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宏偉 劉燕 張巍娜
摘要:文章分析了赤峰學院通識教育必修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針對這些問題和原因進行了教學改革,將MOOC與“泛雅”平臺相結合進行組織教學,讓學生課前有預習,課上有互動,課后有復習.介紹了這種教學模式組織教學的過程,并分析了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其存在的優(yōu)勢.
關鍵詞:教學現狀;MOOC;“泛雅”教學平臺;教學互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9)04-0165-04
背景
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針對我校大一新生開設的、以實踐操作為主的通識教育必修課.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在信息化社會中工作、學習和生活所應該具備的計算機基本知識與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夠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在網上獲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當今社會,計算機已經成為工作、學習、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我校講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師也深知讓學生們掌握必要的計算機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因此老師們積極探索課程教學改革,在2011年已經將原來的講、練分離的教學模式轉變成為在機房授課,案例驅動、邊講邊練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動手操作能力,但課堂上依然缺少師生互動,學生缺乏主動學習意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學習習慣還延續(xù)高中的習慣
這門課的授課對象是大一新生,對于新生而言,大部分學生已經習慣課上老師多講細練的教學方式,課下以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任務為主的學習形式,一切以老師為中心,以考試為指揮棒,很難一下子適應大學課堂上老師授課內容多,課后作業(yè)少,往往需要學生自主地深入閱讀教材、查閱相關資料來消化、吸收知識點,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習形式.這樣,難免會有學生不知所措,課上聽得一知半解,課下又不知道如何學習,漸漸地跟不上教學進度,失去學習興趣.
(2)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認真
大一新生經過三年起早貪黑的高中學習,普遍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思想放松、精神懈怠的現象,再加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是公共課,學生們重視程度不夠,覺得自己現在已經習慣用手機來處理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學習計算機沒有多大用處.
(3)學生缺乏自控力
隨著手機智能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學生亦是如此,而且還缺乏對手機使用的控制力,經常會出現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玩手機,手機收上來,學生就睡覺的散漫現象.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手段,幫助學生轉換在學習中的角色,適應高校的學習生活,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上的師生互動,讓學生真正融于課堂之中,是當前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在我國高校教學中MOOC(即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已被很多學生廣泛使用,學生通過反復觀看MOOC視頻對課程進行預習、復習,解決課上沒有聽懂的問題.我校為了促進教師建設適合我校學生使用的MOOC資源,更好地利用MOOC進行教學,在2016年我校購買了數字化教學平臺——“泛雅”教學平臺,該平臺集課程資源管理、課堂教學管理、課后作業(yè)、測驗管理于一體,它的手機客服端(“學習通”App)除了具有簽到、討論、測驗、問卷調查、發(fā)放作業(yè)等功能,還具有“錄屏”功能,這樣老師可以提前或在講課過程中錄制MOOC視頻.因此,將MOOC與“泛雅”教學平臺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有效地解決上述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下面詳細介紹這種教學組織形式.
1 將MOOC與“泛雅”教學平臺相結合進行課前準備
開課之前,先在“泛雅”教學平臺創(chuàng)建課程;添加MOOC視頻、課件和案例等課程資源,并將觀看視頻和課件設置為任務點;設置各項活動所占權重(如圖1),系統(tǒng)會將學生各項活動的得分根據加權計算出總成績,此成績即為平時成績;導入學生信息.
2 利用“學習通”手機App實現課堂活動,從置身“課”外到沉浸其中
在以往的教學中,課堂上經常有學生玩手機,置身于“課”外,老師為了避免學生玩手機,只好課前組織學生把手機放到手機袋中,許多學生不愿意配合,因此對于班型較大的公共課班級組織起來既費時,又費力,還難免有“漏網之魚”,而交上來的也未必把心思都用在課堂上.因此,對待手機與其“堵”,不如“疏”,即讓手機成為學生課上、課下學習的有效工具.
“泛雅”教學平臺手機客戶端“學習通”手機App可以滿足上述需求,不但可以讓老師利用手機發(fā)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知識儲備情況,進而將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流程化、活動化處理,還可以讓學生利用手機做到課前有預習,課上有互動,課后有復習.
2.1 問卷調查,有的放矢
第一次課首先向學生介紹如何使用“學習通”手機App瀏覽課程資源和進行課程互動,并告訴學生在課堂上老師將通過“學習通”手機App發(fā)送簽到信息、發(fā)放問卷、答題、討論等活動形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如圖2),每項活動都有相應的分數設置,本學期授課結束,各項活動的總成績將作為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表明了課堂互動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為了了解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常用辦公自動化軟件已有的掌握情況,通過“學習通”App在手機上發(fā)送問卷,進行調查.
(1)發(fā)送問卷
教師在手機中單擊“問卷”(如圖2),然后在問卷庫中選擇問卷題目進行發(fā)送,學生在手機上作答完畢,選擇“提交”.共計6道題目,每道題目5分獎勵積分,答題時間為10分鐘.
(2)學生參與情況
因為是第一次可以在課堂上光明正大地使用手機,同學們覺得很新穎,再加上答題有積分獎勵,每個同學都積極參與,答題時間結束,所有同學均提交了問卷,系統(tǒng)及時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統(tǒng)計,并通過餅圖一目了然地顯示出來(以一道題目的統(tǒng)計結果為例,如圖3).
