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虞城縣人民醫(yī)院神內科,河南 虞城 476300
腦梗死是因腦部血液供血異常,缺血缺氧而造成的局部腦組織缺血性異常,促使神經(jīng)功能受損。其病情復雜易反復發(fā)作,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影響其生活質量[1]。臨床常采用阿司匹林治療,因病程長該藥對于遠期預后效果不佳,且有較大的不良反應。補陽還五湯是用于治療氣虛血瘀型腦梗死的經(jīng)典藥劑,可有效活血化瘀,預防血栓,對改善神經(jīng)功能有益[2]。筆者旨在觀察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阿司匹林治療氣虛血瘀型康復期腦梗死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及自理能力恢復的臨床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治療的康復期腦梗死患者100例,根據(jù)用藥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54~72歲,平均(62.45±6.74)歲。觀察組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53~74歲,平均(63.58±6.4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yī)診斷標準:根據(jù)《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3]進行診斷,發(fā)病時表現(xiàn)為頭痛或嘔吐癥狀,發(fā)病1~2 d內存在輕度障礙;經(jīng)頭部CT或頭顱MRI檢查確診為腦梗死。②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診斷標準,確診為氣虛血瘀證。主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蹇澀;次癥:氣短乏力、面色晄白、舌質暗淡,舌苔有齒痕或白膩。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入選患者均符合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且屬于中醫(yī)氣虛血瘀證。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30分。②排除標準: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腦血管畸形、合并心肝腎等嚴重疾病,惡性腫瘤;由冠心病、風濕性心瓣膜病等其他心臟病引發(fā)的腦腦梗死。
1.4 方法 對照組口服阿司匹林(吉林省銀河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6661),100 mg/次,1次/d,同時調節(jié)患者血脂水平和抗血小板凝聚情況,并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和康復訓練。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補陽還五湯,基礎方:黃芪60 g,當歸15 g,赤芍15 g,川芎10 g,桃仁10 g,紅花10 g,地龍10 g;痰熱者黃芪加10 g,竹茹10 g;偏寒者加附子10 g;脾虛者加黨參30 g,白術15 g;頭暈目眩者加天麻10 g,珍珠母10 g。以上藥物每日1劑加水8~10倍,浸泡0.5 h,煎煮2次,45 min/次 ,早晚2次分服。兩組均持續(xù)用藥2周。
1.5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觀察比較兩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與自理能力改善情況。①神經(jīng)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5]評估患者治療2周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評分項目主要包括意識、凝視、視野、面癱、上肢運動、下肢運動、語言、感覺、共濟失調、構音障礙等,其中意識包括意識水平、意識水平指令與提問??偡止灿?2分,分值與神經(jīng)功能缺損狀況成反比。②自理能力:根據(jù)日常生活能力量表[6]評估患者自理能力,包括兩大項目,其一軀體生活自理內容,包括穿衣、梳洗、進食、行走、洗澡、如廁;其二為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如購物、做家務、備餐、使用交通工具等??偡种?00分,生活自理為100分、基本自理>60分、生活需協(xié)助40~60分、生活需很大協(xié)助20~40分、生活完全依賴<20分。③療效判定:治愈:患者活動能力基本恢復正常,NIHSS評分減少90%以上;顯效:患者活動能力提高50%以上,NIHSS評分減少46%以上,但不足90%;有效:患者活動能力改善低于50%,NIHSS評分減少18%以上,低于46%;無效:患者活動能力基本未改善,NIHSS 評分減少18%以內。
2.1 兩組神經(jīng)功能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前神經(jīng)功能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NIHSS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自理能力比較 兩組治療前自理能力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ADL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對比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DL評分對比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 對照組腹瀉2例(4.00%),觀察組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腦梗死恢復期集中在疾病發(fā)作的半個月至6個月,在此期間的康復效果直接影響著患者的預后。傳統(tǒng)用于治療康復期的西藥,通過降壓、平衡血循環(huán)和調節(jié)血脂等方法,藥效緩慢且遠期效果欠佳;對于氣虛瘀血的腦中風患者,給予可有效活血化瘀的補陽還五湯,效果顯著[7]。
本研究結果顯示,給予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阿司匹林治療后,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得到改善,并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說明采用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阿司匹林治療,可有效促使血流通暢,調節(jié)血循環(huán),以促進患者神經(jīng)功能恢復,并提高患者的活動、自理能力,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關鍵在于益氣、活血及通絡,補陽還五湯中黃芪為君藥,味辛、性微溫、歸心肝脾三經(jīng),生用可補元氣之虛,行氣旺血行之效,并可改善動脈粥樣硬化,同時保護血管受損;當歸乃臣藥,可活血祛瘀且不傷正;川芎、赤芍、桃仁、紅花為佐藥,可協(xié)助當歸發(fā)揮活血化瘀通絡之效;赤芍味苦性微寒、入肝經(jīng),可祛瘀止痛、清熱涼血;現(xiàn)代藥學作用為改善粥樣硬化,降血脂;川芎味辛性溫,屬肝、膽心包經(jīng),其功效在于祛風止痛、活血行氣;桃仁味苦、性平,歸心、肝、大腸經(jīng)可祛瘀活血、潤便通暢,同時兼具止咳平喘之效。赤芍、川芎等輔藥可通過與當歸協(xié)同作用,有效活血化瘀通絡,地龍亦為佐藥,善走,可周行全身,發(fā)揮藥效[8]。上述中藥調和使用,配伍嚴謹,可兼顧氣血,標本兼治,起到有效補氣、活血化瘀之效。
綜上所述,采用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阿司匹林治療,可有效避免生成血栓,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受損情況,提高患者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