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興林 徐夢
[摘 要] 清末女詞人許德蘋有《和漱玉詞》一卷,系唱和李清照《漱玉詞》而成。她的創(chuàng)作主要緣于孤苦無依的情感寄托、丈夫與前輩文人的鼓勵及與李清照的隔空相通;她所參考的詞集版本眾多,其數(shù)量高達(dá)54首;其創(chuàng)作特色體現(xiàn)為嚴(yán)格和韻、用語清新自然、造語新巧及擅用典故;詞中的情感主要表現(xiàn)為怡然自得、傷春悲秋、閨中懷人與百無聊賴。
[關(guān)鍵詞] 許德蘋;李清照;《和漱玉詞》;文學(xué)接受
[中圖分類號]I206.2[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
清代是女性文學(xué)極為繁榮的時期,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中云:“清代婦人之集,超軼前代,數(shù)逾三千。”[1]5 數(shù)量眾多的女性作家及作品豐富了文壇的面貌,也給研究帶來了極大的難度,研究者往往更關(guān)注一些著名詞人,許德蘋及其詞集《和漱玉詞》則不免受到冷落。梁乙真的《清代婦女生活文學(xué)史》中列舉女性作家三百余人,各種身份的女子無所不包,卻絲毫未曾提及許德蘋;譚正璧的《女性詞話》論及從北宋至清末女詞人五十六人,同樣忽略了許德蘋;蘇者聰《中國歷代婦女作品選》選取清代作品一百五十二篇,但并無許德蘋的任何作品;鄧紅梅的《女性詞史》為唐五代至近代的女詞人立傳,涉及女詞人眾多,卻也遺忘了許德蘋。再如徐培均在《李清照集箋注》中談及清人喜愛唱和《漱玉詞》,卻只看到了王士禛所和十六首及彭孫遹所和的五首,竟忽視了唱和《漱玉詞》達(dá)五十四首之多的許德蘋?,F(xiàn)今學(xué)界并無對許德蘋的專題研究,偶爾論及則所占篇幅極小,涉及《和漱玉詞》的更少,張宏生的《經(jīng)典確立與創(chuàng)作建構(gòu)——明清女詞人與李清照》對許德蘋及其《和漱玉詞》《澗南詞》稍作論述;駱新泉在《苦樂如斯各自知——清代側(cè)室涉夫詩詞解讀》中提到許德蘋的部分詞作;張晶的碩士論文《清代女性七夕詩詞研究》提及許德蘋的《行香子·七夕》一闕唱和了李清照的《行香子·草際鳴蛩》;于師號、張昳麗《晚清傳奇林中的一朵奇葩——宣鼎〈返魂香〉由來及藝術(shù)探微》僅提到朱和義曾為許香濱(德蘋字香濱)作《返魂香》;高峰在《明清女性詞人的易安情結(jié)》中提到了許德蘋《和漱玉詞》及其中詞作《聲聲慢·重重覓覓》,但并無進(jìn)一步論述,且將其名字誤寫作“許德蘋”。學(xué)界對許德蘋的忽視,殊為可惜?!逗褪裨~》意義非凡,研究和作,既可了解作品自身的特色,也有利于加強(qiáng)對原作的理解,對詞學(xué)乃至詞史的研究都有著積極意義。因此,筆者試圖通過研究許德蘋《和漱玉詞》的創(chuàng)作緣由、所據(jù)版本及創(chuàng)作特色來探究她對李清照的接受,一則為許德蘋正名,另則揭示李清照在清代的影響力。
一、許德蘋其人其事其作
許德蘋字香濱,號采白仙子,生于道光六年(1826),卒于咸豐十一年(1861)年。本為揚(yáng)州鄭氏女,六歲時父母雙亡,為寡居的姨母收養(yǎng),遷居吳縣(今蘇州),改姓許氏。十三歲時姨母亦亡,被養(yǎng)兄賣入勾欄。咸豐二年(1851)經(jīng)人介紹與喪妻的么鳳詞人朱和義相識相知,次年嫁與和義為妾。據(jù)朱和義的《欽旌烈姬許香濱事述》記載,許德蘋在淪落風(fēng)塵之時痛苦萬分,屢次尋死而不得,雖得同伴寬解卻始終不能釋懷,深以為恨。其文才非凡,“深通文翰,尤愛樂詞”[2]2 ,有詞《和漱玉詞》《澗南詞》。
咸豐十一年(1861),太平軍攻入蘇州,德蘋因英勇反抗而香消玉殞,其事跡被簡略記入《蘇州府志》中的《列女傳》。對此,朱和義的《欽旌烈姬許香濱事述》中有更詳細(xì)的敘述:
寇來遍搜,及至姬,劫物不與,污身不就。姬指而辱罵之曰:“汝等欲奪民財,欲污民婦,欲火民居,此真賊耳!賊則吾何懼焉!”寇以刀背擊其后頸。姬曰:“吾雖婦人,豈畏死耶!”仍指賊辱罵不已??軘仄溆沂?,姬以左手就地拾石擊之,中寇面,罵益厲??芘唐浜恚L叫一聲,撲地而死。[2]1-2
她的表現(xiàn)可謂英勇異常。因而朱和義感慨道:“以姬一婦人耳,敢與寇斗,義膽俠腸,不亦勇哉。吾山男子而皆若是,能使寇入吾境乎?”[2]2 從許德蘋之前的人生經(jīng)歷來看,她的這種剛烈的性格是貫穿始終的?;蛟S我們可以做一推斷,正因有淪落青樓的經(jīng)歷,她才對“受辱”一事異常敏感而憤怒,因而全力抵抗,不惜赴死。根據(jù)清人的價值觀,和她去世后得到的偏于道德評價的哀辭來看,這并非毫無根據(jù)。當(dāng)時甚而有這樣的聲音:“堅心比玉身如玉,愧煞當(dāng)年李易安?!盵3]27 吳縣(今蘇州)石渠認(rèn)為許德蘋捍衛(wèi)貞潔而死,會讓曾經(jīng)再嫁的李清照羞愧不已。但在今人看來,這實(shí)在并非一種榮耀,而是不幸。
許德蘋的《和漱玉詞》初刊于咸豐九年(1859),其時她三十四歲。其中唱和李清照《漱玉詞》達(dá)五十四首,數(shù)量超于當(dāng)代學(xué)界判定可信的易安詞。之所以有如許大的和詞體量,想必她搜集了當(dāng)時市面上的眾多《漱玉詞》版本,未加辨別(這個問題將在后面展開討論)。除此以外,她還創(chuàng)作了百余首詞,但在太平天國戰(zhàn)亂中大量遺失,朱和義將殘存者共二十三闋匯集,名《澗南詞》。因戰(zhàn)亂中《和漱玉詞》的雕版亦遺失,于是同治二年(1863),朱和義將《和漱玉詞》《澗南詞》合為一書予以出版。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有“許德蘋和漱玉詞”條目,提到“閨秀許德蘋《和漱玉詞》全帙”[4]460 ,說明他是見過《和漱玉詞》的。光緒二十二年(1896),徐乃昌刊行《小檀欒室匯刻閨秀詞》,共十集一百種一百卷,將許德蘋收錄于第八卷,書中簡要介紹其生平并收錄《和漱玉詞》與《澗南詞》。
