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婷 賈京生
摘? 要:膠東面花是齊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老百姓在歲時節(jié)令、人生禮儀中的必備佳品。從歷史淵源出發(fā),結合膠東面花的吉祥寓意、藝術特征、工藝流程等方面分析,通過對膠東面花實地考察,以及向龍口市代表性傳承人曲麗榮老師深入學習等方面,力求對膠東面花展開相對細致的探討,挖掘出膠東面花的藝術價值,希望對膠東面花的保護和傳承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膠東面花;技藝;民俗;曲麗榮
膠東面花是膠東地區(qū)的一種面食藝術。膠東地區(qū)是指膠萊平原以東的山東半島地區(qū),包括煙臺、威海全部和青島東部。膠東面花是隨著膠東地區(qū)的面食風俗而產(chǎn)生的,并流傳至今。其中曲麗榮老師作為膠東地區(qū)頗有名氣的市級面花傳承人,13歲便跟著母親學習,隨著日積月累的創(chuàng)新實踐,制作技藝精湛。逢年過節(jié),當?shù)乩习傩湛倳宜s制膠東面花來辭舊迎新(如圖1)。
圖1曲老師趕制面花及參加《歡樂中國行》節(jié)目留影(注:筆者實地考察拍攝)
一、膠東面花的悠久歷史
膠東面花是民間傳統(tǒng)面花中的一種,文字記載的民間面花可上溯至漢代?!吨袊蟀倏迫珪ぽp工卷》記載:“漢代迎神賽會上的儺舞便以面團塑成鬼怪頭部形象?!墩撜Z·鄉(xiāng)黨》《禮記·月令》《呂氏春秋》中均記載古人驅(qū)疫除病的禳祭,即大儺。其中舞蹈者頭頂面制鬼怪頭形,祈禱神靈。宋代王讜《唐語林》卷七載:唐代崔安潛信佛吃素,鎮(zhèn)西川三年唯多蔬食,宴諸司以蒟蒻之類,染作顏色,用像豚肩、羊臑、膾炙之屬,皆逼真也?!本戆擞州d:“明皇朝(712年-755年),海內(nèi)殷贍,送葬者或當街設祭,張弛幃墓,有假花、假果、粉人、粉粻之屬?!弊阋娞拼耖g面花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祭祀和自娛中。到了宋代,民間面花已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成為歲時民俗的必備之物。據(jù)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二十六引《歲時雜記》:“京師人以糖面為果實,如僧食。但至七夕,有為人物之形者以相餉遺?!泵髑鍟r期,是民間面花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明代《宛署雜記》中記載北京的習俗:每逢七月,農(nóng)家用面團捏成果實等狀,掛在田地上,稱為掛地頭,祈禱年豐。清咸豐年間,山東菏澤的民間面花藝人將當?shù)氐募漓胗妹嫒撕徒系呐疵兹藘呼酆显谝黄?,并開始游鄉(xiāng)串村銷售,從而形成了享譽全國的“捏面人兒”手藝。
古往今來,膠東人民素有食面?zhèn)鹘y(tǒng),歷史上膠東面花的習俗盛行于登州府、萊州府等小麥高產(chǎn)區(qū)地帶,主要原料是小麥精粉,通過發(fā)面、捏塑、鍋蒸、彩繪而成。制作面花的歲時節(jié)令尤多,民間俗諺:“清明燕,端午蛋,正月十五捏豆面”“做春燕,捏龍鳳,描花畫葉歡吉慶”。但膠東面花最早是廣泛應用于祭祀中。據(jù)《史記》載述,秦始皇統(tǒng)一中原在膠東地區(qū)設郡,曾經(jīng)三次來到煙臺的芝罘島祭拜神靈,祭品是用小麥面為主料制作成豬、牛等,我們常說的“饅頭”便是民間面花的濫觴。如今由于該區(qū)地處沿海,人們都有出海捕魚的習慣,在出海之前會舉行一些祭海儀式。起初人們都是用牲口祭拜,后來棗餑餑逐漸代替牲口,因而膠東面花早期謂之“大棗餑餑”。
