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新娟
編入教材的文本具有極強的規(guī)范性和經典性,是指導學生寫作實踐的絕佳范例。教師對這些“例子”的使用不能停留在膚淺層面,而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開掘其特點,可以是不同尋常的觀察視角,可以是標新立異的表達順序,也可以是出乎意料的情節(jié)設置,并尋求示范資源和寫作實踐之間的對接點,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下進行寫作實踐,從而使得范例的功能最大化。
一、揣摩獨特的觀察視角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但究竟不同在何處呢?教材中相同文體的課文不在少數(shù),無論是寫景、敘事或者記人,還是表達情感和觀點,其共同指向都是突出主體獨有的特點,只有在對比之中才能真正探尋出事物的奇特之處,這就需要開掘作者迥異的觀察視角,明晰作者的表達特點。
1.對比中感知迥異視角的表達秘妙
閱讀教學的價值是要讓學生經歷感知事物的過程,習作教學的價值則是側重于讓學生經歷運用方法的習作實踐。在指導學生悟得方法時,就應該力求簡約而高效。運用對比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在感知異同的思維過程中探尋出作者觀察視角的不同。
如《天游峰的掃路人》一文刻畫了一位樂觀開朗、豁達自信的老人形象,作者對人物的外貌描寫有兩處,這讓很多學生不得其解。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從作者觀察外貌的視角出發(fā),就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秘妙。第一處,作者游覽風景,偶然間發(fā)現(xiàn)了掃路人,但沒有引起注意,只是一掃而過,觀察的視角就是整體性、輪廓性,因而描寫的角度也僅僅從人物的衣著和掃地的動作出發(fā);第二處,作者已經與掃路人有所接觸,被其言行舉止所震撼,得以面對面地展開對話,因而描寫是以細膩化的視角展開,對人物五官甚至連眼神都描寫得異常傳神、生動,最終與人物豁達開朗的個性相得益彰。
試想,如果單一地關注某一個片段,作者智慧的設置和安排并不能被人所洞察,只有將兩個語段統(tǒng)整起來,以對比的視角才能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的秘妙。
2.延伸中夯實迥異視角的內在認知
方法在明晰之后就需要借助于鮮活的語境為學生的實踐表達提供平臺,讓學生在范例感知和寫作實踐中精準對接。為此,教師可以適度拓展其他相似的文本,讓學生在鞏固中將認知從模糊轉向清晰。
如《變色龍》一文中對變色龍外形的描寫與《天游峰的掃路人》中外貌的處理就如出一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描寫變色龍外形的語段,并讓學生思考:“這兩處描寫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進行的?作者描寫的視角有著怎樣的不同?”隨后教師將兩篇課文進行統(tǒng)整聯(lián)系,總結出“用對比、抓特點”的寫作特點,鼓勵學生將這種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這些看似機械的模仿,其實也是學生在實踐運用中體悟方法的過程,更是在范例的基礎上提升、發(fā)展與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
狀物類文章可以運用這樣的觀察視角,寫景、記人類文章同樣也可以,教師要激勵學生運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去把握自然與生活中的獨特現(xiàn)象,真正學會把握人物、景物和事物與眾不同之處,讓自己的習作充滿奇妙。
二、洞察迥異的表達順序
一般而言,事件都是由起因、發(fā)展、高潮和結果幾個部分組成,但很多作者為了表達需要,并不會完全依照這樣的順序按部就班地描寫,常常會打破敘事的基本順序,這是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
1.順序不同,呈現(xiàn)不同的表達效果
對于表達順序的調整,是作者對創(chuàng)作思路和結構的智慧選擇,所呈現(xiàn)出來的表達效果也是非常鮮明的。學生需要結合文本的具體語境,感知作者的認知思路,在與作者的對話過程中感知獨特的表達效果。如《錢學森》一文,作者就將錢學森奔赴回國的場景放在了開頭,事件的結果為什么要放在開頭呢?教師組織學生嘗試將這一自然段文字依照慣有的思路放置在課文的結尾,學生立刻就能意識到:一開頭就描寫錢學森乘坐的巨輪正劈波斬浪前行的畫面,凸顯了錢學森熱愛祖國、歸心似箭的心情,起到了強調、突出的表達作用。
2.主題不同,展現(xiàn)迥異的表達構思
