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影
摘要:創(chuàng)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也是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動力源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將創(chuàng)新意識引入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當中,開展一系列實驗活動形式,形成分組教學實驗體系,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開拓他們的思維方式,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將基于核心素養(yǎng)理念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策略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初中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核心價值和能力。初中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概括理解、實驗探究、實際應用和實踐創(chuàng)新四個方面。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初中物理教學更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在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實驗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意義
(一)演示實驗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很多有趣的小實驗,能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對物理知識的求知欲。學生也能在實驗活動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在整個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演示實驗更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演示實驗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演示實驗有著其他教學方法無法替代的優(yōu)勢。例如,在學習兩種透鏡對光線的不同作用時,學生一開始不理解“會聚”作用和“發(fā)散”作用的意義。教師可以利用演示實驗,將一束平行光分別通過凸透鏡和凹透鏡,讓學生觀察兩種情況的不同點,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三)演示實驗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物理模型的建立是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物理的一大難點。物理模型的無法建立導致很多學生在解決問題上是無法下手的。這就使得學生的物理學習成績下降。之前,教師可以先做一些與模型有關的演示實驗,使學生腦海里面留下一個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由此,學生可以在演示實驗的基礎上,形成一種抽象的思維大綱,經過加工變成有思維特征的物理模型。
2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缺乏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忽略學生的動手能力。物理的學習離不開實驗的教學,很多物理知識都蘊藏在實驗過程當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忽略實驗教學的內容,沒有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仍停留在理論知識講授方面,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關注他們對知識點和公式的應用情況,未能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減弱了他們的動手能力。第二,采用陳舊的教學觀念,減少實驗課堂的開展次數(shù)。在當前教學過程中,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難以適應當代形成的教學方式,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需求,無法滿足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實驗過程當中,為學生面臨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然而,教師往往只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實施“灌輸式”教學形式,不能有效地開展實驗課堂教學活動,減少了實驗課堂的開展次數(shù),降低了實驗教學的作用,這使物理課堂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3.1 開展小組合作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值青春期,雖然思維不夠縝密,卻有著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這一時期的學生所缺乏的不是刻板固守的強硬糾正,而是有力有效的方向引導,對于初中物理教師來說,想要進行科學的物理實驗教學,就要遵循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個性特點,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正適用于初中學生,也適用于實驗教學。在這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同齡人之間的互相幫助與促進比教師督促更加有效,例如,教師要進行實驗之前,將學生分組,每組分配一名學習能力較強、成績較好的學生,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要求這名同學不動手操作,而是指導小組其他成員親手操作,出現(xiàn)疑問時可以討論解決,這種方式加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真正達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進行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
3.2 開展探究性實驗,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探究性試驗是一種全新的實驗方式,不同于以往的驗證性實驗,讓學生獲得動手操作的機會,自主得出知識的數(shù)據和結論。通過探究性試驗,教師引導學生自主研究物理知識,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要求他們自主地獲得知識,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實驗中的疑問,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積極做出猜想和假設,得出實驗數(shù)據,分析和評估實驗過程是否正確、得出結論是否符合要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揮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3.3 結合教學內容,自主實踐運用
學生通過物理實驗,能將書本上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實踐與運用。在實際的實驗操作中,學生會不斷用到書本上的知識,并將書本上抽象乏味的知識轉化為真實發(fā)生的場景。這對學生的二次理解有著重要的意義,更能幫助學生加深記憶。教師通過實驗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有效推動學生對知識的實踐運用,從而使學生扎實掌握物理知識及相關技能。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實踐和運用意識,教師可以在實驗主題的構建上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使用價值的角度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例如,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這一實驗中,教師在課前可以向學生展示自行車車胎上的花紋以及一些鞋底的花紋,并告訴他們這些花紋是為了幫助使用者增加摩擦力。接著,教師可向學生提出疑問,即這些花紋是否真的起了作用。教師借助生活化的情境以及產生疑問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引出“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這一實驗主題。學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后續(xù)通過實驗驗證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被很大程度地激發(fā)了出來。
3.4 深度探索實驗,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
在物理實驗中,教師可以開展開放式的實驗教學,即只給學生實驗的主題,實驗的方案和流程完全由學生自己設計。例如,在學習“傳感器的應用實驗”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實驗主題完全設計為開放式的,學生可以自由選取傳感器學習中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設計實驗步驟并完成實驗。這種方式不僅考查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有些學生以“光敏電阻”為主題進行研究,有的探討隨著光的變化電阻會產生怎樣的變化,有的則以陽光、燈光等不同光線對電阻的影響是否都一樣為主題。有些同學則想要利用傳感器知識設計溫度報警器、聲控燈等物品。最終交上來的實驗設計書也是多種多樣。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驗目的與內容及時予以引導,使學生的實驗能順利展開。
4 結束語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在探究時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概括理解、實驗探究、實際應用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陳桃桃.完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109.
[2] 康藝礫.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5):82.
[3] 陳蒼鵬.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J].物理教學探討,2018,36(07):3-7.
[4] 侯永.基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核心素養(yǎng)因子研究[J].物理通報,2018(S1):115-116.
[5] 胡建榮.例談核心素養(yǎng)時代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J].中學理科園地,2018,14(02):44-45.
(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永安鄉(xiāng)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