二、《和漱玉詞》的創(chuàng)作緣由
許德蘋的《和漱玉詞》中有詞五十四首,這在和詞中實(shí)非常見。據(jù)筆者探析,其詞創(chuàng)作緣由如下。
(一)孤苦無依的情感寄托
許德蘋讀書作詞甚早,根據(jù)馮桂芬的《許烈姬傳》,在她六歲被收養(yǎng)后,姨母“篤愛之,家貧猶令入塾讀書,性慧,遂能詩詞”[5]1 。在姨母亦養(yǎng)母去世后,她被養(yǎng)兄賣入青樓,當(dāng)時年僅十三歲,屢次求死不得后只能“日事吟詠以見其志”[5]1 。朱和義在咸豐二年(1852)即許德蘋二十六歲時,聽聞她通曉文翰并喜愛作詞,也正說明德蘋在青樓時有過不少的創(chuàng)作?!稓J旌烈姬許香濱事述》提到此時凄苦非常的她有《無題》十絕句及《玉樓春·夏情》,以“繡鞵踏遍天涯路,誰是知音話短長”“蒹葭深處有伊人,真?zhèn)€曲終人不見”[2]2 訴說知音難覓、漂泊無依的痛苦。
根據(jù)《澗南詞》亦可知許德蘋在青樓中時有創(chuàng)作?!兜麘倩āば〗偌t羊期已滿》小序云:“癸丑春日將歸洞庭,閨中諸姊妹投贈詩詞以為祖餞之意,予亦悲感交集,譜此以別?!盵6]2 這是咸豐三年(1853)許德蘋將嫁往朱和義所居地洞庭東山(今蘇州吳中)之前,與青樓中眾姐妹道別而作。張良嬋回以《惜分飛·送香濱妹于歸洞庭》,其中有句云:“洞庭波撼相思路?!盵7]2 情意極為深厚。良嬋字月娟,許德蘋的《芭蕉雨·與張月娟姊雨窗夜話》寫及與她的交往,表達(dá)了人生無常之感。另有居一林《如夢令·送許香濱歸洞庭詞閨友贈言》、劉問陶《長相思》等詞,一林字桂卿、問陶字菊友,雖然生平不詳,但很明顯她們是在德蘋尋死不得時勸她“自寬懷抱”[2]2 ,又在文學(xué)上給她慰藉的姐妹們,這些處于社會底層的女子互相取暖,彼此依傍鼓勵。歸安(今湖州)人李煊曾于癸未(1883)作《南澗行為許烈姬賦》,在序中言許德蘋:“投繯,遇救,得不死。閉門獨(dú)居,鴇母亦不之強(qiáng)?!盵8]3581 今人不必回避她的困境,這并非她本人的羞恥,而是社會問題,她的遭遇是眾多不幸女子人生的縮影。
對此一時段的她而言,寫作詩詞是一種精神寄托。她的《和漱玉詞》即從這個時期開始創(chuàng)作。朱和義的《〈和漱玉詞〉跋》有如下記載:
其初歸時,余檢其奩篋中,片紙零星,皆隨手所作詩詞稿也。錄出質(zhì)諸戈丈順卿,大加獎賞,并囑以《和漱玉詞》另錄一冊。他日遍和之,以效方、楊、陳之和清真,張三聘之和石湖也。易安雖屬巾幗,不讓須眉。在宋亦稱一代詞宗,卻未有全和其詞者。今以閨中人和閨中詞,亦補(bǔ)前人之所未有。[9]16
由此可知,許德蘋在婚前已開始唱和《漱玉詞》,但未能成集,她在婚后受到了極大的鼓勵而繼續(xù)創(chuàng)作。這本出版于她三十四歲的詞集,創(chuàng)作時間竟長達(dá)十余年。
(二)丈夫與前輩文人的鼓勵
許德蘋與朱和義的感情,可用董小宛之于冒辟疆“非余之愛妾,乃余之靜友也”[10]615 (《亡妾秦淮董小宛哀辭》)來類比。朱和義本人愛好詩詞,熱愛創(chuàng)作,也有鑒賞眼光,因而在婚后也一直鼓勵許德蘋繼續(xù)創(chuàng)作。兩人興趣相同、琴瑟相鳴之況,可見宋志沂為初版《和漱玉詞》所作的序言:
子鶴居吳之東洞庭山,彈詞處曰萬竹樓,插架皆宋元詞集。暇則攜女士龡簫按拍,笑歌其中。饑吞山翠,渴飲湖淥,無論識與不識,群目為神仙中人。主人與女士亦各悠然自得,謂情天中獨(dú)辟清麗之境,不使白石小紅擅美千古,不亦樂哉?[11]2
朱和義還曾將許德蘋的詞作給當(dāng)時頗具盛名的詩人、畫家兼學(xué)者戈載、姚椿、韋光黻等人評鑒,他們都作出了極高的評價,這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肯定,給了德蘋極大的鼓舞。戈載極力建議她將《漱玉詞》全部唱和一遍,出版《和漱玉詞》,甚至在病重時仍記掛此事,留下“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9]16 的評語。值得一提的是,戈載曾提出《和漱玉詞》是“以閨中人和閨中詞”。他看到了許德蘋唱和李清照詞的獨(dú)特之處,雖然僅以“閨中人”一詞概括過于簡單輕漫,但這一捕捉既符合實(shí)情又十分敏銳,她們同樣以女性身份書寫女性自己的生活體驗(yàn),對自身的閨中生活進(jìn)行提煉與虛構(gòu)。這使得她們的詞作顯得真實(shí)自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達(dá)到了精神的交通。
(三)與李清照的相通及趨步其創(chuàng)作追求
李清照雖在生前已獲盛名,但在宋代主要是被看作女性詞家中的佼佼者,直到明清之際才被視作一流的詞家,有時甚至被認(rèn)為比兩宋的男性作家更為出色。明清人對李清照的喜愛之情,不僅體現(xiàn)在詩詞評論中,更體現(xiàn)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到了清代,唱和《漱玉詞》的詞作層出不窮,也許可以說這成為了一種風(fēng)尚,正如徐培均在《李清照集箋注》里所指出的:
因?yàn)樵獙懙煤?,韻味?yōu)美,感情深永,打動了后人,所以才有人依韻酬和??少F的是后人和《漱玉詞》的,既不同于結(jié)社酬唱,也不同于友朋之間的應(yīng)答;而是因?yàn)槔钋逭赵~別饒風(fēng)味,引起后人的關(guān)注與共鳴。[12]3