《錢學森》一文主要描寫了錢學森學有所成,留在美國后時時牽掛祖國,然后排除萬難,終于回到祖國懷抱的故事。課文倒敘手法的運用,就是借助于一組畫面的描寫,表達了人物內在的心境。課文中還有許多描寫錢學森刻苦學習的鏡頭、中秋之夜懷念祖國的鏡頭,甚至是踏上國土的鏡頭,可問題的關鍵是作者為什么要選擇這一組畫面放在開頭呢?從文本表達的主題來看,本文以展現(xiàn)人物對祖國的熱愛且渴望回歸祖國為核心,因此刻苦勤奮的鏡頭自然不能契合主題,而中秋之夜懷念祖國、踏上國土已經成為現(xiàn)實,這些都不是前置的最好選擇。只有想要回到祖國,但又未能踏上國土,這才是最佳的分寸感,才能將人物內心的渴求、糾結、興奮的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基于這樣的感知,教師引導學生朝著生活的方向前行,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可以嘗試運用這種倒序的手法,將最有典型價值的結尾放在前面進行描寫呢?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提出了自己刻苦練習取得好成績這件事情,就可以先描寫自己獲獎的那一刻,然后再描寫自己刻苦學習的情景。
縱觀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先引導學生學習了倒敘的寫作特點,然后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件讓學生學以致用,從而使學生將知識轉化為寫作經驗。
三、開掘獨特的情節(jié)設置
教材中敘事類文本占據(jù)了絕大多數(shù)的比例,很多故事的情節(jié)都是經過作者深思熟慮的,對于刻畫人物、展現(xiàn)主題都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在描寫時需要借助于具體的語境,以分步到位的方式,將設置情節(jié)的方法轉化為實踐性的言語策略。
1.學會借助矛盾推進情節(jié)
古語有云:“文似看山不喜平?!焙芏嗲楣?jié)的發(fā)展如果平鋪直敘,就會失去應有的韻味,這就需要在情節(jié)推進的過程中借助人物之間的矛盾展開。如《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就以林沖與洪教頭之間的矛盾推進:初次見面時洪教頭一番挖苦諷刺和林沖的謹慎忍讓,就是一組矛盾;比武前,洪教頭一番炫技與林沖的“被趕上架”,也是一組矛盾;比武過程中,洪教頭劈頭蓋臉與林沖的四兩撥千斤,也是一種矛盾;比武結束之后,洪教頭顏面掃地、灰頭土臉和林沖的謙虛謹慎,同樣又構成了一組矛盾。正是這一組組對比鮮明的矛盾,讓林沖與洪教頭之間猶如上演了一場場精彩的對手戲。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體悟這種情節(jié)設置的方式,感知表達的精妙之處,豐富情節(jié)發(fā)展的基本策略。
2.學會借助環(huán)境推進情節(jié)
敘事性文本離不開三大核心要素,即情節(jié)、人物和環(huán)境。其中,環(huán)境描寫既是事件發(fā)生整體氛圍的再現(xiàn)與補充,也是人物形象刻畫的有效手段,同時是推進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依托。因此,對于敘事類文本中環(huán)境描寫的語段,學生就需要將環(huán)境內容與情節(jié)發(fā)展有機統(tǒng)整,梳理環(huán)境與情節(jié)發(fā)展之間的聯(lián)系。以《少年王冕》一文為例,課文對暴雨之后的荷花展開描寫的語段,就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推手。教師可以緊扣語段內容,讓學生認識到正是這場暴雨之后的荷花,讓王冕“轉念一想”,想到了學畫荷花,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而這一段描寫環(huán)境的語段則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情節(jié)發(fā)展的推手,避免了情節(jié)的機械推進,同時又使得環(huán)境與人物形象相得益彰,讓學生領悟了情節(jié)設置的寫作特點,促進了學生核心能力的高效發(fā)展。
其實,獨特的情節(jié)設置還蘊藏著其他的創(chuàng)作技巧,包括懸念創(chuàng)設、反轉釋疑等,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故事情境,為發(fā)展學生表達能力奠定基礎。
教材中的文本作為葉圣陶先生所說的“范例”,不僅具備示范性作用之形,還具備了范例寫作之神,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借鑒和模仿的資源,而且能促進學生將寫作方法轉化為寫作能力,讓范例的價值最大化。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如東縣賓山小學)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