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家元
[摘 要: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著漫長的發(fā)展歷史,歷史課程的學習是學生了解歷史的重要途徑。微觀史學誕生于上世紀70年代,西方史學界對其研究很深,是一種較新的研究趨勢。基于“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yǎng),在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應用微觀史學,對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歷史、評價歷史很有幫助,以微觀史學的角度以小見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歷史人文素養(yǎng)。本文將分析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微觀史學的必要性,在微觀史學背景下怎樣塑造學生歷史解釋核心素養(yǎng)的方式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高中歷史;微觀史學;“歷史解釋”]
作為技能、情感類別的學習目標,“歷史解釋”要求以史料為依據,讓學生具備對歷史事件、人物進行客觀評判與分析的能力。在國外,微觀史學已有三四十年的研究歷史。許多發(fā)達國家通過微觀史學對某些特定領域不斷深入研究,對某一時期歷史背景進行補充說明,從而形成完整的歷史結構研究成果。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基于培養(yǎng)“歷史解釋”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推廣微觀史學應用,對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提升歷史綜合素養(yǎng)有明顯的作用。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微觀史學的必要性
我國當前的高中歷史教學仍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教師對學科知識結構及教學目標的把握過于死板,而忽略了學生能力及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塑造。微觀史學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其主要優(yōu)勢在于可以通過對具體的歷史事件講解,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要求不再是簡單的背誦知識點、熟悉歷史事件,而對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要求更高,希望通過高中歷史教學,培養(yǎng)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人文關懷。在課堂中,高中歷史教師可以探索全新的史料,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解決歷史學習問題。
在我國應試教育背景下,歷史教學的最大問題在于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脫軌。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以高考為綱,將提升分數作為歷史教學的最終目標,填鴨式的教學屢見不鮮。歷史課程上課時間有限,通過微觀史學將歷史研究對象向民眾階層轉移,以生活中常見的事件為切入點,針對性的開展探究。學生在學習之余要與社會生活結合緊密,學生往往會在課堂之后對上課所獲取的信息進行梳理加工,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微觀史學的應用對教師教學手段的優(yōu)化有很大幫助,有利于學生個人生活經驗與歷史教學結合。
二、微觀史學背景下,塑造學生歷史解釋素養(yǎng)的方式
1.通過應用微觀史學,降低歷史概念理解難度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概念的理解一向是學生難以掌握的內容,通過應用微觀史學的思路,以案例的形式向學生展現知識內容,將抽象的歷史概念變得具體,更加符合學生的歷史認知規(guī)律。在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概念的講解往往是由老師對其意義進行標準化的解讀,讓學生死記硬背,這樣做往往會讓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提升沒有幫助。通過應用微觀史學,對關鍵的歷史概念進行案例化的分析,讓學生在學習案例的過程中提取歷史概念的精髓,將歷史概念融入學生的知識架構中。
例如人教版高中歷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一課中,“民族資本主義”是本課中重要的歷史概念,在講課時通過例舉大生紗廠的命運,可以把民族資本主義的概念變得具體化。在課程開展中,將張謇個人命運與其創(chuàng)辦的大生紗廠企業(yè)發(fā)展歷程作為主線,將大生紗廠的興衰與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這樣更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心理共鳴。從“歷史解釋”的角度看,大生紗廠從創(chuàng)辦走向輝煌再走向衰敗,出現這樣發(fā)展軌跡的原因是什么?張謇開辦大生紗廠的歷史背景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戰(zhàn)后走向衰敗,這與統(tǒng)治階級的政策息息相關,明白了案例背景之后,自然可以對歷史現象展開說明。
2.通過應用微觀史學,提升歷史課堂的人文價值
歷史課程是人文社科中基礎的課程,人文性是歷史課程的突出特點,通過運用微觀史學可以拓寬歷史課程的資源。歷史課程中有部分案例與生活十分貼近,學生通過生活化的案例,能夠客觀的認識歷史,能夠對人與社會的關系產生新的理解。“歷史解釋”作為歷史學習最基本的核心素養(yǎng),其目的也是為了輔助學生提升人文素養(yǎng),體現歷史學習中的人文關懷。微觀史學其實是平民化的歷史研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生活相關的細節(jié)性歷史現象需要多關注,以提高學生對歷史的感悟與理解,提升歷史課堂的人文價值。
例如人教版高中歷史《古代商業(yè)》一課中,商業(yè)作為當今社會最基本的產業(yè)構成,無論是政策支持還是民間觀點都對商業(yè)有偏重。然而在古代卻有著傳統(tǒng)的重農抑商的政策,這一點與現代生活存在較大差異,針對這種差異,需要學生通過歷史學習來進行解釋。古代君主集權制下的統(tǒng)治,需要人們服從管理,通過發(fā)展農業(yè),讓人與土地捆綁在一起,以便統(tǒng)治者的政策實施,所以長期出現重農抑商的現象。從微觀史學的角度來看,以貨幣流通為例,無論是銅錢還是紙幣,都是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延伸到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
三、總結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應用微觀史學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方式一定能起到更好的效果。這就要求高中歷史教師不斷探索和改進微觀史學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充分發(fā)揮積極作用。從培養(yǎng)學生“歷史解釋”素養(yǎng)的角度來看,微觀史學更加貼和生活實際,能幫助學生快速理解知識要點。唯有敢于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微觀史學的積極意義,才能更好地實現學生歷史知識水平的提高,才能實現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朱悅.微觀史學引入歷史課堂的策略與原則——以“維新變法運動”一課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07).
[2]張茂源.歷史解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以人教版“美國三權分立”教學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