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平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深入發(fā)展,有效教學的概念被提及,并被作為教學目標貫徹于各學科的教學活動始終。而為了達到有效教學這一目的,各學科在教學活動中也積極尋求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開展教學活動。問題導學法便是其中之一,它是以問題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師,我們應積極探究問題導學法的有效實施策略,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初中數(shù)學是一門具有一定抽象性和較強邏輯性的學科,且包含眾多的知識點,內容也比較廣泛,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而數(shù)學的學習過程又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基于這一點,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導向法開展數(shù)學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有效學習數(shù)學知識。
一、用問題導入新課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是指課堂教學的初始環(huán)節(jié),對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良好而高效的課堂導入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從課間活動的嘈雜環(huán)境和興奮狀態(tài)中快速轉換過來,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身到課堂中。在初中數(shù)學中實施問題導學教學模式時,教師應注重問題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探究欲望,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以“平移”這部分內容為例,在課堂上,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幾張動態(tài)圖,圖片有竹排在水中游、大廈里觀光梯上下移動、交通工具的運動以及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這些物體都在進行什么運動?給人帶來了什么樣的感覺?”課前預習過的學生很快給出了答案,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我也順勢向學生講述了平移運動的特點,開始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如此,便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課堂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打好了基礎。
二、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提問,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關鍵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激活學生的求知欲,開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對問題的探索過程中。為此,在初中數(shù)學中實施問題導學教學模式時,教師應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提問,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以“角的平分線的性質”這部分內容為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平分線的性質,我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知識。首先為學生提供了剪刀和長方形紙,讓學生利用量角器畫角度為60°的角,然后剪下來。將這個角設為∠AOB,將∠AOB對折,在折痕上取一點設為P,過P點作角兩條邊的垂線,垂足分別設為C、D。操作到這個步驟,我停下手中的操作,向學生提問:“PC和PD之間有什么關系?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從中你能得出角平分線的什么性質?”問題一出,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雖然有的學生答出了這兩條線段之間是平等的關系,但是對具體的過程不甚了解。對此,我結合學生剛才的動手操作過程引導學生對這兩條線段之間存在的關系進行驗證。如此,通過在課堂中巧妙地進行課堂提問,激活了學生的求知欲,開發(fā)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使課堂教學能有序、順利地開展下去。
三、巧妙設計有探究性的問題,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合作
合作探究是新課改倡導的新型的學習方式,在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關于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和見解,從而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為此,在初中數(shù)學中實施問題導學教學模式時,教師應巧妙為學生設計具有探究性、能引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學習,以此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使學生能夠取長補短,認識到不同的思維方式,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以“勾股定理”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活動為例,在課堂上,我先向學生講解了相關理論知識,使學生對勾股定理的相關內容有一定的了解。為了加深學生對勾股定理驗證過程的認識,我給學生提供了一些條件,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如何利用現(xiàn)有的已知條件驗證勾股定理?具體的條件是:隨意確定兩條線段,設為a和b;剪八個分別以a、b為直角邊的三角形,斜邊設為c;分別以a、b為邊長,剪兩個正方形;將剪好的所有圖形以排列組合的形式拼成兩個大的正方形,通過驗證這兩個大正方形面積相等的方式驗證勾股定理。條件提出后,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各小組紛紛行動起來,我也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巡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都積極地參與了小組討論,有的小組還進行了分工合作,即有的學生負責畫圖,有的負責計算,各司其職,任務明確。最后,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各小組都交上了滿意的答案。我也趁機讓每個小組派一名學生上來,闡述自己小組的探究過程及具體的驗證方法。
以“正比例函數(shù)”為例,在課堂上,我先結合具體的實例,如圓的周長隨半徑大小的變化而變化、某人步行速度與步行路程之間的關系以及每個練習本的厚度與多個練習本放在一起的厚度之間的關系,引出正比例函數(shù)的定義和概念以及正比例函數(shù)解析式的形式,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正比例函數(shù)的特點,并提問:“既然正比例函數(shù)是關于x、y關系的變化,那么它的圖像應該是怎樣的呢?”然后給學生提供了關于正比例函數(shù)的具體數(shù)據,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其圖像的特點。在小組合作中,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紛紛探討了正比例函數(shù)圖象的特點,有的小組還利用其他相關數(shù)據分析了不同的正比例函數(shù),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總之,問題導學法作為一種以問題為導向促進學生學習、探究的教學策略,在教學活動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并對優(yōu)化教學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為初中數(shù)學教師,我們應積極探究問題導學法的有效運用策略,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欲望,使數(shù)學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