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葛文嬌
摘 要:本文將從應用文寫作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出發(fā),對“工學一體化”教學理念在高職《應用文寫作》課程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并針對當前《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解決對策。
關鍵詞:工學一體化;現(xiàn)狀及問題;對策建議
“工學一體化”教學強調將教學內容應與工作過程有機的結合來。起。著名作家和教育家葉圣陶說過,“大學畢業(yè)生不一定要能寫小說詩歌,但一定要能寫工作和生活實用的文章,而且,非得既通順及扎實不可《作文要道》”[1]。然而,《應用文寫作》這門原本承載提升學生讀寫技能及人文素養(yǎng)、為專業(yè)服務使命的公共基礎課卻因空洞的教學內容、僵化的教育模式以及脫離學生專業(yè)需求等原因,成為了一門與專業(yè)無關、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學科,一門逐漸被“邊緣化”的學科。本文將以“工學一體化”為理論背景進行研究。
一、教學現(xiàn)狀及問題分析
(一)一個到底
即一本教材、一分教案、一個課件、一種模式教到底。在各大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作為公共基礎課,因統(tǒng)一的教材選定、統(tǒng)一的課時安排以及統(tǒng)一的授課模式要求等,同一個語文教師上不同專業(yè)的課程,只能一本教材、一份教案、一個課件,一種教學模式和方法一教到底,“為教而教,為完成任務而教,沒有找到一條切合專業(yè)和學生實際的教學路子”[2]。
(二)兩個死板
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死板。多年以來,應用文寫作一直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套路,多數采用“例文引入+理論講授+例文仿寫”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違背了“工學一體化”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原則;以我院《應用文寫作》課程為例,24課教學課時皆為純理論教學,這就意味著“應用文寫作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和專業(yè)需求是脫節(jié)的,很少有教師能講述一些和專業(yè)相關的案列,模擬創(chuàng)設與行業(yè)相關的寫作情景等”[3],教學方法單一死板。
(三)三個陳舊
1、教師教學觀念陳舊。因缺乏對新知識和信息化教學的學習熱情,許多應用文寫作教師不愿意真正走出課堂,去觀摩和學習創(chuàng)新的課堂和教學思維,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
2、教材內容陳舊。筆者通過查閱資料以及走訪本地區(qū)其他高職院校了解到,該課程多為通用教材,其體例格式就如萬精油一樣,給人掛一漏萬之感。教材內容及案例陳舊“無法滿足當前高職教育與行業(yè)企業(yè)緊密結合的教學要求?!盵5]
3、評估方法陳舊。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效果評估主要采取:平時成績+期末考核=總成績的考核機制,這種考核方式,機械的反饋教師的教學情況,卻沒法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工作中的問題。
二、對策建議
(一)加大重視力度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意見》中指出:“畢業(yè)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作為學生應用技能和人文素質培養(yǎng)載體的應用文寫作課程理應得到高職院校自上而下的重視。決策層不能將該門課程視為可有可無的“豆芽科”,應該認識到學生“具備了較強的寫作能力,就能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獲得成功。”[6]同時,任課教師應該增加教學自信心,深入到應用文課程教學改革中,更新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探尋與時俱進的教學辦法。
(二)走出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古人言曰:“學貴心悟,守舊無功”。教師應走出傳統(tǒng)課堂,學習多種信息化技術教學手段,靈活運用思維導圖、Focusky、Zoomit、Airlink、文字云、Mindjiet Mindmanagen、藍墨云、問卷星、億圖等教學手段,使教學課件圖文并茂,加強師生互動和交流。同時教師應當通過深入企業(yè)調研,回訪畢業(yè)學生,了解用人單位及崗位對人才的需求,結合實際,有針對的選取文種,制定教學計劃??筛鶕磐摹皩嵱弥髁x”理論,以及皮亞杰和布魯納的“建構主義”理論,創(chuàng)設“做中學”“體驗式教學”的教學模式,變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為“工學一體”的教學模式。
(三)以專業(yè)需求為導向,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專業(yè)需求為導向。各高職院校應當結合本校專業(yè)實際,開發(fā)校本教材。教材應當以專業(yè)需求為導向,選擇與崗位特色貼近的案例作為范文。例如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yè),講授報告這一文種時,就可以電梯的維修與保養(yǎng)崗位中出現(xiàn)的問題為案例,激發(fā)學生思考。其次,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在求職信和簡歷的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專業(yè),采用情境教學法,模擬面試場景,設置與該專業(yè)匹配的工作崗位,聘請企業(yè)專家進行線上面試,真正做到“工學一體”化教學。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綜合運用啟發(fā)式、小組討論式、任務驅動式、案例分析、項目教學式等多種教學方法,變學生被動式學習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體系。
(四)完善效果評估體系
變單一的教師評估為“校企”雙方共同評估。除教師評價外,還應聘請校外專家進行評定,并結合專業(yè)實際給出意見。充分引入多元評價體系,靈活采用“教師評”、“學生評”、“生生互評”“小組互評”“師生互評”等多元評價方式。其次改革傳統(tǒng)閉卷考核方式,采用具體任務或者項目作為考核內容,增加平時成績權重,只要在教學中,恰當運用“工學一體”的教學理念,解決實際存在的教學問題,切合專業(yè)及崗位實際,應用文寫作定能化繭成蝶,完成華麗脫變,打造了一道頗具高職特色的亮麗風景。
參考文獻
[1]葉圣陶.作文要道——同《寫作》雜志編輯人員的談話[J].中學語文,1981年06月.
[2]劉暢.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的瓶頸及突破[J].中國成人教育,2009年,第10期.
[3] 張丹.以專業(yè)需求為導向構建高職應用文寫作課程[J].創(chuàng)新教育,2010年.
[4] 梁繹薇.高職院校工科學生應用文寫作教學探析[J].科教文匯,2017年7月(上).
[5] 何桃.以專業(yè)需求為導向的高職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和研究——以四川天一學院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為例[J].教育園地.
[6] 李鳳霞.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精品課程建設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3年8月第35卷 第2期
備注:基金:四川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18SB0037 )
課題名稱:《應用文寫作》與專業(yè)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究——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yè)為例
立項單位:成都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
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JG2018-1228)
項目名稱:專創(chuàng)融合培養(yǎng)高職院校技能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立項單位:成都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