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曉琳
摘 要:泉州府錄立海防碑位于石井鎮(zhèn)古山村仁壽宮旁,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立。文章在對海防碑正面碑文進行釋讀的基礎上,分析泉州府錄立海防碑的主要內容,探討碑刻的現代價值。
關鍵詞:海防碑;抗倭;石井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石井鎮(zhèn)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xiāng),也是福建省第四批歷史文化名鎮(zhèn),有許多文物古跡,如銃城樓、“海上視師”石刻、平寇碑記、延平郡王祠、南安中憲第、邦伯坊等。泉州府錄立海防碑位于石井鎮(zhèn)古山村仁壽宮旁,是一方反映嘉靖戊申年程秀民率部屬抗倭并在南安四澳(石井、營前、膡潯、蓮河)設防御倭寇始末的碑刻。
海防碑為花崗巖質,方首抹角,高2.76米,寬1.12米,厚0.165米,篆款陰刻“泉州府錄立海防記”,碑文楷書24行,款識“皇明嘉靖二十七年歲在戊申六月朔日同立”。碑文記述明嘉靖年間,閩海疆倭寇經常出沒,民遭殘毒,泉郡守程秀民遣旅平寇,后又募兵練士,并在近海淺狹之處插立木樁石柱,扼其要塞,使之聯防,海賊無從突入。程侯垂范,南安知縣唐愛等勤敏于事,以崇文尚武治邑,萬安民社。在同一石碑的背面篆款陰刻“諭院司欽奉旨重申例禁”,碑文楷書26行,款識“嘉慶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給”,記述清嘉慶十五年(1810),南安縣胥浮勒,都民不堪,紛紛上控;有司申述奉批遵飭循例征輸,而胥役藐憲舞弊;布政使司等奉旨核明市價,詳定征輸折納,黏貼曉諭,以昭公允,同時警告苛索浮收及借端抗納者。該碑內容豐富,一碑雙刻,具有豐富的歷史材料價值,是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參與立此碑石者共有62人,碑文記載抗倭防倭之事,就碑文內容而言,十分罕見。碑文中提到的“世宿重臣”朱紈嗣后因抗倭事含冤遭削職為民,未幾憤而自殺。撰稿人張經立碑后六年也因抗倭事被屈殺。碑文又有眾多官宦鄉(xiāng)彥題名,還有僧人名號出現,使這方碑刻益顯珍貴。
1 碑刻正面錄文
泉州府錄立海防記
圣天子御□于二□□七歲,于諸寧民,物康阜盛,已歲登至治矣。然遐海之濱,猶□□□,竊以為黎元患者,尚堇宵旰,遂慮遂捍,巨宿重臣而撫鎮(zhèn)之于是邑。嘉靖己巳秋,崖朱公奉廷撫閩浙端界,大舉尚武崇文而強盛晏然。
蓋閩之溫陵,厥壤頻海,近疆王筑,遠延應二廣,輻輳于諸番,而??軙r或出沒,鮮克底定。先是嘉靖丙午,海賊阮其寶、林剪毛聚眾,駕百十余船,焚廬舍、擄子女,謬□□許時臣,侯習齋程公盡示方容,遣旅徂征,隳笙所臨,望風耀折。不二月,俘一百八十余人,且天意□順從,賊徒遁著悉溺,毀水火。窮海戚民,□鼓炮之警,皆侯綏輯之惠也。歲丁未,適朱公撫臨是郡,立保甲、申號令,肅清海宇。以□承閩候,以為寇發(fā)無常,而事宜募兵,其草難而□□之,莫若先事預治,度其海澳淺狹之處,難插立木樁、石柱,橫峙錯列,遏其要塞。俾寇艇遭洄,無從突入??v賊悍頑,以遑然□名□□,足褫其魄。張機于天然,練士于暇日,握權制勝,應援云屯,而厲行以翼之。視茲小丑猶樊籠之獸,授首恐緩,曷敢以荼毒,無使□。故自石井、營前、歷淗潯、蓮河四澳,計用石柱一千五百大樁倍之,僅費藏金一百二十。仍復水稍身,后以其聯。屬□官遂立其議乃示,公深嘉之。侯以南安邑唐君,愛政先愛民,丞夏君時蒞事勤政,屬以董其事,逾月而工告畢。鄉(xiāng)大夫海亭鄭公,暨鄉(xiāng)民周期岳諸民,以程侯之功,遺安百世,是宜播于金石,以系思服,遂征言于余,余于侯有斯文之雅容,可無言耶?蓋飭治以崇文尚武,文武一道,張弛隨宜。向余閩侯之交,渾涵浩博,沛發(fā)六經,知其有仁德之政,其于殲平丑類,萬安民社,知其有載亂之勛,是故文武才猷,經學政治,侯誠兼?zhèn)渲?。然則是舉之設論□諸,次待暴黎諸預以待用兵,明政及諸。彌是因程侯所學之緒而專,誠安里保障一方,制治于無虞,垂功于不朽也!將為藩為諭而立石。
天朝弼諧,圣化河清海晏之效,益丕隆于有求矣。豈特復海隅,為溫陵嘉惠已哉。侯誘秀民,字習齋、天毓,浙江三衢人。
