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閑看秋水心無事,靜聽天和興自濃

2019-09-10 07:22水木
南腔北調(diào) 2019年4期
關(guān)鍵詞:林清玄

水木

1.《和時間賽跑》等作品讓人印象深刻,然而,這個和時間賽跑的人最終輸給了時間。

據(jù)新華社臺北1月23日電 (記者章利新、劉斐)據(jù)臺灣媒體報道,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23日因病逝世,享年65歲。家屬當天透過友人向媒體證實了該消息。

林清玄1953年出生于臺灣高雄,畢業(yè)于臺灣世界新聞??茖W(xué)校,曾在《中國時報》《工商時報》等媒體任職。他20歲時出版第一本著作《蓮花開落》,之后創(chuàng)作不斷,出版著作超過2百部,其中《菩提系列》《玫瑰海岸》《白雪少年》等散文集廣受歡迎,榮獲臺灣眾多文學(xué)獎項。

林清玄長期頻繁往返兩岸,到過大陸3百多個城市,因出版、演講、援建希望小學(xué)等活動和大陸藝術(shù)界人士有著廣泛接觸。林清玄曾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透露,他初中時就每天堅持寫作1千字,高中增加到2千字,從大學(xué)開始,不管多忙每天堅持寫3千字。這一寫作習(xí)慣讓他成為臺灣最高產(chǎn)的作家之一。

《和時間賽跑》等作品讓人印象深刻,然而,這個和時間賽跑的人最終輸給了時間。享年僅65歲,天不憐才,甚為可惜。

林清玄,是臺灣作家,卻在大陸聲名遠播。逝世前一天,他還更新了微博,稱:“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wǎng)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p>

林清玄是一位少年成名、30歲就拿遍臺灣所有文學(xué)大獎的暢銷書作家,曾創(chuàng)下一本書在臺灣賣十幾億元新臺幣的驚人紀錄,平均每7個人就有1人買過他的書。32歲時,他每個月的稿酬收入,就可以買一套房子(當時臺北一套房子約20萬臺幣)。

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20次。個中原由,也許恰恰反襯了現(xiàn)實的浮躁,所以內(nèi)心才渴望從容。

林清玄,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他17歲開始發(fā)表作品,作品有報告文學(xué)、文藝評論、劇本等,他幾乎不寫小說,主要寫散文。他的三部曲散文集《林泉》《清歡》和《玄想》,被概括成一個詞:“清歡”。在大陸,他有18篇文章被收進課本。比如,他的《百合花開》被選入冀教版小學(xué)六年級下冊第12課,他的《桃花心木》被選為人教版小學(xué)語文六年級下冊第3課,他的《心田上的百合花開》被選入人教版小學(xué)六年級上冊第12課,他的《和時間賽跑》被選為人教課標版小學(xué)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3課的一篇課文,他的《陽光的味道》成為2006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一的現(xiàn)代文閱讀題。

他惜字如金,每篇文章不過千余字,卻獲得過上百項文學(xué)獎。

他不寫青春文學(xué),但在青少年中的知名度卻大過成年人。他排斥網(wǎng)絡(luò),甚至連手機都不用,這一點,頗像作家王安憶,王安憶也拒絕網(wǎng)絡(luò),“電腦打字與速度有關(guān),但寫作不需要速度,只是一個腦力勞動?!?/p>

在即將出版的新書《盛開于繁花的季節(jié)》序言中,林清玄講道:“在童年時代,我就立志成為作家。近60年來,我從未停止寫作。半生寫作,老天已給我最好的報償。”2019年澎湃新聞受權(quán)刊發(fā)了林清玄的這篇序言的手稿照片以及序言內(nèi)容。

在稿紙上一筆一畫,林清玄的這篇序言的手稿,也讓人感慨那個已經(jīng)遠去以致慢慢終結(jié)的“手寫時代”。

前不久,媒體報道了一個“回望手寫時代”手稿展,它讓我們看到了作家們手稿中的“手工之美”。

電腦時代,書寫的方式發(fā)生了重大改變。上世紀80年代初,我開始寫作時,那時還沒見過電腦,就是用最傳統(tǒng)的方式在稿紙上一筆一畫地寫,那叫真正的“爬格子”。每次,當我開始寫作時,往寫字臺前一坐,就有了某種儀式感,把隨身佩戴的香囊摘下來,放在稿紙旁。寫累了,或者腦袋遲鈍了、胡思亂想的時候,就嗅一下那小小的香囊,頓覺神清氣爽。

過去,孩子隨身佩戴香囊,寓意祈福辟邪,驅(qū)蟲避蚊,平安吉祥。香囊是文雅一點的說法,民間口語叫香袋,又稱香包、荷包,里面放有朱砂、雄黃、香草、干花等中草藥,老人說可以驅(qū)蟲、避瘟疫、預(yù)防感冒。通過聞、嗅、孔、竅,達到治病祛疾的效果。人活在世間總有犯糊涂的時候,常聞香袋,能清醒腦袋,不會做糊涂事。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文壇出現(xiàn)“換筆熱”,作家們陸續(xù)放下手中的筆,改用電腦寫作,延續(xù)了幾千年的手寫方式逐漸成為歷史。也有個別堅守者,他們?nèi)匀粓猿帧笆謱憽狈绞胶土?xí)慣。比如賈平凹,他寫一部長篇小說大概要用到3百支左右的筆,以至于經(jīng)?!鞍咽謱憼€”。賈平凹說:“只有握著筆才有靈感?!北热缌簳月?,他說:“用電腦敲字是快,但會影響我的思維。”

這個社會變化快。去年,網(wǎng)易博客關(guān)閉,這意味著曾經(jīng)輝煌的博客時代落幕。2018年8月21日,網(wǎng)易宣布將從11月30日零時停止運營12年的博客運營;同時,網(wǎng)易意圖將博客用戶及其博客內(nèi)容全部轉(zhuǎn)至旗下的Lofter社交平臺。Lofter是網(wǎng)易一款采用獨立域名的輕博客產(chǎn)品。網(wǎng)易在公告中感謝網(wǎng)友的支持與理解,但并未提及關(guān)閉博客的原因。

上世紀80年代,那時候讀書談理想是很自然的事情,如今,想不到浮華都市的讀書會,也成了一門生意。近來一些傳統(tǒng)讀書會已經(jīng)悄然轉(zhuǎn)型收費,出現(xiàn)了收費讀書會和免費讀書會相互補充、線上讀書會與線下讀書會并存的格局。

我們已進入知識付費時代,一系列知識付費平臺通過專欄訂閱、付費課程、有償問答、社群宣講等形式實現(xiàn)了內(nèi)容變現(xiàn),許多網(wǎng)民在線付費購買知識服務(wù)的習(xí)慣已經(jīng)或正在養(yǎng)成,為知識付費甚至成為部分網(wǎng)民生活、學(xué)習(xí)與工作的剛需。

林清玄是這些變化的一個冷靜的旁觀者,他堅持與自然溝通。他說:古代人和自然聯(lián)結(jié)得很密切,古希臘戲劇是露天演出,孔子、孟子講課也在戶外,叫做“杏壇”,師徒在杏樹下搭臺進行知識的交流,夏天吹涼風(fēng),秋天聽到杏子掉落的聲音,杏子時而會掉下來,讀書之余還可以撿起來吃??涩F(xiàn)代人上課卻在室內(nèi)吹冷氣,空余時間在電腦前閱讀,無法體會那種自然親和的氛圍。只有人融入自然,在寬闊的環(huán)境下,才可以把心胸打開。他建議不妨每天花上20分鐘,學(xué)會閉目養(yǎng)神,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就能控制自己內(nèi)心的“火苗”。

林清玄自嘲長得像《功夫》里的火云邪神。他氣定神閑,講話很樸實,說話語速十分緩慢,柔聲細語。這種淡定是多年修煉才達到的境界。淡定的背后是人生格局,更是自信。

今年春節(jié)期間,我曾經(jīng)和一位泰國回來的華僑聊天。他說最近泰國曼谷的霧霾比較嚴重,口罩快被搶光了,晚上看不到星星,空氣質(zhì)量沒法和海南比。即便曼谷的空氣質(zhì)量如此不佳,很多人還是出門去聽一個當?shù)貙W(xué)者的講座。這個學(xué)者講啊,麻雀雖然個頭小,但個個吃得很肥。烏鴉雖然個頭比較大,但個個很瘦。做企業(yè)也是這樣,小企業(yè)和大企業(yè)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難處。小企業(yè)呢體量小,但負擔(dān)也輕。大企業(yè)呢,體量大,負擔(dān)也重,賺錢也不容易。我聽了這一番話,感覺這個學(xué)者格局不夠大。格局大的,一聽呀,會覺得,小麻雀如果只圖安逸,那很容易被烏鴉吃掉。價值觀不同,思考這個比喻時角度也不同。

現(xiàn)在的年輕人剛走向社會,就嚴重缺乏安全感。問她喜歡什么樣的人,她說忘記了。之所以忘記怎么去喜歡,是因為步入社會后,每天都面臨各種壓力的挑戰(zhàn),都在為下一秒的自己而擔(dān)心。心里明白,那個空缺需要填補,卻總在相遇時遲疑。疑自己支撐不起,疑自己成為負累。

這個階段,不妨讀讀林清玄的散文,至少能學(xué)著淡定。

很多時候,成功取決于我們怎樣應(yīng)對壓力。這似乎讓我們覺得生命很殘酷,但其實我們也是可以發(fā)揮主動權(quán)的。你要集中注意力來客觀冷靜地看待問題,并致力于找出解決之道。如果你能夠用積極的心態(tài)來應(yīng)對壓力,那么壓力也會悄然消退。

林清玄送給大家的成功錦囊,就四句話:大其愿,堅其志,虛其心,柔其氣。一個成功的人只要有大的愿望、堅強的意志、謙遜的態(tài)度和溫柔的氣質(zhì),就行了。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同學(xué)畢業(yè)30年后,再見面,瞬間有一種穿越感,時間像個魔術(shù)師,有的人被變胖了,有的人被變得頭發(fā)少了。

