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英智
經(jīng)常聽到家長抱怨:我們送孩子去幼兒園,是想讓孩子多學點東西,可老師天天帶孩子玩兒,上學后跟不上怎么辦?一個人的成長是受家庭和社會等多方面影響的,家庭教育是最早、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然而,在家庭教育越發(fā)受到關注的今天,大多數(shù)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還是“跟著感覺走”,教育理念亟待更新。家園共育離不開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基礎是家長教育。幼兒園要加強對家長科學育兒的指導,提升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能力,共同堅持“兒童為本”的原則,幫助和促進幼兒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
一些年輕的父母忙于工作,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為了彌補虧欠,會盲目地滿足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殊不知,物質(zhì)滿足彌補不了親子情感的缺失,幼兒園的教育也無法代替父母的關愛和陪伴。
幼兒園要通過引導讓家長明確,教育孩子是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的法定職責。當寶貝呱呱墜地,父母就要承擔起家長的責任與義務,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其次,要讓家長意識到:世界上任何一種成功,都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如果父母長期缺少和孩子之間的語言交流、親密接觸和情感溝通,不能及時觀察、了解孩子的需求和狀況,可能讓孩子對親情失去信心,產(chǎn)生與父母的疏遠感,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父母應當把教育孩子當作自己的第一職業(yè),不斷提升自身素質(zhì)和能力,為孩子做好榜樣,自覺學習科學育兒的知識和方法,與幼兒園一起形成合力,共同幫助孩子開啟幸福的人生。
引導家長了解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
當前,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普遍存在焦慮情緒,一是擔心孩子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不能脫穎而出、擁有幸福人生;二是不了解孩子身心發(fā)展特點,不知道如何教育才恰當。幼兒園應確立為家長服務的觀念,讓他們及時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建立對孩子發(fā)展的合理期望,因材施教。
幼兒期是一個人心理過程趨于完善、個性逐漸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孩子身高、體重、神經(jīng)、動作技能等方面獲得長足發(fā)展,但骨化過程還未完成,容易變形,要注意保護和適當鍛煉。孩子小肌肉發(fā)育尚不完全,動作協(xié)調(diào)性和手部精細動作比較差,不宜過早要求孩子拿筆做復雜、精確的寫畫練習。這一時期的孩子主要通過感知、依靠表象來認識事物,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抽象邏輯思維才剛剛萌芽,游戲化、參與性、操作性強的活動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因此,幼兒的學習應該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這一時期的孩子有共同的年齡特點,又有個別差異。所以,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fā)展,不宜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進行比較,更不能當著他人的面批評孩子的弱點和不足。
幫助和指導家長解決熱點難點問題
在孩子成長的不同時期,家長都會有一些困惑和熱點問題,幼兒園應該及時給予關注,主動為家長提供幫助和指導。
在孩子剛?cè)雸@的情緒焦慮期,指導家長做好心理準備和疏導。年幼的孩子從熟悉的家庭來到陌生的幼兒園,往往因為不習慣和缺乏安全感而產(chǎn)生焦慮、排斥甚至哭鬧等情緒反應。要讓家長知道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一般持續(xù)一周到一個月左右就會過去。要用祝福的心態(tài)、期待的心情,幫助孩子從心理、物質(zhì)、習慣、人際交往等方面做好相關的適應準備。
入園前,家長要多帶孩子到幼兒園或其附近看看、玩玩,讓孩子感受幼兒園漂亮的環(huán)境、新鮮豐富的玩具,老師和小朋友快樂做游戲的氛圍,使孩子熟悉環(huán)境,萌發(fā)上幼兒園的主觀愿望。要按照幼兒園的要求給孩子準備生活必需的物品并讓孩子認識,培養(yǎng)孩子自己喝水、吃飯、穿脫衣服、如廁等自我服務能力。要有意識地調(diào)整吃飯、午睡等時間,使孩子入園后盡快適應幼兒園的作息制度。
指導家長關注孩子的特點,理性看待和選擇興趣班。很多家長看到別人的孩子參加了一些興趣班,就產(chǎn)生困惑:是否應該讓孩子也學一些,怎樣選擇興趣班才好?這取決于孩子的年齡特點、個人興趣和發(fā)展優(yōu)勢與需要。
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判斷:一是孩子是否喜歡學、愿意學,而不是家長逼迫勉強去學;二是學習過程是否給孩子帶來快樂和自信,越學越有成就感,而不是越學越覺得自己不行;三是孩子是否越學越有辦法、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能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嘗試解決生活和游戲中的簡單問題,而不是死記硬背、簡單模仿。
在這個問題上,家長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興趣,給孩子選擇的權(quán)利;其次要關注學習的過程和感受,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不要過于追求學習結(jié)果;另外,學習的內(nèi)容和時間安排要適度適量,要保留孩子自主游戲的時間,父母也要多一些陪伴,不能把孩子全部交給興趣班。
引導家長正確理解幼小銜接,幫助孩子做好入學前準備。首先要讓家長了解超前學習的危害。一是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枯燥、艱難的事情,還未真正入學學習,就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二是他們在幼兒園階段學得一知半解,卻以為學過了、學會了,到小學后不認真聽講,到三年級學習難度加深以后,提前學的優(yōu)勢沒有了,成績就會逐步下降。三是容易形成“夾生飯”,幼兒時期如果過早練習寫字,容易因緊張和過度用力養(yǎng)成不正確的書寫姿勢;學拼音、英語時,如果拼法、發(fā)音不正確,入學后再改也非常困難。四是容易影響孩子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2-8歲是一個人想象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如果此時不讓孩子多接觸自然和社會事物,不讓孩子自由游戲、大膽嘗試,就會阻礙孩子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其次,要指導家長從以下幾方面,幫助孩子做好入學準備。一是心理準備,平時聊天中多傳遞給孩子積極的信息,讓孩子知道上學是成長的標志;二是認知準備,讓孩子了解小學的環(huán)境和小學生的生活,知道小學和幼兒園有哪些不同;三是能力準備,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按照性別上廁所,懂得遵守規(guī)則等;四是學習準備,要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孩子專注力、觀察力、傾聽理解能力,做好必要的讀寫和運算準備,比如讓孩子學會辨別方位,進行握筆和涂涂畫畫的運筆練習,借助實際情境練習簡單的加減運算等;五是物質(zhì)準備,為孩子準備適合運動的服飾、鞋子以及生活用品。
家庭教育問題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關系到孩子的終身發(fā)展,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應以幼兒園等教育機構(gòu)為依托,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家庭、社會等各方面資源,協(xié)同一致參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作者單位:遼寧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