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順玲
【摘要】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學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給予學生足夠多的時間、空間,讓英語課堂充滿活力。本文主要圍繞如何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去“讀”“問”“演”“動”“評”,讓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英語課堂享受英語學習的過程,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地體現(xiàn)“活”的價值,“活”出生命的意義。
【關鍵詞】英語課堂;活
記得有位老師說過,“讓課堂‘活'出生命的意義”,它帶給我不僅是啟發(fā),而是震撼。的確,素質教育應該是一種“活”的教育,而“最喜小兒無賴”的年齡也需要這種“活”的教育。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學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正在發(fā)生的過程,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以及空間,讓英語課堂充滿著神奇的活力?;盍χ傅氖鞘裁矗坑幸晃唤逃以浾f過:“教師要把課上得跟孩子依戀的動畫片一個樣?!蹦敲?,如何讓英語課堂改變以往“應試”的模式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充滿活力?筆者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總結出以下幾種“活”的途徑。
一、放手讓學生去“讀”
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是很重要的,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離不開語感的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感主要源于學生長期堅持讀書。教師要營造讀書的氛圍,讓學生會讀英語、想讀英語和愛讀英語,也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讓學生經常讀、反復讀、深入讀,讀中感受真情實感。老師要精心組織學生以不同的形式進行讀,學生能根據不同的內容靈活運用不同的讀書方法。
例如,PEP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6 The Story of the Rain. Part A Let's read 中的語言有關人物動作、人物思想、人物語言對話以及天氣描寫等,都通過英語表現(xiàn)得十分詳盡的。如果圍繞“初讀中感知課文---熟讀中領略主旨—細讀中體會感情---記憶中背誦課文”的思路進行教學,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熟練地掌握相關的英語知識,并熟練地將所學知識運用于日常的生活實際中,就達到了教學的最高境界。首先要求學生一邊看圖景,一邊聽課文錄音,熟悉單詞的讀音。接著引導學生看圖熟讀課文,在朗讀中領略優(yōu)美詞句的豐富內涵。再指導學生細細讀慢慢體味,讀出語言中所蘊含的感情,最后熟讀成誦,把書上的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以“學生讀”代替“老師講”,以“學生讀”促學生思考,學生在日復一日的讀的過程中體會慢慢體會并掌握語言的用法及特點。
二、放手讓學生去“演”
小學生的天性就是天真爛漫、活潑好動,他們非常喜歡表演,通過“若見其人”“若聞其聲”“若臨其境”的移情作用,使學生學會知識,學會運用。因而課堂上,我們可以放開手讓學生去嘗試演繹。如,教學PEP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4 I Have a Pen Pal 中的Story time 時,課文中出現(xiàn)Joe, Dad, Mom, 三個人之間的對話,筆者邀請學生選擇角色進行表演,學生在進行角色表演的過程中,感受課文的所描述的故事情節(jié),使他們受到英語課文的語言熏陶,在學習到語言的同時,又領略到了Joe 喜愛小動物的感情。
學生1:Do monkeys live in the mountains?
學生2:Yes , they do.
學生1:I love monkeys, don't you?
學生2:Me too.
( Suddenly Joe sees a monkey.)
學生1:Look! A little monkey. It's hurt.
學生2:Yes.
學生1:Let's take care of him.
學生3:OK. How about naming it Ben?
學生1:Great!
學生3:Ben can't live with us for ever. Let's give it to the zoo.
學生1:No, no…(sobbing )No, let him stay with us.
學生3: Joe , let's go.
學生2和學生3:Hey , Joe . What are you doing?
學生1:I love Ben . I'll live with him from now on.
個別學生一邊模仿,一邊還哭出聲,再加上動作,簡直是栩栩如生了。
又如在教學Let's chant,Let's sing這兩部分時學生更是喜歡表演,我先準備一些教學道具,學生配上道具,在唱、模仿等玩樂中,不知不覺地學會、掌握這兩部分內容。課堂上有很多超越文本、令人驚喜的臨場發(fā)揮,如此教學豈不“活”哉?
三、放手讓學生去“問”
愛因斯坦說:“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庇⒄Z教學的目的不是要消滅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疑問,而是通過深入地學習讓學生產生更多的疑問。因此,課堂上教師進行授課時要把問的權利讓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地多問。對學生所產生的疑問,教師要積極引導、不斷鼓勵,使學生由不敢提問到敢提問,由不會提問到會提問。由不會到會。例如:PEP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6 The Story of the Rain. Part A Let's talk 中教師先提出: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clouds. 學生便你一句我一句地問:
S1: Where does the cloud come from?
T: It comes from the vapour.
S2: Where does the vapour come from ?
T : It comes from the water in the river.
S3: How can the water become vapour?
T: The sun shines and the water becomes vapour.
課堂教學是時刻保持動態(tài)更新的生成過程,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可能隨時會產生五花八門的問題,教師要巧妙地對學生進行指引、耐心地點撥,盡可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四、放手讓學生去“評”
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的點評、討論交流,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而且能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習主體地位得以體現(xiàn)。采取的評價方式有: 學生對任課教師的評價,學生對班級學生的評價,學生對所使用教材的評價等。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經常讓學生參與評價,現(xiàn)在我的學生已經敢于評價課本了,在學習PEP英語六年級上冊Recycle 1 Let's chant 中的句子:
Where are you going ?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taking a trip.
To the Beijing zoo.
有一句:I'm taking a trip. 學生認為這里taking 用得不妥,應當是:I'm going to take a trip.才貼切, 因為問句是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對于學生提出的這種獨到的見解,我總是給予肯定, 并引導說這里taking 應為瞬間動詞,瞬間動詞的一般將來時的表達可以用現(xiàn)在進行時來表現(xiàn)。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的“平等對話”,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五、放手讓學生去“動”
美國的門肯說:“兒童最好的老師是本質上富有童心的人?!币晃桓挥型牡睦蠋?,能想學生心里所想,樂學生心中所樂,憂學生心中所憂。在英語的課堂上,學與教的過程中一切水到渠成、順乎自然,老師循循善誘、因勢利導、順勢而教學,學生專心致志、興趣盎然、順心而學習,師生共同沉浸在教與學過程中所帶來的收獲和快樂。在日常教學實踐中,鼓勵教師依托教材,利用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組織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全方位全身心,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使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理解課文的含義,從而學會在實踐中運用,真正把課上“活”。如教學PEP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1 How Do You Go There? Part B Let's learn 中的traffic lights &traffic rules時,我讓學生畫出traffic lights,并設計在道路十字路口的情景,使學生在實際中感知和了解課文內容;Stop at a red light. Wait at a yellow light. Go at a green light. We must remember the traffic rules. 又如,教學PEP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2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 Part B Let's read , 因為課文內容是有關生日的,我為學生預先準備一個生日蛋糕,并在上課時播放生日歌曲,讓他們感到好像自己生日慶祝一樣,這樣要教授的內容學生也在歡樂聲中領會了;再如,教學PEP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Part B Let's play ,我讓學生帶來課外書,臨時建一個賣書銷售點,課堂上親自操作買賣書的實驗,學生在實驗完后,就把當天要學的句子也學會了。
在英語教學探索的道路上應該馬不停蹄,不持續(xù)創(chuàng)新就不能長遠發(fā)展。英語教學的探索是無止境,我們不應滿足現(xiàn)狀,不應停滯不前,需要的是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勇氣、堅韌不拔、勇攀高峰的毅力和勤勉自律、求實創(chuàng)新的精神。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付麗萍,張 鶯.小學英語教學法[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魯宗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技能訓練[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