賜進士資善大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前奉敕提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半淵張經撰
南安縣知縣唐愛、縣丞夏時、典史李顯道立石
四澳鄉(xiāng)官:九江府知府韋尚賢,荊州府學教授許拱,戶部郎中鄭普,開化縣典史李士榕
耆老:周朝岳,伍深,洪在誠,張□□,林□,李吉銓,洪杰,僧廣錄,許唐,蔣淵,林璉,呂高,李賢,李根,鄭□,張汝中,李勝,□□,吳文奕,王祖
生員:李紹,王禎,許質,鄭等,張禎,許繼綬,李鐺,□□,張榜,吳鑑,李文纘,呂□,吳復清,許時臣,鄭欲宗,張鴻,王惠,呂□□,鄭欲大,黃四□,陳火范,楊有條,鄭欲小,陳濟,蔡養(yǎng)氣,鄭汝成,余日望
提調海防:許祀文,周朝光,吳朝英,楊宗齊,許植天,洪仕事,李維明,張君覺
(鐫石、督工,略)
皇明嘉靖二十七年歲在戊申六月朔日 同立
2 關于泉州府錄立海防碑的幾點淺談
2.1 泉州府錄立海防碑的撰寫者
《泉州府錄立海防記》系鄭普等人邀張經撰寫。張經(1492—1555),侯官(今福州市)洪唐鄉(xiāng)人,其人狀貌魁偉,有文武才,累仕嘉興知縣、吏科給事中、兵部右侍郎兼總督兩廣軍務、右都御史,至兵部尚書。1554年,倭寇在我東南沿海攻城占邑,大肆殺掠,朝廷讓張經總督江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諸軍。后來他每日選將練兵,翌年,率軍攻倭于浙西,擒俘五千,獲大勝,被譽為“東南戰(zhàn)功第一”。但后被除權奸嚴嵩、趙文華讒言構陷,一代抗倭名將終被朝廷殺害,含冤而死。直至隆慶初,張經孫張懋爵上疏訴冤,朝廷乃為之平反,復故官職,賜謚襄愍。張經的墓在福州市西郊原厝村黃店山,地處閩江之濱。古時逆流船只,纖夫牽纜,猶如跪拜,夜間過往船只,多在此停泊,因而有人形容這塊墓地是“日受千人拜,夜招萬盞燈”的寶地。
2.2 泉州府錄立海防碑的歷史價值
石井的泉州府錄立海防碑是閩南地區(qū)近年來發(fā)現的記錄抗倭事件最有價值的碑刻。它明確地記述了嘉靖戊申年程秀民率部屬抗倭并在南安四澳(石井、營前、膡潯、蓮河)設防御倭寇始末,揭開東南沿海一段重要的抗倭防倭歷史。《泉州府錄立海防記》與過去發(fā)現的同樣位于石井的《平寇碑記》是兩方互為關聯的碑刻?!镀娇鼙洝吩斒黾尉副缒耆な爻绦忝衤什繉贇炂劫量艿墓?。這兩方記載著明代泉州人民抗倭歷史史實的石碑,體現了我國人民抵御外來侵略的愛國主義精神。知府程秀民,字天毓,號習齋,是明代西安人,嘉靖十年(1531)舉人,會魁,次年殿試得中進士,歷任江西金溪知縣、刑部主事南武庫司、工部郎中等,嘉靖二十四年(1545)任泉州知府。道光版《晉江縣志》記載其人“魁偉英挺,皎然介潔之操,凜于秋霜。絕離塵垢,莫之嬰染”。程秀民蕩平海寇的同時,革故鼎新,興學講道,一時泉州府政通人和,治績斐然。后因為母親失明,程秀民上疏請求回衢州服侍母親,上峰被其孝心感動,準其回衢孝養(yǎng)。回籍十年,乘隙也到府學等處講道,一直到服闋完再起知建寧府,之后調湖廣兵備,終云南參政。
2.3 泉州府錄立海防碑的文物研究價值
碑刻自明嘉靖年間至今雖經歷幾次移動,但保存較為完整,大部分字跡清晰可見,本身具有較高的文物研究價值。且該碑刻一碑雙刻,記載的內容豐富,是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綜上所述,泉州府錄立海防碑正面碑文記述嘉靖年間倭寇為患于閩疆,泉州府知府程秀民率軍民平寇并加強海防建設等事跡,有著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文物價值,體現了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研究東南沿海人民抵御外來侵略的實物資料。
參考文獻
[1]李輝良.南安碑刻[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
[2]福建南安縣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民國四年)南安縣志[M].福州:中國出版對外貿易公司福建分公司,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