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朝暉
摘 要:古詩詞是對古代社會以及社會中事物的描寫和情感的抒發(fā),凝聚了古人的智慧。鑒于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我們有必要探討如何有效展開古詩詞教學。本文嘗試從“掃清字詞障礙,初步理解詩詞”“運用故事情境,加深學生感悟”“聯(lián)合想象,再現(xiàn)詩詞意境”三方面出發(fā)來進行具體的論述,以期為廣大的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故事情境;想象
深入學習古詩詞就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學習古詩詞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審美能力和觀察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古詩詞教學,不斷反思、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與內(nèi)容,使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積極有效的作用,為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和能力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诖?,本文主要從以下三方面來具體展開。
一、掃清字詞障礙,初步理解詩詞
在古詩詞教學中,師生首先或者說第一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掃清字詞句的障礙,畢竟古詩詞以文言為主,文言離我們?nèi)缃竦纳詈苓b遠,很多字詞的詞性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所以單憑學生自己是很難搞懂古詩詞在講什么的。如此一來就需要語文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字詞句方面的障礙,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大意,知道一首詩表達的是什么意思。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在朗讀和記憶中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舟過安仁》時,“一葉漁船兩小童”是學生可以自主理解的,即漁船中有兩個小童,但“收篙停棹坐船中”一句中的“篙”和“棹”是學生不理解的,學生不知道這兩個是不是都是船槳。因此教師就要在此時引導學生理解“棹”是船槳的意思,而“篙”是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兩者并不相同,如此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句意思。又如,對于“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一句,學生也較難理解,教師要為學生講解怪生是怪不得的意思,使風是指借助風的力量,這句的意思是: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如此一來學生就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更順利地朗讀與記憶。
二、運用故事情境,加深學生感悟
每一首古詩詞都講述了一個故事,可以是詩詞中的故事,也可以是詩詞背后的故事。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詩詞表面上講了一個什么故事,還要引導學生了解詩詞背后所蘊含的故事,即作者的生平遭遇以及社會情況等背景故事。在講解古詩詞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故事情境,讓學生讀懂詩中的故事,然后了解背后的故事。這樣有助于對古詩詞的整體進行分析,促使學生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時流露的情感。
例如,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古詩詞三首》中的《四時田園雜興》一詩為例,教師可以以“晝出耘田夜績麻”為一個小故事的開端,講述農(nóng)民農(nóng)忙時的辛勤耕作、農(nóng)閑時生活的恬靜和安逸,村中孩童的無憂無慮等。在一邊講述故事的同時,將故事內(nèi)容與原詩結(jié)合,更方便學生理解這首詩的含義。同時,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也可以將詩人的故事融入其中,即范成大早年曾游歷四方,但五十多歲后退職閑居蘇州石湖,在此期間他撰寫了《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獲得“田園詩人”的稱號。學生們也能通過故事自主思考詩詞的內(nèi)容與詩人所見,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當時的詩人情緒,從而進入詩詞的世界,感受詩中的情境,也產(chǎn)生了對于詩詞學習的積極性,一舉多得。
三、聯(lián)合想象,再現(xiàn)詩詞意境
古詩詞之所以流傳百世,是因為其運用了簡練的語言而達到了生動的意向,營造出作者當時的氛圍,其中有許多的留白之處,即無形的描寫,筆墨之外的部分,可以讓讀者進入遐想。在小學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填補古代詩詞中的空白,加深學生對古代詩歌的理解。學生通過想象,置身古詩詞中,通過藝術的聯(lián)想和想象去完成詩歌意境的再現(xiàn)和重構,從而使自身的審美體驗以及審美情趣都得到不斷的增強。
例如,在教學《秋思》這首詩時,可以發(fā)現(xiàn)詩中描寫了兩個細節(jié),一個是寫信之前,另一個是在捎信之人即將出發(fā)之時,詩中只是再現(xiàn)了這兩個零碎的鏡頭,但是如果把故事完整地表達出來就需要學生發(fā)揮想象將之串連起來。又如,在教學《清平樂·村居》時,詩中前面一句話展現(xiàn)了“茅檐”“小溪”“青草”這些景物,但如何將這些景物組合就需要學生來想象,而且房屋是什么樣的、小溪怎樣流過都屬于留白之處。教師就可以直接借用這些詞串,讓學生自覺地在頭腦中展現(xiàn)出畫面,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來補充詞中的空白之處。學生有的說:“太湖邊上有幾戶人家,他們打漁歸來做飯,煙筒里冒出白煙”。有的學生說:“有幾間茅屋,茅屋門前還有一塊田,一條蜿蜒的小路從田間穿過……”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語文教師需要努力發(fā)揮自身主導作用,從意境及想象的角度把握古詩詞的人文內(nèi)涵,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滲透一定的審美教育,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想象力來感受豐富的古詩詞語言魅力,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觀,豐富自己的情感。如此一來,小學古詩詞教學效果自然能夠得到有效的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湯云玉.基于語境的小學古詩詞教學探析[J].黑河教育,2019(9):61-62.
[2]毛奮蕓.新課改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理念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