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晨陽
從思維角度來看,形成學生作文個性化風格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維個性化。而就小學生年齡及心理特征而言,達到從淺入深,由窄至寬的思維,就顯得尤其重要。
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思維 實踐
【中圖分類號】G 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4-0140-01
1.形象思維的訓練
所謂形象思維,就是能根據描述或自己開動想象,在頭腦中浮現畫面和情境,并且能讓自己“活動”于其中,甚至在其中融入情感。
案例1:講完寫景文章《桂林山水》。練筆前,本人運用音樂訓練其形象思維,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閉上眼睛聽古典音樂。鼓勵他們把文章中用文字描述的內容轉換成頭腦中的畫面,再鼓勵其添加色彩,把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演化成文字描寫,慢慢地試著讓自己“活動于色彩豐富的情景中”,運用自己的視、聽、味、嗅、觸覺去想象、體味。興趣正濃時,本人再讓孩子們將看到的、聽到的寫出來。結果,孩子們的文字描述令我感動不已。
案例2:在寫《二十年后的我》這篇習作時,本人先引導孩子設想自己未來的身份職業(yè)。在孩子們構思的社會角色已經具有多樣性和一定創(chuàng)新性后,再引導他們說:“你們從事的職業(yè)不同,你們的未來也就不同,用你未來一天的生活展現你和社會的變化,一定很有趣!”之所以讓孩子用未來一天的生活展示變化,原因在于:本人認為有了前面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鋪墊,孩子們結合現實中獲得的相關信息,必定會把未來自己所處角色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寫下來,并在頭腦中浮現人物對話、神態(tài)、動作的畫面,從而達到訓練形象思維的目的。
以上兩則案例都是在借習作這個途經,訓練其形象思維能力,同時又借其思維能力,不斷豐富頭腦中的畫面,并將之轉化為文字,從而達到習作具體、獨特,閱讀以后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效果。小學生習作多側重于寫人、記事、敘景,能否具有形象思維的能力往往制約著孩子想不想寫,會不會寫。因此,教師更應注重在習作教學或者其它教學活動中訓練此種思維能力,并借此能力提高學生習作能力。
2.發(fā)散思維的訓練
“發(fā)散”一詞,讓我們想起了騰空開放的禮花。思維的發(fā)散與它有很相近的表現方式,即由一種已知信息生產多種信息,拓寬頭腦中的思路。
案例1:同一主題,鼓勵孩子用多種途徑去體現。針對班上一些同學驕傲后退步的現象,本人定了一篇有主題而無素材的習作。要求孩子們自己尋找能證明這個主題的素材,用這篇習作來勸說本班有這種問題傾向的學生。結果有的孩子寫了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有的寫了從各種途徑聽到的、看到的事,有的則寫了童話、寓言,還有的甚至寫了詩歌和簡短的評論。
案例2:同一現象或問題,可以從多角度分析、評論。有一幅題為《假文盲》的漫畫,主要批評了生活中不講公德的人與現象。初談對此畫的理解時,由于聯系了他們自己的親身體會,對此現象的批判幾乎得到全班同學的共鳴。在學生談話興趣至濃之時,本人引導其開始探索這種現象形成原因。起初時,多數孩子只將矛頭指向那些不講公共秩序的人,這當然沒錯,但如果到此為此,孩子思維的狹窄性也就無法打破。在發(fā)動全班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之后,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令我大吃一驚:現象形成原因還應該有:①利益受到損害卻不做聲而忍辱退讓的人的縱容;②旁觀者袖手旁觀的態(tài)度;③車站管理制度的松懈;④車站工作人員的不負責任;⑤家庭教育的失??;⑥中國經濟尚屬落后,無力為公共設拖提供更多保障……
在交際的需要、表達的欲望中,引導孩子從多種途徑、多種角度滿足這種欲望和需要,從而達到訓練發(fā)散思維的目的,而這種思維習慣也必應促成學生習作個性化。
3.逆向思維的訓練
逆向思維是對定向思維的一種反叛,是培養(yǎng)孩子懷疑、批判、開拓精神的一種思維方式,可以用于正向思維難以取得效果或者效果不理想,向相反的方向尋求解決問題途徑的情況下。
案例1:課堂上,本人讓學生對“老師像蠟燭”這一常見的比喻提出質疑。有的孩子就想到:蠟燭默默奉獻,老師也是如此。如果老師大膽的展示自我,讓更多的人都來吸取其優(yōu)點不是更好嗎?從一定意義來講,這種觀點不無道理。
案例2:以提倡環(huán)保為主題的習作中,有的孩子從正面表述環(huán)保的重要,有的從動植物的角度發(fā)出呼吁,唯獨有一個孩子從逆向發(fā)表觀點,讓人覺得既新穎有趣,又引人深思:“不環(huán)保,對于那些身體肥胖者來說,可真是個好機會,因為喝了那些被污染的臭水臟水,相當于喝了免費瘦身湯一樣長期腹瀉……”諸如此類的描寫更巧妙地向我們揭示了不環(huán)保的可怕后果。
習作教學中,教會學生對熟視無睹的現象或約定俗成的習慣提出理性的批判反思,而不是以標新為殊,以卓爾不群為美,進而形成獨特的觀點、風格,展示其習作個性化魅力,是逆向思維訓練的一大優(yōu)勢。形成習慣后,必將使得學生對社會生活投入更多的關注、思考,使得“個性化”由被動或無知轉化成主動和深刻。
在這由淺入深、反復的思維訓練當中,潛力無限的孩子們必將汲取其中營養(yǎng),并根據個人經歷、性格的不同特點,在其頭腦中展開新的排列、組合,形成更多的觀點、方法,使其思維經歷由窄到寬、由淺入深的發(fā)展過程,而習作個性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參考文獻
[1]陳偉海.基于課文的作文思維訓練[J].當代教研論叢,2018(8):13
[2]王靂.思維訓練,讓作文教學走得更遠[J].寫作,2012(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