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斯霞老師的“隨課文識字”作為識字教學的一種流派,其最大的特點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把生字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即具體的一篇篇課文中來感知、理解和掌握。這樣,“以語言為中心,把識字、閱讀、寫話三者結(jié)合起來”,做到字的音形義緊密聯(lián)系,讀說寫緊密結(jié)合,有效提高識字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促進兒童語言的發(fā)展。在教學改革逐步走向綜合性、整體性發(fā)展的今天,可以說,“隨課文識字”是兒童學習語文的重要切入口。
統(tǒng)編版小語教材提倡“多認少寫,識寫分流”,以低年級語文教材為例,生字教學主要體現(xiàn)在“識字”單元“識字加油站”和“隨課文識字”三大板塊之中。其中“隨課文識字”是學生識字的主渠道?!霸⒆R字于情境之中”,在“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詞兒連讀不拖音、連詞成句讀通順”的基礎之上,隨文把脈,把生字置于具體的情境中,引領低年級學生在知識發(fā)生的情境現(xiàn)場感受漢字文化之悠久,在課文學習的情境體驗中享受漢字意蘊之趣,在生活實踐的情境表達中體會漢字運用之樂。
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是一個建構(gòu)的過程,無論是對知識的理解,還是知識的運用,都離不開知識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和適用范圍。因此,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jié)論,更要讓他們理解知識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
漢字是承載中華文化的獨特符號,是弘揚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是凝聚中華民族的根本所在?!霸⒆R字于情境之中”,動態(tài)、立體地教學漢字,帶著學生去探尋漢字的前世今生,像斯老師那樣,在閱讀教學中“相機把漢字的一些規(guī)律,如漢字的形成、演變,形聲字的構(gòu)成,書寫的法則,音形義一體的特點等等加以滲透,使得識字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孩子們更容易接受,更便于鞏固”。從而感受漢字文化之悠久,提升漢字素養(yǎng)。
統(tǒng)編版小語教材二年級上冊識字單元第1課《場景歌》是數(shù)量詞歸類識字,它把數(shù)量詞分類集中在四個場景中,讓學生在感受美麗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時,認識事物,認識表示事物的漢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數(shù)量詞的表達方式。其中在第四個場景里,少先隊員們高舉著少先隊隊旗,吹響銅號,興高采烈地去郊游?!般~號”的“號”字始見于戰(zhàn)國文字,與篆文構(gòu)形相同。《說文·號部》中說,“丂,氣欲舒出”?!疤枴弊忠馑际恰昂粢病薄!皬奶枴保硎九c大聲呼叫相關;“從虎”,表示呼號之聲,猶如老虎的厲聲咆哮。從而可以想象古人在造這個字的時候,猶如聽見山中老虎的咆哮聲,繼而聯(lián)想到課文中“銅號”的聲音之響亮。再出示圖片,對照字形,想象“丂”字猶如右手穿過銅號的曲管,十分形象。教學時,讓學生做一做拿銅號的動作,再聽一聽銅號吹響的聲音,聯(lián)系意思來記憶。
再如“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兒水喝”中的“喝”和“渴”字,出自第12課《坐井觀天》,這兩個字因為字形相近,非常容易混淆。這兩個字都是形聲字,可按形聲字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說一說古人在造這兩個字時區(qū)分的方法?!昂取焙汀翱省弊致暸韵嗤?,義旁不同,而義旁跟字的意義直接相關。“喝”字,指動作,用嘴來喝,所以是口字旁;“渴”字,是形容詞,干渴了要喝水,所以是三點水。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來說,小鳥在天上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所以要下來找點水喝。想著意思,對照義旁,自然可以區(qū)分清楚。
這一課里的“井”字是象形字,可以對照古時候井的圖片和篆文進行學習。其字形像兩橫兩縱構(gòu)成的方形框架。篆文“”在方形框架“”中加一點指事符號,表示框中有物。字義是人工開鑿的提取地下水的深水坑,為避免兒童和老人墜入其中,四周設有方形護欄。寫這個字時注意“一橫短,一橫長,一撇低,一豎高”?!把亍弊謩t是會意字,從水,篆書之形像河流,表示順流而下;從“”,其形像水順山溝流出。“小鳥飛來了,落在井沿上”這里的“沿”字是邊的意思,學生不易理解,可補充圖片,通過對“床沿”“碗沿”“桌沿”的直觀感受,逐步理解井沿就是井口邊的意思。學生在觀察中理解,在理解中運用,不僅記住了作為符號的漢字,還記住了文字符號所賦予的意義。
由此可見,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回到知識發(fā)生的情境現(xiàn)場,從字理規(guī)律角度出發(fā),關注漢字的形成、演變,呈現(xiàn)構(gòu)造規(guī)律,了解書寫法則,讓學生自己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從而構(gòu)建起漢字記憶系統(tǒng),提高識字效率。
斯老師一直認為,“認識規(guī)律離不開具體環(huán)境,離不開反復接觸,反復實踐。教兒童識字,同樣如此。有了具體語言環(huán)境,兒童對生字詞的識記就容易得多,省力得多,也便于引發(fā)興趣,調(diào)動積極性”。課文,“這種語言環(huán)境對孩子的積極作用是其他語言環(huán)境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把握一篇篇鮮活生動的課文,設計還原符合學生經(jīng)驗、提升核心素養(yǎng)的真實課文情境,讓學生展開體驗和合作學習。