有人說,一個人若不功利,就會可愛。認識你清淡如風(fēng),一杯茶,一段時間,不必跟對方急功近利,也不說自己財大氣粗,就是干坐著,說說風(fēng)花雪月,聊聊陽春白雪。你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你童年跑過田野,偷個紅薯埋地里烤熟了,那香味,飄滿了整個天空。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1]里說得好:“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p>

2. 林清玄《談過年》:過了三十,年歲真是連再重的壓歲錢也壓不住,開始知道了命運。

由阿里影業(yè)和娛樂壹公司合作的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是一部英國學(xué)前動畫片。電影沒怎么火,但由娛樂壹公司授權(quán)制作的“小豬佩奇”衍生品“鼓風(fēng)機佩奇”,卻火得一塌糊涂。

一夜之間,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的預(yù)告片《啥是佩奇》在朋友圈“霸屏”。預(yù)告片講述一名農(nóng)村老大爺因為孫子春節(jié)想要佩奇,大費周章才搞清啥是佩奇,最終還用鼓風(fēng)機做了一個粗糙又質(zhì)樸可愛的佩奇?!渡妒桥迤妗吩诖林兄T多網(wǎng)友淚點的同時,也帶火了那只“硬核鼓風(fēng)機佩奇”。

“佩奇”成了最流行的熱詞。

有人說過年是“年關(guān)”,年紀愈長,愈覺得過年是一個關(guān)卡。林清玄《談過年》一文中說,過了三十,年歲真是連再重的壓歲錢也壓不住,開始知道了命運。他感慨說:冠禮以前,我們是“去日苦短,來日方長”。成年以后則變成“來日方短,去日苦多”。

在《過年的記憶》一文中,林清玄說:對生活在都市里的冷漠的現(xiàn)代人,幾乎難以想象30年前鄉(xiāng)下的人情與信用,更不用說對過年種種的知悉了。

30年前鄉(xiāng)下的人情與信用,是比現(xiàn)代人講究,但那時人的窮困和苦難也比現(xiàn)代人深得多。

《白毛女》第一幕就是過年。再沒錢,也要給女兒扯上二尺紅頭繩。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jié)的核心價值是“闔家團圓”,對個體來講那是沒商量的,對忤逆的少年來講,難免感覺到一種“必須”性的父權(quán)性壓迫。

現(xiàn)代人的除夕,多是全家團聚包餃子看春晚。子時一到,個個低頭搶紅包,發(fā)祝福微信。

在沒有春晚的年代,國人的除夕之夜就是在守歲熬年中度過。守到子夜,開始煮餃子,家家戶戶鞭炮齊鳴,點燃柏枝,焚香燒紙,向灶王爺像叩頭,開始接神儀式。

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除夕夜的餃子里會包上硬幣,誰吃到誰有福,但“有福人”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一不小心會被硬幣崩了牙。

“吃”歷來是春節(jié)的重要元素,一到臘月二十三,就要“磨刀霍霍向豬羊”了。民間諺語說: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zhuǎn),初四吃烙餅炒雞蛋,初五吃餃子捏小人嘴,初六吃合子,合子夾七合子夾八合子夾九,一直吃到拐彎。

正如南方人除夕夜必吃年糕、湯圓一樣,北方人必須有餃子。而過年吃餃子,也是有講究的,要子午時吃。除夕夜晚的子時,并不是凌晨0點,而是晚上11點到1點。11點到12點叫子時,叫除夕;12點到1點還是子時,叫初一;12點以前叫臘月,過了12點叫正月。餃子,諧音交子,就是說,除夕夜晚的子時,這是除夕和初一、臘月和正月、新年和舊年——這兩天兩月兩年交換的一個時辰。在子時吃餃子就是“時間”在子時交子,子時交換。這是我們古人的“時間”哲學(xué)。

1914年1月,時任內(nèi)務(wù)部總長朱啟鈐提請定陰歷元旦為春節(jié),端午為夏節(jié),中秋為秋節(jié),冬至為冬節(jié),凡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給假一日。經(jīng)袁世凱批準,就此奠定了陽歷年首為元旦,陰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的并存格局。

“春節(jié)”的本意就是春天的節(jié)日,是農(nóng)耕文明下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一個歲時節(jié)日。立春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一個節(jié)氣?!傲⒋河晁?,早起晚睡覺?!鳖A(yù)示著春耕大忙季節(jié)在即?!澳栏≡平K蔽日,嚴冬過后綻春雷。”這是自然界永恒的規(guī)律。

在那個農(nóng)耕時代,因為過去一年收成不理想,所以老百姓年年在除夕晚盼望開春小麥長勢好,有個好收成。把過去所有的不快樂全部“踩碎”,踩什么呢?踩芝麻秸。為什么不是玉米秸、麥秸呢?因為“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南方人過年吃年糕,諧音也取“年年高”之意)。把芝麻秸鋪在院里,踩碎,一方面可以出口氣,另一方面是為了討“節(jié)節(jié)高”的口彩。過了年,自己的日子就會像芝麻開花一樣節(jié)節(jié)高,越來越好。小孩子打碎一個碗,在平時就會被大人用筷子敲頭,除夕那晚則不會,大人會說“歲歲平安”?!八椤迸c“歲”諧音,大人不會說任何不吉利的話,總是期盼,一切都是吉祥如意的話?!安人椤敝ヂ榻?,也逐漸被說成“踩歲”。年三十的“踩歲”又叫“除歲”“歲除”,又名“除夕”。

“踩歲”之后,希望好夢成真,于是就有了守歲和壓歲。除夕講究的“三歲文化”——守歲、踩歲、壓歲,就是從這兒來的。這其中,干芝麻秸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農(nóng)民這種原始的思維很可愛,無意中催生了一個賣芝麻秸、買芝麻秸的產(chǎn)業(yè),就好像端午節(jié)賣艾草、買艾草催生了一個艾草產(chǎn)業(yè)一樣。

農(nóng)民這種原始的思維也催生了一個鞭炮產(chǎn)業(yè)?,F(xiàn)在說的過“年”更多是一種節(jié)慶和娛樂,而起初關(guān)于“年”的傳說,則是惡鬼和怪獸之類,每逢臘月三十除夕之夜“年”就會出來傷害人。人打不過它,只好用火藥——火藥發(fā)明之前,百姓就用火燒竹筒之類,用那個帶響的爆裂聲以及火光來嚇退“年”,“爆竹”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fā)明的。鞭炮的“鞭”意思就是噼里啪啦的密集聲響,意在除邪驅(qū)鬼。

把“年” 說成怪獸,那只是個傳說,但在北方過年前的寒冷卻真的像“怪獸”,令人瑟瑟發(fā)抖。如何抵御寒冬,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1947年冬,陳寅?。?890—1969),為了御寒過冬,擔(dān)心發(fā)心臟病,曾經(jīng)將所藏最好的東方語言學(xué)書籍全數(shù)賣與北京大學(xué)東方語言學(xué)系,以買煤取暖。這樁“賣書換煤”的尷尬事,蔣天樞在《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2]中有如下記載:“是歲寒甚。清華各院住宅本裝有水汀,經(jīng)費短絀,無力供暖氣,需住戶自理。先生生活窘苦,不能生爐火。斥去所藏巴利文藏經(jīng)及東方語文各書,如蒙古文蒙古國志、突厥文字典等等,賣與北京大學(xué)東方語文系。(此師昔年所告)用以買煤。聞僅一室裝火爐而已。”

季羨林在《回憶陳寅恪先生》[3]一文中也有提及:“陳先生家藏的佛教和中亞古代語言的書極為珍貴。陳先生只收二千美元。這個數(shù)目在當時雖不算少,然而同書的價值比起來,還是微不足道的。在這一批書中,僅一部《圣彼得堡梵德大詞典》市價就遠遠超過這個數(shù)目了。這一批書實際上帶有捐贈的性質(zhì)?!?/p>

在物質(zhì)匱乏的襯托下,年味兒反而更濃。進入臘月二十三就是年禧了,祭灶,就是那種“遍地英雄下夕煙”了,民俗謂之“過小年”。最傳統(tǒng)的祭灶是由老婦人領(lǐng)著,后來男人也可以祭灶了。二十九,貼春聯(lián)。各家各戶都貼上了過大年的紅色春聯(lián),最常見的如“歲歲平安節(jié),年年如意春”“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等等。

爆竹聲聲辭舊歲,紅紅火火過大年。貼春聯(lián)、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大同小異。一個重要的不同是我來海南之后發(fā)現(xiàn)的:海南人和廣東人一樣,初一的中午飯必須吃齋,用粉絲、腐竹、發(fā)菜、冬菇等煮成一鍋“羅漢齋”。大年初一不殺生,讓動物們安靜地過個年,辛苦忙碌的人們在初一這一天吃素,清理一下腸胃,往后便可以大魚大肉了。

農(nóng)民關(guān)于過年的原始的思維很可愛,比如臘月二十三的祭灶神,也催生了關(guān)東糖這個產(chǎn)業(yè)。關(guān)東是哪?就是山海關(guān)以東地區(qū),也就是現(xiàn)在的東三省。關(guān)東糖,亦稱麥芽糖,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為什么臘月二十三要吃關(guān)東糖呢?準確地說,是給灶神吃的。因為臘月二十四晚上,灶神(灶王爺)要上天跟玉皇大帝述職,老百姓就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就是好話多說、不好的事少講。因為不放心,怕灶神上天說民間的壞話,就想出一個辦法,干脆不讓他說話,用又甜又黏的飴糖把灶王的嘴巴給封上??傊?,三十晚上這頓飯,只說吉利話。俗話說:打一千罵一萬全拼三十晚上一頓飯,至少在這一晚,要和氣,和睦。呵呵,整個社會一旦啟動“過年模式”,就會有一種討口彩的驚慌感和有點魔幻的穿越感。

