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薇
摘要:2017年9月,小學科學新增了一年級課程。面對這群對小學生活充滿好奇,對科學世界充滿遐想的孩子們,如何從促進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出發(fā),探索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維互動,建構(gòu)敞開互動的低年級科學課堂實現(xiàn)課堂,是需要我們?nèi)ニ伎肌⑻剿骱拓S富的。
關鍵詞:科學教學;低年級;課堂互動
兩年前,小學一年級開設了科學課程。雖說之前的科學課程也覆蓋了3~6年級。但一年級的孩子與中高年級孩子在行為習慣、認知水平、表達能力方面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一年級的孩子初入小學,他們對課本、課堂、教師、學校都充滿了好奇,同時也會不知所措。
此時的科學課堂,是將孩子們一個個隔離開,給他們做規(guī)矩,讓他們乖乖聽講、按部就班?還是敞開課堂的懷抱,讓孩子們與教師在互動交流中探索、發(fā)現(xiàn),真正做到科學的啟蒙?
如何選?如何做?如何才能建構(gòu)互動有效的科學課堂?
一、鼓勵學生“說”——實現(xiàn)課堂互動的前提
說,是知識傳遞的途徑,是課堂內(nèi)容的載體。說與聽、思、習、得的關系十分密切,“說”在課堂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茖W課堂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的探究式課堂,因此科學課堂的教學也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是師生間、生生間交流互動的載體。低年級的科學課堂,通常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有一部分學生課外知識豐富,積極性高、表達欲望強,總是搶著回答問題;另一部分學生比較膽小,羞于表達,害怕說錯會被同學笑話。在這種內(nèi)心困惑下就容易造成學生“不敢說”慢慢變成“不愿說”,久而久之成了“不會說”。
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慢下腳步,關注全體學生,尤其是那群不敢說,不愿說和不會說的孩子。“蹲下來”把自己當作學生的知心人、引路人,把課堂教學變成師生平等交流、共同探索自然科學的平臺,鼓勵學生大膽說。同時,面對學生的“說”,教師還要運用多元評價,從內(nèi)容、思維、方法等多方面進行鼓勵,努力挖掘他的閃光點。并可針對低年級的特點,給予口頭、小紅花貼紙、小組加星等不同形式的表揚,保護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只有下耐心關愛與細致鼓勵下,學生才會勇敢表達,快樂互動,讓科學課堂動起來、活起來。這也是實現(xiàn)課堂互動的前提。
二、關注學生“說”——實現(xiàn)課堂互動的關鍵
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并不是簡單的認識自然,而是需要在生活中積累,在課堂中實踐??茖W課堂是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語言表達、動手實踐的一方園地。在學生勇敢表達的同時,教師也要關注學生說的內(nèi)容是否恰當、條理思路是否清晰、語句表達是否完整等。通過教師在日常課堂的交流過程中不斷練習,加以點撥,學生“說”的能力將不斷加強。
(一)表達完整、清晰
一、二年級的孩子,他們在課堂上的表達常常是以詞語或短句的形式。因此在低年級課堂中,教師更應注重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以把一句話說完整、清晰為目標。不能直越俎代庖地把孩子說得還比較含糊的詞語直接引入到教師內(nèi)設的“關鍵詞”,也不能因為聽到了孩子口中的“關鍵詞”就急于表揚,而錯失讓學生把句子說完整的機會。教師要關注鍛煉學生的表達,適當?shù)亟o學生提供一些“梯子”,讓他們有機會踏上完整、清晰表達的高層。
在教授教科版一年級上冊《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一課時,我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由于每個入手的大小不一樣,所以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也會得出不一樣的結(jié)果。詢問學生身邊還有適合測量的東西嗎?
學生回答:“鉛筆?!?/p>
我問:“隨便什么鉛筆都可以嗎?”
學生回答:“要一樣的鉛筆?!?/p>
我追問:“什么樣的鉛筆是一樣的呢?”
學生回答:“圖案一樣,長短一樣、沒有削過……”
我補問:“好,那你們今天決定了用什么樣的實驗材料來測量呢?”
