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5月23日在其官網(wǎng)公布了《關于2019年擬批準設置高等學校的公示》,公示名單涉及11所高校,有4所高校由“學院”更名為“大學”,4所高校由“獨立學院”轉(zhuǎn)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學校。進入新世紀之后,中國的高校突然興起了一陣“改名熱”,許多高校似乎覺得,如果不取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新校名,實在不足以襯托出本校勵精圖治的雄心壯志。
(5月25日 澎湃新聞)
@洞口縣第七中學謝建中 將一些??茖W校更名為本科學院,將一些本科學院更名為綜合大學的做法,如果是學校的辦學定位、層次調(diào)整需要更名,我們無可厚非。然而,不排除部分更名高校存在名不副實的情況,其中,最關鍵的是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跟不上。這種“換湯不換藥”的更名對于人才培養(yǎng)毫無作用,也沒有任何意義。所以,更名的關鍵不單純是校名的“高大上”,而是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也要“高大上”。
@武岡市泉塘中學林日新 國際上的一些知名高校,如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等,雖然沒有改名成大學,也沒有妨礙它們成為世界一流學府。所謂“大學”者,不是有大樓,而是有大師。對于大學來說,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學術(shù),形成濃厚的學習氣氛,才是最理想的高校氛圍。高校與其在更名上絞盡腦汁,還不如將更多的精力放到練好“內(nèi)功”上去。
@婁底市婁星區(qū)杉山中學賀海平 高校改名不能只圖面子的靚麗,更應注重里子的真材實料。筆者以為,教師隊伍的素質(zhì)才是高校教學質(zhì)量的生命線,是學校的“內(nèi)功”,也決定了學生學業(yè)水平的高低。練“內(nèi)功”,需要下苦功夫,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時間的積淀。如忽略“內(nèi)功”,而只注重強調(diào)外在的面子,即使是招來了高分學生,四年后,未必能出合格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