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
摘 要:如何讓學生專注于課堂的利器就是使課堂內容變得豐富多彩,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自制力欠佳。那就會要求老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努力嘗試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去主動學習。本文將主要分析小學語文與趣味教學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探討兩者如何結合能碰撞出“火花”,以供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學;趣味教學
一、引言
趣味教育的實質是倡導個性化教育,就是不在單單講解課本,而是讓學生“融入”進課文,通過參與課堂,積極主動地接受教育。其實趣味教育所重視的是實用性,而不是形式主義。其作用不僅是針對學生,對老師的作用也不容忽視。老師在實踐趣味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自身的心理情趣和教育能力等綜合素質,而對于學生來說,則可以積極主動地接受教育與知識的“給養(yǎng)”。
二、立足教材內容,學生角色扮演情景再現(xiàn)
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扮演課本中的人物,模仿他們的動作、語言及神情,讓學生進入主人公的情境,就像是讓學生“身臨其境”一樣,感受主人公的情感與所想表達的精神。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與感受,更加專注地學習知識。
例如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次成功的實驗》為例,老師在教學時,具體采用了小組合作表演的方式,將班級學生進行小組劃分,讓每一位學生都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扮演,并且會讓學生們在課前小組排練。老師會在課前準備好一些表演時所需的道具,在真正上課時讓學生進行表演。在整個排練及表演的過程中,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文章中所描寫的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主動地學習課本所表達的優(yōu)秀品格,并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完善自身人格與品質。
三、課本教學穿插經(jīng)典故事,營造人文意境輔助教學
大多數(shù)學生都不喜歡枯燥的課本,而這也就致使他們在課堂上注意力不能百分之百集中,那么這時該如何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呢?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時,由課本內容來引入其他小故事,將課本內容與課外知識相互交叉,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提高聽課效率,而且還可以傳播更多的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課堂上穿插小故事這種表達方式可以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的學習語文。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秦兵馬俑》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了課本與小故事相互穿插的方式,給學生們講解了這門課。由兵馬俑聯(lián)系到給秦始皇的事跡,講述嬴政如何統(tǒng)一全國的故事,讓學生在感嘆兵馬俑的精美與壯觀的同時又讓學生了解到秦始皇廢除分封制、統(tǒng)一度量衡、統(tǒng)一文字等偉大的貢獻。通過讓學生了解到秦始皇的主要事跡,從而引起對兵馬俑的濃厚興趣,并想去真實感受兵馬俑的壯觀景象,從而加深了對兵馬俑的認識,促進學生增強學習興趣。
講故事的方式其實可以稍作改變。不再只是空洞的語言表達,而是可以利用學生經(jīng)常接觸的多媒體進行展示,給同學們播放有關的影片,幫助他們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從故事的多方面進行講解,讓學生更全面的了解故事的緣由與主人公的形象。與此同時,老師還可以邀請班級里對兵馬俑有了解的同學來互動,讓已經(jīng)了解的同學更深刻,讓毫不知情的同學產(chǎn)生學習興趣。
四、豐富教學互動模式,增添多樣化提問環(huán)節(jié)
課堂的互動是需要老師的引導的。大多數(shù)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都是不太積極主動的,有部分同學是擔心回答錯誤受到老師的責罰或者怕被其他同學嘲笑。由于這樣的問題,導致老師直接叫學生起來回答問題時,學生的反應都不會是老師所期盼的,甚至學生所表達的也不是學生真正的想法。這樣的狀況其實是很不利于老師的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學習狀況的發(fā)展。那么老師適當調整課堂的提問方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課堂效率與學習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例如教師可以采用鼓點、轉盤等方式進行提問,在每一小段課程的中間拋出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再提問,并通過鼓點的方式,停在哪位同學就由哪位同學回答問題。通過大家表達的各式各樣的答案中,找出問題真正的答案。當然學生表達的答案教師不可以批評與限制,讓學生大膽并積極的參與。
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應用于提問環(huán)節(jié),還可以應用于懲罰環(huán)節(jié)。例如對于課堂不積極的同學,教師可以將懲罰寫在轉盤上,當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有同學不積極參與課堂,就轉動轉盤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奶幜P。當然此懲罰非彼懲罰,懲罰的內容依然是要有助于學生的發(fā)展。例如唱歌、跳舞、講故事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參與課堂并敢于表達,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課堂的氛圍就可以在這樣的方式下變得更積極有趣,學生也真正的學習到知識并提高自身能力。
五、教學與游戲并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參與度
按照慣性思維來看,語文學科是一門安靜的學科。但是在現(xiàn)代教學理念來看,動靜結合的教學方式才是最值得倡導的。在課本上有很多課文,老師可以利用所教學的文章來設計小游戲,讓教學與游戲并存。小學生在現(xiàn)階段是最容易在玩耍的過程中更好地學習知識。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課文《母雞》時,教師可以將操場作為課堂,通過與學生一起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來進行教學。游戲開始前先將學生隨機劃分成兩組,然后再選擇一位學生來扮演“雞媽媽”,一位同學來扮演“老鷹”,其他的同學就扮演雞媽媽背后的雞寶寶。讓扮演雞媽媽的同學在游戲中感受雞媽媽獨自抵擋老鷹保護雞寶寶的不易與堅強,而扮演雞寶寶的同學可以感受雞媽媽呵護的安全感。在這次特別的課堂教學后,教師帶著學生回到教室,讓學生們分享在游戲過程中學習到的感悟。然后再正式開始教學課文,這樣學生就可以更理解這篇課文的意義。
其實最主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游戲過后,學生們可以由雞媽媽保護雞寶寶來回想自己父母照顧自己保護自己時所付出的艱辛與勞累,讓學生真實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教會學生要懂得感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對父母多一點理解并能夠主動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
六、發(fā)現(xiàn)并尊重學生差異,“區(qū)別”對待不同學生
一個班級里有很多同學,而這些同學之間也因為各自的成長環(huán)境與從小的教育方式不同,所以在接受并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和所接受的都不相同。比如有一部分學生相比學習語文,可能更喜歡其他的學科,對語文的接受程度與喜愛程度都欠佳。而有一部分學生比較感性,接受語文的過程會比較快。對于這樣不同的學生,老師要根據(jù)他們的特性“區(qū)別”對待,可以利用一些興趣教學方法,比如小組討論。
在教學課程上,教師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讓那些具有不同特性的學生交叉地聚集在一個小組。然后在課堂討論時,就可以讓他們分別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與看法,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產(chǎn)生更多更新穎的想法,并且學習到更多不一樣的知識點,以此激發(fā)原本對語文興趣欠佳的同學積極學習語文。例如教師可以將擁有豐富知識的學生與缺乏興趣的學生在一個小組,讓擁有豐富文學功底的同學有了一個表現(xiàn)自己的平臺,讓缺乏興趣的同學多多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總結:小學語文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不論是對以后的語文學習,還是對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質都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課堂的教學是需要“與時俱進”的,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下,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小學教師需要積極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讓趣味教學來彌補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的不足,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羅同梅.趣味識字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2019(18):105.
[2]劉漢云.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19(11):63-64.
[3]曲娜.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師,2018(S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