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波
荷包,古人用來盛放小物件的小型口袋,外出時則將其系于腰帶間上,亦稱荷囊。清人汪汲《事物原會》稱:“晉《輿服志》:文武皆有囊綴綬,八座尚書則荷紫,乃負荷之荷,非荷渠也。今謂之囊日荷包本此。”
早在商周時,荷包已在民間出現(xiàn)。時代不同、盛放物品不同,古代荷包亦有多種不同的稱謂。同時,荷包在民間保持裝隨身小物件時,在官服中又成了身份的重要標(biāo)志物。本文擬從荷包名稱、造型、功能等方面綜合論述荷包的演變,以期梳理出荷包的發(fā)展脈絡(luò)。此外,筆者在查閱資料時,亦發(fā)現(xiàn)有學(xué)者將魚袋也列入荷包之中,有的繪畫作品中的香囊也被稱為荷包,本文也對此做以考證。
一。荷包名稱的演變及其造型的變化
商周時荷包又稱為墼囊,男女外出時都使用墼囊來盛放手巾等隨時可用的小物件,男子用皮革制成,女子用絲帛制成,邊緣均有裝飾?!抖Y記·內(nèi)則》載:“男鞶革,女鞶絲?!睗h鄭玄注:“鞶,小囊,盛悅巾者。男用韋,女用繒,有飾緣之。”周代以后,男子也用布帛做的鞶囊了。
漢代,除鞶囊稱謂外,也有稱之為滕囊,《后漢書·儒林傳》載:“其縑帛圖書,大則連為帷蓋,小乃制為滕囊。”意思是董卓作亂遷都時,東漢所藏的絲帛質(zhì)地的地圖和文書檔案被毀,大的做成帷帳車蓋,小的做成滕囊。此外,漢代官員盛放印綬之物又稱為綬囊。
三國兩晉時,亦稱肇囊?!侗碧脮n》中《曹瞞傳》載:“操性佻易,白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細物?!薄稌x書·鄧攸傳》:“夢行水邊,見一女子,猛獸自后斷其盤(鞶)囊?!碧拼?,荷包使用普遍,現(xiàn)存書畫、考古出土的壁畫、石刻、陶俑中時常見到官員、侍從等腰間佩戴荷包,特別是荷包在“蹀躞七事”中更為常見,此時的荷包稱為算袋?!顿Y治通鑒·唐神功元年》:“賜以緋算袋,時未五品,于綠衫上佩之?!痹∽ⅲ骸疤瞥趼毷鹿偃芬陨腺n金裝刀、礪石,一品以下則有手巾、算袋。開元以后,百官朔望朝參,外官衙日,則佩算袋,各隨其所服之色?!?/p>
宋代有茄袋之稱?!端问贰ぽ浄尽罚骸皫嫌袷录笮∫皇?又玉靶鐵剉一,銷金玉事件二,皮茄袋一。”
元代開始稱為荷包。元代《魔利支飛刀對箭》第二折:“著我慌忙下的馬,荷包里取出針和線………”可見此時荷包可存放針線。
明代荷包一詞也繼續(xù)沿用,也有稱為順袋、茄袋。明代劉若愚《明宮史·水集》:“凡遇外了游幸,……各穿窄袖,束玉帶,佩茄袋、刀悅?!泵鞔髦苌缎咽酪鼍墏鳌返诎耸寤兀骸啊獯┐蠹t縐紗麒麟袍,雪白白素板銀帶,裙腰里掛著七事合(荷)包。”
清代則統(tǒng)一稱為荷包?!都t樓夢》第四十三回《閑取樂偶攢金慶壽不了情暫撮土為香》:茗煙見他(寶玉)為難,因問道:“要香做什么使?我見二爺時常帶的小荷包有散香,何不找一找?”一句話提醒了寶玉,便回手向衣襟上掛著個荷包摸了一摸,競有兩星沉速。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左右兩旁設(shè)下交椅,然后又按長幼挨次受禮。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等物,擺上合歡宴來?!睆倪@兩段文字來看,清代的荷包不僅可盛放香等小件物品,在年節(jié)之時,達官貴人作為禮物進行賞賜,甚至皇宮也如此。清代皇帝在年終多用荷包賞賜給大臣,《嘯亭續(xù)錄》就記載,乾嘉時期“歲暮時諸王公大臣皆有賜予;御前大臣皆賜‘歲歲平安荷包一”。