隨著時代的更迭,膠東面花依然在民俗藝術中久負盛名。曲麗榮老師所創(chuàng)作的膠東面花藝術,基于膠東地域特征和民俗活動創(chuàng)造出美輪美奐的膠東面花。膠東面花題材廣泛,主要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動植物、言必吉祥的祝福語以及神話傳說中的美好形象(如圖2)。運用夸張手法,憨態(tài)可掬的造型表現(xiàn)賦予面花契合內(nèi)心的情感。曲麗榮將這些美好祝愿爛熟于心、胸有腹稿,在設色上采用民間廣為流傳的“紅間黃,喜煞娘”“紅搭綠,一塊玉”等口訣,喜慶祥和的氣息在膠東面花上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這些精心蒸制的面花主要用來祭祀神靈、祈福納祥、辟邪消災、饋贈親朋等用途,始終承載著人們對于膠東面花更深層次的精神文化寄托。
二、膠東面花的吉祥寓意
膠東面花塑造的形象是符合民俗文化心理的,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是一種民間生命力極強的造型藝術(如圖3)。膠東地區(qū)由于受海洋的影響,與同緯度的內(nèi)陸相比,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物產(chǎn)豐富。這些獨有的地域優(yōu)勢在滿足了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之外,膠東面花也增添了更多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內(nèi)涵,成就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璀璨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孕育了“因時而為、因需而制”的膠東面花習俗。其中以歲時節(jié)令尤多,像春節(jié)、元宵節(jié)、重陽節(jié)等這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膠東面花是必不可少的。
春節(jié)?!斑^年適合做‘豬頭’和‘神蟲’造型,‘豬頭’放在陽臺上,表示生活富裕;‘神蟲’放在糧囤、面缸里,表示來年五谷豐登?!蹦z東地區(qū)普遍用面做“圣蟲”,“圣蟲”的形狀似蛇,但老百姓講“長蟲長,圣蟲短”,正月十四、十五“圣蟲”的臉要朝外,十六面朝里,取“里升(圣)”之意。
元宵節(jié)。膠東地區(qū)素來有“捏面燈”的習俗,將制作好的面燈點燃即可放入家中的各個角落,面燈照射來嚇退害蟲毒蝎,用以保佑家中老小平安無事。
二月二?!岸露?,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之說,是日將“圣蟲”放在糧囤里用以祈求國泰民安、風調(diào)雨順,糧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三月三。膠東的“小媳婦節(jié)”。民謠曰:“三月三,大燕小燕整一千。”節(jié)前新媳婦回家,三月三這天從娘家回來時,要帶回許多面燕,分發(fā)給大家,表示“燕子歸巢”,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燕子個數(shù)原本多多益善,而今講究兩個,一兒一女,“好”事成雙。
七月七。俗稱“磕巧餅”。與其它面花不同,它是將揉好的面放在木制的模具里摁勻,然后在面板上一拍,一個巧餅就出來了。巧餅的大小、形狀以及厚度由模具決定。圖案一般有金魚、蓮蓬、蝙蝠、壽桃、石榴等。
重陽節(jié)。膠東地區(qū)有“吃糕”的習俗。花糕以面為主,單層的將棗栗之類的果品插在糕上,雙層的則將其夾在中間,有的還捏兩只面羊放在上面,取重陽之意。
以上是節(jié)日中的膠東面花的吉祥寓意——下面是其他方面的表現(xiàn)。
山東人講:“莊戶人,三大喜,上梁娶妻添新喜(生子)”。在人生禮儀中,膠東面花同樣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結婚面塑。需要八大件:兩對龍鳳兩頭喜、一對魚有剩余、一對鴛鴦不拆對。兩大盆:底盆稱為“聚寶盆”,一個是六條魚的面塑,另一個是九個桃子的龍鳳面塑。龍鳳餑餑婆家留下,魚餑餑婆家要回給娘家一個金魚,講究的是:“金魚兩頭跑,家家有余糧?!?/p>