尤其對女性詞人來說,李清照無疑是她們心中的一面旗幟,她達(dá)到了女性詞人所能達(dá)到的最高成就,并擁有了與之相匹配的文壇地位。她們不僅從她身上得到了來自偶像的力量,而且同為女性,也更能理解和認(rèn)同她的詞作,著名女詞人如張?英、顧太清等人均有唱和《漱玉詞》的作品。
許德蘋自然也是這樣一位推崇李清照又能隔空與她情感交通的女性詞人。她聰慧有才識,有著敏感的情思,又與李清照一樣有一位志趣相投的丈夫。張宏生在《經(jīng)典確立與創(chuàng)作建構(gòu)——明清女詞人與李清照》中認(rèn)為,許德蘋的《唐多令·鴻雁一聲秋》書寫了對戰(zhàn)亂的感受,與李清照晚年的情懷亦是相通的。不過,正如鄧紅梅《女性詞史》中所言:“雖然時代在滄桑巨變中,但這巨變的影響沒有直接加于女性本身,使之罹殺伐慘禍或擺脫不了這變化帶來的精神壓力,被深閨制度所規(guī)定的女性,比較缺少對于將她排斥在外的時代生活中具體社會問題的關(guān)注?!盵13]489 許德蘋涉及感嘆戰(zhàn)亂的作品僅《南澗詞》中的《唐多令》一首,大部分詞作仍只是吟詠閨中生活,她后來喪身戰(zhàn)禍,也再也沒有機(jī)會寫戰(zhàn)后的感受了,這使她的詞作在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上難以與李清照媲美。
另外,不得不提到許德蘋的創(chuàng)作觀。許德蘋極喜歡作和詞,據(jù)朱和義描述:“余姬香濱性耽翰墨,喜作詩詞,尤喜和韻。謂藉此反可推敲,冀其因難見巧?!盵9]16 她的和詞《孤雁兒·仙人破臘沖寒起》的小序也同樣證明了這一點(diǎn):
原序云:“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今蘋亦效顰,未知能免俗否。[9]11
她有與古人斗巧爭新的想法,她的慧心巧思也因而顯現(xiàn)。這正是她能直接創(chuàng)作一部《和漱玉詞》,而不只是單純唱和幾首《漱玉詞》的原因。
三、《和漱玉詞》所用版本
許德蘋的《和漱玉詞》中包含作品五十四首,與她認(rèn)為可信的李清照詞成一一對應(yīng)關(guān)系,數(shù)量超過如今學(xué)界判定可信的詞作。不過,許德蘋所確信的一些易安詞已被學(xué)術(shù)界普遍認(rèn)為是他人所作?!独m(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中列《〈和漱玉詞〉〈澗南詞〉一卷提要》,就提到了這個問題:
惟所據(jù)《漱玉詞》,不知何本,五十四闋,亦不足以盡之。業(yè)所和《憶秦娥》一首,通行本《漱玉詞》無之,實(shí)見于《全芳備祖》;《孤雁兒》即《御街行》,惟《梅苑》題《孤雁兒》,和詞從之,則其所據(jù)者,亦堪留意之本也。[14]561
探討這個問題,有助于梳理許德蘋及同時代女性詞人所讀到的《漱玉詞》版本,對厘清李清照的接受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故在此稍作絮叨。
李清照的詞集在宋代時已然出版,據(jù)《宋史·藝文志》記載,當(dāng)時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六卷”[15]211 ;《直齋書錄解題》稱“《漱玉詞》一卷”,旁有小注“別本分五卷”[16]621 ;南宋黃昇的《花庵詞選》則說:“有《漱玉集》三卷。”[17]389 這些著作的刊行皆與李清照生活的年代相近,但說法不一,說明《漱玉詞》可能在南宋經(jīng)過了幾次修訂,故有篇幅不一的情況??上У氖牵谒卧院筮@本詞集逐漸失傳了,后世的人們想要翻閱李清照詞,需要借助各種詞選才能實(shí)現(xiàn),如在李清照在世便已刊行的《樂府雅詞》和《梅苑》,前者存易安詞二十三首,被饒宗頤評價為“最可信”[18]90 。此外,還有南宋時出版的其他總集如《草堂詩余》《陽春白雪》《花庵詞選》《全芳備祖》等。
明清之時,最早的《漱玉詞》輯本是晚明毛晉于崇禎三年(1630)刻印之本,他自稱所用乃洪武三年(1370)抄本,錄詞十七闋,這個版本后來也被收入《四庫全書》。但毛晉的刻本較粗糙,向來不被學(xué)術(shù)界看好:“然其刻書不據(jù)所藏宋元舊本,??币嗖簧蹙瑪?shù)百年來,傳本雖多,不免貽佞宋者之口實(shí)?!盵19]134 他所輯的《漱玉詞》也確實(shí)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問題,這十七首詞中即有現(xiàn)存南宋文獻(xiàn)中沒有收錄的詞作。此后出版的詞選也出現(xiàn)了同樣的狀況,并且詞作數(shù)量不斷增加。
在許德蘋所處的時代,市面上應(yīng)該有多種詞選及《漱玉詞》,既有書商為了投文人所好而出版的,也有文人懷著對前輩詞人的崇敬之情而刻板刊行的集子。比如許德蘋就曾在詞后的小注里描述朱和義曾在常熟的一家書店中買到一本“舊鈔宋詞”[9]13 ,里面補(bǔ)全了《樂府雅詞》中所錄李清照詞《轉(zhuǎn)調(diào)滿庭芳·芳草池塘》所缺的八個字;況周頤則在《蕙風(fēng)詞話》中提到自己所據(jù)舊鈔本所錄此詞缺六字[4]461 。道光二十年(1840),杭州刊行汪玢輯、勞權(quán)手校的《漱玉詞叢鈔》,選詞五十一闋,當(dāng)時許德蘋十五歲;在許德蘋去世后的第二十年即光緒七年(1881),王鵬運(yùn)的四印齋刻《漱玉詞》出版,初錄五十首,后增補(bǔ)至五十八首。清末人文薈萃而屢經(jīng)戰(zhàn)火,今人所見之詞集應(yīng)當(dāng)遠(yuǎn)遠(yuǎn)少于時人所出版的,所以難以判定許德蘋一共見到了哪些詞集并信任了其中的作品,只能判斷她可能看到了當(dāng)時市面上眾多的《漱玉詞》版本,這一推測同她與朱和義所記述的生活相符。