元代以前,荷包出土實物不多,但在傳世繪畫、考古發(fā)掘壁畫及陶俑上時有發(fā)現(xiàn)。荷包的樣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口袋形。最早的實物,新疆鄯善蘇巴什古墓出土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墼囊,羊皮,長方形,口部一端附皮帶,用以系腰帶上,高6.7、寬3.7厘米。這種形制應(yīng)該是早期荷包的造型(圖1)。民族服飾博物館亦收藏這種樣式的唐代織錦荷包,形制簡潔,由單片幾何紋織錦對折縫制而成,頂端以絲繩束口。和田地區(qū)博物館收藏一件新疆尼雅N14西北部古墓出土的“元和元年”織錦囊(圖2),“織錦藍地,白、綠、黃、紅四色顯花,紋樣為有翼梅花鹿……鹿的上部織有隸書‘元和元年文字,下部為左右對稱的弧形云紋?!边@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件有明確紀(jì)年的漢代織錦囊,非常珍貴。黑龍江阿城市巨源鄉(xiāng)金代齊國王墓出土一袋形荷包(圖3),“垂系于齊國王紅羅勒帛右側(cè)腰上。小鞶囊用絳色暗花羅縫制,兩袋分叉相連。上緣口套穿抽系用彩絲繩?!眱?nèi)裝有“象牙篦兩枚、骰子兩枚以及本人所脫落牙齒等雜物”??芍_為荷包之用。此荷包的出土亦以考古實物證實了金代男子也使用絲綢做的荷包。此荷包的不同之處還在于上面覆有蓋子“鞶囊口用喇叭花狀小套袋扣蓋”。
Ⅱ.平頂下弧式。頂平,下部弧圓,上面有蓋覆下,有革帶或絲帶自上而下穿過,有的綴有悅巾。如北齊楊子華創(chuàng)作的《北齊校書圖》中佩戴荷包的奚官(圖4),荷包系于絲綢腰帶上,荷包上亦有紅色絲綢自上而下穿過,下附悅巾。這種形制的荷包較多,山東益都北齊石室墓線刻圖“商談圖”中卷曲頭發(fā)的胡人佩帶這種造型的荷包。;陜西潼關(guān)高橋稅村隋代壁畫墓隋代的官員們都佩戴著這種附有悅巾的荷包;1971年發(fā)掘的陜西乾縣唐景云二年乾陵陪葬墓章懷太子墓,墓道東壁壁畫佩箭袋虎豹尾的男儀仗,佩戴的似為皮革制的此類荷包(圖5);陜西乾縣唐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墓室東壁侍女圖中左一捧盒男裝仕女佩帶此類荷包(圖6),從其裝束來看,當(dāng)穿著胡服,且荷包自上而下均穿有絲帶或革帶。
Ⅲ.腰圓形,與清代常見的很相似。如陜西西安唐韋洞墓出土石刻中佩戴荷包的仕女,陜西乾縣唐章懷太子墓壁畫觀烏捕蟬圖中佩戴荷包的宮女(圖7),以及陜西省咸陽邊防村出土唐彩繪胡裝俑,日本HOA美術(shù)館唐紙本設(shè)色樹下人物圖的男侍,內(nèi)蒙古赤峰元寶山寧家營元墓墓室壁畫對坐圖中的男侍,等等,均腰束革帶,掛著腰圓形荷包,且與Ⅱ式一樣,荷包自上而下均穿有絲帶或革帶。唐房陵大長公主墓前甬道西壁壁畫持花男裝侍女圖腰間也佩腰圓形荷包。