滿月、百天面塑。小孩出生一個月,母親要帶著去姥姥家,須做一對“長穗(歲)”,形如紡錘,出門時在孩子懷里放一放,取長命百歲之意。孩子出生一百天,先由奶奶家做出一斤重的飾有吉祥圖案的桃子,謂之“毛桃來,歡虎去”。姥姥家這邊如是女孩須有燕子,如是男孩必是一對齜牙瞪目的大老虎,寓意寶寶虎虎生威。
祝壽面塑。民間蒸制壽桃、佛手等。先有面塑底盤,上面一般有九個桃子,寓意九九洪福。包含“九只桃子一雙手,老人活過九十九”的美好愿望。有些家境優(yōu)越的兒女會訂做一些“麻姑祝壽”“松鶴延年”或者“壽星駕到”等主題的面塑。
上梁面塑。梁上供龍鳳,供桌上擺放十個桃子,門口有獅子,窗臺上有魚,具有“蟠龍?zhí)ь^,鳳落寶地,生活富余”等美意。另有看門辟邪的獅子,身上藏有彈簧,搖頭擺尾活靈活現(xiàn)。
膠東面花的主題內(nèi)容與膠東人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铎`活現(xiàn)的膠東面花不僅滿足果腹的需要,更是滲透到我們今天所講的飲食文化中。一方面,膠東地區(qū)三面環(huán)海,具有靠海而生的習性特征。每逢谷雨前后需擇日祭海,俗稱“祭海節(jié)”。即在海灘上擺滿各式各樣的膠東面花,保佑漁家平安歸來,魚蝦滿倉。另一方面,運用諧音、隱喻、象征等表現(xiàn)手法制作出祈福納祥、辟邪禳災的美術造型與文學中的表達方式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譬如膠東面花的鴛鴦造型是婚慶專屬形象,呈現(xiàn)了新人百年好合的幸福定義。這種符號化的視覺形象在潛移默化之間與人們產(chǎn)生心靈共鳴;再如棗餑餑諧音為“早”,蘊含“早發(fā)”之意;另外蒸煮時將裂開個口子的面花稱為“面花笑了”,正常的發(fā)面是不“笑”的。而“發(fā)面”的發(fā)與“發(fā)財”的“發(fā)”是一樣的,故這也是個好兆頭。這些表達如意吉祥的面花集結了膠東人民的智慧與勤勞,在社會中起到維系親族、趨吉避兇、藝術傳承等作用。
三、膠東面花的藝術特征
膠東面花在造型上具有明顯的寫實風格,體現(xiàn)了人們長期勞作的特征,由于膠東面花多用于民俗活動之中,民間藝人們也會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裝飾效果等方面綜合考慮面花的造型,使其更加多樣化、細致化。在曲麗榮老師的家中隨處可見的是千姿百態(tài)的面花,有鯉魚、豬頭、圣蟲、老虎、鴛鴦等造型;還有在佛手、壽桃、石榴等上面繪有花鳥蟲魚等紋樣,有些還會寫上一些祈福納祥的字樣;另有一些是組合式的面花造型,先做好一個類似圓形底盤,底盤一般為富貴竹葉、荷葉等裝飾造型,在底盤上插上龍鳳、荷花僧人、仙女、壽星等附件搭配裝飾,造型飽滿、突出主題。
題材上也十分豐富,膠東面花主要是老百姓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內(nèi)心情感的傳達,大致分為兩個方面的主題——辟邪禳災和祈福納祥。在辟邪禳災方面,早期由于自然條件惡劣、信息閉塞、科技不發(fā)達,膠東地區(qū)地處沿海,人們只能依海而生,他們無法預測和抵擋自然災害,因此把辟邪禳災的心愿傳達到膠東面花之上。如常見的圣蟲、面老虎、面獅子等都有此意。在祈福納祥方面,在過去生產(chǎn)力水平不高的情況下,人們有對生殖的崇拜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膠東面花中的表現(xiàn)有象征愛情的鴛鴦、象征富裕的鯉魚、象征五谷豐登的豬頭,還有代表長壽百年的壽桃等,形象傳神,栩栩如生。
在用色上膠東面花色澤濃艷、對比鮮明,以“施重彩”為用色特點。玫紅、亮綠、明黃這些絢麗喜慶的顏色使面塑造型生動活潑。用黑色線條勾勒,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用色不落窠臼,較為大膽夸張、粗獷奔放,使色彩擺脫自然原色的束縛,形成極富裝飾性的色彩特征,體現(xiàn)出濃郁的膠東特色和審美藝術價值。如鯉魚面花,善于采用紅、綠兩種互補色,為了平衡整體視覺效果,曲麗榮巧妙運用黃色為過渡色使畫面毫無違和感,色彩統(tǒng)一。魚鱗上的紅色用筆觸暈染展開,立體逼真,喜慶熱鬧(如圖4)
