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摘 ?要:《莊子》一書給我們的不單是一個至美之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觀察,《莊子》也是一個丑的世界,《德充符》一篇對人物丑的描述可謂是登峰造極,是從血脈到外形到內(nèi)涵的深度塑造。它讓我們看到現(xiàn)實的殘酷,也向我們展現(xiàn)了萬物齊一的“道”的包容,它是我們沖破傳統(tǒng)桎梏的精神源泉,亦是對人類終極關懷的持久呼喚。
關鍵詞:莊子;德充符;審丑
[中圖分類號]:B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1--02
“丑”自古有之,“審丑”活動也就伴隨始終。在《莊子》一書塑造的眾多人物形象中,有一類人物最為特別,那就是殘疾人。書中出現(xiàn)了11次關于殘疾人的描寫,分別是:兀者右?guī)煟ā肚f子·養(yǎng)生主》),畸形者支離疏(《莊子·人間世》),兀者王駘、兀者申徒嘉、兀者叔山無趾、惡人哀駘它、闉跂支離無脤、大瘤者甕?大癭(《莊子·德充符》),拘拘者子輿(《莊子·大宗師》),大瘤者支離叔(《莊子·至樂》)和痀僂丈人(《莊子·達生》)。其中《德充符》一篇有6個,占比最高,通篇對殘疾人進行描述,在《莊子》一書中頗為獨特。
一、人物審丑之名形
丑,從字源上看,與鬼有關。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鬼部”注:“醜,可惡也,從鬼,酉聲”。段玉裁注:“非真鬼也”,“以可惡,故從鬼”。體現(xiàn)在《德充符》篇中,就表現(xiàn)為異相畸形之人。
(一)人物姓名之丑
姓名是中華文化的脈承之一,不論今人還是古人,對姓名所賦予的含義都極為重視,這一傳統(tǒng)也影響著文藝作品的創(chuàng)作。正面人物的姓名往往被賦予積極陽光的含意,反之,反面人物的姓名則選用消極畸形之意,《莊子·德充符》篇中六個人物的取名也是各有寓意。[1]
通過對他們名字的分析,即使我們不見其人,也能想象出這個人的外形特征,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莊子對這些人物的精心選擇和設計,從血脈上筑起人物。
(二)人物形象之丑
在《德充符》篇中,共有六個形象異于常人者,根據(jù)他們各自的特點,可將其分為三類:兀者、惡人、變形之人。
第一類:兀者
兀者,即斷去一足的人。在《德充符》中,王駘為斷足之人,申徒嘉為斷腳之人,叔山無趾為斷趾之人,都是兀者。原文中他們的形象如下:
魯有兀者王駘,從之游者與仲尼相若。
申徒嘉,兀者也,而與鄭子產(chǎn)同師于伯昏無人。
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夫無趾,兀者也。[2]
第二類:惡人
惡,除了表示與善相對的道德意義,還表示與美相對的審美意義。在《德充符》中,惡人指的是相貌丑陋、在審美方面偏離了正常標準的人,即哀駘它。在原文中的形象如下:
衛(wèi)有惡人焉,曰哀駘它……又以惡駭天下……寡人招而觀之,果以惡駭天下。[2]
第三類:變形之人
變形之人,即他身上不止一個特點,一個詞語不足以概括,故統(tǒng)稱之為變形之人。在《德充符》中,有闉跂支離無脤和甕?大癭二人。闉跂支離無脤,所謂“闉跂”,“‘闉,曲;‘跂,企也。言腳常曲,形體不正卷縮也?!薄爸щx”,傴背也。“無脤”,缺唇。原文中他的形象如下:
闉跂支離無脤說衛(wèi)靈公,靈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2]
和闉跂支離無脤一樣,甕?大癭的名字同樣明確地傳達著其自身的特點?!爱Y?”,指裝東西的陶器,“癭”,長在膀子上的一種肉瘤。甕?大癭就是形容人脖頸上長著甕?那么大的瘤子。原文中他的形象如下:
甕?大癭說齊桓公,桓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2]
《德充符》篇在《莊子》一書中的最大亮點,就是它的人物形象塑造,莊子從三個方面塑造了三類不同的人物形象,使它成為一個十足的丑人世界,給人以直觀的感官沖擊。
二、人物審丑之探源
一個成功的人物形象需要以現(xiàn)實為根,藝術為魂,需要豐富的人生體驗和理性的哲學思考,這個人物呈現(xiàn)時,他講述的不僅是那個時代的故事,還代表著那個時代人類思想的高度。
(一)時代背景
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個人的成就,是個人和社會兩種因素共同作用的呈現(xiàn),就如李白是屬于唐朝的,柳永是屬于宋朝的一樣,時代是個人成長的底色,在不同的底色上,色彩才能混合疊加出獨特的色相。
莊子約生于公元前369年,出生于戰(zhàn)國中晚期的宋國。戰(zhàn)國時期連年征戰(zhàn),無論戰(zhàn)敗國還是戰(zhàn)勝國,有戰(zhàn)爭的地方就有傷亡,在動蕩的時局下,傷者并不能得到及時的醫(yī)治,因此很多人就落下了終身殘疾。頻繁的戰(zhàn)亂讓莊子目睹了太多了悲劇,見到了太多程度不等的殘疾人,這對他《德充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著直接的影響。莊子展現(xiàn)了一個個雖然外表丑陋殘缺但卻真實存在于社會的一批人,這些形象正是戰(zhàn)國時代的真實寫照,其中包含著莊子對時代無奈的不滿和控訴。
(二)人生際遇
莊子一生極為貧困,但卻畢生都在追求“神人”的理想人格,在理想和現(xiàn)實無法達到統(tǒng)一的情況下,莊子便塑造了這些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同于常人又不及神人的形象,這也是對殘酷現(xiàn)實社會的反抗。在莊子看來,這些殘疾人比尋常人有著更深的“德”,但由于社會地位較低、身體殘缺或丑陋被世人輕視,他們無法通過正常人的方式追求功名利祿,從而與世俗的功利性拉開距離,內(nèi)心更為純凈平和,這些人的形象便是莊子理想中神人形象的現(xiàn)實化,雖不至神人卻也超于世俗。[3]