學生回答:“用圖案一樣,長短一樣、沒有削過的鉛筆來測量。”
(二)表達有序、有效
語言表達是一個由表及里、不斷積累的過程。在學生能把句子說完整的基礎上,要訓練學生將句子說得有序、有效,鍛煉語言的邏輯表達。不但要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還要能讓教師、同學明白,引發(fā)共鳴。
在教學教科版一年級上冊《起點和終點》一課時,我問學生“三只小青蛙跳遠的終點分別在哪里?”當學生不假思索地說出“頭那里、手那里、腳那里”,我就裝糊涂,主動讓學生把句子說完整、說明白。按起跳的順序:“第一只跳的小青蛙的終點在它的腳后,第二只跳的小青蛙的終點在它的頭前,最后一只跳的小青蛙的終點在它的手邊?!敝恍枭约狱c撥,學生的表達就能夠逐布完整,表達的內(nèi)容也會言必有中。
(三)表達聚焦、延展
低年級的學生想法往往天馬行空,想什么說什么,沒有邏輯可循。這時,就需要教師強調(diào)此時所討論的問題,讓聚焦在教師提出的問題上。這樣,學生在說重點的表達能力方面才會日趨提高。
在教學一年級上冊《做一個測量紙帶》一課時,針對紙帶上的數(shù)字標在哪里引導學生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學認為寫在方格里,有的同學認為寫在方格間,就著這個分歧,再提問:“寫在哪里你測量時看起來更方便呢?”再一次夯實對測量紙帶制作和使用的理解。
三、引導學生“說”——實現(xiàn)課堂互動的手段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互動是否有效、引導是否恰當將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教師要選擇、利用、融合課堂上生成的各種動態(tài)資源,有的放矢地將其利用、轉(zhuǎn)化,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激起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想,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達成科學、技術、社會和環(huán)境等方面的目標,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
(一)追問質(zhì)疑:實現(xiàn)生本互動
教科版小學科學低年級教材內(nèi)容都是比較貼近孩子生活的,包含了許多適合課堂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一年級上冊《觀察葉》一課時,教師指導學生觀察葉柄,由于學生不識字,錯把“葉柄”說成了“葉桿”。我適時地抓住了這一機會:反問學生‘他說的對嗎?”細心的學生很快發(fā)覺“他把‘柄’說成了‘桿’”,。順勢我拿起了課前準備好的雨傘,撐開展示給學生看,說:“雨傘,小朋友們用過嗎?我們手拿著的部分就叫做‘傘柄’,傘柄有什么作用呀?”“撐著雨傘”“能把雨傘拿在手上”……“是啊,撐著雨傘的結(jié)構(gòu)叫傘柄,撐著葉片的結(jié)構(gòu)就叫葉柄。”學生通過真實的生活物品對葉片結(jié)構(gòu)及其作用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質(zhì)疑交流的過程中,對科學命名也有了科學的認識。
(二)討論探究:實現(xiàn)師生、生生互動
在科學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為小組創(chuàng)設一個討論探究的平臺,將會激活課堂深入互動的潛能,讓學生在交流探討的互動過程中迸發(fā)新的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既能促進學生之間的想法溝通,又能讓學生都體驗到組員之間合作的樂趣,從而造就學生的合作本領。同時小組以外還能進行小組間的成果分享,充分敞開課堂,讓學生能說話、有話說、有交流、有互動。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發(fā)揮自己的積極性,從而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在教學教科版二年級上冊《做一頂帽子》時,我準備了薄透的、中厚的和加絨的三種面料,并準備了鴨舌帽檐、圓環(huán)帽檐、防風繩、毛球等配件。讓四位同學為一組,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選擇材料制作一頂帽子。實驗中小組成員們都積極討論,確定季節(jié),商討材料的選擇并一起動手制作。實驗完成后,我請小組按季節(jié)的不同分別上來介紹自己帽子的特點,并讓其他季節(jié)的小組來提意見。課中針對冬天的帽子是否需要帽檐,學生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分歧。我立即把握住了這一教學資源,先讓不同觀點的學生說說他們的想法,引導發(fā)現(xiàn)學生帽檐的利弊。再讓學生根據(jù)當?shù)氐奶鞖馇闆r來判斷:南方地區(qū)冬天下雪的日子多嗎?南方下的雪是怎么樣的?讓學生在一次次“爭鋒相對”中,了解了材料的用途和取舍的本質(zhì)。
四、結(jié)語
“水本無華,相蕩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fā)靈光。”開放探索的科學課堂,唯有學生敢說、能說、會說,才能讓思維不斷地碰撞迸發(fā),才能讓課堂更加的互動發(fā)展,才能讓教學真正的實效靈動。
(責編 吳娟)
參考文獻:
[1]賈欣.小學科學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
[2]曾寶俊.微亦足道——小學科學課堂細節(jié)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左文飛.小學低年級科學課程的回顧與重構(gòu)[J].江蘇教育研究,2017(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