圖4鯉魚面花(用于結婚,寓意年年有余,曲麗榮老師作品,筆者拍攝)
較之西北地區(qū)的面花,膠東面花大體上呈現(xiàn)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除了大面積的紅、黃、綠以外,還配有少量的藍色以示點綴。從造型上看,膠東面花比西北面花更注重內(nèi)部結構,作品人物的面部表情、身體結構等細微轉(zhuǎn)折都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而西北地區(qū)的面塑多以敦實厚重的圓雕造型為主,大都呈扁平型,刪繁就簡、高度概括,大多追求神似。譬如山西地區(qū)的定襄面花,是晉北面花的代表,最大的特點是多偏重素色,愛捏胖妞和動物,以面粉本色較好地展示娃娃白凈的膚色,再以各色棗、豆點綴。
中華文化所講究的形意相和、秀外慧中,在膠東面花中有充分的表現(xiàn)。而做到形神兼?zhèn)浣^非易事,從造型設計開始就需要手藝人不斷翻新鉆研,曲麗榮老師為了適應大眾需求與視覺審美,曾嘗試性地用燈泡做面花中動物的眼睛,在之前一些活動中,她還著手在大型看門獅子面塑中安置線路,活動中“點亮”獅子雙目,還將彈簧運用在動物的翅膀上呈現(xiàn)翩翩起舞的動態(tài)美,深受人們的青睞。
四、膠東面花的精湛工藝
膠東地區(qū)依山傍水,因生活習慣和膠東特色,在視覺形象上不同于山東其他地區(qū)的藝術創(chuàng)造,而膠東面花的制作過程更是考驗制作者的手藝。民間面花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可食用的“膠東花餑餑”,主要以小麥粉為材料,如制作饅頭一樣使其發(fā)酵或以黑豆、紅豆和大棗點綴其中,制作過程無任何添加劑,上鍋蒸熟后以植物顏料彩繪成抽象概括的花鳥蟲魚瓜果等吉祥圖案。另一類是不可食用的“膠東面塑”,以面粉調(diào)合六種以上防腐劑,捏制成形,再用顏料彩繪成精巧細致的帶有主題性質(zhì)的工藝品。它能長期保存,已成為雅俗共賞的藝術品。曲麗榮所制作的面花多為不可食用的面塑,造型上更為復雜多樣,制作上也有別于可食用的花餑餑,多取材于日常用品,比如獅子或者鳳凰造型,頭、尾巴和身子用彈簧連接,晃動時可以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美感,不像膠東花餑餑那樣將面團直接揉捏成一體。
膠東面花之所以具有藝術價值,在于藝人們能夠運用最天然的材料、最樸實的工藝制作而成。面板、搟面杖、小剪刀、幾支畫筆、一把刷子是簡單方便的制作工具,結合“印、捏、鑲、滾”加工制作出來的面花作品表面光滑、面料硬實。面花制作大致分為“搟面——扎面——捏塑——修剪——發(fā)酵——蒸煮——上色”等工序(如圖5)。揉面需要反復揉搓,動作要快、用力均勻、邊揉邊收這樣才能使面團圓潤光滑。手的捏制和剪刀的修剪是面花的重要工序,也是考驗制作者手藝的依據(jù)之一。蒸煮,需先急火待鍋中的水完全沸騰之后,再轉(zhuǎn)慢火蒸25分鐘左右關火。關火后也不能著急打開鍋蓋,還需燜上大概5分鐘左右即可出鍋,這樣蒸熟的面花防止造型回塌,面質(zhì)也更光滑細膩。最后的調(diào)色描繪考驗的是手工藝人對繪畫審美的不同理解,也最能體現(xiàn)手工藝人的制作水平,如果繪畫水平高超,能掩蓋面團在制作或者蒸煮過程中的不足。曲麗榮采用的是水溶性顏料——國畫顏料,由于她具備一定的美術功底,并不像其他面花藝人那樣將顏料加入面團中揉搓均勻,而是把“紅、黃、綠”三種國畫顏料用清水兌好,直接在蒸熟干透的面花上畫。如果面花造型復雜,色彩種類豐富,便將三種顏色顏料互相調(diào)配,利用中間色原理調(diào)成自己想要的色彩。如圖6將面團揉成長長一條,從里向外卷成圣蟲的造型,又拿出剪刀在造型上修剪、捏制,用畫筆點綴成一個圓頭形大雞冠、黑眼睛、紅舌間夾著一顆紅棗和幾枚錢幣,軀干呈蛇盤狀的圣蟲便脫穎而出了。
