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岳直 李科芙 陳俊達
摘要:微信是當下時代中最受歡迎的交流方式,以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為基礎,以電子終端移動設備為載體,微信推動了全民互動、全民交流的信息化社會發(fā)展?;谶@一社會背景的要求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考慮到時代發(fā)展的要素,才能使思想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本文通過對微信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進行分析,進而對相關策略予以研究。
關鍵詞:微信平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由于現代電子終端移動設備的發(fā)展十分迅速,我國網民使用微信的頻率已經超出電話、短信等其他交流方式,微信也成為被大眾所認可的通用型社交軟件,因其操作簡單,使用者的年齡范圍并不受限,大學生作為我國公民中年輕一代的知識團體,許多學習和工作也要通過微信的方式開展。因此,在微信平臺中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相關知識的普及,對大學生整體道德素質水平的提升具有助益作用,是大學思想教育的必然發(fā)展趨勢。
一、基于微信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的時代性要求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相關課程的主要渠道仍是在校授課,雖然我國的高等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已經十分完善,但授課渠道的單一仍然會阻礙教學水平的提升。從普遍情況來看,許多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不高,或是應付考試,或是應付出勤率,并未完全投入熱情在教育類課程上,更有些高等院校將教學的重點傾向于專業(yè)課程上,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關注度不夠,以至于教師和學生都對這類課程十分疏忽。教學方式的守舊與課程互動性不夠,都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校方必須要通過授課方式的轉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微信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當下時事要聞信息的船體,實現師生之間的共同討論與評價,增加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摒除和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與不足。
(二)當代大學生受教育方式改變的時代性要求
當代的大學生群體多數是“00后”,出生和成長于二十一世紀的這一年輕群體接觸網絡媒體的機會較多,大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就能夠熟練的應用網絡交流工具,且這一代人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善于在學習的過程中表達自身的看法,故網絡媒體中的教學交流方式能夠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在當今的信息化時代中,社會上每日的新聞動態(tài)通過網絡平臺就可實現“分秒傳輸”,學生通過微信平臺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舉措,是迎合學生群體學習需求的重要表現,廣泛應用新媒體技術對于當今的大學生們來說,更加方便快捷,也更加實用,不必再受課堂教學的限制,反而可以隨時隨地的接受思想政治知識,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與溝通。
二、基于微信平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一)建設服務型、引導型的微信平臺
近年來網絡平臺建設十分迅速,通過用戶關系形成的強大社交往,能夠形成一個去中心化、去權威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在這一大環(huán)境中,相關信息的傳遞能夠利用三度影響力的方式,將私密社交平臺擴大為依靠經營維系的巨大數據庫,這也是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課程網絡化的重要理論基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教育者之間的交流都可以通過這樣一個平臺實現關系維系,校方應基于這一點要求對個人平臺與公眾平臺之間形成精準的定位,建設服務型和引導型并重的信息交流平臺。00后大學生的個性化色彩較重,對于傳統(tǒng)的說教式信息并不感興趣,因此通過服務生活式信息平臺形象的塑造,可實現信息的功能化管理,以信息特色驅動大學生群體的了解欲望,從而滿足其學習需求。
(二)注重平臺的育人作用與陪伴作用
微信既是當代人的交流工具,又是年輕群體表達心情的行為方式。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打造微信平臺時,要注重教育角色的轉換,其人員性質不能只停留在說教者,而是要從說教變?yōu)榉张c陪伴,注重傾聽學生的感受與心情,在網絡平臺中致力于陪伴學生成長,才能利用微信的強大關系網絡,展開互動式的教學。從另一角度將,教育者在網絡世界中以“朋友”的身份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與道德教育,能夠更加有效的幫助青年學子塑造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養(yǎng)分能夠真正的滲透進大學生的網絡生活圈,讓其感受到信息平臺并不是說教的一方,而是陪伴成長的知己,學生會更加受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影響。
(三)打造功能化、創(chuàng)新化的現代教育平臺
微信平臺的教育方式固然迎合了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但其有利有弊且利弊均十分明顯。作為網絡信息交流的一種渠道,微信平臺也具有其強大的輿論導向能力,若教育方未能正確的把控這一走勢,那么就會形成非常不利的局面,且網絡平臺中學生們的交流未必都符合教育的觀念,當今社會言論自由成為人們的向往,學生作為受教育的團體,教育方有義務將學生引入正確的思想軌道,因此在平臺的建設工作中,教育者要對學生們發(fā)表的言論予以監(jiān)督,才能符合建設微信平臺的初衷。微信具有100%的精準到達率,教育工作要保持平臺所發(fā)布信息的活力,實現工作創(chuàng)新,才能為學生提供最新鮮的討論材料。當代社會信息的獲取方式是碎片化的,為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者應利用信息平臺的數據庫,將網絡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使其積極因素能夠為我所用,真正發(fā)揮微信平臺的功能化作用。
結束語
將微信平臺應用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僅有利于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完善,還有助于整體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使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更富有活力、能夠為祖國建設所用。當下的時代是科技化、信息化的時代,教育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教育者應擔負起的時代責任,教育者要響應時代的要求,才能將其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構建更符合學生思想發(fā)展需求的多元化網絡信息平臺。
參考文獻:
[1]? 柴繼紅.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28(01):27-29.
[2]? 步德勝.基于微信平臺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策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3):41-43.
[3]? 王沛龍.基于微信平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0):122-123.
[4]? 張英楠,張哲,王雪純.微信平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困境分析與策略研究[J].知識經濟,2019(30):97-98.
(作者單位:武警警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