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瀅
【摘 要】為了解區(qū)域中學生校園欺凌的狀況,并為心理實踐干預層面提供科學依據(jù),對上海市閔行區(qū)初高中共1847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統(tǒng)計分析。研究顯示,在初中生入學階段應該加強校園欺凌的干預,特別聚焦言語欺凌干預;應根據(jù)不同學校類型進行精細化及個性化干預設計。
【關鍵詞】校園欺凌;心理健康教育;干預
【中圖分類號】G4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40-0007-05
一、研究背景
校園欺凌是當今全球中小學教育共同面臨的難題。隨著近幾年校園欺凌事件逐漸增多,校園安全問題日益嚴峻,各級政府及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關注,尋求預防校園欺凌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相關研究表明,受欺凌學生的焦慮、抑郁情緒以及睡眠質量等問題顯著高于一般學生。卷入欺凌事件的學生的抑郁和自殺意念水平顯著高于未卷入的學生。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8~12歲有欺凌行為的學生,以后的犯罪率會顯著增加,而那些被欺凌的學生則會有學業(yè)上的問題和心理上的問題,如焦慮、抑郁、回避、孤獨、低自尊等??v向研究還表明,在兒童期受到欺凌,其負面?zhèn)掷m(xù)到成年。因此,校園欺凌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及終身發(fā)展。國外大量研究表明,從學校層面進行校園欺凌干預是十分有效的。有研究者評估了44個校園層面反校園欺凌的項目,結果發(fā)現(xiàn),項目執(zhí)行后欺凌者的比例下降了20%~23%,而被欺凌者的比例下降了17%~20%,由此可見反校園欺凌項目的有效性,及學校環(huán)境對于緩解校園欺凌的重要價值。
本研究運用專業(yè)的心理評估工具,通過實證研究,對本區(qū)中學生校園欺凌的狀況進行整體調查分析。從欺凌的實施者、受欺凌者等角度了解校園欺凌的發(fā)生狀況。考察家庭、校園等微觀系統(tǒng)對校園欺凌的影響因素,為預防和減少校園欺凌行為提供實證依據(jù)。同時,以積極心理取向為基礎,將實證研究的結果和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構建有針對性的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的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內容、方法和實施途徑,為學校開展相應工作提供經(jīng)驗借鑒。
二、研究概況
(一)被試
本研究樣本來自上海市閔行區(qū)14所學校,其中初中10所、高中3所、中職1所。在征得學校和學生的同意后,按照整群分層抽樣的原則,隨機抽取每年級各1個班,共1847個被試學生作為調查對象。
被試年齡為8~2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5.19±0.05歲),其中男生903人,女生944人。被調查學生的年級、學校類型、戶籍地以及是否班干部等信息如表1所示。
(二)研究方法
1.問卷法。
運用Olweus兒童欺負問卷(Olweus Bully/Victim Questinnaire)初中版對不同類型中學生進行調查,為課程開發(fā)提供實證依據(jù)。
釆用張文新等人修訂的Olweus兒童欺負問卷初中版,選取其中測量受欺凌、欺凌類型的兩個分量表(各6個條目)。兩個分量表均采用五級評分,按照欺凌、受欺凌發(fā)生的頻率從1到5進行評定,1表示本學期沒有發(fā)生過,2表示只發(fā)生過一兩次,3表示一個月兩三次,4表示大約一周一次,5表示一周好幾次。兩個分量表第1題和第6題分別用來測量直接言語欺凌(包括起難聽的外號,罵,取笑或諷刺),第2題和第4題用來測量間接欺凌或關系欺凌(包括排斥、散布謠言),第3題和第5題用來測量直接身體欺凌(包括打、踢、推、撞或者威脅,強迫要錢,拿走或損壞物品)。
2.訪談法。
對研究中不同類型學校的教師和學生進行訪談,掌握第一手資料,同時與量化研究結果結合分析,保證研究的科學性和嚴謹性。
(三)研究過程
1.數(shù)據(jù)采集。
研究采用團體測驗法,以問卷星的方式發(fā)放問卷,由學校組織學生到機房統(tǒng)一填寫。要求各校心理健康教師擔任主試,在施測之前,對所有主試進行問卷內容、指導語及有關注意事項的專業(yè)培訓。在征得學校、家長及學生的知情同意后,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施測。數(shù)據(jù)收錄完成后,運用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SPSS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根據(jù)問卷維度設置,將欺凌行為類型分為言語欺凌、關系欺凌、身體欺凌和財物欺凌。每位被試分別報告過去一個學期在學校的欺凌和被欺凌的經(jīng)歷,具體結果見下頁表2和表3。結果顯示:學生欺凌他人的比例2%~14%,被欺凌發(fā)生率為7%~36%,其中言語欺凌最為常見;身體欺凌的總體發(fā)生率雖然較低,但一周多次發(fā)生率較高??梢姡眢w欺凌一旦發(fā)生,可能更容易導致較為嚴重的后果。
比較不同性別的學生在欺凌發(fā)生和受欺凌發(fā)生的類型。據(jù)表4可知,男生在言語欺凌、關系欺凌、身體欺凌和財物欺凌方面的發(fā)生率均高于女生,可見,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卷入欺凌事件。在發(fā)生欺凌行為方面,男生更多發(fā)生的是言語欺凌和身體欺凌,女生發(fā)生的言語欺凌相對較多。在受欺凌方面,男生受到的言語欺凌相對較多,女生受到的身體欺凌、言語欺凌和關系欺凌相對較多。
對初中、高中和中職三類不同學校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見下頁表5,校園欺凌發(fā)生率介于“只有1~2次”之間。進一步進行組間差異比較發(fā)現(xiàn),在欺凌發(fā)生程度上,中職在四種欺凌類型上皆高于初中和高中;在受欺凌發(fā)生程度上,初中在四種受欺凌類型上皆高于高中和中職。
基于上述結果,對六至高三年級進行校園欺凌發(fā)生類型統(tǒng)計,具體結果見下頁表6,發(fā)生程度介于“只有1~2次”之間。進一步進行年級組間差異比較發(fā)現(xiàn),六、七年級的學生更多地報告自己受到欺凌,在受言語欺凌、關系欺凌、身體欺凌、財物欺凌方面多于其他高年級學生,且言語欺凌和身體欺凌發(fā)生率相對更高。