膠東面花工藝,是手工藝人秉承家族傳承技藝保留下來的。隨著信息化傳播速度的不斷加快,膠東面花享譽中外。不管是膠東人民為了過節(jié)祝壽等節(jié)慶習俗需要,還是慕名而來的遠方朋友都會訂購一些膠東面花。膠東面花在順應市場供不應求的趨勢下,它的不足之處也漸漸顯現(xiàn)。一方面手工藝人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膠東面花的紋樣、造型等特點千篇一律,手工藝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是如出一撤。另一方面,由于手工藝人當前太過注重效益,以至于面花技藝停滯不前(如對于膠東面花本身存在易碎、易褪色等缺陷少有耐心去鉆研它使其改善)。為了保持膠東面花藝術盛久不衰,首先亟須手工藝者發(fā)揮當代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對傳統(tǒng)藝術具有精益求精、推陳出新的創(chuàng)作理念。隨著膠東地區(qū)旅游業(yè)的興起,政府應當大力宣傳膠東面花,使得這種民俗文化成為當?shù)氐恼信?,并且通過一年一度的祭海節(jié),讓手工藝人相聚一堂交流學習。另外,開發(fā)產(chǎn)品的藝術特質(zhì),深刻挖掘膠東面花的文化內(nèi)涵,設計一些相關的旅游紀念品;努力打造膠東面花品牌,完善膠東面花在包裝、保存等方面的不足之處,使膠東面花向量化、個性化、細化方向發(fā)展。
五、結語
今天,膠東面花不僅僅是一種食物,還是集審美價值、經(jīng)濟價值和文化價值為一身,逐漸滲透到鄉(xiāng)土文化當中的藝術形式。這種源于民間、植根于人民生活的表現(xiàn)方式,承載著膠東人民更深層次的精神寄托。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歷史使命,這就要求我們在繼承面花文化的基礎上,堅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創(chuàng)新意識,讓膠東面花在齊魯大地上熠熠生輝,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靳之林.中國民間美術[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4.
[2]劉志剛.膠東花餑餑——“煙臺面塑”重彩登臺[J].走向世界,2013(36):40-43.
[3]魯漢.民間面花[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6.
[4]畢文杰,莊一兵.膠東面塑藝術造型初探[J].大觀,2016(1):28.
[5]薛潔.膠東面塑的藝術特征及文化內(nèi)涵探析[J].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6(6):117-120.
[6]曾文琦.面花面塑[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14.
[7]張麗娟.民俗信仰視角下的膠東花餑餑視覺形象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3.
[8]宮楚涵.面塑[M].合肥:黃山書社,2014.
[9]呂樹倩.山東膠東“花餑餑”傳統(tǒng)工藝文化的聆聽與對話[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
[10]薛昊.古老民俗的傳承之美——膠東面塑的藝術詮釋[J].美術大觀,2012(12):74-75.
作者簡介:俞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
賈京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