除夕夜,老百姓給佛龕上的灶王畫像叩頭上香,保佑一家人來年灶上有吃的。

從前的年,有很多很多規(guī)矩,比如將“四六”聯(lián)系在一起。孩子不懂事,就批評他四六不懂。這是農(nóng)耕文化傳下來的習(xí)俗。一年有四個季節(jié),每一個季節(jié)有六個節(jié)氣,一年有二十四個節(jié)氣。懂得四六,就是懂得自然運行的規(guī)律。過去年夜飯要做12道菜,其寓意就是希望來年的12個月,月月有吃有喝。12道菜中要有四個涼菜,八個熱菜,四個涼菜叫四平,八個熱菜叫八穩(wěn),這叫四平八穩(wěn),這是中國古代哲學(xué)中“平”和“穩(wěn)”的寓意。四平八穩(wěn)之中,第一道菜是白菜,意思是做人要拎得清,清清白白。另外,雞鴨魚是必備的,雞代表吉利,鴨是春暖鴨先知,魚象征著年年有余。另外,“四六”還有另外的寓意,天字有四畫,地字有六畫,所以人和大自然要和諧相處,要懂得感天謝地。

過年的風(fēng)俗,從臘月初八一直延續(xù)到二月二龍?zhí)ь^。過去民間習(xí)俗講,正月里結(jié)了婚的女兒是不能回娘家過年的,但現(xiàn)在很多人家早不講究這個了。如果說傳統(tǒng)性是春節(jié)的精髓,那么時代性就是春節(jié)的生命。對于傳統(tǒng),也許應(yīng)該像《神鞭》中所說的那樣:辮割了,神留著,換個樣還是絕活。

在中國,春節(jié)是最盛大最隆重的節(jié)日。平常司空見慣的煩躁,到了春節(jié)前后,也開始假裝很“開心”,一句“大過年的”就想化解所有矛盾。明明可以處理的事情,也擔(dān)心年關(guān)不順,于是一律來個“過完年再說”。

終于過了春節(jié),仿佛所有的不順心都被甩在過去的一年。于是,聚會,飲酒,那些杯子碰到一起,你聽到的都是夢破碎的聲音。有時候,你越想記起來一些事情,就越記不起來,就像找了好久的網(wǎng)盤照片里就是找不到全家福。

每到春節(jié),都盼望孩子回家吃飯,就像父母盼我們回家吃飯一樣,但是,我們常常令父母失望。我們總是把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留給生命中匆匆路過的朋友,卻偏偏忽略了我們最親的家人,忘了親情才是最大的財富。

一想到在漆黑夜色中等待“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那種靜謐令人莫名感動。

很想坐看“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可是,我們走得太遠了,已經(jīng)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荷爾德林說:“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笨墒?,我們已經(jīng)被物化時代所俘虜,從離開象牙塔走進社會那一刻起,我們就已經(jīng)是中年人。過上幾年,同學(xué)相見,曾經(jīng)英俊少年面龐,如今上下五千年,滄桑啊。

熊培云說:“海子與顧城的死,為(上世紀)90年代詩歌之死寫下了陰郁、沉重的注腳……80年代的海子曾經(jīng)在《遙遠的路程》中眺望遠方:‘我的燈和酒壇上落滿灰塵,而遙遠的路程上卻干干凈凈。’十幾年后,北島卻在《波蘭來客》中傷感地懷念:‘那時我們有夢,關(guān)于文學(xué),關(guān)于愛情,關(guān)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p>

我希望活成那種在很多人眼里“已經(jīng)落伍于這個時代”的人,像海德格爾說的那樣:“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之中,語言是存在的家園?!?/p>

女作家三毛說:“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傷的姿勢:一半在塵土里安詳,一半在空中飛揚;一半散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p>

3.讀林清玄,找回內(nèi)心寧靜。

李清照的詩:“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笔菍懡o英雄項羽的挽歌,說的其實是一種“英雄人格”和貴族精神,就是孔子所謂的“君子”。鴻門宴上,項羽看到劉邦的“謙虛”示弱,就非?!吧怠钡胤潘?,不聽從部下勸告,不愿意殺死“弱者”劉邦。點到為止,“我能殺你但是不殺”。戰(zhàn)爭失敗,他寧愿自殺也不愿狼狽逃竄、過烏江?!爸两袼柬椨穑豢线^江東?!彼嫉木褪沁@種貴族精神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成王敗寇”“以成敗論英雄”,是為了成功可以“不擇手段”的功利主義。

如果你思考這類問題,那么,很可能,在這么一個階段,你未必喜歡讀林清玄。

林清玄的文字,是潔白的野百合花,只是安靜地開花、結(jié)籽,適合在人生某一個階段,迷茫了,急躁了,然后讀林清玄,找回內(nèi)心寧靜。就好像,林清玄的那一句:“如果內(nèi)心的蝴蝶從未蘇醒,枯葉蝶的一生,也只不過是一片無言的枯葉?!痹谀愦来烙麆拥纳倌觌A段,能夠在嘈雜煩亂的環(huán)境中得到片刻的寧靜。

前幾天,我一個人在一個熟悉的老街散步,大約是因為過年的緣故,曾經(jīng)的熙熙攘攘如今被靜謐籠罩。偌大的街上只有兩三個游客,空空蕩蕩。曾經(jīng)紛至沓來的咖啡館,如今門可羅雀。不知道從哪里傳來了鳥鳴聲,頓覺“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有人喜歡卡夫卡的抑郁,有人喜歡村上村樹的“清秀灑脫”,就像吃飯一樣,各人有個人的口味,這很正常。

有人問道于趙州和尚:“請問高僧,何為修行?”趙州和尚回答:“吃飯、睡覺、喝茶?!薄澳敲慈绾涡扌心兀俊壁w州和尚起座離開,回頭說了一句:“我得去上廁所了。你看,這么點事情也得我親自去做?!?/p>

悟道的生活是“運水搬柴”,是“饑來吃飯困來眠”。修行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儀式,這就是禪解的“修行”?;勰苷f:“若欲修行,在家亦得?!背燥埶X、走親訪友都可以修。六祖還曾經(jīng)說,如果是真的修道人,掄刀上陣亦得。

慧能的《六祖壇經(jīng)》,不再區(qū)分此岸與彼岸,強調(diào)只有一個世界,區(qū)別只在迷悟之間,迷則陷入煩惱此岸,悟則超登智慧彼岸。

五祖問慧能:“你們嶺南人是野蠻人,怎么能夠成佛?”六祖說人有南北,但是佛性沒有南北。他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要抓住“無念”這個修心的宗旨,就可以安頓自己的精神生命,正如《六祖壇經(jīng)》所說:“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惠能的“頓悟”思想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文化。

蘇東坡被貶湖北黃州,政治上失意,但心理上得意——他得到了禪宗里的至高意境,那就是淡定。任憑風(fēng)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自我消遣,端得起,放得下,該寫書寫書,該作畫作畫。有了這樣的禪宗境界,他才寫出流傳至今的《定風(fēng)波》,說自己的心境呀,已經(jīng)達到“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的境界,換句話說,蘇東坡已經(jīng)達到六祖所謂“隨所住處恒安樂”的境界了。還有寫《岳陽樓記》的范仲淹,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有糾結(jié),但能自悟,能讓自我的氣血平和。

宋朝詩人秦觀寫道:“柳下桃溪,亂分春色到人家?!边@個“亂”正是在“靜”中所悟。心一安靜,聚精會神,就會感到若神助。正如蘇洵《辨奸論》[4]中所言:“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p>

生命的一切言行,都是因心而發(fā)生。過程就是修與悟。無論什么藝術(shù),開始是技術(shù)的,但到了最后,都是一顆心的境界。藝術(shù)是通過“心”來演化的。藝術(shù)家修得一顆干凈的詩心,生命就多了柔軟的質(zhì)地,就會自然流淌出來。

有了禪宗之后,藝術(shù)的審美又多了一個標準,那就是豁達、淡定的禪宗思想,書法史上“尚意”書風(fēng)、中醫(yī)學(xué)的“三折乃良醫(yī)”、山水畫的“文人畫”概念,無不受到了禪宗的影響。中國文人身上也多了儒、釋、道之特質(zhì),人們慣于用“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概括之。得意時是儒家,失意時是道家,修心時是佛家,人們把“外能治世、中可治身(家)、內(nèi)以修心”看成成功的標志。

古人將藝術(shù)作品從低到高分為四個等級:能品、妙品、神品與逸品。妙品以上的藝術(shù)品,十之八九都有了高妙的靈性,這些人都參與了參禪悟道、修煉心性,像王維啦、蘇東坡啦、石濤啦、八大山人啦、董其昌啦等等。

《壇經(jīng)》里講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是給眾生快樂,“無緣大慈”是指我給你快樂,不附加任何條件?!巴w大悲”指我與眾生共有一個身體,看到任何眾生受苦都跟自己在受苦一樣。達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算是“成佛”了。

禪宗所說的“佛”,就是那種“不異舊時人,只異舊時行履處”,換句話說,人還是以前那個人,但是其境界已經(jīng)大不相同。

4. 把每一件事都看成是一個學(xué)習(xí)的機會,那就沒有所謂的失敗。

有人說,林清玄的文字自帶“雞湯”,就連苦難也總能找出詩意。不喜歡他的人說他的文字太矯情、過于鄙陋?!白x書越多越感覺林清玄作品的不舒服”,比方說,林清玄有一篇文章,叫《空心看世界》,大意是:當我看到水田邊一片純白的花,形似百合,卻開得比百合花更繁盛,姿態(tài)非常優(yōu)美,我當場就被那雄渾的美震懾了。