Ⅳ.扁長方形,圓角。主要見于宋代、遼代、金代、元代。如江西德安博物館藏南宋周氏墓出土刺繡荷包(圖8),及福州南宋黃升墓、江蘇金壇南宋周璃墓均為這種造型的荷包,不同的是南宋墓出土的荷包可以折疊,兩面相同均有口袋,黃升與周氏均為女性,周璃為男性,可見,在宋代絲織荷包已使用于男性了。遼內(nèi)蒙古陳國公主墓中公主所佩的鏤花金荷包(圖9),該荷包置于公主腰左側(cè),似佩掛在公主金銙絲帶的大帶上。長13.4、寬7.8厘米,呈扁桃形,由兩片鏤花金片綴合而成,并覆包蓋,“包內(nèi)殘留絲織品痕跡,估計包內(nèi)原以絲織品作襯?!爆F(xiàn)藏于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遼代童戲荷包,高9、寬13.7厘米,荷包邊緣鎖邊針跡清晰整齊,荷包表面繡出了玩耍的孩童、飛烏、花朵等,紋樣非常生動(圖10)。黑龍江阿城市巨源鄉(xiāng)城子村的金代齊國王墓出土的兩件荷包,即褐綠方羅荷包(圖11)、黃綠絹編絳印金花荷包(圖12),分別佩系于腰帶左側(cè)及右側(cè)?,F(xiàn)收藏于美國克利夫蘭美術(shù)館的元代任仁發(fā)所繪的《人馬圖》卷,牽馬的官員身上佩戴這種樣式的荷包;敦煌莫高窟第322窟門道南側(cè)壁畫中的元代供養(yǎng)人以及元至順刻本《事林廣記》插圖中的端盤蒙古男侍者、錫林敦勒盟正藍旗羊群廟元代祭祀遺址出土的石人像等均佩戴這種樣式的荷包。這種造型漢代已出現(xiàn),2011年12月16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新疆古代服飾展》中新疆出土的漢代荷包(圖13)應(yīng)是這種樣式的原形。
至清代,荷包樣式繁多,有腰圓形、雞心形、方形等,清中晚期則流行葫蘆形,最初葫蘆形荷包是盛放煙絲的,因其造型別致,無論男女都喜歡佩戴,清代李靜山《增補都門雜詠》:“為盛煙葉淡巴菰,做得荷包各式殊。未識何人傳妙制,家家依樣畫葫蘆?!甭庙槻┪镳^藏清孫溫繪《紅樓夢》畫冊中的荷包即為葫蘆形(圖14),孫溫是晚清畫家,由此亦可知晚清葫蘆形荷包的流行。
二、綬囊
綬囊,盛放印綬的鞶囊,是官員身份與權(quán)利的象征。綬囊源于戰(zhàn)國、漢代的金印紫綬制,也是鱉囊的特殊用法?!稌x書·輿服志》:“漢世著鞶囊者,側(cè)在腰間,或謂之旁囊,或謂之綬囊。然則以紫囊盛綬也?;蚴⒒蛏?,各有其時?!睗h代的官服制度,一官必有一印,一印則配一綬,漢代官印不大,一般不超過2.5厘米見方,綬的稀密、長度和色彩是區(qū)別官位高低的標(biāo)志之一,紫色的綬是地位最高的。漢代用綬系印,平時把印放入腰側(cè)的鞶囊,而將綬垂于腹前,有時也連綬一并放進囊中?!端鍟ざY儀志》載:“古佩印皆貯懸之,故有囊稱,或帶于旁?!睗h代丞相、列侯、太尉、大司馬等高官均佩金印紫綬,《后漢書·馮衍傳》記載馮衍感慨生平時曾說自己:“經(jīng)歷顯位,懷金垂紫。”安徽亳縣董園村漢墓出土的畫像石上,繪刻有佩這種綬囊的人物,綬囊兩側(cè)分別有印綬垂下。綬囊上的裝飾,多采用獸頭,即“獸頭鞶囊”,《隋書·禮儀志》:“金章龜紐,文從其職。紫綬,一百二十首,長一丈七尺,金縷織成獸頭鞶囊?!鲍F頭中以虎頭為多,東漢沂南東漢畫像石中可見佩戴虎頭鞶囊的武士,囊旁露出一段綬。(圖15)
印綬也是權(quán)利的象征,奪取政權(quán)首先要取得印綬。新莽末年,商人杜吳殺死王莽后,首先解去王莽的綬。
東漢后,紙越來越多地使用到日常的公文中,并日漸取代簡牘的地位。“漢代的官印原本是用于簡牘緘封時押印封泥的。紙流行以后,印藉朱色蓋在紙上,這樣就擺脫了填泥之檢槽的面積的限制,于是印愈來愈大……不便佩帶,所以《隋書·禮儀志》‘璽,今文日印。又并歸官府,身不自佩既然不佩印,綬也就無所附麗,失掉了存在的意義?!?/p>
三、算囊(袋)——蹀躞帶的標(biāo)配,荷包——清官服帶上的標(biāo)配