(3)問卷結果
從問卷的統(tǒng)計結果看,大部分學生高中階段沒有上過計算機基礎課程,打字速度較慢,主要通過手機上網或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常用的辦公軟件Word用的相對較多,Excel和PowerPoint用的很少,希望掌握一些計算機和網絡的基礎知識及熟練使用常用的辦公軟件.
通過學生的問卷反饋,讓教師在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設計會更加明確、更加合理.
2.2 高效利用手機,提高課堂效率
我校開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共計48課時,理論16課時,實踐32課時.要想既要做到精講多練,以學生練習為主,又要讓學生理解、消化課程內容,只靠課堂的48課時是不夠的,因此使用“學習通”手機App,讓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節(jié)省教師課上的講授時間,以來解決課時不足的問題.
(1)每次課結束老師會給學生布置預習內容,并要求學生復習本次課的授課內容,讓學生在課下通過閱讀教材、查閱資料、在“學習通”上瀏覽課件、觀看MOOC視頻等形式進行預習和復習.
(2)為了保證預習和復習效果,課前老師將相關內容的主要知識點做成選擇題添加到“泛雅”平臺的題庫中,課上利用手機在題庫中選題并以“測驗”的形式發(fā)放給學生作答,每道題都設置了答題時間和分數,學生們提交答題結果,系統(tǒng)自動評分,出現統(tǒng)計結果(如圖4).如果測驗題考查的是預習內容,正確率高的知識點可以少講或不講,正確率低的知識點重點講解,這樣既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效果,又可以讓講授的知識更具有針對性,縮短講授時間;如果測驗題考查的是復習內容,正確率高一定程度上說明該知識點已普遍掌握,正確率低的知識點會再強調、說明.
(3)在授課和學生上機練習期間,為了盡量避免學生玩手機,提高學生的聽課和上機效率,老師依然可以采用發(fā)放測驗題檢驗學生的聽課效果,也可以通過手機搖一搖,隨機選人來演示操作或回答問題,并根據學生操作或回答的結果及時給予評分(如圖5).以往老師找學生回答問題,被找到的同學有的會認為是受到了老師的“關注”才會被叫到,反而會有一些抵觸情緒;有的不積極思考,直接回答“不會”.現在有了分數的激勵,同學們更多地會期待被選中并積極回答問題以獲得更多積分.下課之前老師將本次課學生的得分情況通過手機“投屏”功能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以督促學生課下更好地預習、復習,課上更專注地聽講、更積極地練習,以期答對更多題目,獲得更多積分.
(4)每一章結束,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老師在泛雅平臺發(fā)放作業(yè)題(如圖6),設置答題期限,并設置完成所有任務點才能答題,這樣學生在答題之前須看完本章所有視頻和課件才能答題,督促學生復習.學生在手機端作答,學生提交后會顯示答題正確與否,當答題期限已到,會顯示正確答案,學生根據答案把自己做錯的題目弄會、弄懂.
(5)整個學期的授課結束,可以通過學生的留言信息(如圖7),了解學生對課程的評價、建議和意見,以幫助老師及時了解哪些教學環(huán)節(jié)還存在欠缺,需要進一步改進,以實現“教”和“學”相互促進,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3 MOOC與“泛雅”教學平臺相結合的優(yōu)勢
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學習效果的實際觀察,以及學生對課程的反饋,MOOC 與“泛雅”教學平臺相結合的這種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只注重課堂教學,缺少課下對學生學習監(jiān)管的教學模式相比,有以下優(yōu)勢:
3.1 豐富了教學資源
在“泛雅”教學平臺,教師不但可以上傳自己制作的MOOC資源,平臺自身也具有視頻庫和資料庫,存有大量的課程資源,供教師備課和學生學習使用.
3.2 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
利用“泛雅”平臺的手機客戶端,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觀看、瀏覽MOOC資源,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任務,把課下瑣碎的時間利用起來,培養(yǎng)學生合理規(guī)劃時間的能力.
3.3 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泛雅”教學平臺,學生不但可以觀看、瀏覽老師上傳的自己制作的MOOC資源,還可以在平臺自身的視頻庫和資料庫中查找相關課程信息,與老師的授課內容進行互補,也可以自學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漸漸培養(yǎng)自學能力,以適應高校的自主學習模式.
3.4 讓沉悶的課堂活躍起來,提高了教學效果
課堂上通過手機客戶端與學生通過互動檢查學生的復習、預習、聽課、練習的效果,在分數的激勵下,學生為了得到積分,必須認真復習、預習,專注聽講、練習,積極參與,活躍了課堂,提高了教學效果.
結束語
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將MOOC資源與“泛雅”教學平臺相結合,實現課上、課下與學生的互動,不但讓手機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也讓課堂活躍了起來,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完善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學會主動提問,與老師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邊互動.
參考文獻:
〔1〕蔣卓軒,張巖,李曉明.基于MOOC數據的學習行為分析與預測[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15(03).
〔2〕楊霖.慕課背景下高校教學改革的挑戰(zhàn)及應對[J].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6).
〔3〕黎偉強.“慕課”浪潮下轉型院校的教學反思——以計算機專業(yè)教學改革為例[J].科技展望,2016(35).
〔4〕楊建青,蔡建新,馬睿.淺析“慕課”的制作與教學應用[J].中國市場,2017(03).
〔5〕徐春寶.MOOC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及發(fā)展策略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6〕李瑩.基于MOOC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混合教學模式探究與分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