朱和義有在各地搜集購買詞集的習(xí)慣,他曾在《萬竹樓詞自序》中自述:“道光乙酉春,予游學(xué)云間,偶于書肆中得《草堂詩余》一冊。吟詠一周,愛不忍釋。但覺花柳怡情,風(fēng)月遣興,覽物而動,感人甚深。”[20]1154 云間,即上海松江;許德蘋則在詞的小序里說:“夫子在琴川,曾于書肆中獲得舊鈔宋詞一冊?!盵9]13 琴川即常熟;前文已提到的宋志沂《<和漱玉詞>序》里也提及朱和義收藏詞集眾多,家中“插架皆宋元詞集”。
對許德蘋讀到的詞集,我們可依據(jù)文獻(xiàn)稍作判斷。在前文中已提到,《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中提到許德蘋所和《憶秦娥》《孤雁兒》可能出自《全芳備祖》與《梅苑》。據(jù)筆者考證,她的《玉燭新·早梅》所唱和者為《玉燭新·溪源新臘后》(1),這首詞也出自于《梅苑》。此外,《憶秦娥》與《孤雁兒》這兩首詞亦收錄于汪玢輯、勞權(quán)手校的《漱玉詞叢鈔》;許德蘋在和《孤雁兒》時記錄了原序,汪本中也正錄有該序。這本詞集現(xiàn)藏于日本靜嘉堂文庫,但可從徐培均《李清照集箋注》窺得大半面貌,《和漱玉詞》所和之詞五十四首,有四十九首可與《漱玉詞叢鈔》重合。許德蘋與汪玢生活在同一時代,地理位置相近,讀到汪本的可能性不小。此外,據(jù)徐培均《李清照集箋注》,清人沈瑾于道光十年(1830)出版《漱玉詞鈔》,錄詞三十八首,與《漱玉詞叢鈔》有不少重合處,許德蘋也可能看到了這個本子。
另外,許德蘋應(yīng)當(dāng)參照過《林下詞選》,此為清代康熙年間文人周銘所輯女性詞選,收錄自宋至清的女性詞作,錄李清照詞二十三首?!逗褪裨~》前四首所和詞與《林下詞選》所收錄完全一致,且順序相同(2);還有十五首詞可與《林下詞選》一一對應(yīng)(3),只是順序有所變化。
最后,我們可以確信的是,許德蘋讀過收錄李清照詞最為可信的《樂府雅詞》。她所和《訴衷情》有句“一壺清酒,與花共醉,須待人歸”及“更看佳景,更詠新詩,更待它時”[9]4 ,與原詞眾多版本不合,僅《樂府雅詞》、汪本、沈本等作“酒醒熏破,惜春夢遠(yuǎn),又不成歸?!保?)“更挼殘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時”[21]116 。另外一個確鑿的證據(jù)是《滿庭芳·夢繞西湖》的小注:
此闋見于《樂府雅詞》,原缺八字,而過腔之韻,亦無第二韻“唦”字,遍閱韻書,俱無此字。細(xì)擬詞意,是助語詞。近于取字之意。夫子在琴川,曾于書肆中獲得舊鈔宋詞一冊,內(nèi)有此闋,所缺八字俱全,欣然得而和之。[9]13
這一段話向我們透露了許多信息:她有意識地閱讀了不少詞集;她相信她所讀到的每一本詞集都保持了李清照的原貌;她注重和韻,因而讀了許多韻書去搜尋某字;她在唱和原作前花了很多功夫去思考原作的詞意,力求不脫離原意,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四、《和漱玉詞》的創(chuàng)作特色
在分析許德蘋詞的審美特點(diǎn)前,我們應(yīng)當(dāng)先明確一個問題,即在以第一人稱敘事的文學(xué)作品中,敘述者往往不等于作者本人,詞體亦然。世人往往習(xí)慣將女性詞作等同于女性作者的自傳,除了詞常以女性的口吻敘述外,也是因?yàn)槿藗兡J(rèn)接受了正規(guī)古典教育的男性才擁有自我創(chuàng)作的才華,而在針黹家務(wù)之余才能參與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女性只會描寫自己的生活。并且,女性被困于深閨,只有少數(shù)女性作家的少量作品得以流傳,人們便自以為可以借這些作品窺探女性的真實(shí)生活和情感。
在這一點(diǎn)上,當(dāng)代李清照研究已經(jīng)在一定程度上走入了誤區(qū)。李清照的大多數(shù)作品都被認(rèn)為體現(xiàn)了對趙明誠的鐘情,似乎這份鐘情就是她人生的全部,不僅在少女少婦時代是唯一的寄托,甚至讓她的余生都凄慘地活在刻骨相思里,為此部分研究者甚至根據(jù)詞作虛構(gòu)了她的身世,這漸漸使我們對李清照形象產(chǎn)生了一個固有的印象。而真實(shí)的李清照除了擁有一腔深情外也為自己而活,她有著敏銳的時政直覺、卓越的文學(xué)才華及獨(dú)特的創(chuàng)作理念。
許德蘋在唱和李清照詞時往往依照原詞之意,自然不可能字字與自己的生活刻板一致,難免有虛構(gòu)成分。但許德蘋研究已然開始出現(xiàn)陷入這種誤區(qū)的征兆,如駱新泉《苦樂如斯各自知——清代側(cè)室涉夫詩詞解讀》一文,認(rèn)為許德蘋是“傾訴暌違之苦作品最多”的清代側(cè)室之一,提出“許氏婚后多年與丈夫分離,長期空帷的相思體驗(yàn)必然反映在她的詩詞中”。[22] 但朱和義與許德蘋同為蘇州人,并非文中所說的上海人,朱和義本人也未曾說過許德蘋與他長期分居,而云“操持勤慎,侍余九年如一日”[2]3 。駱文中所舉的所謂相思之作《玉樓春·夏情》,據(jù)朱和義本人所言,是許德蘋嫁與他之前的作品:“以是而知落魄之羈,飄零之苦者,久矣。”[2]2-3 另外,駱文僅稱許德蘋著有《和漱玉詞》,所舉詞句卻有三句出自《澗南詞》,此點(diǎn)恐涉不夠嚴(yán)謹(jǐn)之嫌。