“這是什么花?”我拉著田邊的農(nóng)夫問說?!斑@是空心菜花呀!”老農(nóng)夫說。原來空心菜可以開出這么美麗明亮的花,真是做夢也想不到。我問農(nóng)夫說:“可是我也種過空心菜,怎么沒有開過花呢?”他說:“一般人種空心菜,都是還沒有開花就摘來吃,怎么會看到開花呢?我這些是為了做種,才留到開花呀!”我仔細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很像百合,美麗也不輸給百合,并且有一種非常好聞的香氣,由于花是空心的,莖也是空心的,在風(fēng)中格外地柔軟搖曳,再加上葉那么綠,如果拿來作為瓶花,也不會輸給其他的名花吧!可惜,空心菜是菜,總是等不到開花就被摘折,一般人總難以知道它開花是那么美??v使有一些作種的空心菜能熬到開花,人們也難以改變觀點來看待它。我們只有完全破除對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見空心菜花的美,這正是以空心來看世界。但是,人要空心來面對世界,真的比空心菜還難呀。

有人說,類似的文章過于簡易空泛,不像張曉風(fēng)的散文那么有力量,簡易空泛給人以偽頓悟的感覺。這樣的文章,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看一下,會給人一種全新的視角和領(lǐng)悟,但是當你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再看的時候,會有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

喜歡他的人則說他的文字美好、有詩意。

日日禪定鏡,時時般若花。處處清涼水,夜夜琉璃月。林清玄是佛教徒,他用慈悲的心懷看著世界萬物?!叭杖帐呛萌?,步步生蓮花”,他的佛心在不好不壞中。

他的文章很短,有些文章短得不像文章,只是一個片斷。但那些句子很獨特,比如“溫一壺月光下酒”,是他細膩的感受,是他的禪意的溫情。研究“林清玄熱”現(xiàn)象,會發(fā)現(xiàn)他和一般的“心靈雞湯”不同,他的文章柔軟、慈悲。比方說,林清玄《陽光的味道》中的一段:那年輕的農(nóng)夫領(lǐng)著我走到稻谷中間,伸手抓起一把向陽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稻子成熟的香氣整個撲進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陰的埋在內(nèi)部的谷子讓我嗅,卻沒有香味了。這個實驗讓我深深地吃驚,感覺到陽光的神奇,究竟為什么只有曬到陽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

這個說法,讓人聯(lián)想到中醫(yī)的陰陽哲學(xué)。陰陽的本意是:向陽的就屬于陽,背陽的就屬于陰。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陰陽二字是這么解釋的:陽,高明也。就是在山坡上,向陽的那一面,明亮的地方,就叫陽,比如“向陽一面的谷子”盡得陽氣,所以充滿香氣。陰,就是背陽的一面,比如“向陰的埋在內(nèi)部的谷子”沒有香味,因為未得陽氣。所以,《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生之本,本于陰陽?!?/p>

“親有疾,藥先嘗。”這是清代啟蒙讀物《弟子規(guī)》中的句子。意思就是:在中國古代,當父母雙親有病的時候,當子女的,有“嘗藥”義務(wù)。子女當遵守“為尊親嘗藥”規(guī)則,這就是所謂的“忠孝”。

是藥三分毒,如果嘗藥中毒了怎么辦?這個問題古人肯定也思考過,不過,沒人敢提出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边@話才中聽??鬃诱f:“未知生,焉知死?”如果現(xiàn)在有老師也這么說的話,那或許有學(xué)生站出來,懟回去:“未知死,焉知生?” 但換了林清玄,他肯定不會懟老師,他會從佛理的角度思考“親有疾,藥先嘗”的合理性。

林清玄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講自己當年做記者時采訪過的一個小偷。他感慨說:“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這么靈巧、風(fēng)格這樣突出的小偷,又是這么斯文有氣魄,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會有成就吧!”20年后,林清玄偶然在一家羊肉爐店里和這個小偷重逢,當年的小偷成了這家店的老板。小偷承認,是因為看了林清玄的報道后被感化。林清玄在文章中為這個改邪歸正的小偷重寫了一個結(jié)局:“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這么靈巧、風(fēng)格這樣突出的小偷,又是這么斯文有氣魄,現(xiàn)在改行賣羊肉爐,他做的羊肉爐一定是非常好吃的!”

說起林清玄,有人趨之若鶩,有人則嗤之以鼻,說他的文章淺顯、模式化,就是“心靈雞湯” “人生導(dǎo)師”之類。他曾經(jīng)對媒體記者說:“自己每年都來北京,但一來就會咳嗽,聲音就啞掉了,但是好像北京人已經(jīng)習(xí)慣了。北京的交通也很可怕,每次出門就堵車,讓人很煩躁,不快樂?!?/p>

31歲時,林清玄從報社辭職成為自由作家。 40歲時,林清玄寫了他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散文集《菩提十書》,后來這本書在大陸出版,之后近10年他在大陸出版了60多本書。

林清玄與第一任夫人陳彩鸞是1979年結(jié)婚的。45歲那年,遭遇婚變,娶了第二位夫人方淳珍女士。

“偶像”坍塌,在臺灣有讀者耿耿于懷,甚至燒他的書?!白骷移兴_”在臺灣被拉下了香火供奉的凈壇,用林清玄的話說:“有一天發(fā)現(xiàn)我不完美了,也就破滅了。”

“我們都是人。”這是林清玄的人生口頭禪。林清玄每天上午花兩三個小時寫作,下午找朋友喝茶,到家對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轉(zhuǎn)轉(zhuǎn)。

“因為家里太窮了,我要成功,就一定要比一般人更勤奮,所以我每天一定會讀書,而且直到讀到讓我感動的句子才睡覺。”林清玄家中有18個兄弟姐妹,他排行第12。小時候他立志當作家,大家都笑出聲來。他爸爸當場給他一巴掌,傻孩子,這個世界上如果有那么好的事,我都要先去干,不會輪到你。上高中時,有位老師邀他去家里吃餃子,等到餃子端到桌上,他眼淚都掉下來了。老師說的話更讓他感動,他說:“我教書50年,我用我的生命向你保證,你將來一定會成功?!彼难蹨I掉在餃子上了。從來沒人了解他,用生命向我保證。過了兩個星期,他的希望破滅了,因為全班每個同學(xué)都去過他家里吃餃子。他對每個同學(xué)都用生命保證過。

有媒體排了“臺灣十大文化名人”榜,除了柏楊、余光中、秦孝儀、李昂、蔡志忠、羅蘭外,其中就有清心寡欲的“現(xiàn)代圣人”“心靈導(dǎo)師”林清玄。

林清玄是福建漳州人,后移居臺灣高雄,家境貧困,自幼好讀。他少年成名,20歲出書《蓮花開落》,從此一發(fā)不可收,在文壇上屢出佳作。同時為臺灣八張報紙開專欄,平均一天完成3千余字,還兼任《中國時報》記者與《時報雜志》主編。

林清玄的文字處處有禪意。

《紅樓夢》中有一段關(guān)于禪學(xué)“緣”的段子:林黛玉問賈寶玉:“這么多的姐姐妹妹,你怎么舍得?”賈寶玉回答:“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摈煊裨賳枺骸八诹?,你又怎么留得住?!辟Z寶玉回答:“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

賈寶玉說得似是而非,接近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修行。他說,能夠“瓢來的”是有緣,“漂去的”便是無緣。

我們看《紅樓夢》中的寶黛糾葛,事實上印證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之法門。

臺灣禪者林谷芳在《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中這樣說:追尋“不變的愛情”,幾乎是所有人共同的夢,它是與生俱來的我執(zhí)。而這種“我執(zhí)”是蕓蕓眾生在追尋愛情的過程中痛苦的根源。

“逢佛殺佛,逢羅漢殺羅漢,逢父母殺父母,逢親眷殺親眷,始得解脫,不與物拘,透脫自在?!边@是臨濟義玄禪師說過的一段禪門奇語?!皻⒎稹薄鋵嵕褪恰皻⑽摇保侨コ覉?zhí)的第一步。義玄禪師的意思,就是推翻一切權(quán)威,去除一切世俗執(zhí)著。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不該過分相信一門“信仰”,不管它有多么神圣。

優(yōu)秀的作家往往都比一般人敏感得多,敏感到一般人認為不可思議,敏感到“怪”。比方說三毛,林清玄講述過一件買房的大事。有一年三毛要出國,臨行前四處托人,說要幫忙把老房子賣掉。林清玄想買,就去籌錢。好不容易籌夠錢了,三毛卻說不賣了。不賣就不賣,你得說個像樣的理由是吧,你永遠猜不到三毛突然決定不買房的理由是什么,竟然是“樓上的檸檬樹開花了”。一般人會把這樣的事當“奇葩”講,說對方精神有問題之類,但是林清玄講述的時候,卻平淡地說三毛太浪漫了。很顯然,他鍛煉出了“寵辱不驚”的本事,不是怪罪,也不是抱怨,而是夸獎和贊嘆。

日本作家坂口安吾寫了《墮落論》,他說最后人能留下來的是孤獨感和好色。他說日本的監(jiān)獄建筑比寺廟建筑更美,因為監(jiān)獄建筑每個細節(jié)都是有用的,沒有多余的東西。而寺廟建筑多余的東西太多。

有一次,我和朋友在老街散步,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一輛小車從我們面前忽然沖過,居然不減速。這樣的車主在生活中還真不少,可以說比較普遍。整體的感覺,大家都太躁了。躁到你無法形容。感覺他活得太著急。香港有句罵人的話:這么急干嘛?趕著去投胎???