處在形象思維發(fā)展階段的二年級學生,可塑性極強,嘗試著讓他們說一說課文中角色的話,演一演課文中角色的動作,體驗角色的心理變化,能更好地幫助學生主動融入課文學習中,加深對角色形象的認識和理解,同時提升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逗偡帜汤摇肥且黄傺览拿耖g故事,課文講述了兩只小熊為了分一塊奶酪拌嘴,狐貍幫他倆分奶酪,結(jié)果自己把奶酪吃掉了。故事里的狐貍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露聲色地抓住兩只小熊斤斤計較的特點,暗藏陷阱,步步為營。想要讀懂這個故事,教學重點就要圍繞狐貍形象這個點,抓住狐貍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感受狐貍的狡猾。課后生字里的“吵”和“咬”字,其實是推動整個故事發(fā)展的核心。小熊不停地“吵”,正中狐貍的下懷,他理直氣壯地不停地“咬”,好不得意。這里,不妨先通過字理分析,引導學生識記生字,“吵”和“咬”字都是形聲字?!俺场弊謴目?,少聲,本意為叫嚷,取的是“少”字的音。“咬”字從口,交聲。咬要用口,故從口。咬東西時,“口”與食物緊緊地交合在一起。所以可識記為:口物交合就是咬。反復“吵”、反復“咬”,作為推進故事發(fā)展的關鍵,很值得讀者駐足流連,體會用詞的精妙。教學中,引導學生走入情境,想象小熊不停地“吵”的畫面,補充狐貍不停地“咬”的心理活動,再抓住“笑了笑”和“瞧了瞧”的神態(tài)描寫,說說狐貍心里的想法,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好狐貍說的話,演一演狐貍不停地“咬”,奶酪一點點消失的場景。這樣,在故事情境中反復引導學生朗讀,一邊讀一邊結(jié)合具體語境去理解字義,識記生字,在輕松愉悅的表演中,學生不僅走進了故事,積累了語感,高效地認識了這些生字,還在想象和表演中領悟了漢字的獨特魅力,體會到漢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從而享受到漢字的意蘊之趣。
斯老師強調(diào),“識了字就要用。學用結(jié)合是熟練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是開啟兒童心扉的好辦法。識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這個‘巧,就是智力的一種表現(xiàn)。學用結(jié)合要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緊扣兒童知識基礎、思想水平和生活實際需要。教師要有意識有步驟地示范、引導”。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要,進一步創(chuàng)設與學習內(nèi)容、生活經(jīng)驗、社會實踐相聯(lián)系的具體語言情境,積極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習效率。
《我是什么》是一篇語言親切、充滿童趣的科學小短文,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來敘述,采用擬人的手法描寫了一個可愛又調(diào)皮、機靈又偶爾會搗蛋的“水”孩子形象。課文的語言表達非常有特點,“有時候我穿著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來”“小硬球打下來”“小花朵飄下來”……這一組組動詞用得實在精妙。“體會用詞準確,學習模仿運用”是這一課的訓練點。教學中提問:“同樣是從上往下,為什么說小水滴是落下來,小硬球是打下來,小花朵是飄下來呢?都換成同樣的動詞,行嗎?”引導學生說出因為水的形態(tài)不同,所以水滴、硬球、雪花的輕重不同,落下來的樣子也就不一樣。隨后,讓學生邊讀邊做動作,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緊接著,出示不同的圖片,結(jié)合畫面來說一說填什么動詞更合適。如“雨水匯成溪流,(跑)進江河湖海”“泥石流從山澗(沖)下來”“瀑布從高高的山上一(瀉)千里,非常壯觀”“海浪猛烈地向海岸(撲)過來”“一場大雪過后,地上(蓋)了一層被子,山上(裹)了銀裝”。這樣,通過補充生活畫面,促使學生對知識情境性地把握,實現(xiàn)知識的靈活遷移。
我們要看到識字教學中認識漢字是起步,對字的理解不僅僅是對字本身的理解,還有對字背后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以及對當時語言情境的理解。同時,學漢字的最終目的是運用,是為了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能進一步幫助自己獲取信息、理解文意、體會情感、分析概括、組織表達和欣賞評價,最終在豐富多彩的語言運用中發(fā)展言語能力,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運用等學習活動或?qū)W習行為都需要情境支撐,這有賴于教師對自己教學的建構(gòu)和思考。正如斯老師提醒我們的,“越是在低年級,越是在學齡初期,越要講究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越要善于組織兒童學習的注意力,調(diào)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在引導學生識記、理解、運用漢字的時候,我們要盡可能地豐富教學手段,根據(jù)課文和學生的實際,讓生字詞的第一印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并能主動在生活中加以實踐與運用。
“隨課文分散識字”是南師大附小開展語文教學整體改革的重要出發(fā)點,具有無比鮮活的資源和獨特的價值。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聚焦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而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是在語文學習活動中進行的。斯老師的“隨課文識字”正是一種語文學習活動,這種語文學習活動豐富、生動、有文化含量,這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原則、追求是一致的。作為南師大附小的語文人,我們義不容辭地繼承斯老師的語文教學經(jīng)驗,在繼承中不斷發(fā)展。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