(三)學術氛圍
《韓非子·顯學》中指出:“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在莊子看來,儒家之道,附庸者眾多,看似熱鬧,但大都為求聲名之顯而無行事之實[4],如莊子在《盜跖》一篇中的論述:“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辨,以教后世,縫衣淺帶,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貴焉,盜莫大于子?!?[2]墨家之道,求全責備,違背人性之需,也不是治理天下的良藥,莊子在《天下》篇指出:“將使后世之墨者,必自苦以腓無胈、脛無毛,相進而已矣。亂之上也,治之下也?!?[2]儒墨是前莊子時期的兩大顯學,然而他們對盡善盡美的追求卻在不同程度上使人性發(fā)生扭曲異化。
所以,莊子以回歸自然作為對抗人性異化的手段,他主張隨任自然、順性逍遙、萬物齊一,美與丑各行其是而沒有孰優(yōu)孰劣,不尊奉美也不貶低丑。如《莊子·山木》中所描述:“陽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陽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盵2]莊子造“丑”審“丑”,是為了糾正“盡善盡美”的偏頗,讓汲汲為事之人心回歸到自然的原生態(tài)。
三、人物審丑之內(nèi)蘊
李澤厚在《中國美學史》中說到“在中國美學史上,是莊子第一個明確地談到了丑的問題?!币粋€概念如果僅來源于表象,那它的生命力是很弱小的,“丑”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學術研究對象,被人們津津樂道幾千年,其背后一定有強大的思想作為支撐?!兜鲁浞分腥绻恳粋€人都徒有其表,其效果還不如去蠟像館給人的印象更為深刻,正是因為其人物的內(nèi)在張力,而讓我們窺一斑而知全豹。
(一)萬物齊一的精神自由
關于什么是“美”的問題上,以善為美在早期文明中就受到廣泛認可,因而在人物塑造方面,美就等同于善,惡就等同于丑,傾向于將人物的特點放大化呈現(xiàn)。而莊子看待萬物,則是基于“物性平等”的立場,肯定不同事物的不同樣態(tài)、特性,尊重萬事萬物各自的屬性與相互間的差異。莊子把“丑”看成順應自然的東西,甚至將它視為“天地之大美”,將“丑”與“美”放在同等的位置來看待[5],“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2]。莊子打破美丑之間的絕對對立,將“美”與“丑”作為平等的范疇進行兼審,故在選擇人物時可以做到不拘泥于達官貴族、市井小民,而轉向大家都忽略、甚至是不屑于描繪的一類人物——殘疾人。
在《德充符》中,集中展現(xiàn)了莊子萬物齊一的自由精神,他并不因這六個人身體上的丑陋殘缺,而將其排斥在外,反之,莊子以“道”作為最高的美,賦予他們超越形體的“德有所長形有所忘”之美。正如“道”之博大精深,莊子將“美”和“丑”引向無限的精神空間,為人類展現(xiàn)了一個無劃分、無界限的空前融合境界,這種萬物齊一的自由,可以打開封閉的心靈,實現(xiàn)由局限向無限的提升。
(二)沖破傳統(tǒng)的反叛審丑
莊子既是一位清醒的宇宙旁觀者,也是一位無情的社會批判者。其思想之深刻,批判之徹底,是后人難以企及的。從審丑的角度來講,他的反叛性在于敢于沖破世俗評判美丑的標準,把“丑”升華到“道”的境界并化“丑”為美。[5]
丑怪為表,性靈是里。莊子在《德充符》中塑造了一系列異于傳統(tǒng)的殘疾人形象,這些人簡直比“桃谷六仙”、“江南七怪”、“西山一窟鬼”還要另類,但就是這樣的一個群體形象,他們每個人卻都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靈性,他們的個人魅力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外在的丑怪表象。
莊子塑造的這六個丑怪形象顛覆的不僅僅是大眾審美,更是當時既有的價值體系。在那個戰(zhàn)亂紛飛的時代,很多人都想一戰(zhàn)成名,利益成為行事的最高出發(fā)點,莊子曾經(jīng)做過漆園吏,他對這種實用主義功利觀有著深刻的領會,這種觀念將人之于物的主體地位變成物受制于人、人羈絆于物的兩相牽制,彼此糾結痛苦,不得解脫。精銳的部隊是戰(zhàn)爭勝利的有效保障之一,對強者的崇拜和向往,就使得弱者處于一個無限低微的地位,在《德充符》中,莊子有意要消解這種實用主義功利觀,打破支配世俗“重形”、“全形”的形軀意識,對“子產(chǎn)曰:‘子既若是矣,猶與堯爭善。計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2]和“仲尼曰:‘子不謹,前既犯患若是矣。雖今來,何及矣!” [2]進行有力地批駁,這是一種正確價值觀的樹立,是一種對于人類終極關懷覺醒的呼喚。
參考文獻:
[1]李玉菡,《莊子論畸人之德——對<莊子·德充符>人物身體特征的把度》[J].人文天下,2017.
[2]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M].中華書局,1983.
[3]潘小玉,《莊子筆下的畸人形象探析——以<德充符>為中心》[J].湖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
[4]孫雪霞,《審丑近乎勇》[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5]王文靜,《莊子審丑思想研究》[D].溫州大學碩士論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