騎自行車在小區(qū)內(nèi)散步,我直行,突然從旁邊的樓道門口沖出一輛電動車,唰地一下,來個急剎車,他剎,我也剎。我心想,這小伙子,車剛啟動就加到最大馬力,就不能一步一步地來么?這么躁啊。大街上,走路的人也躁。整個社會都“躁”,而且“浮”,飄忽的感覺。

走路嫌慢,索性跑步。我們已經(jīng)不會用細膩的心去感知外物了。

忽然就想起日前在《新京報》上讀到的沙爽撰寫的一篇文章《公交車哲學(xué)》,其中講到關(guān)于臺灣公交車的故事。

在早年的臺灣,公交車一駛進站點,乘客們頓時在車門口擠成一團。因為車少人多,這個過程基本上是一場體力競賽。此種景象不幸被一個喜歡大驚小怪的美國人看到,寫了一篇文章大發(fā)感慨。臺大的學(xué)生們對此深以為恥,遂自發(fā)展開一場道德自律號召。這場運動的結(jié)果既出人意料又順理成章:大學(xué)生們嘗試的君子風(fēng)度絲毫于事無補,公交車滿載擠車勝利者揚長而去,留下道德模范們望車興嘆……時間一長,一切又恢復(fù)原狀,這場既有決心又有行動的道德運動就此宣告失敗。而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臺灣的公交車班次提高到每幾分鐘一趟,結(jié)果是,乘客們個個彬彬有禮了,似乎民眾素質(zhì)一夜之間大幅度提升,蜂擁擠車情狀隨之絕跡。這個故事說明,擠不擠車,讓不讓座,這不應(yīng)該僅僅歸咎于道德問題。

把每一件事都看成是一個學(xué)習(xí)的機會,那就沒有所謂的失敗。學(xué)會說話只需要幾年,懂得沉默卻要幾十年。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輕了多少事。

“感動”是林清玄散文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總能找出感動來。大約不堪俗務(wù)纏身。

林清玄的大多作品都會有自序,他曾說,一本書的序至關(guān)重要。書中的內(nèi)容是一道大餐,序言便是開胃菜。

5.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林清玄修禪已久,為人豁達。在《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一文中,他提道:生命里不如意的事情占了絕大部分,但是扣除了不如意,至少還有如意的、快樂的、欣慰的事情。如果要過快樂人生,就要常常想那一二成好事,這樣就會感到慶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的不如意所打倒。

這種心態(tài)的人和同樣修佛的蘇曼殊(1884—1918),則完全是兩類人。

“契闊死生君莫問,行云流水一孤僧。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似冰。”這是一代詩僧蘇曼殊 1909年寫給陳獨秀的詩。陳獨秀曾說:“曼殊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真是所謂天才。他從小沒有好好讀過中國書,初到上海的時候,漢文的程度實在不甚高明。他忽然要學(xué)做詩,但平仄和押韻都不懂,常常要我教他。他做了詩要我改,改了幾次,便漸漸地能做了?!庇暨_夫曾說:“他(指蘇曼殊)功底并不很深,但能吸收眾長,善于融會貫通。”

蘇曼殊的日語非常好,陳獨秀說蘇曼殊“漢文的程度實在不甚高明”,莫非他是日本人?

蘇曼殊的確身世詭異,1884年生于日本橫濱。父親是來自廣東香山的茶商蘇杰生。蘇杰生將自己父親創(chuàng)辦的茶葉店經(jīng)營成了品牌店,并納了日本離婚女子河合仙為妾,為妾而不是為妻,是因為他在廣東老家已有妻妾。蘇杰生和日本的“小姨子”,也就是河合仙之妹河合葉子私通,生下蘇曼殊。生母河合葉子在生下蘇曼殊3個月之后,就消失了,姐姐河合仙視蘇曼殊為己出。蘇曼殊是偷情而生,蘇杰生礙于家族壓力,不敢公開承認。河合仙與前夫生有一女,也不能全身心地愛蘇曼殊。故蘇曼殊的童年記憶就很糟糕,感覺自己很多余。一直到5歲,蘇家才接納蘇曼殊。蘇曼殊又不得不和河合仙分離,從日本來到中國廣東居住。童年就這樣被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身體一直不好,和父親又沒什么感情,所以蘇曼殊很早就有了厭世思想。魯迅說蘇曼殊“古怪”,有錢就“喝酒用光”。曼殊一生“身世飄零,佯狂玩世,嗜酒暴食”。

蘇曼殊削發(fā)為僧。他曾患腦疾、瘡?fù)?、寒疾、痢疾、咯血癥、腸病、肝跳癥等,可他一任天命,不節(jié)制色欲,在上海時,常出入妓院。也不節(jié)制食欲,他曾寫道:“午后試新衣,并赴源順食生姜炒雞三大碟,蝦仁面一小碗,蘋果五個。明日肚子洞泄否,一任天命耳。”醫(yī)生囑咐他不準吃糖,他偏要吃,而且嗜糖如命,從時髦的“摩爾登”進口糖果到當時蘇州的酥糖如玫瑰、橘紅、黃豆、芝麻等等,他可以一口氣吃掉十幾包。兜里沒錢買糖,他就拔下一顆金牙換糖吃。他用生命去吃糖,自稱“糖僧”。他曾自記在杭州“日食酥糖三十包”,死后在他的床下、枕旁找出不少糖紙。

蘇曼殊34歲時死于貪吃。

蘇曼殊喜歡飲冰水,曾“一日飲冰五六斤,比晚不能動,人以為死,視之猶有氣,明日復(fù)飲冰如故。”著名報人、鴛鴦蝴蝶派作家包天笑曾有一詩調(diào)侃蘇曼殊:“松糖桔餅又玫瑰,甜蜜香酥笑口開;想是大師心里苦,要從苦處得甘來?!碧K曼殊給柳亞子寫信,落款是“寫于紅燒牛肉雞片黃魚之畔”。陳獨秀說出內(nèi)情:“曼殊的貪吃,人家也都引為笑柄,其實正是他的自殺政策?!?“他眼見舉世污濁,厭世的心腸很熱烈,但又找不到其他出路,于是便亂吃亂喝起來,以求速死。在許多舊朋友中間,像曼殊這樣清白的人,真是不可多得的了?!?/p>

在江南一個小鎮(zhèn)上,曾經(jīng)見過一副對聯(lián):“閑看秋水心無事,靜聽天和興自濃?!边@對聯(lián)有文化,“閑靜”二字甚妙。我仿佛進入宋代詞人蔣捷“而今聽雨僧廬下”的意境。

東晉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說:“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碧諟Y明自號“五柳先生”,遠離都市喧囂名利場,回歸田園派?!拔辶壬闭f:自己有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二是飲酒,三是寫文章。

蔣捷在《虞美人·聽雨》中寫道:“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大意是說: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到了壯年,漂泊在客船上,茫茫江面云低到頭頂,坐聽蒙蒙細雨聲,寂寞的西風(fēng)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年過半百,兩鬢已斑白,白發(fā)點點如星,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人生的悲歡離合,有情也好無情也罷,都是過往了。對于閑靜中的我,皆無動于衷。聽憑臺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

“少年聽雨歌樓上”,那是一個喜歡余秋雨的年紀。在這個“心在路上”的年齡段,很多人喜歡讀“林清玄”,還喜歡讀“劉墉”。無論是人間有味是清歡,還是《飛翔的木棉子》,抑或是《清風(fēng)匝地,有聲》,都能給心靈一些小震撼,也明白了有些事是“命中注定”。

有一年春節(jié),我愛人的姐姐回南京老家了,她養(yǎng)的貓成了“留守兒童”。我們拿上鑰匙,去她家里照顧貓。喂貓之后,望著她家酒柜中的幾十種酒,想想大過年的,突然想喝一杯。就讓愛人給她姐姐打電話,“請示”一下,看我們可以喝哪種酒。她姐姐和姐夫在電話中說,飯桌上有喝剩的飲料,可以喝。我一聽,覺得大過年的,這個不像話吧。已經(jīng)打開的飲料,不知道放了多少天了,怎么能喝呢?茅臺呀五糧液之類的,感覺有點奢侈了。好像有賴茅之類的,是否可以打開喝?電話中,他們轉(zhuǎn)移話題,說冰廂里有雞肉,酒柜中上面有個好看的盒子,里面有紅酒。我說,你告訴你姐姐姐夫,不喝了。那個心情沒有了。

蘇東坡有一闋詞,說:細雨斜風(fēng)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林清玄寫了一篇文章《人間有味是清歡》[5],說試吃野菜的這種平凡的清歡,才使人間更有滋味?!扒鍤g”是什么呢?清歡幾乎是難以翻譯的,可以說是“清淡的歡愉”,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疏淡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當一個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勝過了山珍海味,或者在路邊的石頭里看出了比鉆石更高貴的價值,或者聽林間鳥鳴的聲音比提籠遛鳥更感動,或者靜靜品一壺烏龍茶比起在喧鬧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靈……這些就是“清歡”。

那一刻,我覺得很抱歉,不該有酒興,尤其不該把“酒興”和“過年”聯(lián)系起來。林清玄說:“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對生活的無求,是它不講求物質(zhì)的條件,只講究心靈的品味?!毕氲竭@里,我覺得很慚愧,未得“清歡”真味。第一流人物是在清歡里也能體會人間有味的人物,是在污濁滔滔的人間也能找到清歡的滋味的人物。呵呵,對這般一流人物,我只能“心向往之”了。

6. 中國的“禪”起源于印度的“禪那”。把蟬稱為“知了”,不用語言,已經(jīng)“知了”。

2014年,林清玄在蘇州做客湖畔論壇時,曾介紹自己心中最偉大的三個人:茶圣陸羽、禪圣慧能和經(jīng)圣玄奘。

錢穆先生說,了解中古以后的中國思想不能越過兩大思想家,一是慧能,一是朱熹,因為此后的中國思想文化都奠基于他們兩人。

六祖慧能以“不是風(fēng)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段公案而為人所知?;菽艿膶W(xué)問關(guān)鍵詞就是“心性”二字。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闭f的就是“修心”。他認為,真正的“凈土”不在西方,而是“心凈”。“心凈則國土凈”,心不凈,到哪里都是一片穢土。

出身貧寒、大字不識的惠能,宣揚“佛在我心,自性自悟,見性成佛。”提倡“頓悟”法門人人可修。他將印度傳入的佛教中國化、生活化、當下化、平民化、現(xiàn)世化,發(fā)展了極具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禪宗,并留下了一部傳世之作《六祖壇經(jīng)》。

大家知道,慧能是六祖,那么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分別是誰呢?這要從禪宗的歷史說起。

通常我們一提到禪宗,就想到打坐。其實,打坐不是從印度傳來的,《莊子》中就提到“顏回忘坐”,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顏回的打坐進入了一個“忘”的境界。

