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鑫
摘? 要:傳統(tǒng)語法由于太過強調形式與句法,而導致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語義的重要性,對動詞的分類離不開句法的形式層面。法國語言學家 Lucien? Tesniere從功能主義的語法觀出發(fā),提出了依存語法(Dependency grammar),后經(jīng)發(fā)展成配價語法,為我們更好的分析動詞的使用規(guī)則,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母語思維的干擾,同時也對英語動詞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益處。
關鍵詞:配價語法;英語動詞
[中圖分類號]:H3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4--01
一、配價語法概述
1.配價語法的起源
配價中的“價”(valency)是將化學中化合價這一概念引入到語法研究當中,從而達到描述謂詞與主目之間的關系,1970年德國語言學家赫林格(Heringer)發(fā)表了第一部采用依存語法的原則來描寫德語語法的《德語句法理論》。(Theorieder Deutschen Syntax)傳統(tǒng)句法學旨在研究句子的結構,而句子本身就是一個有組織的整體,他的構成成分不僅僅是表面上所看到的一個個詞,詞與詞之間的“關聯(lián)(conexion)”更為重要,相當于化學中的“化合”現(xiàn)象,從而達到構建起了詞與詞之間的“從屬關系”的目的。
2.行動元與狀態(tài)元
動詞是句子的中心,它支配者其他成分。名詞詞組形成“行動元”(actant),副詞詞組形成“狀態(tài)元”(circonstants)。行動元是某種名稱或某種方式的是或物,它可以通過既簡單的方式來參與到其中的過程,行動元的數(shù)目理論要求不得超過三個,可以包括,主語、賓語1、賓語2。如:Mike bought Susan a cat.(麥克給蘇珊買了一只貓)
從理論上說,狀態(tài)元的數(shù)目是不受限制的,即其數(shù)目可以是無限的,如:In the morning, the police were chasing the criminals car, but he failed…(早晨警察正在追捕犯罪嫌疑人的車,但是他失敗了……)其中,chase,in the morning, the criminals car 等,都是狀態(tài)元。不同行動元的數(shù)目決定了動詞的“價”(valence)的數(shù)目。如果一個完整的英語句子中沒有行為元則是零價動詞(zero-valent verb);若是有一個行為元則是單價動詞(mono-valent verb);若是有兩個行為元,則是雙價動詞(divalent verb);若是有三個行動元,則為三價動詞(trivalent verb)。例如:
(1)It rained.(zero-valent verb)
(2)Its snowing.(zero-valent verb)
(3)The phone rings.(mono-valent verb)
(4)He likes this book.(mono-valent verb)
(5)He got a car.(divalent verb)
(6)The police were chasing the criminals car.(divalent verb)
(7)Mike gave Susan a watch.(trivalent verb)
(8)Bob teaches him French.(trivalent verb)
二、據(jù)配價語法分析英語動詞
1.邏輯配價
在利用句法組合句子的過程中,詞匯的意義決定了如何配價,以及詞匯如何來聯(lián)結,邏輯配價基于客觀世界,傳遞客觀義且不會因地域差別或是種族不同而不同。如,全世界都公知,結婚是一男一女結婚,但是也會存在不同。在漢語中,“張三來自中國”,不需要介詞;而在英語中“Mike comes from America”,必須使用介詞。
2.句法配價
邏輯配價在具體語言中的表現(xiàn)形式即為句法配價。例如:“give(給)”這個動詞的邏輯配價位三價:給予者、被給予者、所給予的內(nèi)容。在同一種語言中,具有相同語義的動詞,其邏輯配價雖然相同,但一般來說,句法配價都會存在不同之處。例如,buy和give都可以表示“給”,邏輯配價是沒有差別的,都是二價動詞,但是buy要與介詞for同構成介詞短語表示,而give則不需要。
(1)Mary bought a book for me.
(2)Mary gives me a book.
這兩句都可以表示瑪麗給了我一本書。
3.語義配價
語義配價是指在句子當中充當補語的詞語在語義方面是否與動詞的語義相沖突,當然在不同語言中會有不同的特點。例如,在漢語中我們你可以說“喝湯”,但在英語中則不能說 “drink soup”而應該說成 “eat soup”.這種不同在不同語言中的不同語義配價整體現(xiàn)著語義配價的差異性。
三、結語
對于動詞的分類還不夠細致,最為簡單的則是把動詞分為及物動詞與不及物動詞,看似簡單,實則在學習動詞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小的困難,尤其對于初高中學生而言,配價語法在幫助二語學習者辨識動詞的使用規(guī)則方面確有幫助,可以在英語教學中發(fā)揮更好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瞿云華;徐金秀;王笑盈.句法語義基本對應的英漢動詞分類體系研究. 外語學刊,2016年第2期.
[2]周統(tǒng)權.從邏輯配價看語言中的“零價動詞”.外語研究,2006年第一期.
[3]沈家煊.句式和配價.《中國語文》2000年第4期.
[4]郅友昌, 劉萬義.配價語法與配價語義補償[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