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 楊兵 呂景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與推進,教師在教學觀念上發(fā)生了巨大轉變,教學時也更多地關注學生,逐漸由傳統(tǒng)模式轉變?yōu)橐浴皩W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學習模式。那么,如何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利用個性化問題驅動學生主動、有效、快樂地學美術,是美術教師努力探索并實踐的重要方向。
一、設計個性化問題的依據(jù)
在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問題學習”是實現(xiàn)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一個有效方式。學生通過由淺入深、不斷拓展的“問題鏈”尋梯而上,收集整理相關知識并結合已有知識,層層建構新知識。問題學習既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檢索能力和自學能力,又在不斷的解讀問題的過程中與教師進行思維碰撞,讓學生學有所得。
在美術欣賞課中,師生要欣賞大量國內外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感受美術作品中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美,學生要做到能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從而總結出欣賞美的方法,達到提高美術素養(yǎng)的目的?!皢栴}學習”這一方式很適合進入到美術欣賞課堂中來,教師設計問題導學單,在課前讓學生進行學習,可以大大提高欣賞課的教學效果。
在問題學習中,問題的設計在師生互動中起到了主要作用。那么,什么樣的問題是驅使學生愿意課前學習并能夠真正幫助他們學習的呢?是那些學生“學得到”“喜歡學”并能夠“深入學”的個性化問題。在美術欣賞課中,好的問題設計能夠幫助學生找到本課的知識脈絡,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知識點,對作品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個性化問題的設計來源
筆者以小學美術六年級“建筑藝術的美”一課的問題導學單為例,探討在美術課堂中“個性化問題”如何設計,進而如何幫助學生上好美術欣賞課。
(一)來自備課
“建筑藝術的美”一課中涉及了大量的國內外知名古代建筑與現(xiàn)代建筑,教師要讓學生在欣賞后通過比較、討論獲得欣賞建筑美的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重新整理備課資料,挑選材料中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內容,以興趣為出發(fā)點設計問題導學內容,從興趣點切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最后得出結論。例如,在“蓬皮杜藝術中心”導學問題中,可以設計問題:為什么“蓬皮杜藝術中心”的外部粗糙得就像一座工廠,卻還能受到對藝術有苛刻要求的法國人歡迎?從蓬皮杜藝術中心的功能方面說起,教師可讓學生感受其內在的設計意圖及特殊的藝術價值,從實用性走向建筑背后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學生也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查閱資料并積極思考,參與問題的討論。所以,想要找出適合學情的興趣問題,教師要以有效備課為起點,找到切口逐步深入。
(二)來自思維碰撞點
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遵循學生的思維活動規(guī)律。由于本節(jié)課是欣賞評述課型,教學這一課型不僅需要學生的課前預習,更需要欣賞比較之后的討論與思考,所以教師要在問題點逐層深入后,適時地激發(fā)學生的頭腦風暴。因此在備課時就要將本課的每個思考點都預設出問題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例如在學生欣賞完故宮和凡爾賽宮后,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形式討論故宮與凡爾賽宮兩座中西皇家宮殿的不同。教師可提示學生從幾個切入點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欣賞之后沉淀下來,發(fā)覺建筑藝術可以從造型、色彩、材質幾方面進行比較,自主提煉欣賞建筑的方法。這樣能避免“就問題提問題”,做到從問題出發(fā),以答案為突破口,帶著學生走入深層次思考。
所以,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這節(jié)課的相關建筑知識背景和學生的學情,更重要的是備學生的思維活動,提出個性化問題并在問題的引導下,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學習也就在此時真正發(fā)生。
三、個性化問題設計的積極意義
(一)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
值得注意的是,在導學單中問題的分配上,我們可以改變以往教師派發(fā)并決定每個學生回答哪個具體問題的情況。可改為由每個學習小組的小組長與組內成員自由討論問題的分配方法(本課例學習對象為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因為小組長對組員學習能力比較了解,同時組員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輕松地進行問題的選擇。需要說明的是,每個組員拿到的問題都是系列問題,而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例如關于“泰姬陵”的問題:泰姬陵在哪個國家?當時的統(tǒng)治者為什么會興建泰姬陵?泰姬陵美在哪里?
問題單獨成塊,沒有影響學生在問題學習中對知識脈絡的構建。各組員將答案整理完畢后,再由小組長組織大家進行匯總,讓組內同學了解問題中隱含的知識脈絡。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問題并回答出來,教師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教師肯定,從而愿意投入到課前的問題學習中,提高主動學習的熱情。
分配完任務后,教師要向學生強調,讓學生仔細閱讀問題中的關鍵字,不能籠統(tǒng)地閱讀一遍就查閱資料,以免答非所問,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
(二)催生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日常的課堂中,問題多是來自教師,學生作為問題的回答者,還僅停留在學習活動中的被動地位上。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們可以讓學生提出問題,全體師生一起回答,引發(fā)大家積極探討。這樣既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又能夠考察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有沒有進一步的思考。
本節(jié)課臨近結束時,學生們都還停留在國內外建筑的恢弘氣韻中,深深地被建筑所傳遞出的國家文化和高度文明所感動。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追問學生還有哪些疑問。其中一位同學的問題非常具有代表性:歷經千年,古羅馬斗獸場為什么會保護得如此完好?你們認為呢?
學生有的說建筑的石材質量很好,有的說古羅馬人擁有高度的智慧,還有的說當時的建筑技術高超。這時老師就可以采集合理的答案,再結合意大利人對歷史藝術的熱愛等因素,向學生們講解愛護古跡就等于愛護國家的歷史文明,是一種愛國表現(xiàn),同時倡議學生們愛護家鄉(xiāng)的革命歷史建筑,將學生提出的個性化問題加以升華,變成本課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學目標的落腳點。
因此,在課堂中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提出那些帶有好奇、興趣、探索等屬性的個性化問題,既能激起全體同學的興趣,又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敢于反觀學習、提出質疑的良好品質。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