中國的“禪”起源于印度的“禪那”。北魏孝昌二年(526)由菩提達摩將“禪那”帶到了中國。達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悟出禪宗。達摩傳播的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薄半S其所止,誨以禪教。”所謂不立文字并非不用文字。用后來六祖慧能的話說:“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兩字,亦是文字。”所以不立文字者就是不執(zhí)著文字,但又不能離開文字,還是要用語言文字作標月之指,“因指見月,得月亡指?!?/p>

達摩的禪法語錄,被后世合稱為《達摩四論》?!八恼摗奔囱}論、悟性論、破相論和二入四行論。

經(jīng)過達摩弘法,禪宗成了中國佛教最大的門派。那么,禪宗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

2500年前,印度圣人佛陀晚年臨于涅槃之際,有一天在靈鷲山為大眾說法。佛陀拿出一朵蓮花,拈花示眾,一言不發(fā)。眾人不知其用意是什么,皆困惑不解。只有迦葉尊者破顏,會心微笑。那種微笑是“會心”,你懂得,我也懂得,無需開口,我已知道你要說什么。連“呵呵” 兩個字都是多余的?,F(xiàn)在常說的“呵呵”,其實是個佛教詞匯,是梵文Ahaha的音譯,據(jù)丁福保《佛學(xué)大辭典》:“阿呵呵:(雜語)Ahaha,笑聲?!币灿械淖g者認為是專指佛的笑聲,呵呵大笑。寒山詩中就有這樣的話:“含笑樂呵呵,啼哭受殃抉?!碑斎?,佛經(jīng)中的“呵呵”連用,有時只是一種語氣詞,并無實義。

迦葉與佛陀有了共鳴,佛陀就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比缓?,佛陀將禪心傳給了他。這就是禪宗所說的禪的起源。

于是迦葉成為禪宗的初祖,禪宗在拈花微笑的一花一笑間誕生了。這就是“拈花一笑”的故事。

南北朝劉宋時期的詩人王籍有兩句詩:“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卑谚笪膁hy na(“禪那”)翻譯成“禪”,厲害。翻譯者用大家熟知道的“蟬”來比喻“禪”的內(nèi)涵。

蟬的幼蟲要雪藏地下4年左右,只是為了爬上地面、登上枝頭這個“舞臺”,成為“知了”,唱幾個月的歌,靜觀塵世,在紅塵喧囂中歌唱,甚至不需要觀眾,然后,就“噤若寒蟬”,匆匆地死在寒霜逼襲的深秋。能夠登上枝頭,圓這個歌唱夢的,已經(jīng)算是幸運者。更多的蟬蟲,由于時機不對,還沒來得及咬破地皮,就被人活捉,進了油鍋,成了下酒菜。還有的蟬蟲,剛剛爬上樹枝,忍痛蛻掉“沉重”的蟬衣,折騰大半夜,終于從蟬蟲變成帶翅膀的蟬,還沒有來得及唱歌,就被早起的鳥兒當早餐吃了。

把蟬稱為“知了”,在佛教中,不用語言,已經(jīng)“知了”。曹雪芹寫《紅樓夢》時,想過要發(fā)表嗎?想過要拿文學(xué)獎嗎?想過要開研討會嗎?想過要成為經(jīng)典嗎?想過稿費之類嗎?沒有,他只是想寫,只是為了寄托精神。最好的藝術(shù)肯定不是處心積慮,機關(guān)算盡,而往往是“無心栽柳柳成陰”,可遇而不可求。這就是緣分。最好的藝術(shù)其實都有宿命感。

2500年前,佛陀在菩提樹下頓悟。佛陀悟的是什么呢?我們只能用心靈去體會。

王陽明在《霽夜》中體會萬物的律動:“靜后始知群動妄,閑來還覺道心驚?!倍凇端筒滔n伻住分袆t以月映心:“悟后六經(jīng)無一字,靜余孤月湛虛明?!膘o余孤月湛虛明,本心如月,物我一如,朗然圓滿,這種內(nèi)外通透,有點像禪宗。

后人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有一天,天空湛藍,鳥語如歌,達摩在嵩山五乳峰的一個山洞中輕輕坐下,面對石壁,盤腿閉目,五心朝天,呼吸吐納,似睡非睡。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流逝,達摩睜開眼時,世間已是九年。這個故事后世傳得神秘莫測,玄而又玄,說達摩“九年面壁祖佛成”,石壁上留下清晰身影。他站起身,伸個懶腰,然后,飄然而去。然后,就沒有了然后。他的去向也成了謎。達摩的圓寂,脫化成佛,自然也成了傳說。

達摩九年面壁,只為等一個人。等誰呢,就是神光。在嵩山,達摩終于等到神光。神光前來,求安心法門。達摩給他起名叫慧可?;劭蓮倪_摩那里得到安心法門,中國禪宗從此開始。四祖就是黃梅雙峰山的道信大師。四祖“大敞禪門,廣接徒眾”,自己開田,自己種糧食,自謀生活。就是說,禪宗到了四祖,才真正復(fù)興,信眾資源被廣泛開發(fā),打開了局面。到六祖慧能,已是兩百多年。

印度禪是印度古代身心修養(yǎng)實踐中的一個術(shù)語,是達摩把禪作為回歸大地自然的文化觀念,傳播到中國,從此,禪文化完成了與中國的回歸自然為本質(zhì)的傳統(tǒng)文化的統(tǒng)一與融化的過程,成為獨具特色的中國禪宗文化。

傳說中的達摩像個先知,他早已預(yù)言了禪宗經(jīng)過他的傳播,必然“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jié)果自然成?!币换ㄩ_五葉,一花就是迦葉與佛陀“拈花一笑”,即禪宗的初祖迦葉,然后經(jīng)過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的弘揚,一花開五葉,結(jié)果自然成。摩訶迦葉尊者是西天禪的第一祖,一直傳到菩提達摩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到中國來傳法,他既是西天的第二十八祖,也是中國的初祖。

相傳,達摩的圓寂,讓南朝梁武帝蕭衍憂傷不已。梁武帝撰文頌揚。

傳說達摩來到中國,梁武帝請他到金陵(今南京)問道。一見達摩,深目高鼻。梁武帝問達摩,自己造寺廟、抄佛經(jīng),有多少功德?達摩說沒有功德。梁武帝自然不爽,兩人言語不契,話不投機。后面的傳說更加神秘荒誕,達摩告別梁武帝,到了長江岸邊,不知道怎么樣渡江,于是喜歡玩神秘的后世文人便造出了“一葦渡江”的傳說,意思就是達摩有無上法力唄。就是說,達摩像一個輕功深不可測的高人,隨手折了一根蘆葦,投入江中。只見那蘆葦瞬間化作一葉扁舟,達摩瀟灑地吹著笛子,笑傲江湖,翩然過江,來到了北魏都城洛陽。

“一葦渡江”的傳說,并非來自民間,而是來自克勤禪師在《碧巖集》中的“正經(jīng)”記載。相比于禪宗的深不可測,儒家更喜歡“嚴謹”的學(xué)術(shù)考證和解釋,唐代大學(xué)者孔穎達解釋:“一葦者,謂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面渡,若桴筏然,非一根也。”“一葦”并不是一根蘆葦,而是一大束蘆葦。這么說有什么證據(jù)?證據(jù)就是《詩經(jīng)》里的一首《河廣》,詩中說:“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詩經(jīng)》是經(jīng),既是經(jīng),還用得著懷疑么?這就是過去儒家學(xué)者的“嚴謹”。

胡適先生在《菩提達摩考》中這樣評價梁武帝和達摩的談話:“這一件故事的演變可以表示菩提達摩的傳說如何逐漸加詳,逐漸由唐初的樸素的實際變成宋代的荒誕的神話。”

7. 我們會害怕生死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未來還有世界,未來還有人生。

為了衛(wèi)生,也是為了環(huán)保,林清玄在舟車勞頓之后,即使住五星級酒店,也幾乎不碰酒店用品,而是用自帶的香皂洗澡。他的背包里裝著毛巾、牙具、香皂、洗發(fā)液等等。

林清玄去世后,圓神出版社在社交平臺發(fā)布《林清玄家屬致讀者的一封信》,悼念剛剛?cè)ナ赖牧智逍?,稱“你只是換了個地方居住”。信中援引林清玄的話說:“我們會害怕生死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未來還有世界,未來還有人生。佛法難聞今已聞,人生難得今以得。人的身體很難得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得到,要用來好好修行。如果你知道生跟死之間,就好像你移民去美國,雖然這里的人看不到你了,可是他們知道你很安好,因為你在美國。如果你相信佛法,就是說你在這里和大家處得很好,有一天你不在,我們不會悲傷,因為知道你去極樂世界,或者你去了琉璃凈土,你只是換了一個地方居住?!?/p>

其實生跟死沒什么兩樣,在我看來就是這樣子,就好像移民或者搬到別的城市居住,總有相逢之日。

林清玄生前好友,大陸版權(quán)代理人曲小俠證實,先生的死因是心肌梗死,“事發(fā)非常突然,前一天晚上還好好的。”

也許,冥冥之中,林清玄有感覺。也許,只是巧合。2018年12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林清玄最后一本散文集《人生幸好有別離》,書中篇章,大多與“別離”有關(guān)?!吧离x別”為人生大事,是每個人難以逃避又常常充滿困惑的論題。書中傳達了林清玄面對別離時“既感傷又豁達”的態(tài)度,可以說是把自己的生死觀都寫進了這本書。早在2017年的一次活動上,他也曾說到“生死離別”:“林清玄有一天一定會死,假如晚上會死,早上我還會在寫作,我的書會和你們相伴?!?/p>

對“人生的不確定”,林清玄的看法是:“生命中一些遭遇是可控的,一些是不可控的,你在很小的時候就要有這種體會?!?“我常說生命中不能缺乏游戲、生活的路是很長的,其實每一個轉(zhuǎn)折都是好的,努力向前就對了。”