我們要小心避免走入過度解讀的誤區(qū),雖然作者的生平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作品中的感情,但我們應(yīng)更注重對文本的深入研究,而不能虛構(gòu)作者身世,臆想其中的感情。打破定式思維,客觀地看待詞人及其詞作,才能使我們走得更遠(yuǎn)、更穩(wěn)健。
(一)嚴(yán)格和韻
清人作詞極其注重用韻,對宋詞之韻進(jìn)行了深入的研究,編有眾多韻書。對許德蘋大加贊賞的戈載就曾于道光元年(1821)刊行《詞林正韻》,被詞家奉為填詞的準(zhǔn)則。雖則有清一代的韻書各具爭議,但這種注重詞韻的風(fēng)尚不免對許德蘋也產(chǎn)生了影響。張晶的碩士論文《清代女性七夕詩詞研究》在論述清代女性作家的七夕詩詞擬作時,提及許德蘋的《行香子·七夕》一闕唱和李清照的《行香子·草際鳴蛩》“在用韻方面的嚴(yán)格……顯而易見”[23] 。事實(shí)上,《和漱玉詞》中的所有作品都是嚴(yán)格和韻而作的,因而雖然她沒有注明自己所和之詞,讀者卻可以依據(jù)韻腳將詞一一對應(yīng),將原作與和詞一同欣賞,如這兩首《菩薩蠻》,前一首為和作,后者為原作:
東風(fēng)暗送春晴早,催開繡谷群花好。猶作拗春寒,怕春容易殘。不知天意是?惱得人心醉。迷迭幾回?zé)?,魂消恨不消。[9]3
風(fēng)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21]13
顯然兩者韻腳完全一致,所詠時節(jié)、風(fēng)物都很相似。所不同者,易安為思鄉(xiāng)而愁思滿懷,唯有借酒忘懷;德蘋之愁因春意未盡放而起,滿足之中實(shí)有缺憾。二詞俱筆觸輕靈,怨意相似而各具懷抱。嚴(yán)格依韻而作,無異于戴著鐐銬跳舞,但正如韋光黻的評語“措辭粲然,如天女散花;和韻自然,似天衣無縫”[24]1 ,但德蘋仿佛不甚用力,舞步輕盈優(yōu)雅。
又如《聲聲慢·秋情》:
重重覓覓,坐坐行行,朝朝暮暮戚戚。萬葉飛黃秋意,早傳消息。還添暗恨幾許,有冷砧、和笳聲急。向耳畔,訴幽情,此味阿誰能識。
蛩地鴻天愁積,冷露濕,籬花幾回攀摘。未雨云沉,竹徑已先覺黑。銀壺更催漏點(diǎn),隔簾聽、隱隱滴滴。獨(dú)自那,擁絮被、眠穩(wěn)不得。[9]13
這一首很明顯是唱和李清照最經(jīng)典的詞作之一《聲聲慢·尋尋覓覓》(5)。根據(jù)丁如明評訂的舒夢蘭《白香詞譜》,《聲聲慢》有平、仄二體,“而李清照所作‘尋尋覓覓’一首,歷來非填詞家所習(xí)用,其中多有以入聲字代平聲字處”,李詞中所用入聲韻腳為:覓、戚、息、急、識、積、摘、黑、滴、得。[25]128 許德蘋此闋竟完全依其韻而作,這是需要一定才力的。許詞營造出一種反復(fù)尋覓、坐立難安、朝暮憂傷之感,最后將原詞中的梧桐細(xì)雨聲換作銀壺滴漏聲,顯示時間流逝、夜長難寐。
不過,許德蘋似乎未能注意到原詞注意運(yùn)用舌齒聲及雙聲疊韻的藝術(shù)特色,譬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21]64 這組被后世廣為推崇的疊字,“尋尋”“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十字均為齒聲字,后八字更是均屬“清”字音紐,這不僅在字面上體現(xiàn)了女主人公凄涼孤寂的處境,更顯示了一種整體性的音樂美;并且“凄凄慘慘戚戚”形成三疊韻、六雙聲(同為“清”紐),即連綿詞。另一組疊字“點(diǎn)點(diǎn)滴滴”,同為“端”字紐,為舌聲字。舌齒聲字“發(fā)音時受阻較多”,“常帶有比較低沉、纖細(xì)的感情色彩,宜于表現(xiàn)凄涼悲傷的情感”。[26]23 許詞所用疊字“重重覓覓,坐坐行行,朝朝暮暮戚戚”“隱隱低低”則分屬不同的聲紐,除了仿效韻腳外也沒有注意運(yùn)用舌齒聲,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二)語言特點(diǎn)
1.用語清新自然
戈載曾以“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評價尚未完成的《和漱玉詞》,這飽含了他的期待,只是稍嫌過譽(yù)。而姚椿的評價則較妥帖:“香濱女史詞以纏綿之思,而出以輕圓之筆。”[24]1 更具體一些的評價可見顧文彬附于重刊《和漱玉詞》《澗南詞》的跋文:“其詞如出水芙蓉,絕去雕飾,天然娟秀。”[6]7 這些評價揭示了許德蘋詞語言運(yùn)用方面的部分特點(diǎn)。
《和漱玉詞》中的許多詞作言語平易,不加雕琢,善用口語,如《如夢令·閨情》:“水面錦鯉幾個?!盵9]1 《點(diǎn)絳唇》:“有雁南飛,只是添離緒。”[9]1 《菩薩蠻》:“欲見個人難,連宵夢也寒?!盵9]3-4 《蝶戀花》:“為憶人人,尋夢天涯遍?!盵9]9 有時甚至以吳語方言入詞,如《蝶戀花》:“笑儂也似春將老。”[9]10 《鳳凰臺上憶吹簫·閨情》:“雙眸遠(yuǎn),漫天飛絮,怎比儂愁?!盵9]12
再如《一剪梅·秋別》:
一陣涼生一片秋,渺渺煙波,輕送扁舟。橫空雁影叫西風(fēng),望斷天涯,更上層樓。
但見行云逐水流,霜葉千林,盡是離愁。計程猶住古余杭,為避潮頭,未過江頭。[9]8
詞的開頭直言“一陣涼生一片秋”,毫無雕琢,之后數(shù)語亦明白如話,勾勒出一幅秋日送別的圖景。
此外,張宏生曾在《經(jīng)典確立與創(chuàng)作建構(gòu)——明清女詞人與李清照》中提到“霜葉千林,盡是離愁”是化用《西廂記》的唱詞而成,他指出,“在清代嚴(yán)厲批評以曲入詞的大環(huán)境中,不僅敢于用,而且用得好,很能見出膽魄”。[27] 這一點(diǎn)不免讓我們想起她所仿效的李清照。
