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開明 楊俊
摘要:新課程實施的今天,每一位教師都在學習著很多的教育教學理念,思考著怎樣在教育教學最重要的陣地——課堂上,實踐著自己育人的理想,期冀著在自己的課堂上充盈著和諧的陽光、閃現著思維靈動的火花。本文通過教學實踐,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初探。
關鍵詞:生態(tài)課堂;教學理念;和美;綠色
綠色——植物的色彩,是大自然的驕傲,象征著自然和諧、蓬勃發(fā)展,它是自然界中富有生命力的主體生命的外現。而現在意義上的“綠色”,不僅僅是一種生命的顏色,更是一種文化的體現,人文精神的象征。在教育領域,在靈動著鮮活生命的人的課堂上,則衍化為一種教育理念,一種藝術化的教育,一種將“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對人的愛”統(tǒng)一的教育境界。語文先輩呂叔湘先生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如果說一種教學法是一把鑰匙,那么,在各種教學法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叫做‘活’?!边@種煥發(fā)生命活力的課堂,我們將它稱之為“綠色生態(tài)課堂”。“綠色課堂”創(chuàng)設的是情感的課堂,互動的課堂,生活的課堂,人文的課堂。走進綠色課堂,關注綠芽發(fā)展,我們將真正享受到語文教學的詩意與真諦。如何營造這種以人為本,以發(fā)展為本,動態(tài)的、和諧的、生長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學生態(tài)環(huán)境?
一、重視教學設計的準備——“吃透”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為“綠色”課堂打造一方“沃土”,給予學生所需的養(yǎng)分。
教材,是教師教學材料,學生學習資料。它是根據某一學科的任務,編造和組織具有一定范圍和深度的知識,技能的體系。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源,不僅決定課堂教學內容,而且提供了教學活動的基本方法,是國家課程標準的具體化。而吃透教材,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反思自己的教學,為什么有時一堂課上下來學生好像還糊里糊涂。這時只知道一味的去怪學生笨,不好好聽講。其實更多的應找找老師自身的原因:課前看過幾次教材、讀過幾次教科書,里面的每一句話都真正的理解了嗎?記得我在執(zhí)教《童年的發(fā)現》一課時,所留給我的啟迪和反思,讓我受益匪淺。《童年的發(fā)現》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fā)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執(zhí)教之前我粗略地瀏覽了一遍課文,對文本沒有加以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只是簡單地將課文的結構和內容梳理了一遍。設計教案時,自認為思路清晰,重點把握突出,課堂效果應該較好。但整堂課下來,總有一種“蜻蜓點水”之感:教學內容不深不透。雖然各個教學知識點都已講到,但總沒有深入、細致的去談、去讀、去體會。從整體角度看,一是教學內容重復,二是對教材意圖產生了的偏離,沒有在特定情境中達到文意兼得的目的。由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再一次感受到教師對教材把握的價值,它是成功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只有深入鉆研教材,抓好文章主線,把握好文章的“題眼”,并圍繞“題眼”去設計環(huán)節(jié),精心提問,才會走向成功。就像本節(jié)課,我的“題眼”并不明確,錯以“發(fā)現的過程”為“題眼”,其實應該圍繞發(fā)現的過程體會作者求知若渴、善于思考、大膽想象的特點,才是本文真正的“題眼”。一切教學應該為它服務,向它靠攏,而我卻用過多的時間去泛泛理解發(fā)現過程,導致上完課有“蜻蜓點水”的感覺。其實,課堂教學效果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但最根本的一條是教師對教材理解掌握的深透程度。對教材理解透了可以使書變薄,教學時才會簡明扼要、言簡意賅,綱目分明、重點突出。
二、實行有效的激勵性評價,讓學生在“和美綠色生態(tài)”的課堂氛圍中進行“有氧”呼吸,自主發(fā)展