“帶衣所垂蹀躞,蓋欲佩帶弓箭、帉悅、鞶囊、刀礪之類。自后雖去蹀躞,而猶存其環(huán),環(huán)所以銜蹀躞,如馬之鞦根,即今之帶銙也?!贝藶樗紊蚶ā秹粝P談》卷一中所載。
革帶上附有蹀躞的稱為蹀躞帶,而蹀躞是指革帶鞋上垂下來的系物之帶。系蹀躞時須先在鞋上裝銙,銙附環(huán),蹀躞則系在環(huán)上,各種小的物件用蹀躞系掛。蹀躞帶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為適應(yīng)其生活習(xí)俗和游牧生活方式在腰帶上佩掛常用的生活用具,如刀子、解錐、手巾、磨石等,“這種北方民族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在兩晉時傳入中原,也為漢族人民所接受”。到唐代,蹀躞帶已成為男子常服中必備的組成部分,唐代五品以上武官有佩蹀躞七事的制度。唐代韋端符《衛(wèi)公故物記》做了較詳細的描述:“玉帶一……佩筆一,奇木為管,韜刻,飾以金,別為金環(huán)以限其間韜者;火鏡二;大觽一;小觽一;芐囊二;椰孟一。蓋常佩于玉帶環(huán)者十三物,亡其五,有存者八?!背跆频摹读锜熼w功臣像》和《步輦圖》中的官員只佩香囊和魚袋,也許是文官之故。從出土石槨線刻看,永泰公主墓石槨線刻男裝女像腰佩蹀躞帶,可看出至少垂有8個蹀躞,帶上佩掛一個荷包。西安唐韋洞墓石槨線雕人物的蹀躞帶垂有5個蹀躞,其中佩掛荷包與刀子;唐薛儆墓石槨線刻手捧包裹男像腰佩蹀躞帶,可看到垂4個蹀躞,其中佩掛一荷包。唐俑亦可見腰佩蹀躞帶,可見蹀躞6個,其中一個佩荷包。唐懿德太子墓石槨線刻女裝男像佩有蹀躞帶(圖16),可見蹀躞4個,并佩有荷包。遼代亦有蹀躞七事制度,《遼史·儀衛(wèi)志二》:“五品以上,幞頭,亦日折上巾,紫袍,牙笏,金玉帶。文官佩手巾、算袋、刀子、礪石、金魚袋;武官(革占)鞢七事:佩刀、刀子、磨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袋,烏皮六合鞾?!边|陳國公主墓出土了“4條蹀躞帶,駙馬身系金垮銀鞋蹀躞帶X119,下懸小帶,左右懸佩銀囊和銀刀、銀錐。”(圖17),駙馬的蹀躞帶有11個蹀躞。另還出土一玉銙絲鞋蹀躞帶,“還發(fā)現(xiàn)1件包絲面的皮囊,形制與標(biāo)本X119所系金花銀囊基本相同,應(yīng)是垂掛于絲鞋帶的小帶上的。”從上述例證可得出結(jié)論:唐代的蹀躞七事制度很多已經(jīng)簡化,蹀躞帶上的蹀躞大多已不超7個,且所佩飾物主要有荷包,即沈括所說的鞶囊,亦即遼史所稱的算袋,遼代契丹族的駙馬蹀躞仍較多,也印證了孫機總結(jié)的結(jié)論?!八迮c初唐時革帶上所佩的蹀躞較多,盛唐以后漸少。少數(shù)民族和東西鄰國之革帶上的蹀躞較多,漢族地區(qū)較少。中晚唐時,許多革帶上已不系蹀躞,只剩下帶銙了。”
關(guān)于算囊,筆者認為,從上述唐人記述、遼史記載中可知,蹀躞帶上佩掛的算囊(算袋)就是荷包,這從遼陳國公主墓出土蹀躞帶上佩飾即可明確,發(fā)掘報告所稱的“左右懸佩銀囊”,實際就是文獻所稱的“算囊”。也就是說蹀躞帶上的荷包稱為“算囊”,而從出土石槨線刻及實物看,荷包已成了唐代、遼代蹀躞七事的標(biāo)配了。
除蹀躞帶外,遼金元時期,上層男子及女子亦常佩帶三事、五事,如錫林敦勒盟正藍旗羊群廟元代祭祀遺址出土的石人像,腰間佩有荷包、篦刀、解錐,是春捺缽時的必備用具;株洲攸縣丫江橋元代窖藏出土一套銀飾件,其中即有銀荷包(圖18)。
