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鋅
從我們中國的歷史進程來考慮,除了四大發(fā)明之外,還有哪些具有重大意義的發(fā)明呢?今天要聊的這本書——《中國三十大發(fā)明》,就是來回答這個問題的。
今天我們在這兒,就給你分享其中的四項。
所謂民以食為天,我們要聊的第一個發(fā)明,就跟吃有關。這個發(fā)明就是:種植小米。那個時候,小米不叫小米,祖先們叫“粟”。古人們通過粟的種植,不但解決了吃飯問題,讓世世代代得以繁衍。同時,在種植的過程中,還發(fā)展出了一整套栽培耕作技術。這些技術,是農業(yè)文明的珍寶。種植粟的影響不僅僅在耕作技術上,還體現(xiàn)在我們的文化上。
在甲骨文里,“年”字表示人扛著收獲的禾谷,所以,“年”字的最初意思,是表達粟收成了。因為粟是一年一熟的,所以,每當小米收獲,就表示又過了一年。他們把這種植物奉為神明,對它進行祭拜。他們把這個植物叫做“稷”,跟“江山社稷”的“稷”是同一個字。于是,每個朝代都有了祭祀“稷神”的習俗。同時,他們還祭拜另一位神明叫“社神”,漸漸地,人們就把“社稷”當成了國家的象征?!敖缴琊ⅰ边@個詞,就是從這兒衍生而來的。經過考古學家考證,我們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地區(qū)之一。粟在中國被栽培之后,不僅傳到了東亞、東南亞和朝鮮,還繼續(xù)遠行,走到了印度半島、亞歐大草原,一直到達了東歐和中歐。
小米的種植,是實至名歸的中國重大發(fā)明。
中國的另一個重大發(fā)明:中式烹飪。中國菜有著很多獨特之處。比如,“炒”這個方法,西餐里是沒有的,他們更多的是煎和烤。而在我國,早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炒雞蛋和炒鴨肉的做法。到了宋代,炒菜更是大量出現(xiàn),不但炒菜的種類多,炒的方法也多種多樣,跟我們今天的炒菜十分接近。炒的烹飪方法,不但讓菜肴美味,口感好,還保持了食物的營養(yǎng)。這是中式烹飪的獨到之處。不過菜肴要好吃,還要注重味道。先秦時期,人們對菜肴味道的加工比較簡單,到了漢代以后,調味技術才迅速發(fā)展,有了甘、酸、苦、辛、咸五種味道。除此之外,人們還制作出各種醬料,作為調味的增色。
要說在味道的發(fā)現(xiàn)之旅上,中國人最重大的發(fā)現(xiàn),應該是“鮮味”。中式烹飪還有一個特色,就是遵循“藥食同源”的道理,制作藥膳。不少古代的藥膳,到今天還在流傳。
第三個重大發(fā)明,就是茶的栽培和制作。到了唐朝,茶已經成為人們?;钪械闹匾巧?。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家里來了客人,人們用茶來招待,成了一種社交禮儀。宋朝的人們,更是還刮起了“斗茶”之風。當然,茶帶來的影響,還不僅僅限于中國。日本有兩位高僧,最澄禪師和空海和尚,在唐朝時來到中國,他們在回去的行李中,帶去了好多茶籽。他們把茶籽帶回日本種植,并且向當?shù)厝藗魇诹酥撇杓夹g。由此開始,日本發(fā)展起了自己的茶藝,形成獨特的日本茶道。茶葉傳到西方,更是掀起了一陣風潮。歐洲貴族對中國的茶十分追捧,尤其是紅茶,茶湯像紅寶石,香味醇厚,在貴族的宴會上,他們都把紅茶作為招待客人的上品。因為喝茶,歐洲人從茶具到喝茶禮儀,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特色文化。
下面要介紹的這項發(fā)明,就是:水密艙壁。一艘大型船只甲板下面的空間,叫做船艙,它因為空間大,通常被用來做倉庫或者房間。而艙壁,就是船艙里把房間隔開的墻壁。怎么在船艙里分隔空間,是一項關鍵的技術。于是,古人就想到了,用木板把船艙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完全隔離,這樣,一旦其中一個船艙進水,水也不會流到其它空間里,船就能繼續(xù)航行了。這個技術,就叫做水密艙壁。這個水密艙壁技術,中國人用了上千年之后才被18世紀的歐洲人知道。
《中國三十大發(fā)明》這本書,不僅只關注過去,還面向未來。它除了介紹來自古代的發(fā)明,還列舉了青蒿素、雜交水稻這類出現(xiàn)在當代的技術。翻開這本書,我們看到的是一幅綿長的科技歷史畫卷,這幅畫卷從過去延伸到未來,并且,沒有止境。
書名:《中國三十大發(fā)明》
作者:[中]華覺明 馮立異
由大象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據仁仁閱閱讀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