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群
【摘要】隨著全球化時代和5G網絡的到來,我國義務教育改革的浪潮方興未艾,推進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前提是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學科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是各學科教學的重點所在,本文就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加以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歷史;滲透
一、以核心素養(yǎng)為前提,組織課堂教學
對于初中歷史教師而言,其自身所具備的素養(yǎng)和理念,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其言行又是學生加以模仿和學習的樣本,為此,若想讓初中生在歷史學科授課過程中形成核心素養(yǎng),教師就要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現(xiàn)狀兩方面進行綜合考量。由此,在當前的初中歷史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核心素養(yǎng)理念,教師自身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yè)知識以及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在授課中注重對學生的啟發(fā)和引導,引導學生分析歷史事件和問題,使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分析更通透,運用歷史知識更自如,進而使學生逐漸具備歷史學科的思維。
二、以創(chuàng)設問題為切入點,滲透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歷史知識中的諸多理論,都是從歷史發(fā)展變化中加以總結歸納出來的,將歷史事件與這些理論知識融合一起進行講述,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初中歷史授課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不僅要科學地看待歷史事件,更要透過歷史現(xiàn)象分析其根源所在。例如,教師在講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知識點時,就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你是如何評價董仲舒的這些思想主張的?假如你是漢武帝為何接納他這樣的思想加強統(tǒng)治?學生通過整理與分析,能夠做到全面地認清這一歷史問題:漢武帝時儒生董仲舒為適應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政治的需要,提出了“大一統(tǒng)”的思想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這一問題情境,學生就能以漢武帝的身份,進行換位思考,各自發(fā)表意見,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生對歷史問題的認知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對歷史的感悟和從歷史角度理解問題的核心素養(yǎng)。
三、從學生興趣點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常規(guī)教育模式下單純理論性的教育使學生提不起興趣,如初中歷史教材中,大部分知識是歷史朝代之間的更迭,這些朝代更迭的順序需要學生進行準確識記,上至三皇五帝,下至明、清兩朝,學生在機械記憶中不僅容易混淆,而且因為沒有興趣而常常識記效果不佳,因此,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初中歷史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熟知學生的興趣點所在,部分學生雖然識記能力不強,但是對一些歷史上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的背景故事有很大的研究興趣,這時,教師就可以據此將每個朝代的歷史背景進行詳細描述,如大明王朝是怎樣滅亡的?清朝是如何入關的?又是怎樣建立清王朝的?教師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再與歷史知識融合講解,這種授課方式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由此,學生在歷史課堂核心素養(yǎng)也會有所提高。
四、以情感體驗為立足點,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不僅僅是靠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體驗和感悟,并使其內化為自身的優(yōu)秀品格,外化為自身的崇高行為。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運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滲透歷史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心靈得到凈化,從而獲得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五、結語
核心素養(yǎng)是初中歷史教育的重要目標,初中歷史教師要想在核心素養(yǎng)目標下提高授課過程的有效性,就需要在核心素養(yǎng)前提下,基于學生興趣點,以創(chuàng)設問題為切入點,以情感體驗為立足點,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意識和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剛.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J].報刊薈萃(下).2017(7).
(責任編輯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