清代,冠服制度嚴格,皇帝、皇子、親王等穿著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都要佩帶相應(yīng)的朝服帶、吉服帶、常服帶、行服帶,每種帶上均佩有荷包、火鐮袋、牙簽筒、刀具等,忠孝帶上亦佩荷包。因而,荷包成了清代官服帶具的標(biāo)配。清代的這種帶具或淵源于女真的蹀躞帶?!芭c唐宋并存的回鶻、契丹、西夏、女真等少數(shù)民族,也有系蹀躞帶之習(xí)?!滨搋髱У氖褂迷诮鸫氖讨幸部梢姷健I轿鞲咂娇h李門村金正隆二年(1157)石刻女真人樂舞圖,這組圖像資料帶有濃郁的女真風(fēng)格,其中人物髡首辮發(fā)、著尖靴、佩蹀躞帶?!磅搋髱А糜谂鍜旄鞣N隨身應(yīng)用的物件,如弓箭、箭壺、劍、刀、礪石、算囊、巾悅等,適用于游牧民族騎馬的需要,遼、回鶻、金人都普遍使用。在金人樂舞圖中,6人均系蹀躞帶,帶上銙飾十分明顯,除第6人帶上未見掛有物件,第2人左掛箭壺、右掛弓囊,另外4人帶上均掛有3條革制飄帶,明顯是為舞蹈中裝飾之用?!币蛱颇┮院篚搋髱б押喕?,必影響到金代,所以金代蹀躞帶所佩之物亦是少之又少了,且這也僅是“舞蹈裝飾之用”。黑龍江阿城市巨源鄉(xiāng)城子村的金代齊國王墓出土的兩件荷包,分別佩系于男性大帶左右兩側(cè),是蹀躞帶裝飾在大帶上的應(yīng)用。而清代吉服帶、忠孝帶等帶具上配置的荷包(左右兩側(cè))當(dāng)源白于女真族的這一傳統(tǒng)。
四、魚袋考
筆者在查閱相關(guān)資料時,發(fā)現(xiàn)有的學(xué)者將魚袋列為荷包,那么魚袋是什么樣子的?它屬于荷包嗎?
盛放魚符的袋子,稱為魚袋。唐高祖時,為辟其祖父李虎之諱,改虎符為魚符。魚符功能與虎符相同,中央政府與地方官員聯(lián)絡(luò)及官員出入宮中,以魚符作為憑證,左在內(nèi)廷,右在官員手中。凡五品以上官員穿著章服時,必須佩戴魚符。那么為什么采用魚形呢?宋人認為李與鯉諧音,隱李家王朝,故用魚形。南宋王應(yīng)麟《困學(xué)紀(jì)聞》載:“佩魚始于唐永微二年,以李為鯉也。”魚符材質(zhì)有金、銀、銅,以金為尊。魚形一剖為二,外刻魚紋,內(nèi)刻文字。出土實物有山東濟南市博物館銅質(zhì)魚符,內(nèi)刻文字,上為“同”字,下為持有者姓名。魚符放置于魚袋內(nèi),系于腰間,魚袋外也用金銀為飾?!缎绿茣?車服志》:“隨身魚符者,……皆盛以魚袋,三品以上飾以金,五品以上飾以銀。”金魚袋指的是魚袋以金為飾,并盛放金魚符,這也是一種極高身份的象征。遼陳國公主墓出土墓志銘:“……太中大夫、守衛(wèi)尉卿、知樞密承旨事、上柱國、扶風(fēng)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馬貽謀撰……”這里指的是為遼陳國公主及駙馬寫墓志的馬貽謀地位之高,賜紫袍佩金魚袋,由此亦可證陳國公主地位之顯赫。唐韓愈《示兒》詩:“開門問誰來,無非卿大夫。不知官高卑,玉帶懸金魚。”這里的“金魚”指的就是金魚袋。