2019年1月23日《健康時報》客戶端發(fā)了一篇文章:《痛心!65歲臺灣作家林清玄突發(fā)心梗離世!五大癥狀需警惕》。文中說:急性心梗真的如此可怕嗎?急性心肌梗死是人體心臟冠狀動脈急性、持續(xù)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可并發(fā)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晌<吧?。

上海市胸科醫(yī)院心內(nèi)科副主任醫(yī)師施鴻毓表示:我國每年新發(fā)心梗60萬例,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不典型的先兆癥狀沒有得到患者重視,等到突然發(fā)病,救治不及時就容易造成致命危險。

什么是征兆?如果把征兆定義為心梗發(fā)生之前的明顯身體不適,那的確是有一部分患者所感受不到的。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心肌梗死發(fā)生前,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較以往更加明顯的、頻繁的心絞痛。這種心絞痛持續(xù)的時間比較長,用藥難以緩解。另外,患者在發(fā)病前,還可能有乏力、嗜睡、消化不良、頭暈等全身癥狀。

那么,突發(fā)心梗前人體有何征兆呢?大家知道,心梗一旦發(fā)生就是十萬火急,近半數(shù)人都沒有進醫(yī)院的機會。因此,突發(fā)心梗前癥狀的識別至關(guān)重要。北京大學(xué)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主任醫(yī)師張海澄通過《北京晚報》[6]對讀者提醒,絕大部分人突發(fā)心梗前有預(yù)警征兆,比較典型的癥狀為胸痛。胸痛是心梗發(fā)作前的重要表現(xiàn),總結(jié)起來大概有幾種,一是病人胸前區(qū)呈陣發(fā)性疼痛,多因勞累、激動、生氣刺激引發(fā),以往未出現(xiàn)此癥狀,屬1個月內(nèi)新發(fā),此時需要提高警惕,有可能是心梗前癥狀。二是原來有過心絞痛病史,如果近一個月內(nèi)胸痛癥狀加重,或者胸痛頻次增加,程度更重、范圍更大、持續(xù)時間更長,用藥效果不如以往,也要警惕心梗發(fā)作。另外,當靜息時、或夜間睡眠中突發(fā)胸痛時,往往表明冠脈斑塊不穩(wěn)定、或存在血管痙攣,需盡早就醫(yī),處置不及時易發(fā)心梗。張海澄醫(yī)師提醒:無明顯誘因的胸痛突然發(fā)作,同時伴有大汗、惡心、嘔吐等,或突發(fā)心前區(qū)憋悶、心慌、乏力等癥狀,也須及時就醫(yī)。除了以上典型胸痛癥狀,心梗發(fā)作前還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非典型癥狀,如上腹痛、牙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

近幾年心梗發(fā)生的年齡趨于年輕化。張海澄醫(yī)師告訴記者,20多年前他在門診和病房很少見到40歲左右的人患心梗,最近幾年卻是越來越常見,其中不乏30歲甚至20歲的心梗病人。推測心梗發(fā)作年輕化的原因與現(xiàn)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關(guān),如吸煙、運動少、精神壓力、飲食中過多攝入高膽固醇高油脂高糖成分等。

心絞痛的發(fā)作通常不超過15—20分鐘,用藥即可緩解。如果不能緩解,既往又有冠心病病史,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吸煙等,可以讓患者保持鎮(zhèn)定,平臥或背部有倚靠地坐著,避免活動、激動等刺激,盡快撥打120急救電話(撥打的電話不要再占線,以免急救人員聯(lián)系不上),以便得到及時救治。

同時給患者測量血壓(或自測),如果血壓不低于90/60毫米汞柱,且伴有壓榨性典型胸痛,或伴有上腹痛、頸痛、牙痛等不典型心梗癥狀,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5—10分鐘如無效再服一片,總量最多不超過三片。確定無出血傾向疾病者,可以嚼服300毫克阿斯匹林,起到抗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進展等作用,同時也為進一步冠脈支架做好了準備。家中有氧氣的,盡快讓患者吸氧。

秋冬交替時氣候轉(zhuǎn)涼,人體血管收縮、血壓偏高,心率加快,原來有心律失常的人常在此季節(jié)復(fù)發(fā),來門診調(diào)血壓用藥的病人明顯增多。張海澄醫(yī)生表示,入秋天氣轉(zhuǎn)涼后逐漸進入心梗、腦梗高發(fā)期,這與人體活動少、高脂食物進食過多以及寒冷對人體心臟和血管的影響有關(guān)。

“心?!币彩请[喻,我們應(yīng)該用心呵護這個藏著神的心。

《黃帝內(nèi)經(jīng)》是我國現(xiàn)存中醫(yī)學(xué)文獻中最早的一部醫(yī)學(xué)著作,被稱為“醫(yī)學(xué)哲學(xué)之宗”。 《黃帝內(nèi)經(jīng)》關(guān)于心神的論述是認識生命之神的門徑。神為生命之本,而非思維意識?!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宣明五氣篇》中有云:“心藏神?!薄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蘭秘典論》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即心主神明,是指心具有主宰人體五臟六腑、形體官竅的一切生理活動和人體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功能。

“心主神明”是中醫(yī)理論的核心觀點,“心主”是生命活動的主導(dǎo)方式,“神明”是生命之神的和諧致用。“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敝髅鲃t安,不明則病。各種疾病多與心神有關(guān),診治之道在于調(diào)和心神。中醫(yī)診治之道的最高境界在于神診與神治?!靶闹魃衩鳌?,千百年來一直指導(dǎo)著中醫(yī)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隨著西方醫(yī)學(xué)神經(jīng)大腦學(xué)說的傳入,中醫(yī)界也提出“腦主神明”乃至“心腦共主神明”的見解。

“心主神明”有兩層意思,一是心臟的重要作用是為全身供血,這是物質(zhì)層面;二是“心為君主之官”。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為一身之君主,稟虛靈而含造化,具一理而應(yīng)萬機,臟腑百骸。心主管各種心理、心情,這是精神層面。因此,中醫(yī)所講的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中,除“喜”字外,都用“心”字作為偏旁部首,可見,我們的祖先早在遠古造字時代,就已經(jīng)明白心臟參與了心理狀態(tài)、情志活動。

古人對心的認識是來源于君主觀、整體觀念、陰陽觀的運用。在先秦漢語中,心的含義大約有九個意思,分別是指:君主之心,舍智之心,感情之心,能知之心,道德之心,欲求之心,本性之心以及性格之心。

莊子認為:修心的目標就是“心如死灰”,修心的途徑是“心齋”“坐忘”,即屏除世俗的欲望、觀念、價值,使心靈恢復(fù)質(zhì)樸而又自由超脫的狀態(tài)。在莊子看來,“心”是禍福的根源;人心的淳樸是天下太平的保證,莊子強調(diào)心的虛靜。心的虛靜,其最高境界是:“心如死灰?!睕]有功名利祿,也沒有仁義禮智之類的觀念,即物我兩忘、心物合一,心恢復(fù)了本來的自然、淳樸、清靜。到這個境界,就是老子所說的“道”境。

受佛教文化的影響,“心”由“心臟”引申出“思維器官”和“中心”兩個意思。

《濟生方》里有個歸脾湯,是中醫(yī)十大名方之一。由元肉、酸棗仁、白術(shù)、茯苓、黃芪、炙甘草、人參、木香、當歸、遠志、生姜、大棗組成。歸脾湯從心脾兩臟治療,能氣血雙補。方中以黃芪、人參、白術(shù)、甘草之甘溫補脾益氣;以棗仁、遠志、茯神寧心安神,當歸、龍眼肉補血養(yǎng)心;用木香行氣舒脾,以使補氣血之藥補而不滯,得以流通,更能發(fā)揮其補益之功。原方在臨床應(yīng)用時,還需加生姜3片、大棗2枚,意在調(diào)和脾胃,以資生化。就全方的配伍特點來看,本方雖是心脾同治,但重點在治脾,因為脾是氣血化生之源,補脾即可以養(yǎng)心,且脾氣得補,則血行得到統(tǒng)攝,方能引血歸脾,其方名為“歸脾”寓意可知。另外,本方雖是氣血并補之劑,但重點在益氣生血。方中黃芪配當歸,即寓有當歸補血湯之意,使氣旺血自生,血足心自養(yǎng)。歸脾湯方證的核心脈證為:心悸、健忘、頭暈、失眠、舌淡、苔薄白、脈細。核心藥物為:白術(shù)、茯神、黃芪、龍眼肉、酸棗仁、人參、木香、甘草、當歸、遠志。

歸脾湯側(cè)重在心脾,用治脾不統(tǒng)血之血液妄行、心神失養(yǎng)諸證。原方用于治療由于心脾兩虛、心失所養(yǎng)和脾不統(tǒng)血所致心悸怔仲、失眠、健忘、盜汗及便血、崩漏、帶下等癥。歸脾湯妙治咳嗽可不可以?當然可以。比方說,患者思考用腦后較長時間咳嗽、睡眠不佳、神疲乏力,那么,用調(diào)補心脾之法,處以歸脾湯加減,患者神疲乏力、睡眠就能好轉(zhuǎn),咳嗽明顯減輕?!坝惺亲C用是藥嘛”,中醫(yī)的關(guān)鍵在于辨證,只要患者出現(xiàn)了歸脾湯證,用它就沒有問題。《素問·咳論》中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敝嗅t(yī)認為,肺居至高之位,為五臟之華蓋,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外邪侵犯,皮毛受邪,邪束肌表,內(nèi)從其所合,肺氣不宣,清肅失職,氣道不清,痰涎滋生,就會產(chǎn)生咳嗽。所以中醫(yī)認為“治外感宜解散”。中西醫(yī)在理法方藥上有著很多的不同,中醫(yī)認為:“感冒咳嗽忌用止咳,愈止則邪愈不透,咳愈不寧?!薄爸伪碚?,藥不宜靜,靜則流連不解,變生他病,忌寒涼收斂?!?“肺為嬌臟,太寒則邪氣凝而不散,太熱則火鑠金而動血,太潤則生痰飲,太燥則耗津液,太泄則汗出而陽虛,太澀則氣閉而邪結(jié)?!比绻弥嗅t(yī)的眼光來看西藥,在某種意義上說,抗生素可以視為寒涼藥,靜脈點滴的液體可以視為增液藥。在中醫(yī)看來,只有在肺熱壅盛的時候(相當于肺炎等病高熱毒血癥期),才是靜點抗生素的最好時機。

