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柳 劉同英
摘 要:本文從留學生運用“還是”與“或者”產生的偏誤出發(fā),基于三個平面理論,運用定性與定量分析的方法對這組詞進行了辨析。
關鍵詞:還是;或者;偏誤分析;三個平面
1 研究現(xiàn)狀
侯瑞芬(2004)發(fā)現(xiàn)“或者”同時適用于相容與不相容選擇,“還是”只適用于不相容選擇;“或者”不要求必須在其連接的要素中進行選擇,容許存在其它情況,“還是”必須在其連接的要素中做出選擇;“或者”具有開放性,除其提供的可能,不排除其它可能,“還是”提供選擇的范圍,只能在此范圍內選擇。
邵敬敏(2002)提到“或者”引導的選項是對前一選項的補充,即使在形式上將其后被連接成分刪除,原句照樣成立,“還是”沒有這個作用。在“是A還是B或者C”中,“是……還是……”引導的選擇項屬于一層,兩個選言肢地位相等,“或者”引導的選言肢為補充問,屬另一層。
盛新華、郭靜(2007)分析了“或者”所引選項語義上的相容與不相容性,將邵文中“或者”的補充義總結為追補性語義選擇和非追補性語義選擇,前者考慮到多種事物情況,論證更為嚴密。
2 基于三個平面的 “還是”與“或者”辨析
2.1 句法層面
由于搭配與詞類相關性很強,為使“還是”與“或者”在結構上具有可比性,本部分將“還是”限定為連詞,并以定量分析為主。
2.1.1 組成搭配的定量分析
侯瑞芬(2004)的統(tǒng)計得出:“無論……都……”中,多用“還是”,少用“或者”。在CCL中檢索“無論”得到語料4819句,其中用“還是”連接的有230句,用“或者”連接的僅5句,與侯瑞芬的研究結果相同?!斑€是”構成的固定搭配還有“是……還是……”,常與“究竟”搭配,“或者”常與“是”、“說”搭配組成“或者是”、“或者說”。
2.1.2 連接結構的定量分析
二者與不同結構搭配比例大致相同,除“或者”只用于敘述句,“還是”可以用于疑問句外,“或者”與“還是”在句法層面區(qū)別不大。
2.2 語義層面
本部分從語義出發(fā),也考察“還是”作為副詞的語義特點。
2.2.1 “還是”的選擇義、感情色彩與所用時態(tài)分析:
“還是”作為副詞和連詞,除表選擇外,也表達了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其引導的內容一般對說話人有利。副詞“還是”表已然選擇,連詞“還是”傾向于未然選擇。
2.2.2 語義指向不同
連詞“還是”多表達說話者急于知道或苦于不知的感情,“或者”多用于客觀列舉,目的為告知他人其需要的信息,大多無須回答。“還是”引導的信息是說話者需要的,即使其不存在于疑問句,也需要說話者回答。如:
①現(xiàn)在還不清楚真實的布局是否只是擬等級排列的,或者對這些更復雜規(guī)則的例外是否主要是由實驗誤差引起的。
②目前尚不清楚死者是美軍士兵還是平民。
因而,“還是”出現(xiàn)的陳述句,更能引起人們的談話興趣,引起話輪的轉換。“還是”常與“到底”“究竟”共現(xiàn),表達出說話者對答案的迫切需求,而“或者”常與“是”、“說”等組成“或者是”、“或者說”、“或者應該說”,體現(xiàn)了“或者”用于告知別人一種情況有幾種可能或對前面的話作進一步補充,使語言更加嚴密?!盎蛘摺边€能與“假如”“如果”等詞搭配,如:
③有在適宜的條件下,才能產生有效的催化作用;假如溫度過高過低,[或者]酸堿性過大過小,酶就不會發(fā)生作用。
④能當選狀元秀。中國籃協(xié)的目標有兩點:一是確保姚明當上狀元秀,[或者]如果他沒當上,不能歸咎于中國籃協(xié)的責任。
可見,“或者”在論述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使論述出現(xiàn)了多個層面,不單列舉可能,補充,解釋,還有連接假設命題的作用。
2.3 語用層面
(1)“還是”比“或者”更能表達說話人的感情色彩
若想表達對客觀事實的主觀感情色彩,用“還是”表達會更加有力;若只想告訴別人事情有哪幾種可能,更傾向于用“或者”。
(2)“還是”比“或者”更容易起到轉換話輪的作用
“還是”出現(xiàn)的陳述句比“或者”出現(xiàn)的陳述句更能引起話輪轉換。
(3)語體上,“還是”更多用于口語“或者”更多用于書面語
“或者”除用于日常會話,還是邏輯連接詞,這賦予了它較為嚴肅的語體色彩,常見于法律條文與學科定律,其表達的補充義體現(xiàn)了語言的嚴密性,更多用于書面語。“還是”的口語色彩較濃,更適合用在口語中。
參考文獻:
[1] 劉潤清.西方語言學流派.[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2] 潘文國.漢英語對比綱要.[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
[3] 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K].商務印書館,1996.
[4] 陸儉明.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5] 劉清平.連詞“或”與“或者”的使用差及其制約機制.[J].世界漢語教學第25卷,2011第3期.
[6] 邵敬敏.“或者”單用雙用與多用的條件制約.[J].語文研究.2002年第2期.
[7] 盛新華,郭靜.魯迅筆下“或”“或者”的語義選擇類別及語用根據(jù).[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11月.
[8] 侯瑞芬.“無論……都……”中“或者”與“還是”的差異.[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