魚袋主要流行于唐代,有兩種形制。一是以布帛制成,唐張籬《朝野僉載》:“彩悅為魚形,結(jié)帛作之,取魚之像”,這種魚袋只存在于初唐。另一種魚袋則如日本正德二年成書的《倭漢三才圖會》卷二六中所繪魚袋圖像(圖19),為長方形木匣,外裹皮革,并以金銀為飾,這種造型一直沿用到宋。宋程大昌《演繁錄》:“唐謂以玉金銀為飾者也,魚飾之下,有黑韋渾裹方木,附身以垂者,唐制謂書其官姓名于木而中分為二。魚飾之下,盛符之囊,皆用黑韋者,明其用而不為飾也?!背跆崎惲⒈尽恫捷倛D》中可見兩種樣式的魚袋,穿紅袍手執(zhí)笏板的大唐官員腰上佩有結(jié)帛而成的魚袋,而祿東贊腰間佩戴的長方形物即為后來常見的魚袋。此外,“乾縣唐章懷太子李賢墓、莫高窟108、156窟等處壁畫中男子腰間佩帶的長方形、頂面有連續(xù)拱形突起物的小囊就是魚袋。”(圖20)唐代《凌煙閣功臣像》也有佩魚袋的,腰帶掛的長方形物即為魚袋,而長帶上連接的垂下的應(yīng)為香囊。宋代廢除魚符,仍用魚袋,“凡有資格穿著紫、緋色公服的官吏,都可佩掛金、銀魚袋”,此時的魚袋只是一種身份的象征了。
因而,魚袋是用木制成的長方形木匣,其外裹以皮革,不應(yīng)列為荷包。
五.關(guān)于香囊的樣式
香囊也是荷包的一種,早期香囊的樣式與荷包相同,只是因裝有香料,故稱之為香囊。商周出現(xiàn)荷囊之時,香囊也就出現(xiàn)了,初始稱為“容臭”。《禮記·內(nèi)則》:“男女未冠笄者,……皆佩容臭?!币?guī)范了未成年子女每日晨起侍奉父母的禮節(jié),除了要求梳洗穿戴整齊,還需佩戴香囊。鄭玄注:“容臭,香物也。以纓佩之?!睗h魏之際,香囊之名正式出現(xiàn),直至清代。因而香囊自漢魏之時起,就獨立于荷包而自成一脈。同時,除隨身佩戴之外,香囊還可垂掛于床帳之上。
香囊的造型目前所見至遲在唐代以前均為口袋形,束口式,常見絲綢制作,佩于腰帶上。如2018年6月9到8月19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無問西東——從絲綢之路到文藝復(fù)興》展覽,此展覽中有一件東漢彩繡云紋香囊,長7.5厘米(圖21),193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羅布泊樓蘭遺址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新疆出土漢代刺繡香囊(圖22),口沿用帶子束縛,均為這種形制。
南北朝、唐代官員與富庶之人更是隨身佩戴香囊,也是束口式,用絲綢制作,多數(shù)系掛香囊的繩比較長,這從歷代繪畫、壁畫、石刻等均可見到,如山東益都北齊石室墓石刻線畫之“商旅駝運圖”中的牽駝胡人侍從,“商談圖”中央端坐的主人,“車御圖”中的牽牛胡人侍從等腰間均佩掛香囊;初唐閻立本《步輦圖》祿東贊身上佩戴的除魚袋外,還佩有香囊,唐西安石刻《凌煙閣功臣圖》李
勤和君王像均腰系魚袋與香囊,陜西禮泉縣煙霞鄉(xiāng)張家山唐段簡壁墓第五天井東壁壁畫穿男裝仕女圖,腰間也佩戴香囊。因而這種樣式的應(yīng)稱為香囊,而不是荷包。
結(jié)語
荷包自商周時出現(xiàn)起,歷經(jīng)各代,制作材料、樣式、功能等不斷產(chǎn)生變化,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地被賦予了新的功能,內(nèi)涵也不斷地擴大,從單純的盛放物件的小荷囊演變成官員帶具的標(biāo)配,演變成官員身份的象征,演變成達官貴人節(jié)日饋贈的禮物,演變成愛情的信物,演變成親情、友情的化身……小小的荷包承載的不僅僅是簡單的物件,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種特殊的荷包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