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清雄
摘 要: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輸入是基礎,以讀促寫是目標,教師通過讀寫結合“思維活動”課堂教學有效的設計,指導學生內化文本主題思想,靈活運用英語語言綜合技能,不斷地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寫能力,提高英語語言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英語;讀寫結合;課堂設計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閱讀輸入和寫作產出密不可分。閱讀為寫作注入了大量的資源與素材,寫作是閱讀成效的體現,更是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又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和開闊學生的視野。故教師施以有效的閱讀輸入,學生在寫作輸出中才能更加順暢,正確把握好閱讀與寫作的關系,提升讀寫結合課的成效。
一、初中英語讀寫結合課堂教學的意義分析
第一,學生進行英語寫作的根本就是閱讀面和素材的積累,學生輸入英語文本資料,掌握大量素材資源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進行創(chuàng)生性的輸出寫作,從而對前期的閱讀輸入產生自己獨創(chuàng)性深層次的理解,閱讀能力也相應水漲船高。
第二,解讀文本語料,理清作者寫作思路,理順文本脈絡,加深學生對英語語料的理解,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意圖,同時在分析作者的寫作語料中,內化素材,并移植到自己的寫作中,提高創(chuàng)生性寫作能力。
第三,讀寫結合作為一種有效的英語教學方法,多數還處于課堂教學的摸索研究階段,廣大英語教師、教研人員和教學專家孜孜以求,不斷地探索,以期能找到大幅度提高學生英語讀寫水平的方法,從而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二、初中英語讀寫結合課堂教學的現狀解剖
(一)讀寫問題情境設計游離于寫作任務之外
讀寫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未能為學生后續(xù)寫作任務的輸出架設好橋梁和紐帶,兩者無法有效地對接,學生寫作需要的詞匯、語句、結構以及思想觀點,在閱讀過程中如果學生沒有積累、運用和領會,教師也很少當堂為學生創(chuàng)造運用語篇關鍵詞句的機會,而是草草羅列一大堆知識點,那么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就根本不會用;另外寫作任務設計欠合理,寫作話題游離于閱讀篇章之外,寫作任務缺乏與語篇的緊密聯(lián)系,學生無從下手。
(二)讀輸入與寫產出缺乏相關性
在英語讀寫結合教學中,閱讀屬于輸入環(huán)節(jié),寫作屬于輸出環(huán)節(jié),輸入與輸出兩者之間必須要有效對接,主題要有一致性。學生在完成語篇閱讀和分析結構以后,輸出環(huán)節(jié)要與閱讀主題有相關性,內化文本語言,深刻理解文章主題,這樣學生的讀后輸出才有成效。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在寫作中所用的語言、結構以及句型還是之前所學的知識,與本堂課的知識缺乏關聯(lián),導致學生學得不扎實,不懂得用,也就無法再有效產出。
三、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思維活動”課堂教學的策略探析
初中英語教師設計讀寫結合“思維活動”課堂時,要根據學生的實情,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科特點對讀寫目標進行設定,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度,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學生充分掌握閱讀方法,從而更好地提取閱讀內容當中的詞匯、語法等內容,給后續(xù)的寫作提供更多的素材。
(一)精確設定讀寫結合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定直接影響教學過程,其不僅能有效體現教師的教學理念,還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Topic2 Im excited about the things that will be discovered in the future”這篇文章主要講解的知識是相關于火星的,教師設定以下教學目標:(1)學生在對課文閱讀的過程中,找到與火星相關的知識,如gravity,diameter等,然后制作相關的思維導圖。(2)在完成閱讀以后,學生可以利用文中的單詞以及語句將整篇課文的大意講述出來。(3)根據所制定的思維導圖,寫一篇小短文,短文內容要涉及地球。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的時候充分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求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改寫或者續(xù)寫本篇課文,從而有效實現讀寫結合。
(二)精確設計讀寫結合教學程序
第一步 讀前預測。教師播放一個有關于太陽系的小視頻,然后讓學生根據該視頻對本節(jié)課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讀前預測。目的是為了激發(fā)學生腦海中有關于太陽系的知識儲備,從而使學生產生更加濃厚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做好學前準備。
第二步 讀中活動。(1)略讀。學生對課文大體快讀完成閱讀,明白該篇文章的整體結構。教師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要先提問:What is the video about?教師要告訴學生文章的主題,并了解文章體裁。同時教師還要將思維導圖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通過略讀,分析出該篇文章的文本結構,然后在將思維導圖補充完整。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將思維導圖填充完整,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水平,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快速理清文章思路。(2)精讀。教師精心制作思維導圖,引導學生了解文本脈絡結構,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推敲能力、細節(jié)發(fā)現能力,讓學生充分掌握本課所學的句型與短語,這樣給后續(xù)的寫作奠定良好基礎。
第三步 讀后表達。學生通過對文本結構清晰地了解,為后續(xù)的口語表達以及寫作提供較多幫助。教師既可以通過提供的關鍵詞和圖片,也可通過思維導圖將課文完整呈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通過這兩種支架將課文復述出來。該環(huán)節(jié)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
(三)有效落實讀寫結合教學表達任務
學生在閱讀課文以后,對后續(xù)的寫作要有條理清晰的框架與思路,還要有充足的詞匯、短語以及句型等素材,這樣寫作就更加簡單了。教師可以對下列寫作活動進行設計:
任務一,What information do you get from the web, group it up, and list the tables;
任務二,In conjunction with the table, write down the contents of the earth;
任務三,Share these articles within the group.
學生在進行寫作之前,要將事先準備的與地球有關的知識進行梳理,做好寫作前期的準備工作。在指導寫作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走入學生,幫助學生使用所學相關詞匯、短語以及句型。之后,教師集中學生交流展示。
總而言之,讀寫整合與思維密切相關,語言使用要借助思維,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時,要根據學生實情,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科特點,循序漸進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寫作思維訓練,積累寫作資源和素材,培養(yǎng)寫作思維,推進學生讀寫教學指導,提高寫作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薛梅.巧用心智圖法 綻放思維之花:談Mind Mapping在初中英語讀寫課中的嘗試[J].基礎教育論壇,2014(5):35-36.
[2]袁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模式初探[J].英語教師,2015,15(10):50-52.
[3]張琴.試論初中英語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教學模式[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7(10).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