2.造語新巧
《和漱玉詞》中的一些詞經(jīng)過了精心營造,顯得極為新巧,尤其注重擬人手法的使用。如《點(diǎn)絳唇》:“雪肥梅瘦,春色重簾透?!盵9]2 “雪肥梅瘦”雖是仿照李清照的“綠肥紅瘦”而成,也有著自己的創(chuàng)意,雪覆梅花之景如在眼前。再如《南唐浣溪沙》:“墻外一枝嬌欲語,碧桃花?!盵9]5 以“嬌欲語”表現(xiàn)碧桃花的嬌艷與鮮活;《小重山》中用“桃花初點(diǎn)注,臉霞勻”[9]8 描寫初開的桃花。
再如《玉樓春·紅梅》:
東君擊得珊瑚碎,點(diǎn)綴南枝開也未。卻嫌玉骨冷清清,灑遍胭脂方稱意。
幾回收拾霜毫底,疏影橫斜竹外倚。多情野鶴不知寒,守住紅妝眠未起。[9]8-9
詞的上闕將梅花開放的緣由比作司春之神擊碎珊瑚、灑下胭脂而成,用語頗奇;詞的下闕則將野鶴擬人化,將人的眷戀之情附著在鶴的身上,稱其在梅下而臥是為“多情”,因而不知寒冷地守護(hù)梅花,令人稱絕。
3.擅用典故
李清照的《詞論》曾批評秦觀之詞“少故實(shí)”[21]195 ,可見用典是作詞中重要的一環(huán)。《和漱玉詞》中的用典主要分為使事用典和仿寫改作兩種,展現(xiàn)了許德蘋豐厚的才學(xué)積儲。
使事用典如《小重山》:“胡沙路遠(yuǎn)嫁昭君,年年恨,辜負(fù)一家春?!盵9]8 用了昭君出塞的典故?!稘O家傲·記夢》:“一霎遨游皆勝所,冰人語,回頭劉阮逢仙處。”[9]10 用劉晨和阮肇入天臺山遇仙女的故事。《玉燭新·早梅》:“羅浮夢醒,有野鶴林邊相候?!盵9]14 則借趙師雄在羅浮山遇女郎,最后在梅樹下夢醒之事寫梅。
仿寫改作如《臨江仙》:“滿路流鶯聲睍睆。”[9]9 寫鳥鳴聲和宛動聽,此語出自《詩經(jīng)·邶風(fēng)·凱風(fēng)》:“睍睆黃鳥,載好其音。”[28]83 再如《菩薩蠻·黃金滴溜釵頭雀》:“雞鳴窗色曙,懶織回風(fēng)苣。”下有自注云:“范靜妻張氏詩:‘織作回風(fēng)苣?!盵9]4 不過此句實(shí)則出自沈滿愿的《詠五彩竹火籠》:“織作回風(fēng)苣,制為縈綺文?!盵29]1322-1323 苣,即火炬。沈滿愿為南朝梁人,是沈約的孫女,其夫?yàn)檎魑饔浭曳毒?,亦作范靜,此處恐為一時誤記。
又如詠梅詞《孤雁兒》:
仙人破臘沖寒起,正索笑多清思。一枝冷淡報春回,瘦影橫斜臨水。初調(diào)琴軫,彈成三弄,誰識千金意。??? 小心數(shù)點(diǎn)藏天地,恁都感相思淚。西湖占斷好春光,惟有林逋獨(dú)倚。疏簾淡月,與花同夢,終古柔情寄。[9]12
詞中化用了眾多典故,“破臘”指一年之末,歲末寒冷,梅花初生,如尤袤《臘梅》:“破臘驚春意,凌寒試曉妝?!盵30]26857 “沖寒”指冒著寒冷,也常讓人聯(lián)想起梅花,如杜甫《小至》中的詩句:“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盵31]1567 “索笑”可見于杜甫《舍弟觀赴藍(lán)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盵31]1842 因心中喜悅而索梅花共笑,梅花半開,仿佛也不禁微笑起來。陸游也曾化用而作《東屯呈同游諸公》:“也思試索梅花笑,凍蕊疏疏欲不禁?!盵32]207 又有《梅花》:“不愁索笑無多子,惟恨相思太瘦生?!盵32]935 “一枝冷淡”極寫梅之清冷之態(tài),可見呂本中詠墨梅之詞《宣州竹·墨梅》:“一枝斜映庾門深。冷淡無言香泛、月華清?!盵33]939 又見余復(fù)觀《梅花》詩:“一枝勾引窗前月,冷淡相看太古情?!盵30]39502 “瘦影橫斜臨水”及“惟有林逋獨(dú)倚”典自林逋著名的《山園小梅》,其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34]89 兩句為詠梅絕唱。林逋隱居于杭州西湖,故曰“西湖占斷好春光”?!俺跽{(diào)琴軫,彈成三弄”指東晉將領(lǐng)桓伊所作《梅花三弄》,事見《世說新語·任誕》:“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子猷)名,即便回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diào)。弄畢,便上車去??椭鞑唤灰谎浴!盵35]761 “千金意”指珍貴的情意,傳為晉汝南王為其寵妾碧玉所作的《碧玉歌》其二有云:“感郎千金意,慚無傾城色?!盵36]663 “疏簾淡月”源自李清照的《小重山》:“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盵21]31
以上所用典故雖多,但讀之卻并無堆砌的痕跡,流暢自然;而且詞雖詠梅但全詞不見“梅”字,含而不露,以“仙人”“一枝冷淡”“瘦影”等詞代之,梅花之清幽孤寒躍然紙上;更難得的是,“寫梅而不黏著于梅,跳脫開來,以人的柔情,點(diǎn)染對梅的眷戀”[27 ],人以梅為知己,遂與花同夢,此萬般柔情流傳千古。此詞小序稱“今蘋亦效顰,未知能免俗否”,一種躍躍欲試的自信呼之欲出,觀其詞作確實(shí)不俗。
(三)閨中情感
許德蘋歿于戰(zhàn)亂后,《和漱玉詞》雕版遺失,朱和義遂在避亂之地申江(今上海黃浦區(qū)附近)重新整理詞稿,此時他得到了曾任漢陽知府和武昌鹽法道的收藏家顧文彬的幫助,顧文彬評《和漱玉詞》“如蛩吟雁唳,清越以凄”[6]1 ,這一哀戚的評語恐怕不免代入了許德蘋凄涼的身世,稍嫌過矣。咸豐九年(1859)宋志沂在《和漱玉詞序》如此論及許德蘋詞中的情感,可作參考:
然易安晚境抑蹇,不能自寬,故其詞多幽憂之音。女士得婿如子鶴,一彈再鼓,和女倡予,其遇有十倍易安者。乃所作纏綿宛約,復(fù)不減易安當(dāng)年。女子善懷,諒哉斯語。[11]1
《和漱玉詞》中的情感表現(xiàn)大致有如下四類:怡然自得、傷春悲秋、閨中懷人、百無聊賴。不過人的情感千回百轉(zhuǎn),詞中的情感也往往非常復(fù)雜,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guān)系,后三種情感常有重合,特別是常因傷春悲秋而引起其他情緒者。
《和漱玉詞》中所設(shè)置的場景一般是閨中,不出庭院,有時記錄一些閨中情趣,詞中的女子顯得怡然自得,如《南唐浣溪沙》,詞中的女子用梅水煮茶、對著山光水色觀竹韻聽松聲、觀賞嬌艷的碧桃:
未有新詩答歲華,愧無人把碧籠紗。喚婢還將梅水煮,試新茶。
竹韻松聲都淡雅,山光水色亦清佳。墻外一枝嬌欲語,碧桃花。[9]5
又如《浣溪沙·窗外梅花冒雪開》:
窗外梅花冒雪開,一枝斜插映紅腮。壽陽妝額費(fèi)疑猜。
鴛譜欲尋新恨事,鳳箋還寫舊情懷。江南春信又重來。[9]2
閨中女子折得一支梅花簪在鬢邊,使容貌更顯嬌艷,她想起壽陽公主梅花妝的典故,想著該怎樣仿效。雖然下闕言欲寫“新恨事”,卻無甚可寫,仍動筆寫下了“舊情懷”,此時又注意到春天的訊息即將來到,似乎充滿了希望。
不過《和漱玉詞》中更多的詞作里往往彌漫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愁緒,那似乎是一種因季節(jié)變換而產(chǎn)生的哀愁,既為自然景物的凋零而傷悲,也為自身年華將逝而感到憂傷,這一類情感便稱作“傷春悲秋”。如《如夢令·春晚》,嘆息暮春時分,小桃已無初春時嬌艷,進(jìn)而憐惜自身的消瘦,既惋惜美質(zhì)的流逝也憐惜自己年華消逝、容顏憔悴:
只恐東風(fēng)歸驟,花下留伊杯酒。一樹小桃紅,已覺妖嬈非舊。知否、知否?天意惱人消瘦。[9]1
這種傷春悲秋之感又自然而然地與思念遠(yuǎn)人聯(lián)系在一起,如《點(diǎn)絳唇·為惜韶華》:
為惜韶華,勸君把酒歌《金縷》。送春歸去,都半風(fēng)和雨。??? 有雁南飛,只是添離緒。人何處?曲堤深樹,夢繞青青路。[9]2-3
上闕在風(fēng)雨中送別春天,感嘆時光飛逝,因而想起《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保?)[37]216 下闕因大雁飛來而想起鴻雁傳書的典故,自然想起了在外的遠(yuǎn)人,甚而在夢中見到了曾經(jīng)折柳分別之處。《浣溪沙·連日傷秋髻不梳》與之類似,直言“傷秋”,感慨楊柳日漸稀疏,問南來的大雁是否帶來了遠(yuǎn)人的書信:
連日傷秋髻不梳,織鳥西仄起來初,一堤楊柳漸蕭疏。??? 鷗鷺閑情常自睡,芙蓉醉意未全蘇,雁來還問有書無。[9]2
閨中懷遠(yuǎn)是《和漱玉詞》中最常見的一種情感,很多時候直言想見遠(yuǎn)人,如《訴衷情》:“一壺清酒,與花共醉,須待人歸?!盵9]4 進(jìn)而魂牽夢縈,如《菩薩蠻》:“欲見個人難,連宵夢也寒?!盵9]4-5 《點(diǎn)絳唇》:“人何處,曲堤深樹,夢繞青青路?!盵9]2-3 《蝶戀花》:“重記征衫清淚滿,為憶人人,尋夢天涯遍?!盵9]9 有時則表現(xiàn)為焦灼等待遠(yuǎn)人的書信,如《如夢令·閨情》:“何處音書寄我。”[9]1 《生查子》:“誰知無尺書,淚盡愁難盡?!盵9]1 《浣溪沙》:“雁來還問有書無?!盵9]2 但正如我們前面所論及的,詞是具有代言體功能的,不能認(rèn)為這與許德蘋的生活完全一致,甚而推斷朱和義一直在離家遠(yuǎn)行且不給她寫信。
季節(jié)的變換還會帶來一種寂寞感,如《憶秦娥·詠桐》:“一番秋信,幾回寂寞。”[9]5 景物的衰頹有時加劇了閨中無聊,如這一首《浣溪沙》:
千尺寒潭深復(fù)深,桃花影與夕陽沉,何心起弄斷紋琴。
紫燕穿殘花寂寂,黃鸝叫碎月陰陰,無聊怎得把愁禁。[9]2
詞中景物黯然,潭水“寒”而“深”;桃花的影子隨夕陽西下而漸漸消失;花是殘花,燕子穿過花叢也寂然無聲;黃鸝的聲音清脆,仿佛打碎了一番陰陰月色,卻也并無生氣。詞中的女子彈琴卻將琴弦弄斷,看著這一番衰景更加百無聊賴。
五、結(jié)語
古代的女性詞人被困于閨閣,但她們勤于寫詩作詞,在其中展露著自己對藝術(shù)的追求。《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中論許德蘋之詞有云:“雖不若《漱玉詞》之精妙,殊無纖弱之態(tài)也?!盵14]561
和詞,是“以古人為知己”,在模仿以外還多了“一些自由揮灑、表現(xiàn)個性的空間”[38] ,許德蘋的《和漱玉詞》已超出于文本本身,它起碼提示我們李清照在后世依然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力。
張宏生在《清代詞學(xué)的建構(gòu)》一書中如此論及李清照對后世女詞人的影響:
在詞史上,李清照的出現(xiàn),對閨閣詞人來說,既是幸運(yùn)的,又是不幸的。說幸運(yùn),是因?yàn)樗齻冇辛艘粋€可供師法的榜樣;說不幸,是因?yàn)檫@個榜樣太高,幾乎不可逾越。但清代富有才華的女詞人在挑戰(zhàn)面前并沒畏縮,而是積極表現(xiàn)出創(chuàng)造精神。[39]176
我們在研究《和漱玉詞》的時候并非只在研究許德蘋及這本詞集本身,應(yīng)該說,我們也在研究李清照的“原唱在詞史上的深遠(yuǎn)影響”,在“比較中瞭解各自的特色”。而這“對于詞史與詞學(xué)研究亦將有所裨益”,[12]4 有著在時空相隔的禮崇、對吟中見出魅力、影響力、創(chuàng)造力的實(shí)踐意義!