患者咳嗽病在心脾兩虛,內(nèi)邪犯肺,這個時候單純治肺止咳恐怕沒有效果,如果調(diào)補心脾、清除內(nèi)邪,用歸脾湯可迎刃而解、一舉取效,從而使痼疾得愈。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痛癢瘡,皆屬于心?!本褪钦f,所有的痛、癢、瘡,都和心有關(guān)系。比方說,有的孩子過敏性體質(zhì),辨證之后,給他開方:龍膽草10克,黃芩12克,山梔9克,五味子10克,澤瀉12克,防風(fēng)15克,烏梅12克,銀柴胡10克,蟬蛻6克,連翹8克,丹皮12克,木通9克,車前子9克,當歸8克,生地10克,柴胡10克,生甘草6克,白僵蠶8克,姜黃6克,制大黃3克,升麻2克,羌活6克,荊芥8克,杏仁9克,桔梗9克。4付。日一劑,水煎服。這是從肝經(jīng)入手來治療的。從心經(jīng)入手可不可以?需要辨證,但是,有一點,用音樂輔助治療,對心神的安靜大有好處。藥的繁體字“藥”,下面是一個樂字,所以,音樂是靈魂最好的藥。我的老師梁化一就用外洗法來治療皮膚?。合目莶?0克,魚腥草30克,白鮮皮15克,蛇床子10克,連翹15克,薄荷15克,地膚子20克,蒲公英50克,銀花15克,外用,煮水洗澡。只要辨證準確,效果就相當不錯。我覺得這方的背后其實有一個隱喻,就是給心“洗洗澡”,讓心靈寧靜。有個女士用了化妝品過敏、每天臉紅但皮膚不癢,梁老師就用制附子加減治愈了,其方為:防風(fēng)10克,薄荷10克,連翹15克,銀花10克,桑白皮20克,太子參10克,丹參15克,黃柏10克,茯苓15克,砂仁15克,甘草8克。服二副,煮15分鐘。然后,又經(jīng)過調(diào)整藥方,再讓患者吃了一副:制附子10克,白芍12克,白術(shù)15克,連翹15克,銀花10克,蟬蛻8克,桑白皮20克,太子參10克,丹參15克,黃柏10克,茯苓15克,砂仁15克,炙甘草10克。吃后,過敏情況大大減輕了。

《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在論述“心”的時候提道:“在色為赤,在竅為舌。”古人還提道:“舌為心苗?!鄙嗍切牡母[,但苔就不是了。苔白色那一層苔,不屬于心,分寒熱燥濕。

去年春節(jié)期間,一個朋友在朋友圈發(fā)她的囧途:三亞到??隈{車往常3小時,今天4小時,你問為啥?車行半程沒油了,熬到油站心花怒放,加滿油一翻包沒有錢,抱歉也沒有卡。此時還是保持淡定的,問可否微信支付?答復(fù)說,油站規(guī)定過了12點不可以,好說歹說總算同意轉(zhuǎn)給個人(畢竟油也吐不出來?。?。此時拿出手機,竟然顯示黑屏。沒電。再問,可以等我充電嗎?答復(fù)說,可以。暗喜。接著翻包,這回不淡定了,沒有充電用的線啊。再問,可以借線嗎?答復(fù)說,沒有合適的線。于是我,不,是我們,就大眼瞪小眼地等,等啥?等一個半夜加油又有手機線,外加人品一流、愿意犧牲10分鐘、等你充電的“好人”,等啊等……我們就在那里談人生、談理想、談過年哪里的雞肉好吃,就差沒談戀愛了……

這個時候,如果換了林清玄,他定會學(xué)著禪宗,看一朵花,觀一片云,然后悟出某種道理。

公元1182年至1192年,南宋詞人稼軒先生(辛棄疾)在江西上饒北靈山下的帶湖落職閑居,十易寒暑,他怎么打發(fā)孤獨和寂寞的呢?他在醉臥中忘情地“竹根流水帶溪云”。 乘興而來,踏月而歸,一日清賞,可抵十年塵夢。而空山寒梅,得此人相對,亦可免寂寞矣。他寫了一首《臨江仙·探梅》這樣表白心跡: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無花態(tài)度,全有雪精神。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云。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他說自己老了,惜花之心雖已減,但愛梅之情依舊濃,尋梅直至溪山深處。一枝梅花先報春,毫無“職業(yè)花兒”的慣常姿態(tài),全然是雪之精神。到這山水幽靜處,飽餐梅之秀色,為它寫下新詩佳句。竹林下流水帶走水上云。酒醉中全然記不得,回家路上已是黃昏。稼軒先生臥枕竹根,仰觀流云,耳邊溪水濺濺,梅花清香沁人,人間是非,一時凈盡。

傅青主有詩描寫花香:“望草迎風(fēng)舞,山花帶露香。”稼軒也寫花香,不過,他只喜歡梅香,他說:“勝向空山餐秀色?!泵分闵艨刹?。晉人陸機在《日出東南隅行》中這樣寫道:“鮮膚一向潤,秀色若可餐?!倍鸥υ凇都讶恕分姓f梅花比佳人秀色更好,“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p>

有人讀“林清玄”是因為心境,比如被“一支蠟燭如果沒有心,就不能燃燒,即使有心,也要點燃才有意義,點燃了的蠟燭會有淚,但總比沒有燃燒的好”之類的句子吸引,感覺有一陣清風(fēng)吹散心靈的塵埃,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有人讀“林清玄”是因為高考。周圍的同學(xué)都在說:林清玄的文章是《讀者》風(fēng)格,很適合高考的議論式作文。于是,即使不喜歡林清玄文學(xué)的人,也痛下決心,到書店買一本林清玄的書。

有人在林清玄那里讀出了清涼味道,感覺他的文章有清涼散的功效,對于有內(nèi)熱、浮躁的讀者有些益處,雖然那也許只是揚湯止沸。要釜底抽薪還是得去啃讀經(jīng)典,也就是讓林清玄得到清涼的那些書,比如先秦莊子、韓非子的書,漢代司馬遷的書,晉代嵇康的書,唐代柳宗元的書,宋代蘇東坡、歐陽修的書,但中學(xué)考試壓力大,沒有時間讀經(jīng)典,于是,林清玄就成了讀者與經(jīng)典的橋梁。

也有人在林清玄那里讀出了甘草味,他就像一味中藥——甘草。甘草,性平味甘,氣微,甜味特殊 ;歸心、肺、脾、胃經(jīng),無毒;可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diào)和諸藥。主治倦怠食少、肌瘦面黃、心悸氣短、腹痛便溏、四肢攣急疼痛、臟躁、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癰瘡腫痛、小兒胎毒及藥物、食物中毒?!侗静菡分杏涊d:“甘草得中和之性,有調(diào)補之功,故毒藥得之解其毒,剛藥得之和其性,表藥得之助其外,下藥得之緩其速。其可隨氣藥入氣,隨血藥入血,無往不可,故稱國老。唯中滿者勿加,恐其作脹,速下者勿入,恐其緩功,不可不知也。”

張愛玲的小說太濃烈,讀多了,便有些害怕或者尖刻;讀多了汪曾祺的小說,小小年紀就忘記了什么是傷春悲秋風(fēng)花雪月;讀多了賈平凹的小說,又覺得過于古樸,少了這個年齡原本該有的性情,早早進入“人書俱老之境”;讀多了董橋的小說,容易被那種過于求趣而“作”感染,自己寫的作文也開始“不自然”起來,骨子里也生出媚來;讀多了蕭紅的小說,又感覺文字太沉,心里生出哀鳴。

這世上不知道有多少書是不必讀的,它根本就不該生產(chǎn)出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你如果從表面看,王羲之頗似道家,相當超脫的,但你細讀品讀,像喝茶一樣,到了第三泡,才知道王羲之講的是生死之大事,他寫得很深沉,也很開闊,但整個基調(diào)并不悲涼。

有人說,林清玄的文字不能多讀,多讀生膩;而且寫得太多,并不是好事。我不完全同意這個說法。林清玄的文字并不是簡單的佛系雞湯文,他虔誠信佛,他真誠,不裝,一如他的相貌,并非畫中仙,林中翁,就是個其貌不揚的普通人,前額已禿,后留長發(fā)。他的文字中那種娓娓道來的自如,其實是心的流淌。他的文字美而不俗,他有詩意,他經(jīng)常溫著一壺月光,對讀者傾訴。像“生命里偶然的歡喜、悟、心靈的光,就像鴿子麻雀突然來到我們的窗前,當它們飛走的時候,我只要保有那種歡喜就好了”這樣的句子,是相當有靈性的。像“謙卑的心是宛如野草小花的心,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諷”之類的話,飽含心的菩提。

所以,林清玄的文字陪伴著很多人的青春期,并非偶然。

參考文獻

[1][4]李炳海,侯文學(xué),劉寧 注評. 古文觀止[M].沈陽: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211,472.

[2]蔣天樞.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13.

[3]季羨林.回憶陳寅恪先生[J].書摘,2015(6):45.

[5] 林清玄. 人間有味是清歡[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82.

[6] 田晶. 突發(fā)心梗前人體有何征兆[N].北京晚報,2016-10-13.

猜你喜歡
林清玄
精彩人生的秘方
最好的老師都是“騙子”
林清玄出版《蓮花開落》
林清玄不平凡的人生
林清玄的愛情
臺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
林清玄出版《蓮花開落》成名
林清玄與漂亮女生
為夢想逃婚的林清玄
古龍筆伐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