對班干部和非班干部學生的校園欺凌情況做統(tǒng)計,比較班干部和非班干部學生發(fā)生校園欺凌的差異,統(tǒng)計學上未見顯著差異。可見,在不同身份學生中,欺凌和被欺凌行為皆有可能發(fā)生。
對本地戶籍和非本地戶籍學生發(fā)生校園欺凌的情況做統(tǒng)計,比較不同戶籍學生發(fā)生校園欺凌的差異,統(tǒng)計學上未見差異顯著??梢姡诓煌瑧艏畬W生間,欺凌和被欺凌行為都有可能發(fā)生。
三、結論與建議
(一)中學生的校園欺凌現(xiàn)象值得關注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相較于中職、高中生而言,初中學生更多地報告自己受到言語欺凌、身體欺凌和財物欺凌,其中六、七年級的學生居多。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初中學生年齡相對小,受到欺凌的可能性更大;另一方面,初中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相對較低,易出現(xiàn)受害者心理,對被欺凌的敏感性更高。
言語欺凌發(fā)生率較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方便實施,且相對身體欺凌來說不會給受害者帶來直接的身體傷害;另一方面,也許是因為教師處理言語欺凌行為的深度不夠,往往只是讓學生相互道歉,甚至有些教師很少回應,某種程度上助長了言語欺凌的發(fā)生。
中職生的言語欺凌和財物欺凌發(fā)生率比其他類型的學生高,這可能是因為中職學校的管理更寬松一些;另一方面,中職學校住宿學生較多,自由管理財物的概率更大,相應引起的財物欺凌現(xiàn)象更多。
(二)教育建議
1.從初中起始年級進行預防校園欺凌的教育。
建議在初中學生入學初就進行預防校園欺凌的相關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和班級氛圍,開展良好的人際互動,讓學生從入校就能有意識地預防校園欺凌的發(fā)生。
2.關注校園欺凌的類型,有的放矢。
關注校園欺凌中的言語欺凌,除了現(xiàn)實中的言語欺凌以外,同時關注網(wǎng)絡社交平臺上的網(wǎng)絡語言欺凌以及有一定隱秘性的關系欺凌。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相應的教育干預,不能浮于表面,處理引導的方式和方法應滿足學生的需求。針對不同類型學校的校園欺凌干預應進行精細化設計。<\\Ysc01\d\江蘇教育\2019年\心理\05\KT1.TIF>
【參考文獻】
[1]楊婕,馬煥靈.挪威校園欺凌防范機制研究——以奧維斯欺凌防范項目為例[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7(12):119-123.
[2]劉文利,魏重政.面對校園欺凌,我們怎么做[J].人民教育,2016(11):13-16.
[3]張文新,武建芬.Olweus兒童欺負問卷中文版的修訂[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9(2):8-12.
[4]張文新.中小學生欺負/受欺負的普遍性與基本特點[J].心理學報,2002(4):387-394.
[5]李鋒,史東芳.挪威反校園欺凌“零容忍方案”研究述評[J].教育導刊,2015(2):91-95.
[6]陸偉,宋映泉,梁凈.農(nóng)村寄宿制學校中的校園霸凌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5-17.
[7]周嘉穎,羅國芬.青少年遭受校園霸凌的程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社會公共安全研究報告,2017(1):174-191.
[8]徐星.關于校園霸凌,你應該知道的[J].上海教育,2015(35):22-23.
[9]孫晉露.日本:校園霸凌從“問題”上升為“政策課題”[J].上海教育,2015(35):33-37.
[10]王蘇雅.德國:驅散校園霸凌的夢魘[J].上海教育,2015(35):30-32.
[11]章恩友,陳勝.中小學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心理學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6(11):13-17.
[12]吳增強,蔣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2-5.
[13]魏葉美,范國睿.社會學理論視域下的校園欺凌現(xiàn)象分析[J].教育科學研究,2016(2):20-23,46.
[14]顧彬彬,黃向陽.校園欺凌的真相——基于學齡兒童健康行為國際調查報告的分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7(20):23-30.
[15]黃向陽.校園反欺凌教育芻議[J].上海教育科研,2017(4):1.
[16]黃明濤.國外校園欺凌立法治理體系:現(xiàn)狀、特點與借鑒——基于七個發(fā)達國家的比較分析[J].寧夏社會科學,2017(6):55-63.
[17]李明,郭瑞迎.境外校園欺凌研究文獻計量及可視化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7(9):105-111.
[18]謝家樹,呂永曉,George G.Bear,等.特拉華欺負受害量表(學生卷)中文版信、效度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5,23(4):594-596.
[19]謝家樹,呂永曉,馬坤,等.特拉華校園氛圍量表(學生卷)中文版信、效度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24(2):250-253.
[20]向敏.中美校園欺凌防治比較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21]曾柏森.澳大利亞《國家安全學??蚣堋罚∟SSF)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22]張敏.兒童欺負行為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個性特征和人際關系因素的關系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3.
[23]潘虹.中學校園欺凌問題及其成因研究[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17.
[24]劉小群.初中生欺負行為及其與抑郁、焦慮和社會支持的關系[D].長沙:中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