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亦濤
新課程標準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兒童從英語學習中體驗快樂、成就感和自信心??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墩撜Z·雍也》)因此,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是學習最好的動力。兒童應當在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中成長,這個世界應當能夠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從這個角度看,故事是兒童教育的最佳形式之一,因為故事的鮮活形象可以增加兒童大腦的形象儲備,故事形象“運動”可以儲存在兒童的感性思維中,故事的生動性可以促進兒童的行動參與,故事的情節(jié)性可以催生新的故事創(chuàng)造。因此,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英語和思維是相互聯(lián)系、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學會了思維,就掌握了思想的武器,這就是發(fā)展思維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的分級目標(二級目標)中提出:能在教師的幫助和圖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講述簡單的小故事;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yǎng)成意群閱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劇。語言作為思維的外殼,表達的是思維的過程與結(jié)果,語言運用的前提就是對目標的深刻理解。一篇故事承載著豐富的語言內(nèi)容與深刻的思想,如何在故事教學中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呢?
一、故事熱身,背景鋪路——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
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根據(jù)故事的題目或故事的插圖進行預測,預測的過程首先是觀察思考的過程,而后才是語言運用的過程。如教PEP2 “Fruits”一課時,我編了一個猴子下山的故事,故事的封面如下圖。
T:Children,look!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
預測學生的答案為:monkey,apple,watermelon。
T:Guess,what will happen?
預測學生的答案為:Pick the fruits and eat the fruits.
圖片含有大量的信息,學生通過觀察圖片,會率先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儲備觀察,然后展開豐富的想象。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畫面所傳遞的信息,展開深層次的思考;通過分析、綜合、概況、推理等多種思維方式的參與,領悟圖片的深層意蘊,促進對故事的理解,并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又如PEP1“Colours”一課,創(chuàng)編了Zoom和Zip的故事熱身。
T:After school,Zip and Zoom go to play. They are very happy. Suddenly…It rains. The rain stops…Guess,what will you see?
預測學生的答案為:A rainbow.
T:Yes,a rainbow!What colour is the rainbow?
預測學生的答案為:red,yellow,green,blue,orange…
學生通過圖片預測彩虹的出現(xiàn),了解彩虹出現(xiàn)的常識,并發(fā)揮想象,說出彩虹的色彩,在已有的知識儲備中復現(xiàn)這些形象,增加了他們大腦中的形象儲備。
二、故事導入,聽說開道——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聽說故事的方法,發(fā)展小學生的語言能力。聽說故事是指先讓學生收聽音頻,初步感知故事,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講述故事。該過程可分為三步:第一步,運用圖片、聲音等媒介導入主題,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已知感受。第二步,讓學生聽三遍故事的音頻,第一遍整體感知故事內(nèi)容,第二遍聽細節(jié)并跟讀,第三遍再次整體聽,這樣既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印象,又改進他們的語音語調(diào),增強語感,幫助他們深入理解全文大意。第三步,說故事。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音頻,用簡單的單詞,輔以肢體語言和圖片來表述故事情節(jié),也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表達。這樣的語言輸出可以加深學生對關鍵詞及語篇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的理解,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
如曾榕秀老師在講授PEP5“Unit 6 Letters and sounds”一課時,創(chuàng)編了“In the house”的故事。
T:What's in the house?Listen and guess!(播放故事。)
T:What does the mouse do?What does Chen Jie want to do?(老師拋出問題,引導學生帶著任務聽故事。)
這個課例,第一步是通過創(chuàng)設陳杰與老鼠的故事,把枯燥的語音課活生生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通過聽音,引出語音單詞mouse,讓學生感知ou字母組合的發(fā)音。第二步是引導學生帶著任務聽三遍故事,理解故事大意,并歸納總結(jié)出故事中含有ou單詞的發(fā)音。第三步是讓學生演故事,通過語言的輸出,檢測教學效果,結(jié)合聽說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又如羅活敏老師在講授PEP5“Unit5 There is a big bed”一課時,聽力內(nèi)容如下:
Zoom:I have a new room.I want a big bed.
Zip:OK,no problem.There is a big bed.
Zoom:I want more things.
Zip:Why not?There is a desk.There is a chair.There is a plate...
教師通過聽力導入,利用兩個可愛的卡通人物和有趣的故事開頭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從聽入手,感知語言,從而更利于下一步語言輸出的教學活動。
三、故事情節(jié),思維導讀——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思維導讀”是學生在閱讀故事時,教師給予他們思維上的引導,激發(fā)他們進行深度思考,提高課堂參與積極性,逐漸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思維習慣,具備主動的思維能力。學習知識是一個智力加工的過程,其核心是邏輯思維活動。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貫通,主要靠其自身的積極思維完成,教師的主要責任是正確地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但是很多教師對思維活動的重視不夠,對培養(yǎng)思維的教學策略也知之甚少,在故事教學上很少開展有助于思維品質(zhì)培養(yǎng)的活動。教師在讀前、讀中和讀后三個階段,應通過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閱讀,逐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提高思維參與度。
如歐秀金老師在講授PEP3“Unit4 My home A. Let’s learn”一課時,自編了一個故事繪本“Two hungry mice”,故事不僅有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教師的引導循序漸進,通過一系列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語言知識。如讀前問題:Where are the mice?讀中問題:Is the cat in the living room?Is the cat in the bathroom?Is the cat in the bedroom?Is the cat in the kitchen?讀后深化問題: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story?學生在思考問題中,發(fā)展了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四、故事延續(xù),線索回顧——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很多英語教師將重點放在英語口語交際能力上,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進行相應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相對薄弱。我們應該認識到,人只有具備了思維,才能用不同的詞匯組成句子,而人也正是因為擁有思維,才會有交際的需要,而這也是語言產(chǎn)生的重要原因。
英國著名詩人雪萊說:“想象是創(chuàng)造力?!睈垡蛩固挂舱f:“想象力比知識更加重要?!比祟愔阅軌蛉〉媒裉斓某删?,與想象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可以說,想象力推動了人類知識的發(fā)展;而人們要進行各種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活動,想象則是其必要條件。要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培養(yǎng),就必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從而使其想象力得到全面發(fā)展。教師可以采取開放式原則,引導學生猜測故事的結(jié)局。如在教授PEP2“Unit5 Do you like pears?”一課時,我自編了如下的故事繪本:
T:The monkey doesn't like apples,pears,bananas and peahes.He likes watermelons. Look!This is a big watermelon. Guess!What will happen at last?
這時學生發(fā)揮想象,有的說會見到兔子,扔了西瓜;有的說西瓜太大抱不動,最后放棄了……等所有學生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后,我呈現(xiàn)了最后一張幻燈片,說出了自己的答案:Oh,it's not a big watermelon.It's Zoom. He's so funny. At last,the monkey got nothing.So what should we do?我引導學生回答:Cherish what we have!
又如曾榕秀老師在講授PEP 4“My clothes”一課時,有如下的提問:Zoom is careless.He lost many things.Can you help him find the things?此問題是在引導學生思考,發(fā)揮想象,提出一些能幫助Zoom找回物品的方法和建議。等學生暢所欲言后,教師才出示自己的建議。
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需求,對教學活動進行相應的設計,利用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對學生提出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使學生保持較為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而在故事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應對學生進行太多的限制,而是要用引導的方式,使學生積極發(fā)揮想象,讓學生的潛能得到有效的激發(fā)。
可見,在教學中,通過故事創(chuàng)編進行詞匯、語音、會話教學等,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