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宇婷
摘? 要: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大背景下,尋找能夠滿足學科素養(yǎng)發(fā)展的教學方法。認知語言學作為一個發(fā)展迅速的學科,其知識內容和思想給了教學新的啟發(fā)。本文利用文獻研究法收集整理了外研社高中教材中介詞用法,然后再利用認知語言學的隱喻理論和意象圖式理論對高中教材出現(xiàn)的介詞用法給出合理的隱喻和意象圖式分析。希望將這種隱喻和意象圖式的思想和教學方法用到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提高學生學習介詞的效率,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關鍵詞:介詞教學;隱喻理論;意象圖式
1高中英語介詞教學實施的基本情況
新的英語課程標準給教師的詞匯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短時間內一線課堂并沒有太多改變。介詞的教學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種:第一種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的遇到的介詞的意思,以及介詞與其他詞搭配時的意義,然后進行機械性的練習來進行介詞知識的鞏固。第二種便是根據(jù)介詞的本意勾畫簡要的圖示幫助學生理解介詞意義,未對介詞延伸意義做進一步的分析和解釋。第三中將介詞分類,然后將和這些介詞一起搭配使用的詞塊集中在一起學習,學生學習后再進行機械練習和記憶以鞏固學習的介詞。我們認為這樣的方法都只是浮于語言知識的表面,并沒有真正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我們在一直探索和追求一種行之有效的踐行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求的教學方法,這不僅是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
2 國內介詞研究現(xiàn)狀
英語介詞的數(shù)量少但是使用頻繁復雜,介詞的研究一直是熱點。本文在14種外語類核心期刊中搜索了2000年到2018年的介詞研究文獻,并且做了一個簡要的分析。英語介詞的研究主要分為三類:英語介詞的習得和教學,介詞語義研究以及其他。在其他的研究種類包括介詞的功能句法分析,如周晉英(2017)對英語“主從介詞短語復合體”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研究;介詞語序研究,如張立英對介詞主題詞的話語意義分析及語義序列研究;一篇介詞的應用以及一篇對介詞研究的發(fā)展趨勢所作的分析。介詞的語義研究主要是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出發(fā),出現(xiàn)最多的便是利用意象圖式理論或隱喻理論在解釋介詞的語義,如明宏(2015)利用語料庫仔細探究了方位介詞on意義拓展的理據(jù)性.在介詞的習得和教學的研究中,實證研究是最受學者們青睞的,實驗和測試是學者們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曹澤煌(2017)根據(jù)意象圖式法與翻譯法對比實證研究了中國英語學習者多義介詞學習情況。整體來看,介詞的研究多集中在介詞的習得和教學以及介詞法語義研究方面,但多數(shù)的研究都只是選取特定的一個或幾個介詞作為研究對象。此外,基于語料庫的介詞研究數(shù)量在上升,這使得研究結果具有更多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但還沒有人將教材中的介詞制成語料庫來分析介詞的語義及其語義的拓展。
3隱喻和圖式理論
《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被視為隱喻研究領域的經典著作。Lakoff和Johnson(1980:4)指出“不論是在語言上還是在思想和行動中,日常生活的隱喻無所不在,我們思想和行為所依據(jù)的概念系統(tǒng)本身是以隱喻為基礎的”,即我們的思維在很大程度是隱喻的,我們的概念系統(tǒng)也是通過隱喻來構成和界定的。那么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概念都可以理解為隱喻性概念,如書中所提到的“爭論是戰(zhàn)爭”。從隱喻的發(fā)展來看,隱喻從語言修辭層面發(fā)展到認知層面。Lakoff和Johnson(1980)更是認為隱喻是“認知方式”和“推理機制”。
認知語言學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現(xiàn)實-認知-語言”。人需要通過身體與現(xiàn)實互動才能獲得認識,因此身體是我們連接心智與客觀外界的紐帶,認知過程中,隱喻和意象圖式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2008:177)。Johnson列出了27個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意象圖式,而Lakoff(1987:282-283)論述了7類意象圖式:容器、始源-路徑-目標、連接、部分-整體、中心、邊緣、上下、前后。這7個重要的意象圖式都是根據(jù)人類身體與外界互動最基本的空間關系發(fā)展而來,我們的介詞最初也是用來表達空間關系的,通過隱喻和意象圖式不斷的向其他領域拓展。
4介詞語義的隱喻意象圖示分析
介詞語義源于人類的生存空間和工具的使用,空間意義就是介詞的本源意義。利用隱喻將介詞空間意義拓展到其他域,如時間域、狀態(tài)域、范圍域、情感域、方式域、社會關系域等。高中教材里介詞的使用也呈現(xiàn)這種態(tài)勢。本文收集了高中外研社教材中介詞in的使用,將其分六類,并對每個類型做出隱喻和意象圖式分析。
In的原型意義是“在...里面”,我們可以用容器圖式理論以及認知隱喻來解釋in的使用。如I live in Shijiazhuang,a city not far from Beijing,此處將石家莊看成是一個容器(LM),“我”(TR)是這個容器中的一個成分,不管“我”運動與否,只要我在這個容器內,都屬于在這個容器里面。此處這個句子使用的是in的原型意義。In的意義也隱喻映射到其他語域。
介詞in映射到時間域。in 1925,they passed a law which allowed people to shoot the animals,在這個例句中將時間1925看成是一個容器(LM),通過該法律的事件(TR)位于1925 這個時間容器中,將in的空間域語義利用隱喻映射到時間域。
介詞in映射到狀態(tài)域。Another famous animal in danger is the giant panda,在這個例句中表示的是大熊貓?zhí)幱谝环N瀕臨滅絕的狀態(tài),把“危險”看成是一個容器(LM),“大熊貓(TR)則在這個容器里面.
介詞in映射到范圍域。You could see a lot more bicycle in the streets,在這個例句中表示的是在這個街上的范圍內可以看到很多的自行車,把“街道”(LM)看成是一個容器,把“自行車”(TR)看成是在這個街道容器里面。
介詞in映射到情感域。the subjects that we are interested in,在這個例句中,“感興趣”是一個人的情感(TR),當人的興趣位于“學科”(LM)里面的時候,就是對這個學科感興趣。
介詞in映射到方式域。Xu painted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繪畫的風格有很多種,但是此處只是將“傳統(tǒng)的中國風格”(TR)置于Xu的繪畫風格中去(LM),其他的風格就被排除在外。
參考文獻
[1]? 喬治.萊考夫,馬克.約翰遜. 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 .浙江:浙江大學,1978
[2]? 王寅.認知語言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 屈瓊,劉云飛,盧東陽.英語介詞研究新趨勢:基于國內研究2000—2014[J].外國語文,2017,33(04):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