生態(tài)教育理念要求實施新課程以人為本,首先要尊重生命、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發(fā)展的心理需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待學生好像對待清晨花瓣上的露珠,露珠晶瑩而脆弱,稍不留神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币虼私虒W時要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并精心地加以呵護,讓思維火花順其自然地點燃,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自由的充分的發(fā)展。而課堂教學中,教師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肯定、表揚,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樹起信心的風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當學生智慧的火花閃現之時,教師要不惜言詞,大加贊賞,這更能震撼學生的心靈,奮發(fā)學習的激情。我一直是一個不善于給學生激勵性評價的老師,但在一次無意的評價中,使我知曉了激勵性評價的可貴。記得那是在一次語文課中,我們班一個叫楊卉凌的小女孩,在我提完問題后,便怯生生地舉起小手,當時我很驚訝,因為在班上她無疑是一個典型的后進生,作業(yè)不按時完成,考試還經常掛“紅燈”。但是驚訝之余,我還是將回答的權力交于她,并向她投去信任的目光。更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竟然她的答案也準確無誤。這很是讓我意外,于是就當眾把她表揚了一番,并讓其他的同學給她送上掌聲。就是這么一次小小的鼓勵,卻讓這個孩子一改往日的學習態(tài)度,不但按時完成作業(yè),上課也不再做“沉默的羔羊”了。當然老師的評價必須得真誠有效。但是在課堂中,許多教師為了鼓勵學生的積極性,不論問題是否具有挑戰(zhàn)性,只要學生發(fā)了言,不是說“好極了”,就是說“棒極了,很聰明,你真行……”這樣下去,表揚就會失去應有的價值,特別是在這種一味表揚的慫恿下,有些學生會產生思想的惰性,覺得自己“想一點,說一句”就可獲得“超值”的嘉獎。成功只有在失敗的襯托下才顯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揚也只有在客觀評價指正下才更有價值和張力。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才是富有魅力的有價值的評價!
三、營造生本的課堂,給學生一個歷練的機會,讓死沉的灰色教育,靈動著綠色的清新。
縱觀我國中小學教育,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老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然而即使這樣我們的學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原因何在?追其根本原來老師仍以“教”為主,學生以“學”為輔,其中最大的“罪魁禍首”便是教師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不信任,自作主張地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把學生當作一部機器,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完全背離了“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
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進行的腦力勞動,使他們通過實踐去證明一個解釋和推翻另一個解釋,在這種情況下,知識就不是消極地掌握的,而是去獲取的,即靠積極地努力去獲取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生本的課堂浸潤著民主、平等、激勵、和諧的人文氛圍,同時生本課堂應把學生當作學習任務的“首要責任人”,把思考的權利、學習時空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表達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維過程的舞臺,讓他們在質疑問難和討論交流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悅。
學生就像田野里的綠色禾苗,他們的成長需要無污染的環(huán)境,需要健康的營養(yǎng),更需要高素質的園丁充滿真情的耕耘,而綠色生態(tài)的課堂是和諧的象征,是美的匯聚,是師生生命力勃發(fā)之所在。綠色生態(tài)的語文課堂追求課堂的自然、和諧、民主、平等、開放、快樂、生成。在綠色生態(tài)的語文課堂上,師生就會心靈融通,思維碰撞,學生就會妙語連珠、興趣盎然,教師就會怦然心動、神采飛揚。只要我們用真心、真情去打造,我們的課堂就會變得更加生機盎然,課堂的生命活力就會不斷被激發(fā)出來,讓學生在和諧的生態(tài)王國中生機盎然地生活,提升人的地位,提升生命質量,這是課堂教學的理想境界,也是我們將不懈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杜亞麗,陳旭遠.透視生態(tài)課堂的基本因素及特征.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7,52-56
[2]王加強.生態(tài)課堂:價值、特質與建構.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0,4,5-8
[3]杜亞麗.陳旭遠,多維視域下的生態(tài)課堂理論訴求.東北師大學報,2010,3,15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