[注釋]
(1)據(jù)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此為周邦彥詞。
(2)據(jù)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林下詞選》收錄的李清照第三首詞《如夢令·誰伴明窗獨(dú)坐》是南宋向滈所作;第四首詞《生查子·年年玉鏡臺》則一般被認(rèn)為是朱淑真或朱希真所作。
(3)據(jù)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菩薩蠻·綠云鬢上飛金雀》,是五代人牛嶠的詞;《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是周邦彥詞;《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丑奴兒·晚來一陣風(fēng)兼雨》等詞存疑。
(4)王仲聞《李清照集箋注》注明此句“與律不合”。
(5)據(jù)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詞的》《古今名媛叢詩》《草堂詩余別集》《古今詩余醉》《古今別腸詞選》《詩余神髓》《古今圖書集成》《清綺軒詞選》、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漱玉詞》題作“秋情”。據(jù)徐培均《李清照集箋注》,汪玢輯、勞權(quán)手?!妒裨~叢鈔》及沈瑾鈔《漱玉詞》也題作“秋情”。不知許德蘋所據(jù)版本為何,姑且列出。
(6)此詩又題作《雜詩》,無名氏作。
[參考文獻(xiàn)]
[1]胡文楷編著,張宏生增訂.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朱和義.采白仙子殉難哀辭二卷采白吟一卷返魂香一卷詞余一卷·事述[M].清光緒刻本.南京圖書館藏.
[3]朱和義.采白仙子殉難哀辭二卷采白吟一卷返魂香一卷詞余一卷·詩[M].清光緒刻本.南京圖書館藏.
[4]屈興國.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輯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5]朱和義.采白仙子殉難哀辭二卷采白吟一卷返魂香一卷詞余一卷·傳[M].清光緒刻本.南京圖書館藏.
[6]許德蘋.澗南詞·詞[M].清同治二年刻本.南京圖書館藏.
[7]許德蘋.澗南詞·附閨友贈言[M].清同治二年刻本.南京圖書館藏.
[8](清)潘衍桐編纂.兩浙輶軒續(xù)錄[M].夏勇,熊湘整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
[9]許德蘋.和漱玉詞·詞[M].清同治二年刻本.南京圖書館藏.
[10]萬久富,丁富生.冒辟疆全集[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
[11]許德蘋.和漱玉詞·序[M].清同治二年刻本.南京圖書館藏.
[12]徐培均.李清照集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13]鄧紅梅.女性詞史[M].濟(jì)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14]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第16冊)[M].濟(jì)南:齊魯書社,1996.
[15](元)脫脫,等.宋史藝文志·補(bǔ)·附編[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57.
[16](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M].徐小蠻,顧美華點(diǎn)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7.
[17](清)永瑢,等.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89冊)[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18]饒宗頤.詞集考(唐五代宋金元編)[M].北京:中華書局,1992.
[19](清)葉德輝.書林清話附書林馀話[M].揚(yáng)州:廣陵書社,2007.
[20]馮乾.清詞序跋匯編[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
[21]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22]駱新泉.苦樂如斯各自知——清代側(cè)室涉夫詩詞解讀[J].貴州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8(4):26-32.
[23]張晶.清代女性七夕詩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碩士論文,2013.
[24]許德蘋.和漱玉詞·評語[M].清同治二年刻本.南京圖書館藏.
[25](清)舒夢蘭撰.白香詞譜[M].丁如明校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6]沈祥源.文藝音韻學(xué)[M].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1998.
[27]張宏生.經(jīng)典確立與創(chuàng)作建構(gòu)——明清女詞人與李清照[J].中華文史論叢,2007(4):279-313.
[28]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M].北京:中華書局,1991.
[29]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59.
[30]北京大學(xué)古文獻(xiàn)研究所.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8.
[31](清)仇兆鰲.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32]錢仲聯(lián).劍南詩稿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3]唐圭璋.全宋詞[M].北京:中華書局,2009.
[34](宋)林逋.林和靖詩集[M].沈幼征校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1986.
[35]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3.
[36](宋)郭茂倩.樂府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8.
[37]陳貽焮.增訂注釋全唐詩(第5冊)[M].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1.
[38]袁行霈.論和陶詩及其文化意蘊(yùn)[J].中國社會科學(xué),2003(6):149-161.+208-209
[39]張宏生.清代詞學(xué)的建構(gòu)[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40]李旭.文人小說研究梳理及其內(nèi)涵邊界探討[J].牡丹江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8(4):70-78.
[41]姜曉娟,宮臻祥.論陸游漢中詩詞文學(xué)景觀書寫的文化內(nèi)涵[J].牡丹江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8(1):57-66.
[責(zé)任編輯]甄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