宋、明等朝代太廟禮制的影響。目前位于韓國首爾的宗廟建筑與祭禮、祭禮樂仍然保存得很完整,并有較完善的傳承制度,其價值得到世界認可。

我國的皇室宗廟——太廟祭祀、太廟禮樂凝聚了中華文化祖先崇拜的精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也是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穩(wěn)固和發(fā)展的精神紐帶[1]2。探索太廟的現(xiàn)代價值,推動太廟祖先崇拜和禮樂文化的傳承,對實現(xiàn)古代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的有機銜接,對弘揚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新時代文化,對實現(xiàn)中華福祉、萬年統(tǒng)緒都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祭禮宗廟永寧
永寧之門
西周金文“王在周”所涉及建筑考述——兼說鳳雛三號基址大型石柱為宗廟碑
東方考古(2020年0期)2020-11-06 05:34:22
論電影《一一》中的儒道生死觀
細說韓國中秋節(jié)和春節(jié)祭祀供桌上的文化
鋒繪(2019年7期)2019-09-16 07:35:21
說祭禮之“尸”
文教資料(2019年36期)2019-04-21 08:52:35
東漢初的禮制建設(shè)與政治合法性建構(gòu)
天空之城與地球引力
金代皇家宗廟祭禮研究
我愛冬天
清代宗族祭禮中反映的宗族制特點
安塞县| 山东| 延庆县| 社会| 和田县| 奇台县| 安顺市| 抚顺县| 阳山县| 贵德县| 乳山市| 武陟县| 徐闻县| 龙里县| 开阳县| 呼图壁县| 乳山市| 浮山县| 文水县| 新竹市| 台中市| 炎陵县| 报价| 阳东县| 平乡县| 犍为县| 永济市| 贞丰县| 扎兰屯市| 元谋县| 徐水县| 宝山区| 宜川县| 天气| 伊春市| 蓝山县| 望谟县| 江油市| 土默特右旗| 常山县| 曲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